城市公共交通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6.96 MB
- 文档页数:5
《城市公共交通概论》第一章第一节教程城市公共交通是指为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而运营的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能够提供便利、高效、环保的交通服务,减轻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本章将介绍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现状。
第一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与特点一、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城市公共交通是指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的交通服务,包括公共汽车、地铁、有轨电车、轮渡、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工具。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政府或民营企业经营,以提供便利的出行方式为目标,并以服务所有居民为宗旨。
二、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1.大众化:城市公共交通面向广大群众,服务覆盖面广,可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出行需求。
2.经济性:城市公共交通以较低的票价为用户提供交通服务,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出行方式。
3.高效性: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合理,运营时间稳定,能够提供高效、稳定的运输服务,减少出行时间。
4.环保性:城市公共交通采用电力或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源,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5.安全性:城市公共交通具有专业的乘务人员和安全设施,保障乘客的安全出行。
第二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城市公共交通在不同国家和城市有着不同的发展现状,但总体来说,城市公共交通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
一、发达国家的城市公共交通发达国家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较为完善,线路布局合理,运营管理规范,服务质量高。
例如,伦敦的地铁系统拥有大范围的网络覆盖,乘客数目庞大;东京的地铁线路密集、运营高度准时,是世界上最快、最准时的地铁系统之一二、新兴国家的城市公共交通新兴国家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较为迅速,投入力度也较大,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印度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模较大,但由于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质量难以满足需求;中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较快,但由于城市规模庞大,仍面临着人员流动性大、交通拥堵的挑战等问题。
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还相对不完善,存在着线路不完善、车辆老化、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第三章城市常规地面公共交通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和车辆公交线路站点、枢纽和场站公交线网公交运营调度和管理3.1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组成3.1.1常规地面公共交通的组成1)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定义与其它车辆公用道路空间的汽车和无轨电车线路。
通常有固定的停靠站、行驶线路、时刻表、票价。
2)常规公共交通的系统组成车辆、线路、站点设施包括专用的停车场、维修厂、调度管理中心(1)车辆汽车和无轨电车,以运营车辆为主,配备维修车辆传统的有轨电车(2)场站客流服务——中途站、首末站、换乘枢纽车辆服务——停车场、保养场、修理厂(3)线路与网络一组车辆按确定的路线、时刻表行驶,收取固定票价,停靠规定车站,形成公共交通线路。
若干条线路形成网络。
交通线路有固定的线路和站点名称。
(4)其他设施电车的配电站;多条线路公用的调度站、调度指挥中心;通讯与监控系统3.1.2公共汽车的性能电车、铰接车、双层公共汽车、单机大巴、中巴等1)车辆类型(1)小巴士Minibus(2)中巴规定为17-30座,不允许站立。
(3)标准单层巴士最普遍,车长10-11米,额定载客80人左右;逐渐向空调、低地板发展。
(4)双层巴士(5)铰接巴士(6)电车2)能源结构和能耗典型单层和双层大巴的100公里油耗约30-35升与运营车速有关,并且与停站间距密切相关。
除了电车,公共汽车中柴油车的比例越来越高。
3)噪声水平与排放欧洲:噪声水平要求控制在80-85dba欧I标准,1993.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36克/KWh欧II标准,1996.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15克/KWh控制CO,NOX等指标新型清洁燃料公共汽车有以下几种类型: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压缩天然气CNG汽油与电双燃料车4)结构强度要求有更好的结构强度设计以保证安全性。
5)乘客安全性考虑老人、车辆意外,考虑上下车和车内行走。
最大车速100公里汽油与电双燃料车通过闭路电视,司机可以监视后门上下客情况6)行动不便者——无障碍设计上下车踏步的升降装置——便于轮椅使用者乘车;专门为行动不便者服务的公交网络,设计专门的车辆、通过电话实行上门服务。
城市公共交通概论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城市内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公交车、地铁、有轨电车、出租车、自行车共享等交通工具和设施。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中最基本、最广泛的交通方式之一,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主要是以公交车为主,中级阶段则引入地铁、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工具,高级阶段则包括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等新型交通方式。
城市公共交通的优点主要包括:
1. 方便快捷: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到达城市内的各个角落,方便市民出行。
2. 经济实惠:相比于私家车,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票价较为经济实惠,对于一些低收入人群来说也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出行方式。
3. 环保节能: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相对于私家车来说,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对于城市的环保和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4. 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
展。
城市公共交通的缺点主要包括:
1. 拥挤:在高峰期,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容易出现拥挤现象,影响出行体验。
2. 安全隐患: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
3. 不便捷: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站点分布和线路规划可能不够合理,给乘客带来不便。
4.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存在差异,需要加强监管和提升服务水平。
为了解决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安全水平等方面的工作。
名词解释一、城市公共交通概述1、城市公共交通:指城市中供公众所乘用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总称。
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按公共交通工具类型划分的各种客运形式。
3、大运量客运系统:城市公共交通中,运送大量乘客的有机总体。
4、快速轨道交通: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轻轨运送方式的快速载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
5、地下铁道,地铁:用于城市的一种速度快、运量大,行车间隔小的电动有轨客运系统,其部分线路设于地下隧道内。
6、单轨运输系统:车厢跨骑或悬挂在架空单轨上,有电子驱动的轨道客运系统。
7、新交通系统系统:新开发的具有高速,准点舒适的污染小的交通方式及其运行服务系统的总体。
8、垂直运送系统:延垂直方向运送乘客的有机整体。
9、应急公共交通系统:在非常时期为应变而组成的临时公共交通系统。
10、城市客渡:在城市区域及临近郊县内,以运送乘客为主,横渡江河,湖泊的水上交通方式。
11、索道缆车客运:在架空钢索为轨道的线路上,以电能为动力由钢索牵引载客工具的运输方式。
12、轨道缆车客运:在坡面铺设的轨道上,以电能为动力由钢索牵引载客工具的运输方式。
13、公共交通信息系统:与公共交通服务有关的信号、数据、显示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14、公共交通优先:在政策、法规、设施等方面对公共交通的优惠。
15、公共汽车优先通行系统:以各种措施保证公共汽车先于其他车辆通行交通的管理系统。
16、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实体。
17、城市公共交通标志:为便于乘客识别车辆、线路、车站等所设置的各种专用标记。
17、服务质量:在公共交通服务中,安全、迅速、舒适、方便、正点等方面的优劣程度。
18、运送能力:运能配备的质和量。
4、集散能力:集结与疏散乘客流的能力。
5、应变能力:有适应和恢复交通的能力。
二、运营调度管理1、运营调度管理.:指公交企业为了满足市民各种不同出行需要,进行的运输组织工作,这个组织工作就是运营调度管理。
2、运营:指公交企业的客运业务与经营管理,也称营运。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第三章城市常规地面公共交通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和车辆公交线路站点、枢纽和场站公交线网公交运营调度和管理3.1 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组成3.1.1 常规地面公共交通的组成1)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定义与其它车辆公用道路空间的汽车和无轨电车线路。
通常有固定的停靠站、行驶线路、时刻表、票价。
2)常规公共交通的系统组成车辆、线路、站点设施包括专用的停车场、维修厂、调度管理中心(1)车辆汽车和无轨电车,以运营车辆为主,配备维修车辆传统的有轨电车(2)场站客流服务——中途站、首末站、换乘枢纽车辆服务——停车场、保养场、修理厂(3)线路与网络一组车辆按确定的路线、时刻表行驶,收取固定票价,停靠规定车站,形成公共交通线路。
若干条线路形成网络。
交通线路有固定的线路和站点名称。
(4)其他设施电车的配电站;多条线路公用的调度站、调度指挥中心;通讯与监控系统3.1.2 公共汽车的性能电车、铰接车、双层公共汽车、单机大巴、中巴等1)车辆类型(1)小巴士Minibus(2)中巴规定为17-30 座,不允许站立。
(3)标准单层巴士最普遍,车长10-11米,额定载客80 人左右;逐渐向空调、低地板发展。
(4)双层巴士(5)铰接巴士(6)电车2)能源结构和能耗典型单层和双层大巴的100 公里油耗约30-35升与运营车速有关,并且与停站间距密切相关。
除了电车,公共汽车中柴油车的比例越来越高。
3)噪声水平与排放欧洲:噪声水平要求控制在80-85dba 欧I标准,1993.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36克/KWh欧II标准,1996.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15克/KWh控制CO,NOX等指标新型清洁燃料公共汽车有以下几种类型: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压缩天然气CNG汽油与电双燃料车4)结构强度要求有更好的结构强度设计以保证安全性。
5)乘客安全性考虑老人、车辆意外,考虑上下车和车内行走。
最大车速100 公里汽油与电双燃料车通过闭路电视,司机可以监视后门上下客情况6)行动不便者——无障碍设计上下车踏步的升降装置——便于轮椅使用者乘车;专门为行动不便者服务的公交网络,设计专门的车辆、通过电话实行上门服务7)公共汽车主要运行参数油耗车辆的购置和维修价格载客量(给定服务水平下尽可能大)方便上下客行驶平顺性(通过选择传动和悬挂系统)8)寿命和更新政策英国80 年代标准公交车寿命为12-15年,每年进行年检。
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1.客运交通划分方式2、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历史轨迹(1)步行、马车时代;(2)早期公共交通时代;(3)汽车化时代;(4)快速轨道交通时代;(5)多模式交通时代。
3、城市客运交通发展趋势(1)客运交通工具在满足需求中发展;(2)客运交通服务水平在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相互竞争中提高;(3)公共交通将在城市客运交通中主导4、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组成从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公共交通工具(车辆)、线路网、场站及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等主要组成部分。
5、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车辆)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下铁道;出租汽车;轮渡。
6、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公交企业的运营调度管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运营调度计划的制订,二是运营调度计划的执行和监控。
运营调度计划的制订:1发车频率与发车间隔的确定;2时刻表的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自动监控系统(AVM)监测车辆的动态位置;监测车辆的载客量;监测车辆的运行时刻偏离量;根据车辆运营数据和运行计划,辅助选择最佳调度方案;编制并显示各线路的运营图像、运行报表和统计曲线;调度室向运营车辆下达调度指令;建立数据库;与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交换信息。
7、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公共汽车、电车占主体,承担了城市80%以上的客运量,进入90年代以后,城市出租汽车发展迅猛,有的城市出租汽车客运量已占公交总运量的30%。
虽然80年代以来,我国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筹建速度也明显加快,但由于投资巨大,总的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大城市要形成以大中运量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客运体系,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我国衡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项目包括候车时间、换乘率、运送速度、满载率等10个指标。
由于公共设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形态等方面原因,我国各城市公共交通的水平差异较大,以运送速度指标为例,高的可达24km/h,低的仅有11km/h。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城市公共交通概论课程代码:1249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城市公共交通概论》是为适应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交通运输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和服务特性进行分析,并系统介绍具有典型性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工作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实用型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城市公共交通概论》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介绍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构成的基本知识,客运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包括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特别是公共交通的总体发展特征、城市客运交通的构成和特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规划、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等内容。
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将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求反映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特点。
学生学完本课程之后,应当能够:1.理解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发展演变;2. 掌握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构成及特征;3. 掌握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内容和方法;4. 掌握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运营管理主要内容和方法;5.掌握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内涵和措施;6、掌握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和客运枢纽规划基本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属专业选考课,对先行课程无严格要求,但学生如能先行学习与城市交通有关等课程,将有助于加深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本章要掌握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演变及其发展模式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地位及作用(次重点)识记:城市交通系统的概念理解:城市客运交通系统面临的问题应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可采取的对策(二)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发展演变(一般)识记:城市客运交通发展历程理解:城市客运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应用:分析城市客运交通发展趋势(三)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重点)识记:城市客运交通发展影响因素及发展模式理解:城市客运交通的功能定位第二章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构成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本章要了解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构成及特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快速公交系统、常规公交系统及城市其他客运交通系统的构成等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1126学时数:60学分:4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概论》、《铁道概论》等。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章》、《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等。
二、课程性质该课程的内容涵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课程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对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并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概念为原则,通过组合模块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及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达到深入了解理论部分、广泛认知技能部分的教学目标,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窕习惯,为后续的、各个方向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的目的。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概论》、《铁道概论》等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专业课程的专业素养。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章》、《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等课程学习打下理论基础,以及对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概论》是五年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大专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的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对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景、有所了解;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运营管理等有感性的认识,同时普及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最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并帮助学生了解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面临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的分析,确定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遵循系统化原则。
即在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基础上,使学生对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各子系统功能进一步掌握,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概念。
《城市公共交通概论》第一章第二节城市公共交通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包括公共汽车、地铁、有轨电车、有轨电车、轮渡和出租车等。
在城市中,公共交通是维持城市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公共交通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它能够实现多个乘客共享一辆车辆,减少汽车数量,减轻道路负荷,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较高,可容纳大量乘客,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减少汽车数量带来的交通拥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公共交通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是经济实惠的出行方式。
相比于私家车,公共交通可以显著降低出行成本。
比如,公共汽车票价相对便宜,而且还有各种优惠政策,如学生票、老年人票等;地铁票价也相对较低,且购买月票更加便宜,可以节省出行费用。
而私家车的购买、保养、燃料和停车费用都相对较高,经济负担较重。
公共交通还有助于改善交通安全。
相对于私家车,公共交通由专业驾驶员操作,乘客只需乘坐,不需要驾驶,这样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概率。
此外,公共交通还会受到严格的监管和检查,确保车辆和设施的安全,乘客的安全得到保障。
然而,城市公共交通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较高,包括车辆采购、设备更新、人员工资等。
这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来支持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营,但在一些资金紧张的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可能会不足,导致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其次,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和路线有限,不能覆盖城市的每个角落,这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或者需要在非常规时间出行的人来说可能不太方便。
另外,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也是公众关注的问题。
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老化,车辆和设备的维修不及时,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此外,公共交通的拥挤状况和乘车体验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车厢拥挤,乘车时需站立甚至无法上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总之,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交通效率、经济成本和交通安全都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