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采购模式中我国企业的发展路径
- 格式:pdf
- 大小:83.26 KB
- 文档页数:2
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是指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这是国有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提升市场竞争力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意义、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
一、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意义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拓宽市场空间。
国际化可以使企业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减轻国内市场竞争压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经济竞争力。
其次,国际化发展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国际化,国有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并且,国际化发展还可以为企业开拓全球供应链,实现全球采购和销售,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
最后,国际化发展可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国际化发展带来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传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国有企业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国有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应该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但总体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国际化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有竞争力的领域和市场,并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其次,实现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优化布局。
国有企业应该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构建,并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然后,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注重提升管理水平,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求。
这包括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建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创新和适应能力。
最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国有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海外投资和并购中,企业应该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关注社会和环境效益,做好企业形象的维护。
三、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实施路径国有企业在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时,可以采取以下路径。
采购工作展望范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采购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未来的采购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全球化、数字化、可持续性等方面展望未来采购工作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视角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企业的采购活动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采购工作将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和风险管理。
企业需要建立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以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高质量的产品。
数字化转型
未来的采购工作将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的采购平台和数据分析工具来提高采购效率和降低成本。
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趋势和供应商的实力,从而更好地进行采购决策。
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企业的采购工作也将越来越关注可持续性发展。
未来的采购工作将更加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推动供应链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企业需要与符合环保标准的供应商合作,优先选择符合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责任的双重目标。
综上所述,未来的采购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采购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全球化、数字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挑战,实现采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创造更大的价值。
中国企业如何进入全球采购系统丁俊发采购可以有多种区分方法,我把它区分为政府公共采购、企业(在中国还包括事业单位)采购与居民消费采购。
采购的方式可以是批发或零售,可以是公开招标采购或网上电子采购,也可以是供需双方面对面的直接交易采购。
采购是需方为获得货物、技术、信息或服务进行的一种交易活动,在流通活动中属于商流,货物、技术、信息所有权已发生转移与服务的完成意味着采购的完成。
但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我们不习惯把这一切都称呼为“采购”。
采购是任何生产活动与任何消费活动的先导,采购水平的高低,对生产的过程与生产的成本;对政府的运行与政府的成本;对人本身的再生产过程与人力资源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研究采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大领域。
一、中国采购形势中国的采购形势可以从四个层面来分析:(一)政府采购按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一个国家的政府采购量约占GDP的10%,中国2002年GDP超过10万亿,那么,政府采购应超过1万亿人民币。
但实际上由于中国政府采购始于1998年,起步晚,加上中国国库制度改革约需10年左右周期,所以2002年的政府采购只有1000亿元。
以2001年为例,在653亿的政府采购中,货物占63%,工程占29%,服务占8%。
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已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初步形成了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规范体系,但政府采购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企业采购企业采购可以区分为工业生产企业采购、流通商贸企业采购、农业生产(以农户为主)需求采购。
企业采购中有生产资料也有生活资料;有原材料,也有最终消费品。
由于我国统计体系不完备,企业的采购规模可以从二个数字来反映,一是全年生产资料消费总额,二是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这两组数字,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企业的采购规模。
我国的企业采购目前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传统的不透明采购方式;二是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三是电子商务采购方式。
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竞争优势及其实现路径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才能在全球市场上立足。
那么,什么是国际竞争优势?它如何实现?本文将会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国际竞争优势?国际竞争优势是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能够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标志,即企业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能力、经验等具备相对的竞争优势,以获取超过同业竞争对手的利润。
那么,企业如何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呢?二、国际竞争优势的实现路径1.技术创新技术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创新能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生产方法和更好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苹果公司就是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典型企业,每年都会推出多款领先行业的创新产品。
2.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在市场中获得认可和信任的重要工具,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产之一。
建设品牌需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有时候单纯的品质和技术创新还不足以打动消费者,品牌的建设使得企业在消费者心中拥有了一种特定的形象和声誉,从而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更倾向于选择该品牌。
如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获取优势的基础性条件,通过采购、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使得企业的成本相对于同业竞争对手更加低廉,从而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同等品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的选择。
如华为公司通过建立全球化的供应链、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了成本和效率的双重优势。
4.人才优势人才优势是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机动性,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从而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拥有一支卓越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取得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如谷歌、亚马逊等企业不仅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还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成功地吸引了全球顶尖人才。
5.文化优势文化优势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传播,让消费者从情感上愿意选择该品牌,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升级路径选择摘要: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条上处于低端环节,迫切需要升级。
本文应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升级障碍和升级路径选择问题,提出了基于技术能力、市场扩张能力以及技术和市场相组合三种企业升级路径,并对我国亚光纺织集团和雅戈尔集团的升级实践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纺织服装企业;升级;路径一、引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同一商品的生产销售过程被一段段地分开,在空间上一般离散性地分布各地。
由此,围绕某种商品的生产销售形成一种跨国生产组织体系,把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企业、机构组织在一个一体化的生产网络中,从而形成了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上利润分布并不均匀,就像跨国公司的”哑铃型”组织结构,主要利润流向产品价值链的两端,一端是研发和设计,一端是品牌和营销,中间是生产制造,形成一条u 型曲线,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从制造业价值链来看,由于发达国家较高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已成为其获取利润的瓶颈,所以,它们主要从事研发、技术创新产品开创期的生产以及产品营销环节,以攫取高附加值的垄断利润和经济租金,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获利最少的制造和组装环节。
中国纺织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残例证,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条上处于低端环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能拼数量、竞压价、抢出口,其结果是极易陷入所谓的”贫困化增长”道路。
迄今为止,中国纺织行业的利润率为3% -5% ,服装行业则为5% -8% 。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和最大的纺织服装贸易国,在频繁遭遇全球纺织品进口国的特保措施、反倾销、技术、环保等各种形式的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纺织服装业升级,占据全球价值链上高附加价值的环节,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框架,分析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问题。
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外市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全球采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目前,我国企业在全球采购方面的表现相对较为落后,其主要表现为采购过程跨国交流难度大、信息不透明、采购成本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影响了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因此,本论文选题围绕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我国企业在全球采购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全球采购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对策以实现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策略的有效实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基本概念、现状和主要问题,以及实施全球采购策略的对策。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案例研究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全球采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综述,从而了解全球采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通过调查问卷法,对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企业在全球采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通过案例研究法,分析某些企业成功实施全球采购策略的经验和做法。
四、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论文的研究,预计将对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实践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具体来说,预期研究结果包括:1.了解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2.分析全球采购对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探讨全球采购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3.提出实施全球采购策略的对策,包括制定全球采购战略、建立全球采购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等。
4.总结一些成功实施全球采购策略的案例,从中提取经验和做法,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的主要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引言本章从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目的出发,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全球采购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全球采购的定义和原则,以及全球采购的好处和可行性。
第三章:我国企业全球采购的现状和问题本章分析我国企业在全球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采购成本高、信息不透明等。
全球采购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设立采购中心或扩大采购量,使得全球采购对市场和企业行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各国政府、各类国际组织、大型跨国零售集团及生产制造企业,通过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或其他方式直接采购了大量的商品,带动了出口额的迅猛增长,全球采购出口逐渐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亮点。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前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采购额尚不足100 亿美元,而 2003 年则高达 550 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 13%。
全球采购是采购商对全球生产要素资源的最充分利用,是其通过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佳供应商,获得质量最好、价格最优的产品的交易过程。
数量大、范围广是全球采购的重要特征。
就中国企业而言,全球采购在数量、价格和供求稳定性等方面与其他出口方式相比优势突出,对企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且,企业一旦成为全球采购的目标,就等于为自己的产品贴上了国际标签,实现了最大的销售空间。
另外,对于那些生产内需不足产品的国内企业来说,全球采购也为其冲出销售困境提供了机会,只要企业的产品符合采购商的要求,就等于重新打开了销售渠道,又获新生。
需求决定一切。
全球采购不同于一般的需求,其数量大、范围广的特征恰恰反映出它是一种代表世界主流购买与消费倾向的有效需求,能最好地呈现出世界市场上各种商品的总体销售情况和未来成长空间。
以零售业采购为例。
如果某企业的产品被沃尔玛或家乐福这样的世界级大买家看重,就充分说明该产品拥有了全球销路,它被世界上最广大的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是受到普遍欢迎的适销对路商品。
所以,全球采购对供应商而言,其意义不仅在于卖出了大宗产品,更重要的是透过采购商的购买意向可以最准确地触摸到全球市场供需波动的脉搏,最迅速地把握商机和行情。
当前,很多中国企业都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其依据就是市场需求,即围绕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但需求的信息又从哪里来呢?得到信息又要花费多少交易成本呢?全球采购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和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成为了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旨在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战略路径选择的基本原则1. 全局化思维。
企业要了解国际市场的趋势和变化,根据全球化趋势制定对外战略,积极创造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 安全管理。
企业应该考虑到政治方面的风险和安全问题,特别是在人权、劳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各种规定和政策方面,以避免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
3. 目标市场选择。
企业要谨慎选择目标市场,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符合自身优势的目标市场,以降低经营风险,增强竞争力。
4. 多元化发展。
企业需要多方面发展,把握发展机遇,创造新的市场份额,开拓不同的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1. 出口贸易。
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国际化经营方式,可以从创立全资子公司、参与国际贸易展览、拓展国际客户、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等方面进行。
2. 资源投资。
在国际市场上投资于控制资源,通过垂直整合和增加经营范围等方式实现规模和效益的提高。
例如,中国石化在近年来对原油和天然气的投资,也就是资源投资,逐步实现了境外的资源采购、控制和垂直整合。
3. 地区协同。
这是利用地缘优势,通过拓展区域市场,突破单一市场限制,实现国际化经营。
例如,华为在亚太、非洲、欧洲等地域内建立的全球中心,实现了区域协同,并利用自身的全球知名度、品牌效应等,在区域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4. 合资和收购。
企业通过走合资、收购和兼并等方式,收获目标市场和资源,降低风险并扩大市场份额。
例如,去年中国品牌收购案件最多的领域是芯片、医药和食品等,其中冠达精工收购了德国GROB集团,在为自己带来高精度、高速度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欧美市场的份额。
5. 本土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