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一章水1〉地球上的水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 _________ 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 _____________ ,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___________ ;陆地水占总水量的_________ ;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 内。
4)水一般以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 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____________ 。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__ 物质。
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_________ g。
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_______ 法提取淡水。
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____________ ,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
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 ___________ 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
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 _______ ,其中大约 _______ 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______ ,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_____________ 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课程涉及了多个知识点,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领域。
以下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生物:本册重点介绍了生殖器官、生殖过程和性别的形成。
学生
将了解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和功能,并了解精子和卵子的结构和特点。
此外,生物多样性、遗传和进化也被涵盖。
2. 化学:本册重点介绍了杂质与纯净物质的区别,讲解了如何进行
纯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此外,还学习了常见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物理:本册物理知识点包括静电、光的传播和反射等。
学生将了
解静电的原理和静电产生的原因,明白光的传播需要媒质,以及光线
在反射中的特性。
4. 科学实践:本册强调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一些
简单的科学实验。
这些实验有助于学生发展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课程,学生可以扩大对生物、化
学和物理等科学领域的认知,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
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还可以为将
来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温习知识点总结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第一章水1.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咸水1%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数水资源的%,陆地水占地球全数水量的%淡水%(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占全数淡水的%)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岩层深处地下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湖泊和沼泽土壤。
4.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类植物。
5.同一株植物中的不同部份的含水量不同专门大。
例如,根尖,嫩梢,幼苗的含水量可达60%-90%,树干40%-50%,风干的种子10%-40%。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
所以咱们天天必需补充2—水。
7.地球上的水的循环:2个小循环:a.陆上内循环:大气-大陆b海上内循环:大气-海洋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8.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进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那个进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现在它的状态是固液共存。
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冰的熔化图像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金属,石英,盐,糖,明矾,非晶体:玻璃,塑料,沥青,松香。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AB段海波处于固态,不断吸热,温度一直上升,BC段海波处于固液共存,不断吸热,温度维持不变,CD 段海波处于液态,不断吸热,温度一直上升。
如图是海波凝固的图像松香的凝固图像a图水沸腾后,温度均匀,下面压壮大,上面压强小,水蒸气由小变大。
b图水沸腾前热胀冷缩,下面热上面冷,水蒸气由大变小。
10.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11.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第一章水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
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
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
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
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
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第一章水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克。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水、水和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水、水、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水和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水和下水。
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左右。
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热量,温度,当温度升高到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热量,温度,此时它的状态是。
直到时,温度又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
8. 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进行,沸腾在液体和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才能进行。
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吸热。
但是不变。
12.液化: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13.升华:过程,凝华: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以上放热的有、、。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冰衣服变干;湿衣服变干;樟脑丸消失;雾的形成,露水的形成;雾凇的形成;霜的形成;酒精挥发。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叫做溶液。
18. 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粉末状的用,也可以用。
20.在下,某固体物质在克水中,达到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表示:那么20℃时在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克食盐;要溶解 72克食盐需要克水。
22.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的,少数物质它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比如:,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比如:。
23.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解达到饱和可采用:,,。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带※是老教材的内容 第一章 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固态、液态 ,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 18、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也可以用纸槽。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20、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表示:20℃时在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食盐。那么20℃时在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8g食盐;要溶解72g食盐需要200g水。 22、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少数物质它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比如:食盐,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比如:熟石灰。要使一杯饱和的食盐溶液变成不饱和,最好用增加溶剂的方法。 23、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解达到饱和可采用:降温,增加硝酸钾,蒸发溶剂。 24、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小液滴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食用油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泥土在水中形成悬浊液,牛奶是乳浊液,豆浆是悬浊液。碘在水中形成悬浊液,食用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5、一般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是水。如食盐溶液,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当其他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溶液里含量多的叫溶剂,含量少的叫溶质,比如5mL汽油中加入10mL机油,汽油是溶质,机油是溶剂。 2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27、用固体溶液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28、在水的电解实验中,为了增加导电性,可以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出现气泡,两只玻璃管内液面下降。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发现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用点燃的木条接近另外一个玻璃管,观察到气体也燃烧,用一个干燥的烧杯放在火焰上,发现烧杯内出现了水珠,说明该气体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之比为:1:2。水的电解的文字式表示为:水=====通电氢气+
氧气,(H2O=====通电H2+O2)。 29、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纯度。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可以安静地燃
烧,形成淡蓝色的火焰。文字式表示为:氢气+氧气=====点燃水,( H2+O2=====点燃H2O)。
30、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1、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配和地区上分布不均匀,而且人均淡水占有量也比较低。 ※1、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叫做水的密度。经过实验测定,纯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为1g/cm3=1×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103kg。一滴水的密度等于(填
“等于”、“大于”或“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2、单位换算:①7.8×103kg/m3=7.8g/cm3, ②1g/mL=1.0×103kg/m3, ③7.5m3=7.5×106mL=7.5×103dm3, ④9.8m3=9.8×106cm3=9.8×103L,
⑤9t=9×106g=9×103kg。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3、硫酸铜粉末遇水颜色由白色变成蓝色。其反应式为:硫酸铜+水→水合硫酸铜,(CuSO4+5H2O→CuSO4·5H2O)。氯化钴遇水颜色由蓝色变成红色。其反应式为:氯化钴+水→水合氯化钴,(CaCl2+6H2O→CaCl2·6H2O)。用这两种化学药品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第二章 空气 1、一切物质都有质量,空气作为一种物质也有质量。地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它对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会产生保护的作用。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很大。 3、暖气片一般安装在底部,是为了:空气对流(热空气上升)。 4、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气体和杂质。 5、稀有气体不活泼,曾被叫做隋性气体,但是也能够与一些物质发生反应。氦气也可以用来填充气球,当电流通过稀有气体的灯管时,就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6、法国的拉瓦锡首先发现空气的组成。 7、工业上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氮气和 氧气,这是根据他们的沸点不同。这种方法叫分离空气法,是物理变化。 8、硫是黄色的固体粉末,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反应后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式表示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 S+O2=====点燃SO2)。 9、铁是银白色的金属,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实验中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些水或细沙,原因是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而炸裂瓶底。文字式表示为: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Fe+O2=====点燃Fe3O4)。 10、木炭是黑色的固体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无色气体。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C+O2=====点燃CO2)。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1、红磷是暗红色的固体,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放出热量。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O2=====点燃P2O5)。
1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出现,生成一种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13、燃烧是发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缓慢氧化特点是不发光,但要发热。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可燃物、空气和温度。 14、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以用氧炔焰来焊接和切割金属,液氢在液氧中燃烧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来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1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在增大压强和降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变成雪花状的固体,这种固体也可以叫做干冰。 16、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水蒸气液化的作用。 17、检验二氧化碳用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发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时候发生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Ca(OH)2+CO2→CaCO3+H2O)。 18、在盛无色水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则试管中的液体变成了紫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了红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碳酸(CO2+H2O→H2CO3),如果给上述试管加热,发现液体又变成了紫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加热二氧化碳+水,(H2CO3=====加热CO2+H2O)。
19、大气层被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20、在平流层中有大量的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在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短波。 21、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一氧化二氮等。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有氟氯烃、氮氧化物等 22、一般认为空气的污染物只要是污染性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