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之经营结果
- 格式:pptx
- 大小:489.85 KB
- 文档页数:38
企业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典型案例六国化工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结硕果六国化工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提供优质的‘六国’牌产品,使顾客满意”作为六国化工的质量方针,全体六国人便在这个方针的指引下,奋发实践,孜孜以求。
通过二十年的生产实践,产品质量得到了不断改进和提高,“六国”牌磷酸二铵和复合肥先后获得一系列殊荣,“六国”牌商标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六国化工通过大力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卓越绩效。
总结起来,主要做法如下:一、把用户满意工程作为质量管理的根本目标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以全面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是追求组织的持久成功,即使顾客、本组织成员和社会持续满意和受益。
六国化工建厂伊始就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树立了使顾客持续满意的经营思想,认为顾客满意既是本组织成员和社会持续满意和受益的基础,同时又是前提。
因此,在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顾客的需要为关注焦点,在产品的内在质量、外观质量、服务等方面大力实施用户满意工程,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追求卓越。
二、按照用户对肥料的使用要求来制定产品企业标准大力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就是用户需要什么企业就提供什么,想用户所想,做用户所做。
在营销过程中,公司广泛搜集用户对肥料的使用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转化为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使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在一些指标上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这是六国化工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的一个过硬表现。
对于磷酸二铵和复合肥产品,国家标准中对于产品粒度的要求给出的范围较为宽松,如一等品磷酸二铵粒度(1.00~4.00mm)≥80%,高浓度复合肥粒度(1.00~4.75mm)≥90%。
这种粒度的肥料产品如果是人工撒播施肥,是完全满足使用条件的。
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发展,由于更多的是通过机播的方式施肥,当肥料颗粒偏大时,便不能有效地通过机播筛网;当肥料颗粒偏小时,又过快地通过机播筛网,从而影响了肥料的定量控制使用。
ICS 03.080.30A12备案号:DB31 上海市地方标准DB 31/T1009-2016小企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Performance Excellence Criteria for Small Enterprises(报批稿)2016—09—26发布 2016—12—01实施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1/T 1009-2016目次前言............................................................................................................................................................. I I 引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评价要求 (2)5.评价和评价方法 (8)附录A(规范性附录)小企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评分条款分值表 (9)附录B(规范性附录)小企业卓越绩效评价要素和评分指南 (10)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企业卓越绩效评价——从组织概述开始 (14)参考文献 (15)DB31/T 1009-2016前言本标准参照GB/T 1.1-2009给出的基本指导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31/T 1009-2016引言为鼓励、引导小微企业追求卓越,提高经营绩效,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上海市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基本指导原则和要求,以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基础,结合本市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实践、质量水平和发展导向,本着“适用、易懂、聚焦”原则,规定了小企业的卓越绩效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适用于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质量金奖)对于小企业(含微型企业)的评价,也可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小企业(含微型企业)开展组织自我评价。
新版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引言0.1总则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0.2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0.3 基本理念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高层领导可运用这些基本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a)远见卓识的领导以前瞻性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确立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b)战略导向以战略统领组织的管理活动,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
c)顾客驱动将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作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及不断创新的动力,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和忠诚程度。
d)社会责任为组织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承担责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e)以人为本员工是组织之本,一切管理活动应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中心,促进员工的发展,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引言0.1总则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0.2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0.3 基本理念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高层领导可运用这些基本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a)远见卓识的领导以前瞻性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确立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b)战略导向以战略统领组织的管理活动,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
c)顾客驱动将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作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及不断创新的动力,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和忠诚程度。
d)社会责任为组织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承担责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e)以人为本员工是组织之本,一切管理活动应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中心,促进员工的发展,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卓越绩效评价管理的准则和主要内容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绩效评价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卓越绩效评价管理可帮助企业提高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改善员工表现以及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卓越绩效评价管理的准则和主要内容,以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卓越绩效评价管理的准则1.明确目标:卓越绩效评价需要基于明确的目标和结果,使得整个企业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行动的准确性。
2.可衡量性:卓越绩效评价需要具备可衡量性,即能够通过明确的数字数据、证明证据及实际的成果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3.透明度:在卓越绩效评价中,需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绩效如何被评估和打分,从而建立透明度,保证公正性。
4.参与性:为了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卓越绩效评价必须包括员工的参与,以确保他们对绩效评价和评价过程的理解和认同。
5.定期反馈:卓越绩效评价需要建立定期反馈机制,让员工对他们的表现和进步有足够的了解。
6.连续性:卓越绩效评价必须是一项持续的过程,不断地衡量和改进评价标准,以便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员工的表现。
二、卓越绩效评价管理的主要内容1.制定绩效目标:卓越绩效评价的第一步是为每个员工和关键绩效指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
这些指标应当与企业的战略和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
2.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估工具:卓越绩效评价需要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估工具,因此组织需要研究评估工具,并通过逐步改进和完善来优化这些工具。
3.确定绩效评价标准:为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标准的一致性,需要确定尽可能明确的绩效评价标准。
4.收集和分析数据:企业需要收集员工评价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将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绩效表现的明显趋势和绩效模式,并及时针对表现不佳的情况进行干预。
5.反馈和识别才能:卓越绩效评价需要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识别的才能,来鼓励和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
6.持续改进:卓越绩效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建立、衡量和改进标准,以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企业持续成功管理工具——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介绍——2004年8月我国颁布了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两个标准,2008年又进行了修订,标志着卓越绩效模式的推广在我国步入新的阶段。
标准参照国外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一、卓越绩效模式的产生背景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许多工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者就认识到在日益扩大的、更苛求的、竞争更激烈的世界市场环境中,强调质量不再是企业的选择,而是必须条件。
但是美国的不少经营者却认识不够,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为了帮助企业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美国在1987年按照《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提高法》设立了国家质量奖,同时制定了卓越绩效模式标准作为美国国家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在提高组织业绩,改进组织整体绩效,促进美国所有组织相互交流、分享最佳经营管理实践并为组织带来市场成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是基于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巨大成功,促进了卓越绩效模式标准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二、组织建立卓越绩效模式的意义1、促进组织为荣誉或自身要求而改进质量和生产率,同时增加利润和获得竞争优势。
2、组织评估各自的经营管理的成熟度,发现长处,找出不足,持续改进,提高组织业绩,改进组织整体绩效。
3、促进组织相互交流、分享最佳经营管理实践并为组织带来市场成功。
三、卓越绩效模式的框架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由组织简介和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7个类目组成,他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具体见图1-1。
组织简介环境、关系和挑战图1-1组织简介给出了组织运行的背景。
组织所处的环境、关键的工作关系和战略挑战构成了组织绩效管理系统的一个简要指南。
有关“卓越绩效”的类目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七大类目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
这些类目为组织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以评估和改进其绩效,从而实现卓越。
1.领导:强调组织的领导层在推动卓越绩效方面的重要作用,包括制定战略方向、提供资
源、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学习的组织文化等。
2.战略:涉及组织如何制定和实施战略,以实现其长期目标和愿景。
这包括分析外部环境、
确定内部优势和劣势、制定战略计划等。
3.顾客与市场:关注组织如何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如何在市场中获得竞争
优势。
这包括市场研究、顾客关系管理、产品和服务开发等。
4.资源:涉及组织如何管理和利用其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等,以支
持其实现卓越绩效。
5.过程管理:强调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
量、成本和交货期等满足要求。
这包括流程设计、流程优化、流程控制等。
6.测量、分析与改进:关注组织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评估其绩效并识别改进机会。
这
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问题解决和持续改进等。
7.经营结果:反映组织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下的实际绩效成果,包括顾客满意度、市场份
额、财务绩效等。
这些结果是对组织卓越绩效水平的直接体现。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19580-2004 2004-08-30发布 2005-01-01实施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特制订《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本标准参照国外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本标准与GB/T19001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不是符合性的评价依据,而是为组织提供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
本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可帮助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并使各类组织易于在质量管理实施方面进行沟通和共享,成为一种理解、管理绩效并指导组织进行规划和获得学习机会的工具。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为组织追求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准则。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dt ISO9004:2000)3、术语和定义GB/T19000-200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