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政治第四课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课学会学习
答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⑴因为在制作发射器的过程中,我们三人通力合作,不断尝试和创新。
⑵启示:我们要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5、因为点金术比金山更重要。
在学习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
7、⑴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⑵好的学习方法,应该符合认知规律,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
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
8、不赞同。
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
再聪明的人,在好的学习方法,也都需要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才能学有所成。
三、拓展提升
(1)李明以自己的好恶即是否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为标准来确定自己学习喜好。
(2)数学会越来越好,语文会越来越差,最终导致严重的偏科现象。
(3)我会根据语文老师的讲课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达标测试
AADAC
五、能力培养
(1)做事缺乏计划性,不懂得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①制定计划,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分出轻重缓急,排好先后顺序;
②安排学习时间要结合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并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③科学地安排学习、休息、娱乐的时间,保持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1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练习本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本义是指()A.智慧B.聪明的人C.真理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答案]D2.哲学产生于人们的()A.主观想象B.实践活动C.独立思考D.外部世界[答案]B3.哲学的任务是()A.追求真理B.发现规律C.给人智慧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答案]D4.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
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答案]C5.“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发展,是因为真正的哲学()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对待生活和实践③可以使我们永远不犯错误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6.屈原在其诗篇《天问》中,围绕宇宙、人生、历史和神话传说等内容,提出了172个问题,其中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尚未解决而他有所怀疑的。
由此可以看出()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好奇心C.哲学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D.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7.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
个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中有智慧、有哲理;与人交往、待人接物中有智慧、有哲理;做学问、搞经营中有智慧、有哲理;治国安邦同样有智慧、有哲理……结合材料谈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答案](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人们认识世界、办理事情都需要有哲学智慧。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课时中学序曲(P2-3·运用你的经验)1.(1)上了中学,你觉得长大没有?(2)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参考答案】(1)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个子比以前高了,力气比以前大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我变得更独立了,爸爸妈妈都说我比以前懂事了。
(2)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能认识更多的朋友;能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新的班集体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等等。
(P3·探究与分享)2.请用不同的词语,和同学分享你对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
【参考答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回答。
比如:我对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是:温暖、快乐、困惑、孤单、焦虑、茫然等。
(P4·探究与分享)3.(1)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发现?(2)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参考答案】(1)可以从所见所闻、内心感受、听课感受、学校管理方式等方面回答。
比如,同学们不再像小学时那样,在校园里追逐打闹,而是井然有序地进行各项活动;每节课学到的知识更多了,需要认真地记笔记;等等。
(2)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比如,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样化,初中增加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学习的内容更难、更深了,每节课的信息量很大。
中学的自主管理的要求更高了,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做主,自己操心,等等。
(P5·探究与分享)4.请查阅相关人物的资料或采访身边的人,记录他们对中学时代的回忆,并写下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参考答案】答案具有开放性,可以调查三位不同年龄段的人,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的想法。
比如,爷爷、爸爸、哥哥等。
人物一记录爷爷:中学时期,国家比较贫困,上中学的人很少。
爷爷的兄弟姐妹共有六人,只有爷爷上了中学,爷爷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当爷爷看到当时的祖国经济落后、科技落后的状况时,爷爷立志从成为一名科学家。
于是,爷爷每天都会早起晚睡,认真学习。
《观沧海》教学案知识梳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二、【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
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三曹: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三、【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沧海:大海。
4、何:多么(程度副词)。
5、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6、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
竦,通“耸”,高。
峙:耸立。
7、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8、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洪:大。
9、若:似,好像。
10、星汉:银河。
11、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到了极点。
12、歌:诗歌。
13、以:用来。
14、咏:表达,抒发。
志:理想。
咏志:即表达心志。
四、【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课堂同步学案七年级思想品德编辑:第四课人生当自强(学案)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知识目标)2、了解自强精神的重要表现。
(知识目标)3、能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
(能力目标)4、逐步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5、预习提纲:(1)什么是自强?(2)自强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有哪些?(3)自强精神的表现有哪些?(4)自强不息精神对我们民族有什么影响?(5)什么是自弃?自弃的人为什么会一事无成?二、学习流程流程一:自学指导·( 5分钟)认真阅读课本第一目,找出以下知识点并在书上画出。
1、自强含义2、自强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3、自强的作用。
2、认真阅读课本47页活动内容并回答问题·深化认识1·(4分钟)1、下列关于自强的认识正确的是()①自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②自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强大动务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④自强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强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小强是个13岁的农村男孩,在半年之内,父亲因车锅去世,母亲承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也相继去世。
在邻居的帮助下,他自己耕种农田,自己做饭、收拾屋子,他还坚持上学,并且学习成绩优异。
这说明()①任何人都能做到不怕困难②他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榜样③这是自强的表现④这是自弃的表现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流程二:·自学指导2·(5分钟)1、认真阅读课本49页材料并讨论自强与成功的关系?2、阅读课本50页材料并指出这则寓言说明什么?·深化认识2·(4分钟)1、有一名学生这样说:“我的初中生活可以说是在艰辛、‘转战’中度过。
从家里到乡下中学要经过一条长达8公里的沟,由于道路条件差,只能步行。
我每周至少回家一次。
背上满满的一口袋粮食,到学校作为下一周的口粮。
遇到下雨下雪,不知要摔多少次跟头,到了学校满身是泥。
2024年七年级思想品德人民版上册教案及反思(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年七年级思想品德人民版上册教案及反思(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课时结构】两框的逻辑关系:民事权利的保护与民事权利的限制相反相成,共同为维护权利人利益和社会秩序发挥作用。
【知识梳理】一、权利保障于法有据(一)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1、侵权责任和承担方式(1)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和。
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
(2)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包括,排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消除影响,。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这些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可以,也可以。
2、诉讼时效权利人在实现自己的权利、向他人追究法律责任的过程中,要注意。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权责任中的情理法1、过错责任行为人因过错侵犯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承担,这是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
首先,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受到了。
其次,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者过失)。
行为人是故意还是过失,往往并不影响其承担民事责任,但过错程度对于衡量其责任大小具有法律意义。
最后,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
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负责,法律通常要求受害人确定损害结果发生的真实原因。
2、过错推定与无过错侵权责任法律也规定了与。
依照法律规定行为人有过错,其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例如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责任。
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意义(1)法律规定侵权责任,旨在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合理确定相关行为人与权利人之间的利益。
、等规定在行为人的行为自由与权利人的利益保护之间划定了界线。
(2)法律规定在特殊特定情形中适用与,对社会某些群体的合法权利给予特别保护,体现了。
侵权责任规则有助于平衡社会各方利益,合理预防损害,促进社会和谐。
二、权利行使注意界限(一)民事权利有限制1、民事权利行使的要求和界限(1)要求: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并且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或。
第二单元《生活中有你》第四课第一次“握手”(一)主备人:逯鑫伟备课时间:审核人:【学习目标】一、学习重点:正确认识新的环境,学习与同学们友好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二、学习难点:如何与学生之间进行交往,交往的方法。
【自学探究】1、阅读书本34页《同学》内容,回忆你入学的时候你的同桌是什么样子的?2、结合自己情况,介绍一下你在生活中,学习中与同学相处的诀窍和开心的故事?3、阅读书本后试着总结一下,与人交往的办法是什么?4、阅读书本后试着总结一下,与人交往的原则是什么?【知识梳理】1、新的中学生活,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我们要适应新环境,学会与人交往。
2、第一次“握手”,是指交往的一个起点。
3、学会交往:微笑、幽默、宽容和真心待人都是交往的好办法。
4、微笑在脸上,其本源却在内心。
爱的微笑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
5、幽默是一种机智和友善,可以轻易地使人际关系润滑起来。
6、宽容是一种心态,一种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的健康心理。
7、真心待人乃人际交往的最大技巧。
4、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学会接受不同,也是交往的奥秘之一。
5、应该试着接受不同,正是这些不同让世界色彩缤纷,让人生绚丽多彩。
【巩固练习】1、我们与他人的交往有许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相遇、第一次说话、第一次握手……正式这些第一次,使我们()①跨越了陌生②走向成熟③越来越幼稚④获得友谊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 、仔细观察右边漫画《“微笑”服务》。
下列对“微笑”服务理解正确的是()①微笑时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②微笑时一个人软弱的表现③微笑时一种高尚的表情④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心理学凯瑟琳说:“只要你不只是到处与人握手,而是以你的友善、幽默曲与人交往,那么时空距离就会消失。
”这句话告诉我们()A、人家交往需要掌握适当的原则和技巧B、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简单C、只要友善、幽默能建立和谐人际关系D、人际关系很复杂,和谐目标不可能达到4、下面名言能体现人际关系需要宽容这一重要原则的有()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②意志坚如铁,宽度似大海③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④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程标准】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自主学习】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约公元前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__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的产生。
禹在位时,在修建城池。
禹的儿子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___________代替禅让制。
2.夏朝建立了,制定设置,此外还制订了历法,称为。
3.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分化和界限。
4.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在位时期,实行暴政,引起民众的。
二、商汤灭夏1.夏朝后期,商部落逐渐强大,商的首领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2.约公元前________年,汤建立________,都城建在__________。
3.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4.商朝后期,政治混乱,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人民实行暴政。
三、武王伐纣1.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发展迅速。
公元前年,________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定都,史称。
四、西周的分封制1.为了稳定,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和________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权力,建立,以保证周王朝对________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_____________。
诸侯具有较大的,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诸侯、、。
3.西周后期的两位暴君是和。
公元年,西周王朝被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史称。
【合作学习与探究】探究一: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和朋友在一起课前预习一、填空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①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我的朋友圈随着②的增长,我们的交往发生了变化和朋友在一起对③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友谊的力量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朋友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④的朋友二、简答1.你最亲近的朋友是谁?请从其姓名、性格、特长、对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2.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往发生了哪些变化?3.正直的朋友和友谊对我们有什么作用?课堂练习一、选择▲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1.七年级的小明学习刻苦,成绩优秀。
但他从小性格内向,不与人交往。
因此,上学、放学时他都独来独往,几乎没有朋友。
为了劝导小明,你最想和他说的一句话是【】 A.在学习上继续努力,你会拥有很好的前途B.伙伴、同学、朋友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部分C.中学阶段要多交一些朋友,而学习是次要的D.开放自我,积极交往,与所有的人交朋友2.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刘某、李某,在好朋友赵某的影响下,每天早晨准时起床锻炼身体。
此后他们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这告诉我们【】A.好朋友会促进我们健康成长B.损友会对我们产生不良影响C.在生活中,要多多交朋友D.对任何朋友都要听之信之3.小红进入七年级后,认为自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于是她不再与其他同学交往,渐渐得孤僻起来。
她这样做【】A.能够赢得更多学习时间,值得肯定B.能培养自己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C.可以避免不良影响,促进健康发展D.不利于扩大朋友圈,影响身心发展4.在学校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品德培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从下列同学的言行中可推断出最受人吹迎的应是【】A.刘玲:你作业里这个字一错再错!真笨!B.孟非:我从小十分聪明,在班里我最牛!C.伍军军:这道题我做不出,你能帮帮我吗?D.李勇:我常说老师好话,是老师面前的红人!▲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5.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
新教材高中政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情境] 开启新征程,砥砺谱新篇。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这次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了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探究] 宏伟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
请你以“2035·祖国·我”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展望我国2035年的目标,并谈谈青年人如何有所作为。
我的思考:我与祖国圆梦2035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
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热爱伟大祖国,奉献祖国,奉献人民;担当时代责任,在担当中历练,在责任中成长;勇于砥砺奋斗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奇迹;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锤炼品德修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知识点一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进程: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80多年的持续奋斗。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特点(1)人民梦①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及反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一、教材分析本套教材的编写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初中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需要处理的我与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方面的内容,提炼生活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内容。
在教材的立意与设计上,关注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及其时代特征,关注初中学生成长中的体验与困惑,注重教材内容对初中学生在思想性与精神成长方面的引领,以及从思想认识到生活实践的引导。
具体而言,本套教材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以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坚持对初中学生的思想性引导,彰显人文性,注重实践性,体现综合性;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强调能力目标,更加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教材内容设计的广度上,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范围为依据,通过内容点的落实、部分落实以及渗透等方式进行安排;在教材内容设计的深度上,每一个内容点都包含课程标准中具体的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知识为依托又不局限于知识本身,体现知识与价值的统一,并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生活扩展的成长需要,进行不同深度的思想性挖掘。
二、单元解读: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
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
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
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案(部编人教版)-全册含答案第一课中学时代XXX序曲一、研究目标1.热爱中学生活,珍惜新的起点,积极应对各种可能与挑战,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中学生活的到来。
2.能正确认识中学时代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能积极应对中学生活的各种挑战,激发自我潜能,塑造全新的自我。
3.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知道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既是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是新的目标和挑战。
二、自主预1.探寻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体现在:①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
②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
③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④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
2.中学生生活对我们成长的作用有哪些(1)中学生活蕴藏着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2)中学生活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3)中学生活让我们有机会重塑自我。
三、合作探究材料: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的黄金驿站,从进入中学的那一天起,我们发现本人长大了。
中学生活有成长的快乐,也有种种失意与懊恼。
据对某地初一更生适应环境情况的调查显示,有56.1%的学生感触研究压力大,18.8%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的不适应,8.9%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明确,24%的学生心态不太平稳。
有的学生因环境变化手足无措,有的学生因成绩不佳丧失信心……(1)人生难忘第一次,来到新黉舍的第一天,你的体验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经过几天的研究之后,新学校、新环境给你什么感觉?四、随堂演练1.与小学生活相比,初中生活有哪些新变化()①研究的科目增多了,研究难度加大了②老师盯的更紧了③社团活动更丰富多彩了④自主管理请求提高了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面对中学生活的新变化,我们要从自身做出改变。
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复习学案大同市煤矿第一中学校李鑫课标要求核心素养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
法治意识通过对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侵权责任中的情理法的探究,正确认识侵权责任、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通过对民事权利有限制、妥善处理相邻关系的探究,正确认识权力行使,从而做守法的好公民。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侵权责任中的情理法;正确理解人们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知识框架】【议题探究】章老太家位于上海市东安新村,2020年7月,邻居潘先生的家门前及楼道里经常出现污物,其遂在房门外上方及南阳台上方外墙处各安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以查清污物来源。
没想到摄像头才安装了两天,章老太便提出异议,居委会和街道多次出面调解均没有结果。
最后章老太将潘先生告上法庭,请求判令被告拆除其安装的摄像头。
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潘先生行为的认识。
【必备知识】1.重难点:侵权责任的规定、承担方式,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相邻关系2.易混易错点:区分侵权责任、违约责任;辨别适用过错推定、无过错侵权责任情形;区分作品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
【关键能力】1.侵权责任的类型类型过错责任错过推定无过错侵权责任通俗理解损害、过错、因果联系假设你有错,不能自证清白,你就错管你错不错,反正都怪你举证责任受害人承担举证责任受害人无须承担关于行为人过错的举证责任,由行为人自己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行为人才可免于承担侵权责任。
在确定行为人是否承担侵权责任时,不管其有无过错,受害一方都不用证明行为人有过错。
适用情形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受到人身损害;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受到人身损害;②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③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责任;④医疗机构违法或隐匿、伪造、篡改、非法销毁病例资料;①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②生产者产品责任;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责任④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校受到第三人人身损害的,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学校按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补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一般)⑤堆放物、林木等物件或者公共场所或者道路施工致人损害的责任;⑥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地下施工(包括窨井)致人损害的;⑦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中所有人、管理人的无过错责任;⑤提供个人劳务一方因劳务致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⑥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⑦建筑物倒塌致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意义保障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在行为人的行为自由与权利人的利益保护之间划定了界限。
姓名__ ____ 班级__ ___ 组序__ ___ 第四课第一次“握手”第1课时回忆那一刻学习目标:懂得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习重点:掌握一些打破尴尬场面的“好招”学习难点:学会与人交往使用说明:课前各位同学自学课本34—35页的内容并完成导学案,在有问题的地方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准备小组讨论,做完后交给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检查评价后交给课代表,课前一天交给任课老师批阅评价。
一、教材导读我们与他人的交往都有一个__ ___ ,第一次相遇,第一次握手,第一次说话……正是从这第一次开始,我们跨越了__ ___ ,走向__ ___ 和__ ____。
二、导学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同桌”。
请同学们欣赏完逸芳的美文《同桌》后,回答:(1)在逸芳的情感世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呢?(2)作者为什么会留下遗憾呢?你认为怎样才不留下遗憾呢?2、让我们一起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尴尬遗憾呢?3、活动---昨日重现还记得刚入学时与同桌和同学是怎样认识的吗?是谁先说的话?尽可能清楚地回忆当时的情景,不要使任何细节成为“漏网之鱼”,让同学们伴着歌曲《同桌》的旋律,细细回味。
然后叫同学两人一组,表演一下开学之初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来个“昨日重现”。
4、分组献招,“好招”评比与陌生人相遇,难免会有拘束和尴尬。
但有一些方法是好招,它可以打破难堪。
与同学交往,你是怎样克服拘束和尴尬的呢?你有什么好招,与大家一起分享?看哪个组说得最多最好,不能重复。
三、当堂训练1、同学初次见面时,我们应该()A.等对方先说话,以免尴尬B.沉默是金,显得有内涵C.主动打招呼D.宽容待人2、当新同学遇到困难时()A.我又不认识他,不关我的事B.积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C.不要嘲笑,等老师来解决D.以免尴尬,不要贸然出手帮助3、古人云“秦侩也有三个朋友。
”今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A. 秦侩只有三个朋友 B.任何人活在世上,都需要友谊,都需要朋友 C.品行不端的人,在世上朋友很少 D.要想具有众多的朋友,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质4、当陌生同学相遇,有些好招可以使人打破难堪。
你认为下面是“好招”的是()A.夸耀自己的长处,使别人佩服B.寻找共同的爱好C.投其所好D.先打量后恭维5、情景在线王芳是某校七年级一班的学生,她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但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不愿与同学交往。
一天,老师提醒她,要多与同学进行交往,不要封闭自己。
她心想,与同学交往会影响学习,我才不干呢?但是,整天一个人独来独往,埋头与书本里,王芳也感到不是那么回事。
(1)请你简要分析一下王芳不愿与同学交往的危害。
(2)假如你是王芳,你会如何走出目前这种困境?四、要点归纳及反思第二课时“交往”的心里话学习目标:掌握人际交往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和别人相处。
学习重点:人际交往的一些原则与技巧学习难点: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使用说明:课前各位同学自学课本36—43页的内容并完成导学案,在有问题的地方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准备小组讨论,做完后交给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检查评价后交给课代表,课前一天交给任课老师批阅评价。
一、教材导读1、微笑在脸上,其本源却在__ ___ 。
2、__ ___ 是一种机智和友善,可以轻易地使__ ___ 润滑起来。
3、其实是一种心态,一种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的健康心理。
4、__ ___ 乃是人际交往的最大技巧。
二、导学指导1、活动——“交往明星”选拔赛(1)小组交流:我们小组的明星是:_ ___ ,他善于交往表现在_ ___ _ ___2、综合各组的交往明星,总结出交往明星的共同点:(1)(2)(3)(4)3、怎样的人受欢迎——交往明星的优秀品质(1)谈谈你对微笑的认识。
真诚的微笑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1当我上学时,微笑着向邻居道早安:○2当我微笑着对待对我发牢骚的同学:○3当我不经意地冒犯别人时,微笑着道歉:_ ___(2)幽默:学生阅读38-39页的文章“幽默与交往”回答:你有没有类似的体会?回忆一下,给你印象最深的幽默是什么?将其表现出来与大家分享。
(3)宽容:学生阅读教材41页,回答:你被别人错怪过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谈谈你当时心中的委屈。
假如你错怪了别人,你应该怎么办?(4)真心待人: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经历的一次以真心换真情的交往事例。
三、当堂训练1、在你的班级里,肯定有一些很受欢迎、人气指数很高的同学,大家都围绕在他们的周围,和和乐乐。
你认为这些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共同优点是()○1能说会道,善于奉承他人○2开朗幽默,热情大方○3诚实守信,文明礼貌○4善良友好,体贴他人A. ○1○2○3○4B. ○1○2○3C. ○2○3○4D. ○1○3○42、一位哲人说过“微笑是一个人最美的神态,长得再丑的人只要露出真诚的微笑,就会一下子漂亮起来。
”这说明()A.真诚的微笑能是丑陋的容貌变得漂亮起来B.真诚的微笑能掩盖内心丑恶的心灵C.真诚的微笑能使一个人由事事不能变得无所不能D.真诚的微笑能美化自我的形象,有利于与他人的交往3、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
”他这句话告诉我们()○1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他人也会为自己着想○2只要你用真心去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真心对待你○3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4要想得到别人的爱戴,首先应为自己的利益着想A.○1○2○3○4B. ○1○2○3C. ○2○3○4D. ○3○44、在现实生活中,下面属于真心待人、付出真情的是()A.你撞我一下,我打你一拳B.你踩我几脚,我骂你几句C.你揭我隐私,我说你坏话D.你不小心碰了我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5、材料分析题文明诊所来了三位同学:张强同学十分健谈,但他并不受欢迎,他一进入交往圈,就扯开话匣子,只要别人一开头,他便一直说下去。
而对方说话时他要么时常插嘴,要么干脆不听,偶尔来你一句“你说什么呢?”同学们也不喜欢刘力,因为他从来不说别人的好话。
只要听到有人夸别人,他就插进去说自己,而且一说就没完没了,眉飞色舞,直到大家散去,他才无趣走开。
小明是个思维敏捷的人,在课堂上好抢答问题。
但他不会尊重别人,往往是别人还没有答完问题,他就急于发表看法,而且言辞激烈,对别人持反对态度,这使班内同学对他都有反感。
请你分析一下他们不受欢迎的原因,并给他们开出药方。
四、要点归纳及反思第三课时怪吗?不怪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态度与能力,树立集体观念学习重点:培养我们接受“不同”的能力学习难点:理解人际交往中的“和而不同”使用说明:课前各位同学自学课本页的内容并完成导学案,在有问题的地方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准备小组讨论,做完后交给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检查评价后交给课代表,课前一天交给任课老师批阅评价。
一、教材导读1、生活中,没有两个完全__ ___ 的人。
学会__ ___ ,也是交往的奥秘之一。
2、人与人的交往贵在__ ___ ,不要一味地__ ___ ,从而丢掉自己的__ ___ 。
3、接受是__ ___ ,而排斥是__ ___ 。
二、导学指导1、合作探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文章“寂寞的花裙子”。
回答:李娟“怪”在何处?“不怪”在何处?2、小组讨论如果别人觉得你怪怪的,你该怎么办?说明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感觉。
3、我的感受:你周围的人是否有一些你不理解的,让你觉得怪怪的行为?如果有,那他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设身处地想一想。
4、阅读并体会教材第47页的短文“不同,是为了相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三、当堂训练1、我们每个人在相貌、体质、家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1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不平等的○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不切实际的○3人有高低贵贱之分○4我们要承认多样性,尊重差异性,平等待人A. ○1○2○3B.○4C.○1○2D.○2○3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启示我们在交友时应()○1尊重不同○2迁就别人○3求同求异○4投人所好,使气氛和谐A.○1○4B.○1○3C.○2○3D.○1○23.小雅和小力会成为好伙伴,大家都很惊讶,因为他俩一个是急性子,一个是慢性子;一个性格外向,一个性格内向;一个爱好绘画,一个爱好音乐。
你认为他们能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有()○1两人在生活中能互相理解○2两人各抒己见,不在乎对方的想法与感受○3两人能相互尊重对方的个性○4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两人能求同存异A.○1○3○4 B.○1○2○3 C.○2○3○4D.○1○2○3○44、提升题中学生小玲和小花是好朋友,小玲现在很烦恼,因为她喜欢唱歌,可是小花却很不喜欢,小玲很生气,她认为,两个人是好朋友,自己一定要说服小花和自己保持同样的兴趣。
小玲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四、要点归纳及反思参考答案第四课第一课时教材导读:起点,陌生,熟悉,友谊当堂训练:1-4 CBBB5. (1)危害:○1不愿与同学交往就不能够赢得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不能开阔视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不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3只能使自己封闭自己,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2)假如我是王芳,我会主动与他人交往,真心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做到热情大方、文明礼貌、谦虚宽容、诚实守信,并在交往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将自己置身于温暖的大集体中,使自己在与他人快乐交往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第二课时教材导读:1、内心2、幽默,人际关系3、宽容4、真心待人当堂训练:1-4 CDBD5、他们三个的通病是贬低别人,太高自己。
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在交往过程中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社交礼仪礼貌。
张强应学会倾听,少说,即使要说也要等别人说完;刘力要学会赞美别人,这是一种最容易引起对方好感的人际交往形式;小明不要抢答,发表看法要等待适当的机会,而且语气要随和。
第三课时教材导读:1、相同,接受不同2、求同存异,迁就别人,个性3、获得,失去当堂训练:1-3 BBA4、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换位思考,做到善解人意,对人要持有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时,一定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要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
小玲虽然喜欢唱歌,但小花不喜欢,小玲把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小花,会增加小花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