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茹志鹃及其《百合花》
- 格式:ppt
- 大小:220.50 KB
- 文档页数:5
茹志鹃《百合花》讲义一、作者简介茹志鹃(1925 年 9 月 13 日—1998 年 10 月 7 日),浙江杭州人。
当代著名女作家。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
《百合花》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
二、作品背景《百合花》创作于 1958 年,是茹志鹃在反右斗争扩大化后的复杂背景下创作的。
当时的文学创作大多强调宏大叙事和英雄主义,而茹志鹃却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关注战争中的普通人,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温暖。
三、故事梗概小说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的小故事。
年轻的通讯员护送一位农村新媳妇到包扎所,在借被子的过程中,新媳妇对通讯员产生了误解。
后来通讯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新媳妇为他擦拭身体、缝补衣服,庄严而深情地献上了那条洒满百合花的新被子。
四、人物形象1、通讯员通讯员是一个年轻、纯真、质朴的战士形象。
他涉世未深,在与新媳妇的接触中表现出羞涩和拘谨。
但在战斗中,他勇敢无畏,为了保护战友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展现了高尚的品质和英勇的精神。
他的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代表了那个时期无数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战的年轻战士。
2、新媳妇新媳妇是一个善良、纯朴、真诚的农村妇女。
起初她对通讯员借被子有些不情愿,后来在接触中逐渐理解并喜欢上了这个年轻的战士。
当通讯员牺牲后,她一改之前的羞涩,庄严而深情地为他料理后事。
新媳妇的形象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厚情谊和无私支持。
五、主题思想1、人性美与人情美小说通过描写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人性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在残酷的战争中,这种人性美与人情美显得尤为珍贵。
2、军民鱼水情作品深刻地表现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通讯员和新媳妇代表了战士和人民群众,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关爱,体现了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敌人的伟大力量。
3、对战争的反思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场面,而是通过侧面描写和人物的命运,引发读者对战争的思考。
茹志鹃《百合花》赏析
《百合花》啊,那可真是一篇精彩绝伦的小说!茹志鹃用她细腻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如此动人的故事。
你看那小通讯员,多可爱的一个小伙子呀!他一开始的腼腆、笨拙,让人忍俊不禁。
就好像我们身边那个有点害羞的邻家小弟,面对陌生的大姐姐时,那种手足无措的样子。
他和新媳妇之间的互动,哎呀,那真是充满了趣味和温情。
新媳妇呢,一开始对通讯员还有些误解,可后来呀,她的情感转变得多自然呀!这不就跟我们生活中有时候对一个人的看法会慢慢改变一样嘛。
她最后把那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的时候,我的心都被触动了。
还有那战场上的紧张氛围,茹志鹃描写得那叫一个逼真!仿佛我们也能闻到硝烟的味道,听到枪炮的声音。
这可比看那些战争大片还让人紧张呢!
想想看,在那么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就显得格外珍贵。
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那看似平凡却又深刻的情感交流,不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吗?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百合花》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就是能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每一个细节的魅力。
它就像是一杯清香的茶,需要我们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甘甜。
这篇小说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看到了那些平凡人的伟大之处。
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爱和温暖也不会消失。
这不就是文学的力量吗?它能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生活的意义。
总之啊,《百合花》绝对是一篇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佳作,你要是还没读过,那可真是一大憾事呀!赶紧去读一读吧,相信你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的!。
茹志鹃《百合花》讲义一、作品背景《百合花》是当代作家茹志鹃于 1958 年发表的短篇小说。
这部作品诞生于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人们对新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充满了期待和探索。
文学作品也肩负着反映时代精神、塑造新人形象的使命。
茹志鹃的个人经历和生活体验为《百合花》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她曾在战争年代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对战争中的人性和情感有着深刻的感受。
二、故事情节《百合花》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小说以“我”为视角,讲述了一个小通讯员和一个新媳妇之间的感人故事。
小通讯员被派到前沿包扎所帮忙,“我”与他一同前往。
在途中,“我”发现小通讯员天真质朴、不善言辞。
到达包扎所后,小通讯员在借被子的过程中与新媳妇发生了一些小冲突。
后来,小通讯员为保护担架队员英勇牺牲。
新媳妇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新婚的百合花被子盖在了他的身上。
整个故事情节简单而又真挚,没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却在平凡的细节中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战争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三、人物形象1、小通讯员小通讯员是一个年轻、纯真、充满朝气的战士形象。
他羞涩腼腆,面对“我”时总是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他的“忸怩”并非胆小怯懦,而是展现出了他未经世事的纯真。
在执行任务时,他勇敢无畏,为了保护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彰显了军人的高尚品质。
2、新媳妇新媳妇是一个善良、直爽、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
起初,她对小通讯员借被子的要求不太乐意,但当她了解到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新被子。
在小通讯员牺牲后,她表现出了极大的悲痛,将自己的百合花被子盖在了他的身上,体现了她对战士的崇敬和关爱。
3、“我”“我”在小说中不仅是一个叙述者,也是一个参与者。
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更加细腻地展现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我”在战争中的成长和思考。
四、主题思想1、歌颂军民鱼水情小说通过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故事,展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茹志鹃《百合花》(原文+赏析+作者简介)-11946年中秋,海岸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被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忙,我也被通讯员送到前沿包扎所。
路上下过小雨,但现在放晴了,两边的秋庄稼被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空气里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但敌人的冷炮不时盲目地轰响着。
通讯员一直走在我前面,我想喊他等我,但又怕他嘲笑我。
最终他自动停下,但还是没看我一眼,等我走近时又向前走了。
他从没回头看我一次,但我对他产生了兴趣。
我从背后看他,他是个高挑的小伙,穿着洗淡的黄军装,肩上的步枪筒里插了几根树枝,看起来有点像装饰点缀。
我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提出休息一会儿,他也在远处坐下,背向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我走过去坐在他旁边,看到他的年轻稚气的圆脸,他告诉我他是天目山人,我发现他是我的同乡。
我随便地问他在家时干什么,他说他帮人拖毛竹。
我看了一眼他宽宽的肩膀,突然眼前浮现出一片竹海,海中央是一条盘旋而上的石级山道。
他肩上垫着一块老蓝布,扛着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着石级哗哗作响。
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生活,感到十分亲切。
我问他:“你多大了?”十九。
”参加革命有多长时间了?”一年。
”你是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感觉有些像审讯,但还是忍不住问了。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你家里还有其他人吗?”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你还没有结婚吧?”他脸上飞红,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带上的扣眼。
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我本想问他是否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好把话咽了下去。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他开始抬头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催促我动身。
当我站起来准备离开时,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用毛巾擦汗。
这是我的错,他走路时没有流一滴汗,但因为我与他交谈,他却出了一头大汗,我感到十分内疚。
我们到达包扎所时已经下午两点了。
这里离前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所小学里,六个房子组成了一个“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满了野草。
茹志鹃《百合花》原文?+作品鉴赏茹志鹃《百合花》原文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
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
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
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
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
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但脸还是朝着前面。
没看我一眼。
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
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
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撩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
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
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
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
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
茹志鹃《百合花》笔记《百合花》是当代作家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以解放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的小故事。
这篇小说没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也没有英勇无畏的战斗英雄,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三个:小通讯员、“我”和新媳妇。
小通讯员是一个年轻而羞涩的战士,他质朴纯真,充满了朝气。
“我”是一个文工团的女战士,负责在包扎所帮忙。
新媳妇是一个善良、热情的农村妇女。
故事始于“我”被派到前沿包扎所去帮忙,在路上遇到了小通讯员。
小通讯员的憨厚与羞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局促不安的状态,和“我”说话时也有些紧张和拘谨。
但在工作中,他却表现出了极高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在包扎所里,小通讯员和“我”一起为伤员服务。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工作起来却十分认真负责。
他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从不抱怨,也从不喊累。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年轻战士的质朴和纯真。
新媳妇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她一开始对小通讯员有些误解,觉得他毛手毛脚的。
但当她了解到小通讯员的为人后,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她主动为伤员们服务,还把自己新婚的被子拿出来给伤员用。
然而,不幸的是,小通讯员在一次战斗中为了保护战友而英勇牺牲。
新媳妇看到小通讯员的牺牲,悲痛万分。
她默默地为小通讯员擦拭身体,一针一线地缝补他衣服上的破洞,并把那床洒满百合花的新被子盖在了他的身上。
茹志鹃在《百合花》中运用了大量细腻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比如对小通讯员的外貌描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通过这样的描写,一个年轻、朴实的战士形象跃然纸上。
再如对新媳妇的描写:“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
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
”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了新媳妇的美丽和质朴。
百合花茹志鹃1946 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
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
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
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
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
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
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甩下几丈远。
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
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
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
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儿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
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
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
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
百合花茹志鹃1946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
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
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
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
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
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
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甩下几丈远。
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
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
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
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儿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
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
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
这时,我看见他那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
茹志鹃《百合花》讲义茹志鹃讲义一、作品背景是当代作家茹志鹃于 1958 年发表的短篇小说。
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界普遍强调革命英雄主义和宏大叙事,而茹志鹃的却以清新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成为当时文学创作中的一股清流。
茹志鹃曾亲身经历过战争岁月,她对战争中的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感受。
这部作品正是她基于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创作而成。
二、故事情节小说围绕着一个小通讯员和一个新媳妇展开。
小通讯员是个稚气未脱、质朴纯真的年轻人。
他被派去护送“我”到前沿包扎所,一路上表现得既羞涩又憨厚。
在与“我”的接触中,他的不善言辞和单纯可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媳妇是个善良、热情的农村妇女。
起初,她对小通讯员有些误解和不满,但在后来的接触中,逐渐对他产生了敬佩和喜爱之情。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小通讯员为保护担架队员英勇牺牲后。
新媳妇一改之前的羞涩,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心爱的百合花被盖在小通讯员的身上。
三、人物形象1、小通讯员小通讯员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年龄不大,有着农村孩子的朴实和纯真。
他在与“我”的交流中,总是显得有些局促和害羞,比如“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生动地展现了他的青涩。
但在面对危险和任务时,他又表现出勇敢和坚定,最后为了保护同志英勇牺牲,彰显了他的高尚品质。
2、新媳妇新媳妇是一个善良、直爽的农村女性形象。
她一开始对小通讯员有些误解,觉得他“毛手毛脚”,但在了解到他的为人后,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小通讯员牺牲后,她的悲痛和无私表现得淋漓尽致,“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体现了她内心的善良和深情。
四、主题探讨1、战争中的人性美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而是通过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等普通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纯真和美好。
在战争的背景下,这些美好的品质显得更加珍贵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