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原子结构 化学键
- 格式:pptx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2
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顺序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它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下面将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原子结构1.1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1.2 原子的电荷和质量: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1.3 原子的结构:电子分布在能级上,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原子的整体电量为零。
2. 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期、族、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等;2.2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惰性气体等;2.3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周期性规律、元素间的趋势等。
3. 化学键和化合价3.1 金属键和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键;3.2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键;3.3 化合价的确定:根据元素的电子组态和原子价层的电子数确定。
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4.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4.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4.3 化学计量的计算:摩尔比关系、质量比关系等。
5. 酸碱中和反应5.1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5.2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摩尔比关系、溶液的浓度等。
6. 氧化还原反应6.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6.2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摩尔比关系、氧化态的变化等。
7. 化学平衡7.1 平衡的条件和特点;7.2 平衡常量和反应速率:反应的正反向过程的速率相等;7.3 影响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
8. 酸碱溶液的性质和中和滴定8.1 酸碱溶液的性质: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等;8.2 酸碱溶液的物质计算:浓度和滴定容量的计算。
9. 盐的性质和制备9.1 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9.2 盐的制备方法:直接取代法、酸碱中和法等。
10.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10.1 氧化物的性质和分类;10.2 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分类。
通过以上的知识点整理,可以帮助高三化学学生以一定的顺序进行复习,使他们能够更有条理地掌握化学知识。
原子结构 化学键(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4C 中含有14个中子 B.1H 、2H 、3H 是同一种核素2O 与D 2O(重水)互称同位素60、C 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14C 中含有的中子数=146=8,A 错误;1H 、2H 、3H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氢元素的不同种核素,B 错误;H 2O 与D 2O 是化合物,不是原子,不能互称同位素,C 错误;C 60、C 7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D 正确。
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2C 、13C 、14C 是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2S 的电子式可表示为H+[··S ······]2H +C.HCl 、HBr 、HI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而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4在熔融状态下不仅破坏了离子键,还破坏了共价键12C 、13C 、14C 是碳的三种核素,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A 错误。
H 2S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H ··S ······H,B 错误。
氯、溴、碘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HCl 、HBr 、HI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HCl 、HBr 、HI 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所以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C 正确。
NaHSO 4在熔融状态下只破坏了离子键,D 错误。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氯水试剂瓶的标签上应标注:4的电子式:C l ··C··Cl ··Cl··ClC.质子数为116,中子数为177的钅立(Lv)原子:116293LvD.10B 3+的结构示意图:项氯水不是剧毒物,故A 项错误;B 项CCl 4电子式中Cl 原子周围应为8个电子,故B 项错误;D 项是硼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D 项错误。
第13讲原子结构化学键1.核泄漏地区可检测到的放射性元素有137Cs、134Cs、131I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3455Cs和13755Cs形成的单质物理性质相同B.13455Cs比13153I多3个中子C.13455Cs和13755Cs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D.13455Cs与13755Cs都是铯的同素异形体【答案】C【解析】同位素原子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A错误,C正确;13455Cs的中子数为134-55=79,13153I的中子数为131-53=78,二者中子数相差1,B错误;13455Cs和13755Cs互为同位素,而不是同素异形体,D错误。
2.9943Tc是医用放射性同位素。
下列关于9943Tc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子数是56B.质量数是43C.质子数是56D.原子序数是99【答案】A【解析】9943Tc的质子数=原子序数,均为43,质量数是99,中子数=99-43=56,所以A正确。
3.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D.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2,也可能为8【答案】B【解析】H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A项正确;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上一定排满了8个电子,而M层上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B项错误;K层上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M层和L层都为8个电子的离子可能为S2-、Cl-、K+或Ca2+等,C项正确;Li+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D项正确。
4.下列关于C60、H3、O-2、N+5等微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氢、氧、氮元素中各含有不同核素B.H3与H2化学性质相同,互为同位素C.C60与N+5中都含有共价键D.KO2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如碳元素的核素有126C、13 6C、146C,氢、氧、氮元素也各有不同核素,A正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H3、H2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C60与N+5中非金属原子间均通过共用电子对相结合,都含有共价键,C正确;KO2由K+、O-2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O-2中两个氧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D正确。
第13讲原子结构化学键1.掌握元素、核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原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含义。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4.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6.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
本部分内容是高考的常考点,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型出题。
考查原子(离子)的结构及微粒间的数量关系,也常考查对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的理解以及结合元素周期表的推断等。
【核心素养分析】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离子或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不同层次认识原子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分子的构型,并对共价键进行分类,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运用原子结构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能运用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揭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认识共价键的本质及类型,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分子的空间结构及性质,并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原子结构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知识点一原子结构、同位素1.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粒子原子A ZZ个——决定元素的种类(A-Z)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Z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Mg2+的核外电子数是10。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Cl-的核外电子数是18。
(3)一个信息丰富的符号【特别提醒】①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如11H中没有中子。
②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如互为同位素的各原子。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能的关系化学键是有一定能量的,那么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原子结构与化学键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来逐步介绍。
一、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中包含着质子和中子,电子则围绕核心旋转。
原子核的质量通常是电子的几千倍,而电子却质量很小。
中子没有电荷,质子是带正电的,电子带负电。
由于原子核的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一个原子整体上是中性的。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紧密相关。
每种原子都有一个原子数,它代表了这种原子的核子数。
二、化学键的引入了解了原子结构,我们现在来说说化学键的引入。
一个原子的电子结构与其元素的性质相关,不同元素之间的元素性质也不尽相同。
但是在自然界中,我们会发现元素往往是以某种形式结合在一起的。
例如,氢气、氧气和空气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在化学中,当两个或更多的原子结合在一起时,它们会形成一个化合物。
原子结合在一起时,它们的电子会重新分配。
在这个过程中,原子中质子和中子没有变化,但它们的化合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化学键是将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力。
通过化学键,原子可以共享电子云,原子之间就会出现化学键。
这些化学键会影响化合物的性质、形状和强度。
三、分子中的化学键在一些分子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结合在一起。
这些轨道以一定的几何形状排列着,形成了分子的结构。
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形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围绕一个点旋转,形成了分子。
氧分子也是由两个气体原子组成的。
通常情况下,分子的结构会受到周围化合物和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此外,原子结构会影响化合物的共价键。
四、化学键性质化学键会影响化合物性质的很多方面。
化学键对于分子的形状、化合物的强度、化合物的反应性和化合物产生的听、味、香味是有重要影响的。
化学键中的能量也很重要。
化学键的能量来自于原子中电子的周围组织。
在分子中,化学键可以稳定原子和离子的结构,因此可以防止它们彼此之间的分离。
例如,盐分子就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组成,它们由离子键连接在一起。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和构造,它决定了原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化学键来实现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而电子绕着原子核转动,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电子的数量在原子是中相等的,使得原子整体电荷为中性。
原子还具有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和原子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之和)两个重要的特征。
原子序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原子序数;而原子量数可以通过原子核自发变化而改变,形成同位素。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质的形成和变化的基础。
化学键的形成使得原子能够稳定地组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离子键是由负电荷离子和正电荷离子之间的电吸引力形成的。
当一个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正离子,另一个原子获得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时,它们之间就会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
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
当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相互重叠,使得每个原子都能够借用相同的电子,从而形成一个共享电子对,就形成了共价键。
共价键常见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的共享形成的。
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成为正离子,这些正离子形成一个电子云,电子云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结构中自由移动,从而形成了金属键。
氢键是带有部分正电荷的氢原子和带有部分负电荷的氧、氮、氟等原子间的强电吸引力。
氢键常见于水和分子间的氢键。
氢键的特点是强度较弱,但方向性很强。
除了上述常见的化学键,还有其他特殊的键,如范德华力和离域键等。
三、化学键的特点和分类化学键的特点:1.化学键能够持续存在,使原子稳定地组成分子或晶体。
2.化学键是通过电子重新分配或共享而形成的。
3.化学键的强度和性质取决于原子的种类、电子的分配和结构的形状。
课时24原子结构化学键知识点一原子结构【考必备·清单】1.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2)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名师点拨]①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如11H中没有中子。
②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如互为同位素的各原子。
(3)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②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的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
[名师点拨]①由于同位素的存在,核素的种数远大于元素的种类。
②不同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21H和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146C和168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46C和147N。
(3)常见的重要核素及其应用核素235 92U14 6C21H(D)31H(T)18 8O用途核燃料用于考古断代制氢弹示踪原子【夯基础·小题】1.在当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受到来自空气威胁的情况下,“空气罐头”应运而生。
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2与18O2互为同素异形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16O与18O互为同位素解析:选D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A错误;16O和18O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两者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但两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则16O和18O互为同位素,B错误;D正确;16O 和18O都是氧原子,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所以化学变化不能实现16O与18O间的转化,C错误。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中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涵盖了广泛而深奥的知识。
而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作为化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是我们理解化学现象的关键。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绕着原子核旋转,形成一个云层模型。
原子中的电子数目是原子结构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原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电子的分布遵循一定的能级规律,即能量最低的电子首先填满,然后才是能量较高的电子。
能够容纳电子的能级不是连续的,而是由能隙分开的。
每个能级能容纳的电子数目是有限的,而能级越高,能容纳的电子数也就越多。
除了能级,原子的电子还有自旋量子数和角动量量子数等特征,但这些特征不同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非常小,因此我们在化学中一般只考虑原子的能级。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同,导致了不同物质的化学特性也有所不同。
1. 金属键金属之间通常是通过金属键结合在一起的。
金属内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同时也影响到了它们的电性质和导电性质。
2. 离子键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力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结合成为化合物,形成结晶。
离子键的结构一般是非常稳定的,能够抵抗高温和压力等环境因素的破坏。
3. 共价键共价键涉及到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
在共价键中,原子能够更好地利用它们的电子,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分子和化合物。
共价键的强度与电子数量、结构和电负性都有关系。
4. 互变键互变键中原子之间的共析能力不强,因此共价键一般是非常的稳定。
互变键主要涉及到过渡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5. 氢键氢键中电负性更强的原子可以与氢元素形成连接。
氢键的存在使得很多分子的形状和结构非常稳定,如水分子和蛋白质等。
化学键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了解这些概念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揭开化学秘密。
课时作业1.金属钛对人体体液无毒且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
下列有关48Ti和50Ti的说法正确的是()A.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互称同位素B.48Ti和50Ti的质量数不同,属于两种元素C.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D.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称同素异形体解析:48Ti和50Ti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Ti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故A 正确。
答案:A2.11H、21H、31H、H+、H2是()A.氢的五种同位素B.五种氢元素C.氢的五种核素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解析:11H、21H、31H三种粒子质子数相同,都为1;但中子数分别为0、1、2,它们是同一种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H+是质子数为1,电子数为0,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粒子。
H2是由两个H原子构成的分子。
总之,它们属于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答案:D3.化学中有“四同”,根据“四同”的概念,下列物质间关系正确的是()A.1H2、2H2——同位素B.HCOOCH3、CH3OCHO——同分异构体C.S2-、S2-2——同素异形体D.甲醇、乙醇——同系物答案:D4.已知氢元素有1H、2H、3H三种同位素,氯元素有35Cl、37Cl两种同位素。
由这五种微粒构成的HCl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数值可能有()A.1种B.5种C.6种D.7种解析:H的核素有3种,Cl的核素有2种,所以HCl的种类=3×2=6种,但1H37Cl和3H35Cl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以HCl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有5种,答案选B。
答案:B5.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溴化铵的电子式:B.羟基的电子式:C.HClO的结构式:H—Cl—OD.氮分子的结构式:解析:A项应为C项应为H—O—Cl;D项应为N≡N。
答案:B6.下列各分子的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PCl5B.NH3C.CH4D.NCl3解析:A选项中的P原子,最外层有10个电子,B、C选项中的H原子都不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的化学键类型及其特征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同时还有中性的中子。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直接影响到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了分子,化学键的类型也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反应。
本文将介绍原子的化学键类型及其特征。
1.离子键离子键是指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正电离子通常是金属原子,由于其外层电子几乎完全失去,所以带正电。
负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原子,由于其外层电子数超过了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所以它们具有负电荷。
离子键的强度非常大,因为它们的形成涉及到巨大的电位能的释放。
离子键通常在结晶、熔融和溶液中存在,并且对于生物的生存和细胞的功能非常重要。
例如,人体内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运输和稳定都需要离子键的作用。
2.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它们外层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通常由非金属原子形成,它们需要与其他原子共享电子,以便实现八个电子的外壳结构(所谓的“八个定则”)。
共价键的强度通常比离子键弱,但它们可以形成很多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共价键可以进一步分类为单键、双键和三键,这取决于共享的电子对数。
单键包括两个电子轨道之间的单一共享,双键包括四个电子轨道之间的共享,而三键则包括六个电子轨道之间的共享。
共价键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决定了分子的几何形状和它们的化学性质。
3.金属键金属键是在金属晶格中发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键。
在金属中,原子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它们大多数共享它们的外层电子,形成了一个“电子海”。
这个电子海中的电子可以自由地在整个金属中移动,并且它们是由正离子组成的晶体结构所保持的。
金属键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因为电子可以自由地移动并传递热能。
金属还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因为它们内部的原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结构。
金属键对于工业和造桥等领域非常重要,并且在电子学、机械制造和制备建筑工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题六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一.原子结构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结构和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1)原子的构成(2)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AZ X 表示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 的一个原子。
①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总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的意义表示电子离原子核平均距离的大小,电子层常常用n 表示,n 越小表示电子离原子核等越近;因为电子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所以是一个概率平均距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②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K 层为最外层电子时,最多不超过2个)1。
最外层电子排满8个(He 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该结构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2。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表现出金属性,3。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失去电子,表现出非金属性。
(3)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
电子式是表示物质结构的一种式子,其写法是在元素周围用“.”或“×”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若为离子还需要用“n +”或“n -”(n 为正整数)表示离子所带电荷。
注意事项:1.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1:1时,要注意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相邻,2.写双原子分子的电子式时,要注意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和表示方法,具体方法如下:三.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分类3.离子键(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成键实质:静电作用,(4)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形成离子键,(5)存在:所有离子化合物中都有离子键4.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2)成键微粒:原子,(3)成键实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对核的静电引力与核间、电子间的静电斥力达到平衡,(4)形成条件: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结合时,一般形成共价键,(5)共价键的分类(6)共价键存在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分子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2)特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