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生产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31
氯乙烯操作规程简介一、工作任务本工序主要任务是利用乙炔工序送来的精制乙炔气体及氯化氢工序送来的氯化氢气体,在转化器内通过氯化高汞触媒作用下,生成粗氯乙烯气体,经压缩和精馏得到精制的氯乙烯单体,输送至聚合工序作为原料。
二、生产原理1、混合气脱水利用氯化氢吸湿性质,预先吸收乙炔气中的部分水,生成40%左右的盐酸,降低混合气中的水分;利用冷冻方法使混合气体中残留水分冷却,进一步降低混合气中的水分;利用盐酸冰点低,将混合气体深冷,以降低混合气体中水蒸汽分压来降低气相中水含量。
在混合气冷冻脱水过程中,冷凝的40%盐酸,除少量是以液膜状自石墨冷却器列管内壁流出外,大部分呈极细微的“酸雾”悬浮于混合气流中,目前国内生产采用的除去酸雾的方法是过滤法,采用含氟硅油浸渍的玻璃纤维,由于含氟硅油通过Si—Cl键和玻璃表面的游离羟基反应,形成化学键,使玻璃表面完全由CF3基团整齐地覆盖起来,耐腐蚀性及脱水效果都很好,大部分雾粒被截留,在借重力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液滴逐渐增大,最后滴落下来并排出。
2、氯乙烯合成一定纯度的乙炔气体和氯化氢气体按照1:1.05~1.1的比例混合后,在氯化高汞触媒的作用下,在100~180℃温度下反应生成氯乙烯。
反应方程式如下:C2H2+ HCl → C2H3Cl+124.8 KJ/mol3、粗氯乙烯的净化利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利用气体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后者分离。
反应后的粗氯乙烯气体经水洗、碱洗至中性。
三、所接触物料的物化性质1、乙炔(C2H2)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性的臭味,属微毒类化合物,具有轻微的麻醉作用。
乙炔极易与氯气反应生成氯乙炔引起爆炸,乙炔与铜、汞、银、极易生成相应的乙炔铜、乙炔汞、乙炔银等金属化合物,后者在干态下受到微小震动即自行爆炸。
沸点:-83.66℃凝固点:-85℃临界温度:35.7℃临界压力:61.6绝对大气压(6.2Mpa)车间空气中乙炔气体最高允许浓度:500mg/m3乙炔中毒症状:轻微麻醉损害中枢神经,兴奋不安,沉睡,发晕。
年产20万吨氯乙烯工艺设计Process design of vinyl chloride with annal output of 200k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引言.. (1)第一章绪论 (2)1.1聚氯乙烯 (2)1.1.1 聚氯乙烯性质和分类 (2)1.1.2 聚氯乙烯的用途 (2)1.1.3聚氯乙烯工业与乙烯工业的关系 (4)1.2氯乙烯VC (4)1.2.1氯乙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1.2.2 世界VC的产需状况及预测 (5)1.2.3我国VC的产需状况及预测 (5)1.3氯乙烯制取方法 (6)1.4氯乙烯的合成 (7)1.4.1 反应机理 (7)1.4.2 催化剂的选取 (7)1.4.3生产条件的选择 (8)1.4.4对原料气的要求 (9)1.5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10)1.5.1生产工艺流程 (10)1.5.2主要原料和产物的物化性质 (11)第二章工艺计算 (12)2.1物料衡算 (13)2.1.1计算依据 (13)2.1.2 各单元的物料衡算 (13)2.2热量衡算 (21)2.2.1 热量衡算式 (21)2.2.2有关物化数据表 (21)2.2.3 相应各个设备的热量衡算 (22)第三章主要设备及管道管径设计与选型 (28)3.1转化器的设计与选型 (28)3.1.1 已知条件 (28)3.1.2数据计算 (29)3.1.3手孔 (30)3.1.4封头的选择 (31)3.2精馏塔的设计与选型 (31)3.2.1求精馏塔的气、液相负荷 (33)3.2.2 求操作线方程 (33)3.2.3塔径的计算 (34)3.2.4精馏塔有效高度的计算 (37)3.2.5管径的计算 (37)3.3主要管道管径的计算与选型 (39)3.3.1 HCl进料管 (39)3.3.2 乙炔气进料管 (40)3.3.3 石墨冷却器的进料管 (40)3.3.4 多筒过滤器的进料管 (41)3.3.5转化器的进料管 (41)3.3.6 转化器的出料管 (41)3.3.7 石墨冷却器进料管 (42)3.3.8部分管道一览表 (42)第四章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及废水处理 (42)4.1生产中常见物质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42)4.1.1相应各物质危害及处理 (42)4.1.2 对VC泄露的综合治理 (43)4.2废水的处理 (44)4.2.1 废水排放标准 (44)4.2.2 废水的处理方法 (44)4.2.3其他三废的处理 (45)第五章安全生产防火技术 (45)5.1厂区安全生产特点 (45)5.2乙烯合成的安全技术 (46)5.3乙炔爆炸 (46)5.3.1 氧化爆炸 (46)5.3.2 分解爆炸 (46)5.3.3 乙炔的化合爆炸 (47)5.4氯乙烯的燃烧性能 (47)5.5安全措施 (47)5.6氯乙烯生产中发生过的典型事故 (47)结论 (5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氯乙烯生产工艺介绍氯乙烯(C2H3Cl)是一种无色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制造塑料、橡胶和溶剂等。
下面将介绍氯乙烯的生产工艺。
氯乙烯的生产主要通过氯乙烯法和乙烯法两种工艺进行。
一、氯乙烯法:氯乙烯法是利用1,2-二氯乙烷(EDC)经热解得到氯乙烯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分为三步进行。
1、氯化乙烯:首先,将乙烯气体和盐酸通过氯化塔,在反应塔内进行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由于乙烯的不饱和,会极易将氯气引入乙烯分子中,从而生成1-氯乙烷和2-氯乙烷。
反应温度和压力一般为60~100℃和2~4MPa。
此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来控制放热反应的速率。
2、稳定剂除去:在反应塔中,乙烯会与氯乙烷反应生成1,1,2-三氯乙烯和催化剂,这对后续的脱氯反应会有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将反应液中的稳定剂去除。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碱性条件进行除去。
3、脱氯:将稳定后的液体通过脱氯器,通过高温脱氯的方法,将1,1,2-三氯乙烷中的两个氯原子去除,生成氯乙烯和盐酸。
在脱氯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一般将温度控制在200~270℃,压力控制在0.5~1.0MPa。
二、乙烯法:乙烯法是通过乙烯气体经氯化、催化氧化等步骤制得氯乙烯的方法。
1、乙烯氯化:将乙烯和氯气通过氯化塔,以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氯化反应。
在反应塔中,乙烯分子通过与氯气反应生成EDC,其中的副产物包括1,2-二氯乙烷和1,1,2-三氯乙烷等。
2、乙烯催化氧化:将EDC通过加热分解,使其分解为氯乙烯和盐酸。
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300℃以上,压力控制在0.5~1.0MPa。
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需要控制反应温度来控制反应速率。
3、氯乙烯分离:将催化氧化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分馏塔,将氯乙烯和副产物分离。
分馏塔内根据化学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将纯净的氯乙烯收集起来。
氯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是通过氯乙烯法和乙烯法来进行。
其中,氯乙烯法主要是通过1,2-二氯乙烷热解来制得氯乙烯,而乙烯法则是通过乙烯气体经氯化和催化氧化等步骤制得。
树脂分厂氯乙烯工段转化、精馏、压缩岗位工艺技术操作规程2010年8月31日发布 2010年10月9日实施目录一、岗位目的 (3)二、生产原理 (3)三、工艺流程简述 (5)四、原材料及产品说明 (6)1、原材料及产品性质 (6)2、原材料及产品质量要求 (8)3、能源消耗指标 (9)五、工艺控制指标 (9)六、操作规程 (11)1、转化岗位 (11)2、压缩岗位 (13)3、分馏岗位 (22)4、异常事故及处理 (23)5、应急预案 (25)6、安全技术规定 (27)七、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29)八、环境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30)九、主要设备一览表 (30)十、工艺流程图 (32)附加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岗位目的氯乙烯工段是以精制乙炔和干燥的氯化氢气为原料,在转化器中合成单体氯乙烯,为聚合工段提供聚合用单体。
本工段操作分为三个岗位:转化岗位、压缩岗位和精馏岗位。
转化岗位的生产目的是用乙炔和氯化氢合成氯乙烯,转化工应严格控制工艺指标,细心操作,以保证反应顺利进行,并经常与乙炔发生、清净、冷冻、压缩、精馏联系,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压缩岗位的生产目的是把气柜来的氯乙烯气体加压,利用氯乙烯气体在0.5MPa(表)左右压力下,易液化的性质,为精馏工序降低制冷消耗,提高生产能力。
精馏岗位的生产目的是通过精馏过程脱除氯乙烯所含的低沸物和高沸物,提纯氯乙烯,为聚合工段提供合格的单体。
在上述生产执行过程中,务必精心操作,合理正确使用氯化汞触媒,减少汞污染;加强设备管理,减少泄漏,确保安全生产;降低热能和冷媒损失,实现节能降耗。
二、生产原理氯化氢与乙炔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由于氯化氢有吸湿作用,乙炔气中绝大部分水被吸收,生成40%左右的盐酸,通过冷冻脱酸,降低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分压,再通过除雾器,大部分酸雾微粒被截留,进一步降低了混合气体中的水分。
氯乙烯生产工艺介绍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原料,广泛用于聚氯乙烯(PVC)的生产。
下面介绍氯乙烯的生产工艺。
氯乙烯的生产通常采用乙烯与氯气的催化氯化反应。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将经过净化的乙烯和氯气按一定摩尔比例输入反应器,同时加入适量的反应促进剂。
这些反应促进剂通常是氯代烷烃或二元酸盐等化合物,能够促进乙烯与氯气的反应,并抑制不良的副反应。
其次,反应器内设有适当的加热和冷却装置,以控制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一般在150-250摄氏度之间。
在反应过程中,乙烯和氯气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发生氯化反应,生成氯乙烯和氯化氢。
然后,反应混合物通过冷却装置将温度降低至20摄氏度以下,使氯乙烯凝结并从液相分离出来。
分离出的液态氯乙烯可以通过蒸馏和提纯等方法进行进一步处理。
最后,反应副产物氯化氢通过吸收装置吸收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吸收装置通常采用碱液(如水溶性钠氢碳酸)来对氯化氢进行吸收,并生成对环境无害的氯化钠。
整个氯乙烯生产工艺中的关键环节是反应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
催化剂需要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能够促进乙烯与氯气的氯化反应,同时抑制不良的副反应。
常用的催化剂有铜盐、铁盐和氯化铝等。
此外,工艺中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氯乙烯是一种具有毒性和高燃烧性的物质,对工人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保证设备和操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氯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乙烯与氯气的催化氯化反应、冷却和凝析、分离和提纯以及氯化氢的吸收和处理等环节。
工艺的主要挑战是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安全控制。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设计和严格的操作管理,可以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氯乙烯生产。
氯乙烯生产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塑料、合成橡胶、溶剂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氯乙烯的生产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
一、氯乙烯生产工艺参数:1.原料:氯乙烯的主要原料为乙烯和氯气。
其中,乙烯是通过蒸馏和脱氢制得,氯气则是由氯碱工业生产的废气中提取和净化得到。
2.催化剂:在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贵金属催化剂,如氯化铜、氯化铂等。
催化剂的选择需要考虑活性、稳定性和成本等因素。
3.反应装置:氯乙烯的生产一般采用流化床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和物料混合性,能够提高反应效果。
4. 反应条件:氯乙烯的生产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
典型的反应条件为温度为300℃左右,压力为1-2 atm。
5.分离工艺: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分离工艺包括精馏、萃取、吸附等。
6.产品质量:氯乙烯的产品质量受到催化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影响,主要指标包括纯度、含水量、杂质含量等。
二、氯乙烯生产操作规程:1.准备工作:开车前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洗,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清洗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2.开车操作:根据工艺要求调整设备参数,如温度、压力等。
在催化剂投入后,逐步升温并保持一定的反应温度。
3.监控操作:通过仪表和控制系统对反应装置进行监控,及时调整参数,确保反应的稳定进行。
同时,对产物进行在线分析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4.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清理积存物、更换损坏的零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废物处理:对产生的固体废物、液体废物和气体废物进行分类和处理,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和相关要求,确保废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氯乙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产品的质量。
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氯乙烯(化学式C2H3Cl)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聚氯乙烯(PVC)的制备以及橡胶、树脂、涂料等产业中。
氯乙烯的生产主要通过烯烃卤化反应和氯乙烯裂解反应两种方法进行。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生产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烯烃卤化反应是一种将乙烯与氯气反应生成氯乙烯的方法。
其主要步骤如下:1.原料准备:将高纯度的乙烯和氯气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乙烯通常由乙烷或石油乙烷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加热裂解得到。
2.混合和催化剂:将乙烯和氯气混合后,加入催化剂。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锌、氯化铁、过氧化物等。
3.氯乙烯生成反应:将混合物加热,使其达到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通常为300-600摄氏度。
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乙烯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乙烯。
反应方程式如下:C2H4+Cl2→C2H3Cl4.氯乙烯分离和提纯:反应结束后,将产物冷却,使氯乙烯液化。
再经过一系列的分离和提纯步骤,如蒸馏、精质除、酸碱中和等步骤,将氯乙烯提纯。
氯乙烯裂解反应是一种将1,2-二氯乙烷裂解生成氯乙烯的方法。
其主要步骤如下:1.原料准备:将1,2-二氯乙烷和一定比例的热能提供剂混合。
1,2-二氯乙烷通常由氯乙烯和氯气反应得到。
2.加热:将混合物通过加热使其升温,进入裂解反应温度。
裂解反应温度通常为400-600摄氏度。
热能提供剂在此过程中起到提供热能的作用,使1,2-二氯乙烷发生裂解。
3.氯乙烯生成反应:在高温下,1,2-二氯乙烷经过裂解反应生成氯乙烯和氯化氢。
反应方程式如下:C2H4Cl2→C2H3Cl+HCl4.氯乙烯分离和提纯:反应结束后,将产物冷却,使氯乙烯液化。
再经过一系列的分离和提纯步骤,如蒸馏、精质除、酸碱中和等步骤,将氯乙烯提纯。
总的来说,氯乙烯的生产主要分为烯烃卤化反应和氯乙烯裂解反应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通过将乙烯或1,2-二氯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氯乙烯。
然后通过分离和提纯等步骤,将氯乙烯提纯,以供后续的应用。
氯乙烯生产工艺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等行业。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氯乙烯生产工艺。
氯乙烯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乙烯氯化、塔顶分馏和塔底裂解三个步骤。
首先是乙烯氯化。
乙烯和氯气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在高温下进行氯化反应,生成氯乙烯。
通常,催化剂采用铜系或氯化亚铜系催化剂,常见的催化剂有铜氯化锑和氯化铜。
反应温度一般在250-300℃左右,反应压力在2-3兆帕。
反应器通常为垂直装置,采用过滤式催化剂床。
氯乙烯产物含有少量乙烯和二氯乙烷,还有一些不完全氯化的副产物。
反应结束后,用水洗出氯化副产物,同时用氢氯酸中和残存的催化剂。
接下来是塔顶分馏。
将氯乙烯气相通过顶部分馏塔进行分离提纯。
分馏塔通常为精馏塔,下部设置反升管和塔床。
在塔底产生的液相收集并进一步处理。
顶部的气相经过冷凝、分离等操作,可以得到纯净的氯乙烯产品。
塔顶分离过程可以将氯乙烯的含量提高到99.9%以上,同时分离出其他杂质如乙烯、二氯乙烷等。
最后是塔底裂解。
塔底产生的液相主要是不完全氯化的副产物,需要经过裂解来转化为更高价值的产品。
裂解通常采用高温下的热解反应,反应温度在500-550℃,反应压力为0.4-0.5兆帕。
在裂解反应中,不完全氯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热解,生成氯乙烯和其他副产物如乙烯、丙烯等。
裂解反应热量大,需要冷却设备进行能量回收。
氯乙烯也需要精馏提纯,得到高纯度的产品。
总结起来,氯乙烯生产工艺包括乙烯氯化、塔顶分馏和塔底裂解三个步骤。
乙烯经过氯化反应生成氯乙烯,在塔顶分离过程中提纯,最后在塔底裂解反应中转化为高价值产品。
这种生产工艺能够高效地生产出纯度较高的氯乙烯,满足市场需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整个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使用,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氯乙烯生产工艺氯乙烯的生产方法有电石乙:炔法、乙烯氧氧化法、乙烯直接氯化法等。
电石法在国内氯乙烯生产工艺中占主导地位。
氯乙烯装置吸收近年来乙炔法氯乙烯的技术改进成果,选择改良传统合成转化技术,利用经分别干燥处理的乙炔和氯化氢原料气,按设定比例混合后,通过一段、二段反应器反应生成氯乙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通过冷剂庚烷气化移热。
采用专有技术反应器,提高了生产能力,单台反应器生产强度高,节省了设备投资,节约了占地面积。
由于庚烷冷剂的气化潜热较大,容易控制反应温度,催化剂不易升华,所以消耗低。
同时避免了国内传统工艺用水移热导致设备腐蚀的潜在危险,有效地防止催化剂结块,保证生产顺利稳定地运行。
来自反应器的合成气经净化、压缩、冷凝、精馏,得到氯乙烯成品。
精馏尾气采用变压吸附技术回收尾气中的VCM、乙炔和氢气等,降低了原料和动力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尾气达标排放。
一、氯乙烯工艺流程与特点(一)装置组成氯乙烯装置由原料处理单元,VCM合成单元,VCM净化、压缩单元,VCM冷凝、精馏单元,尾气及废水处理单元和罐区单元组成。
(二)工艺流程与特点1、工艺流程(1)原料处理单元氯化氢进入氯化氢深冷器,由35℃的冷冻盐水冷至13℃,进入盐酸分离器和氯化氢除雾器,除去冷凝盐酸后进入干燥预热器,用热水加热到20℃,依次进入一段干燥塔、二段干燥塔、三段干燥塔与98%硫酸逆流接触,经硫酸除雾器除去夹带硫酸,将氯化氢干燥至含水量lOOppm以下,送至混合器。
盐酸分离器和氯化氢除雾器分离下来的盐酸进入废酸槽,由废酸泵送人副产盐酸槽。
98%的硫酸先进入98%硫酸罐,再由98%硫酸泵送至硫酸除雾器下部,通过溢流先后进入三段干燥塔、二段干燥塔、一段干燥塔,最后溢流到废硫酸罐,由废硫酸泵送出。
三台干燥塔中的硫酸通过各自的循环泵进行循环。
废硫酸可以送至罐区外销。
乙炔气进入乙:炔冷却塔,冷却后经乙炔气除雾器除去水分后至乙块干燥塔干燥,干燥采用变温吸附工艺,将乙块干燥至含水量50ppm以下,至混合器。
PVC生产工艺流程PVC(聚氯乙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的聚合物材料,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聚合反应、塑化、挤出、成型、冷却和包装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PVC的生产工艺流程。
1.原料准备PVC的主要原料是氯乙烯(C2H3Cl),它是通过乙烯(C2H4)和氯气(Cl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的。
乙烯和氯气需要通过液化或气化方法得到纯净的原料。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助剂,如热稳定剂、润滑剂、填充剂和颜料等,用于调整PVC的性能和外观。
2.聚合反应将氯乙烯和一定比例的聚合引发剂加入反应釜中,在高温(大约60-70℃)和高压(大约5-10MPa)下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通常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反应的结果是将氯乙烯聚合成PVC高分子。
3.塑化聚合得到的PVC高分子是具有一定的韧性但仍然是硬固态的,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塑料制品。
因此,需要将其塑化成软化的熔体,以便于挤出和成型。
塑化过程中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塑化剂,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等,以降低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其在较低的温度下变为熔融状态。
4.挤出将塑化后的PVC熔体通过挤出机进行挤出,通过挤出机的螺杆将PVC 熔体从机筒中推送出来,经过模样(也称为挤出头)的形状,通过模具形成所需的截面形状。
挤出工艺的优点是可以连续生产长条状、薄壁状或管道状的PVC制品。
5.成型通过挤出头形成的PVC材料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成型处理,以制作成所需的塑料制品。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注塑成型、吹塑成型和压延成型等。
注塑成型和吹塑成型适用于制备中小型塑料制品,而压延成型适用于较大尺寸的塑料制品,如板材和薄膜等。
6.冷却经过成型的PVC制品需要冷却才能固化成最终的形状和性能。
通常采用水冷却或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
冷却的过程中,PVC制品会逐渐变硬和固化,并保持其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7.包装冷却完成后的PVC制品需要进行包装,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散装包装和托盘包装等,根据不同的产品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包装方法。
氯⼄烯的⽣产⼯艺⽬录摘要 (1)关键词 (1)前⾔ (1)1 PVC的性质 (1)1.1 PVC的化学及物理特性 (1)1.2 PVC性能 (2)1.3 PVC主要⽤途 (4)2电⽯⼄炔法制氯⼄烯单体 (5)2.1电⽯⼄炔法制氯⼄烯的基本原理 (5)2.2⼄炔加氯化氢反应⼯艺条件 (7)2.3制氯⼄烯的⼯艺流程 (8)2.4物料衡算 (9)2.5热量衡算 (12)2.6主要设备尺⼨的计算 (15)⼩结 (22)参考⽂献 (23)致谢 (24)摘要:该设计内容是⼄炔电⽯法⽣产PVC,PVC的制备主要通过⼄炔⼯段,氯⼄烯⼯段。
⼄炔⼯段利⽤外购的电⽯和⽔在⼄炔发⽣器中发⽣反应⽣成⼄炔⽓体,⼄炔⽓体经过压缩、清静、⼲燥后得到纯净的⼄炔⽓体。
合成⼯段利⽤电解分⼚⽣产的副产品氯⽓和氢⽓反应合成HCL,或者是由废盐酸和蒸汽通过脱析、脱⽔⼯序⽣成⼲燥HCL,进⼀步净化后供给VCM转化,部分HCL由氯⼄烯分⼚提供。
纯净的⼄炔⽓体和HCL经过混合预热后发⽣反应转化为VCM单体,VCM再经过⽔洗碱洗、压缩、精馏后就送进VCM储罐等待参加聚合反应。
关键词: 氯⼄烯聚氯⼄烯前⾔⽬前PVC产业在全世界发展迅速,前景⼴阔,各国都看好PVC的潜⼒以及其对⽣态环境的好处,PVC正以其优越、独特的性能向世⼈证明其作⽤和地位是⽬前任何其它产品都⽆法取代的,社会发展需要它,环境保护需要它,它是我们⼈类社会⽂明进步的必然趋势。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国内市场PVC 产品需求,尤其是建筑使⽤PVC管材、农业灌溉管、农⽤膜等的需求量将⼤增。
同时,PVC深加⼯技术在快速发展,特种PVC、糊树脂等新产品市场处于快速增长的临界点,总之,未来国内PVC市场潜⼒⽆限。
1 PVC的性质1.1 PVC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刚性PVC是使⽤最⼴泛的塑料材料之⼀。
PVC材料是⼀种⾮结晶性材料。
PVC材料在实际使⽤中经常加⼊稳定剂、润滑剂、辅助加⼯剂、⾊料、抗冲击剂及其它添加剂。
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
《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
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和溶剂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氢氯酸盐法和乙烯氯化法两种主要方法。
氢氯酸盐法是一种将氯化氢和乙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氯乙烯的方法。
首先,将氯化氢与乙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氢氯酸盐反应,生成氢氯酸盐。
然后,通过裂解反应将氢氯酸盐分解成氯乙烯和氯化氢。
整个过程需要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且需要催化剂的存在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乙烯氯化法是一种将乙烯气体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氯乙烯的方法。
首先,将乙烯气体和氯气混合后,经过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发生氯化反应,生成氯乙烯。
此方法相比氢氯酸盐法更简单,但需要使用氯气作为原料,而氯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在整个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中,需要考虑原料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催化剂的选择和催化剂的再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同时,要重视环保和安全生产,控制溢漏和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未来,随着化工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可能会朝着更加环保、安全和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做出更大的贡献。
氯乙烯生产工艺介绍氯乙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工业的有机化工产品,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氯乙烯(PVC)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汽车等行业。
以下是氯乙烯的生产工艺介绍。
一、氯乙烯的制备方法氯乙烯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氯化乙烯法和吸收法。
氯化乙烯法是指通过气相氯化法将乙烯与氯气反应生成氯乙烯。
该方法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具有投资低、能耗低、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具体步骤如下:1.将乙烯和氯气混合后送入氯化塔,加热至300~500℃。
2.在氯化塔中发生氯化乙烯反应,生成氯乙烯。
3.通过减压脱氯来分离氯乙烯和未反应的乙烯、氯气和副产物。
4.进一步通过含氧化剂的氧化反应,将残余的乙烯和氯气转化为次氯酸乙烯,再经过加热、水洗、脱水和分离等步骤,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氯乙烯。
吸收法是指将裂解氯乙烯废气中的氯化氢吸收并与乙烯反应生成氯乙烯。
该方法主要用于废气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具有环保性好、能耗低等优点。
具体步骤如下:1.将氯乙烯裂解产生的废气通过喷淋塔进行吸收,使氯化氢和乙烯反应生成氯乙烯。
2.废气中残余的乙烯和氯化氢通过减压脱氯塔分离,其中乙烯回收重复使用,氯化氢则用于其他反应。
3.进一步通过加压加热、脱水和分离等步骤,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氯乙烯。
二、氯乙烯的后处理1.脱气:将生产的氯乙烯通过脱气塔去除其中的余氯,使其纯度进一步提高。
2.分离:将脱气后的氯乙烯进行分离,得到纯净的氯乙烯产品。
3.储存和运输:将纯净的氯乙烯储存于贮槽中,通过管道或槽车进行运输。
三、氯乙烯生产工艺的优化与改进1.节能减排: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改进废气处理设备等措施,减少能耗并降低废气排放量,提高生产的环保性。
2.优化产能:通过改进反应设备和工艺条件,提高产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3.改进催化剂:研发更高效的催化剂,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4.氯乙烯废气资源化利用:通过吸收法等方法将废气中的氯化氢回收利用,可能的再利用包括氯化乙烯生成的氯乙烯、氯化氢气体以及氯化氢和乙烯反应生成的氯乙烯等。
目录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原、辅材料及产成品、副产物规格第三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四章:生产原理第五章:生产过程叙述第六章:主要设备介绍第七章:生产过程工艺控制指标第八章:中控分析控制指标第九章:生产危害及安全防护措施第十章: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第一章:概述热塑性塑料聚氯乙烯因其电性能和阻燃性能良好,机械强度及耐磨性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运输、包装、电子电器、室内装饰、医药卫生等工、农业生产,更由于聚氯乙烯树脂在生产中耗资源少,能耗低,且原料易得,在通用塑料中成为性能较好,生产成本较低,且使用量最大的产品品种。
我国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在消化、吸收国外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广泛地进行工艺革新、设备改造,使我国聚氯乙烯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2年产量已达360多万吨。
聚氯乙烯树脂是氯乙烯单体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身聚合而生成的。
在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过程中,生产出高质量的氯乙烯单体是至关重要的,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在提高单体生产工艺水平,改进单体生产路线,降低单体生产成本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最早生产氯乙烯单体的方法是用乙炔与氯化氢气体在氯化汞催化剂存在下合成氯乙烯,该生产工艺中,采用的原料主要是电石乙炔和氯化氢。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其它生产方法:一、联合法以二氯乙烷(EDC)裂解制取氯乙烯并副产氯化氢,然后氯化氢与电石乙炔再合成氯乙烯,两种粗氯乙烯经精制得到单体用于聚合。
二、乙烯氧氯化法沸点下,在二氯乙烷(EDC)液相中乙烯直接发生氯化反应,生成二氯乙烷(EDC)以气相排出,经裂解制取氯乙烯。
此法简化了分离,洗涤过程,并且热能得以充分利用。
三、乙烷氧氯化法乙烷的一步氧氯化制取氯乙烯工艺只进行了工业性试验,成本较低,但没有生产装置建成投产。
我公司装置采用荷兰JOHN·BROWN公司的工艺设计,以乙炔与氯化氢为原料在氯化汞催化剂存在下合成氯乙烯。
第二章:原、辅材料及产成品、副产物规格一、产品(氯乙烯)学名:氯乙烯分子式:C2H3CI英文名:Vinylchloride结构式:H—C=C—CIH H分子量:62.51、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氯乙烯单体是一种无色、有乙醚香味的气体,其冷凝点(沸点)为-13.9℃,凝固点(熔点)为-159.7℃。
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简介氯乙烯是一种无色、可燃、有刺激性气体,广泛用于生产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重要化工产品。
电石乙炔法是目前主要的氯乙烯生产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电石乙炔法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基本原理电石乙炔法利用电石(也称为石灰石)通过加热分解产生的乙炔气与氯气反应制备氯乙烯。
乙炔气和氯气经过氯化反应生成氯乙烯,副产物为氯化氢(HCl)。
工艺流程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料准备:电石乙炔法的主要原料包括电石和氯气。
电石是一种含有高达40%以上的可分解乙炔气体的石灰石,需要通过破碎、研磨等工艺制备成一定粒度的粉末。
氯气则是通过电解盐水制备得到。
2.电石分解:将电石进入分解炉中进行加热分解。
通常,分解温度为900 - 950摄氏度,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乙炔和一小部分氢气。
3.氯化反应:将分解得到的乙炔气体与氯气进行氯化反应。
反应温度通常为400 - 500摄氏度,反应产生的气体中主要是氯乙烯和氯化氢。
4.分离和纯化:通过冷凝和洗涤等工艺将反应产物中的氯乙烯和氯化氢分离,并通过稀碱洗涤来去除残余氯化氢。
5.精馏和尾气处理:对分离得到的氯乙烯进行精馏,提高纯度,并对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注意事项在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安全生产:氯乙烯具有刺激性和可燃性,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防护措施,并确保设备和工艺的安全可靠。
2.能耗控制: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过程能耗较高,需要注重能源的利用和节约,减少能源消耗。
3.环境保护:电石乙炔法产生大量氯化氢尾气,其中含有有害物质,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产品质量控制: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5.废弃物处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如废酸液、废碱液等,需要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