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摘要

:c。装配式建筑只要将所需构件运到工地进行拼装即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

现代装配式建筑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等特征,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基于此点,笔者根据实践研究,就现代装配式建筑设计进

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方法。

关键词:现代化;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一些大型建筑工程中对生态环境造

成破坏,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筑行业开始逐渐涉足于生态环保

建筑施工中,而装配式建筑符合绿色建筑发展要求,得到了支持发展,国家提倡大力发展

装配式建筑。

1装配式建筑分析

1.1装配式建筑发展

如今,随着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建筑行业开始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设计,这

种建筑设计与工程生产相吻合,同时推动装配式建筑设计发展,使我国建筑设计更为先进化。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部件部品,在施工现场以可靠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建筑。其构

件要符合安全化、规范化等要求。这种建筑方式工期较短、技术水平要求较低,在节能、节材和减排方面的成效已在实际项目中得到证明,是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的产业化建筑方式。17世纪美洲移民时期,使用木材拼装房屋,这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前身。1851年伦

敦用铁骨架嵌玻璃水晶宫,这也是国际史上第一个大型装配式建筑。二战后,欧洲等国家

房屋被大量破坏,因此,住房成为当时最需要的物品,这就要求很快生产出质量好的房子,从而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升版体系、

大板等得到发展,实现了工业化的进步。不过当时由于我国技术水平、经济基础上的不足,使得装配式结构体系未能得到推广。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现阶段我国多数区域开始应用预制产品,但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研究上仍然涉及不足,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上缺少理论依据,使得装配式建筑发展未能得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设计具有稳定性强、安

全性高、效率高、绿色环保等特点,能够确保结构构件质量,施工工期短、无需较高的技术水平;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并且提高了建筑工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

1.2装配式建筑特点

①装配式建筑中建筑材料全部可以在车间生产制造,构件包含:阳台、空调板、外墙板、楼梯、内墙板等;②施工场地装配作业从而降低传统现浇作业;③实行一体化的建筑装

饰模式,实现室内装饰与建筑主体施工同步进行;④装配式建筑设计管理具有信息化、标准化特点,构件具有标准性、规范性、效率高特点,降低了成本输出,能够与工厂数字化

管理相符合,装配式建筑性价比较高;⑤具有生态环保的效果。

2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

2.1技术设计

装配式建筑中,技术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关单位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对工程的

外在环境条件、成本、目标等有深入的了解,进而确保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规范化,主动

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双方经过研究进而制定出一套可行性设计方案,为后续装配式建筑

提供参考。

2.2构件设计

根据装配式建筑技术设计,对平面、立面进行优化设计,在保障装配式建筑功能的前提下,秉承着少规格、多组合的构件设计原则,使建筑符合规范化、系统化的要求。在立面设计阶段,需要对不同结构构件进行着重分析,根据装配式建筑特点设计出不同的立面结构。

2.3初步设计

以专业技术要求点为依据,做好协调设计;根据建筑要求设计现浇底部层数;对不同专业

管线、以及设备预埋位置进行考量,进而选择适合的预制构件;注重建筑项目的稳定性、

价值性,对建筑施工时间、质量、所需费用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方法。

2.4施工方案设计参照初步设计技术方法、内部装饰部品、预制构件的设计参数,在进行

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不同专业的预埋预留构件作已全面考量,注重装

配式建筑中隔声、防火的设计。

2.5构件加工设计

在进行构件加工过程中,生产厂家需要与设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生产厂家根据设计要

求加工构件,设计人员需要向厂家提供构件的大小、类型等。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预制

构件在建筑施工场地的固定和安装孔、吊钩等设计。

2.6预制构件设计

装配式建筑在预制构件设计过程中,需要秉承着标准化、模式化理念,尽可能减少使用构件,保障构件的精准化,降低项目造价;装配式建筑中开洞、降板等环节可以选择现浇施

工方法,对构件吊装、运输加工、生产进行综合考量。构件需要具有防火、耐久效果;在

构件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构件的安全性、稳定性等;如果构件尺寸较大,可以增加预埋吊点、构件脱模数量;根据不同的隔热保温需求,设计符合要求的外墙板,满足空调要求;

在进行建筑物中非承重墙设计时,需要选择具有一定的隔声效果、便于安装、较轻隔墙板,

根据不同的功能,对室内进行功能划分,保障建筑结构、非承重隔板连接的稳定性、牢固性。

2.7构造节点设计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构造点的设计。对于外墙门窗洞口、连接缝隙等防水性较低的材料,其构造点需要具有耐久、力学、物理等性能;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对构造点设计进行优化设计,尽可能体现节能效果;采取构件防水、材料防水相融合的方式,科学设计外墙板垂直缝,参照不同外界环境设计适度的接缝。例如:地震、风荷载等。

3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进步,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设计符合建筑施工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进步也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超辰,徐霞,张莉,王森.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J].建筑经济,2015(02).

[2]齐宝库,张阳.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3]杨仕文,徐霞,王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链关键节点及产业发展驱动力研究[J].企业经济,2016(06).

[4]李丽红,肖祖海,付欣,杨学会.装配整体式建筑土建工程成本分析[J].建筑经济,2014(11).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建筑产业化的特点 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相对于传统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技术集成、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有较大优势。 一是生产效率提高。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二是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产业化广泛应用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构件误差由“厘米”级向“毫米”级时代突进。构件成品一般使用二维码或质量芯片,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利于产品质量监管,助推建筑业向“百年宅”目标挺进。三是技术集成度高。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四是节能环保。与传统

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建筑跨进,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建筑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化发展是箭在弦上和必然选择。 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行业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期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磅礴待发。 机遇之一: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未来空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0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20余份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着力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产业化的进程。新近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带来契机。 (一)面临的机遇 机遇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装配式建筑注入动力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化解钢铁过剩、提速建筑产业现代化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2016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 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党中央、国 务院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016]6号)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 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l 号),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 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 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 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 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 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 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全国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 这一狭小地带,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且短期之内 还无法和传统现浇结构市场竞争。但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 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 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各地20多个省市 陆续出台扶持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 点示范工程建设。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 装配式建筑将有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 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 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在美国,大 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 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 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 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 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 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 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内容

PC深化设计及技术咨询服务书 我们对PC项目提供从方案设计开始的PC深化设计及技术咨询顾问服务,其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如下: 第一阶段:装配式方案设计阶段 提供装配式体系选择建议,初步确定装配式构件种类及分布,计算装配式面积分布,满足预制率要求,确定主要构件连接方式,并对建筑方案平立面布置及结构布置提出装配式方面的优化建议。 提供方案说明各专业含装配式部分的说明内容。 第二阶段:总体施工图装配式设计 1)总体设计阶段 详细确定装配式构件及分布,根据装配式工艺特点针对结构布置进行优化; 根据建筑、结构总体图纸计算单体预制装配率; 提供装配式构件分布图及装配式连接大样图,检查所有装配式构件的连接合理性,如外墙有混凝土装配式构件时,含外墙接缝防水保温大样。 满足总体及施工图图审及专项评审要求,负责与各专业相关协调工作。 2)施工图设计阶段 区分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的各专业图纸,含大样节点表达; 提供装配式设计说明; 结构图纸中包含装配式构件拆分图,装配式构件连接详图,装配式构件连接用预埋件布置及详图; 提供单体预制装配率详细计算书; 提供装配式构件相关计算书。

参与装配式相关的技术评审会、招投标答疑会,协助解答各专业提出的问题。 第三阶段:装配式详图设计及后期设计配合阶段 1)装配式构件深化设计: 根据建筑、结构、机电及室内相关正式施工图绘制构件加工详图。 详图主要内容: ①装配式加工图设计说明。 ②装配式构件平立面布置图及剖面图。 ③装配式构件预埋件布置图,包括结构连接及施工辅助用。 ④构件加工图,含各装配式构件、外墙预制墙板、外阳台、凸窗、空调板、连廊、楼梯梯段等所有预制构件。具体范围需根据施工图中确定的预制构件。 ⑤装配式构件详图,包括结构连接详图、加工工艺及施工工艺用连接详图。 ⑥主要材料统计表。 ⑦脱模、运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验算。 ⑧作为阶段性工作成果,乙方进行装配式深化详图设计技术交底汇报,经甲方评审认可。 2)后期设计配合阶段 协助预制构件生产厂掌握质量主控项及解决技术问题。 协助施工方制定预制构件进场工期、卸车与堆场方案、成品保护措施、吊装施工等。 协助施工方协调脚手架、模板、钢筋绑扎等与预制构件吊装施工相关工序及解决技术问题。 协助督查预制构件相关的施工质量。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一、标准特点: 一个概念:装配率,综合反映建筑的装配化程度 两种评价方式: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 两种评价方法:预评价与项目评价 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 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详见) 装配率评价体系三大评价指标: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 四大基本标准: 装配率---综合评价50%; 主体结构—最低得分20分; 围护墙和内隔墙---最低得分10分; 全装修—全面实施100% 五类结构:混凝土、钢、木、组合、混合 十分差值: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之间至少存在十分差值。满足四大基本标准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等级评价。 二、标准细则 标准包括以下几部分的计算: 1.竖向承重构件:详见与节 2.水平构件:详见与节 3.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详见与节 4.围护墙和内隔墙集成:详见与节 5.全装修和装配化装修:详见与节 6.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详见与节 三、术语集合 (1)以下术语释义来自于本标准 1.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厂装配而成的建筑。 2.装配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3.全装修: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4.集成厨房: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厨房;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厨房。 5.集成卫生间: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卫生间;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卫生间。 (3)以下术语释义来自于《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1.外围护系统: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成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 2.设备与管线系统:由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与管线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 3.干式工法: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 4.部品: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位的统称。 5.部件: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6.管线分离:将设备与管线设置在结构系统之外的方式。 7.集成设计: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设计。 (3)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马涛会议PPT 非砌筑墙体类型:大中型板材、幕墙、木骨架或轻钢骨架复合墙、新型砌体 非砌筑墙体特征:工厂生产、现场安装,以干法施工为主,适合产品集成

关于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思考 陈逵

关于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思考陈逵 发表时间:2019-08-02T10:36:04.8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陈逵 [导读] 摘要: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但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的建筑模式,这种建筑自身的优势明显,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建筑功能需求。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但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的建筑模式,这种建筑自身的优势明显,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建筑功能需求。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积极解决相关问题,要能够加强技术创新,利用新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施工效率和质量,以促进其实现创新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装配式建筑设计。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对策 传统的建筑行业存在一定的弊端,它所需要的资源是庞大的,这一点无法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而装配式建筑就能改变这样的现状,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并不顺利,这就需要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优势,缓和建筑行业的负面影响,用更加全新的模式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的具体优势 1.1有效节约资源 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构件一般都是在工厂中提前预制好,根据构件的规格来进行流水线方式生产,这样不仅节约了生产的成本,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此外,在施工现场中,传统的现浇方式都是依靠模板和脚手架,这就增加了施工的工序,如果在高层施工中就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危险程度。但装配式建筑就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现场施工只需吊装和拼接两部分就能完成,这就提高了工效,相比传统的建筑方式就节约了更多的资源。 1.2有效降低环境的负荷 装配式建筑的很多工序都是在工厂中就能完成,这不仅可以减少现场的施工量,还能减少现场的施工垃圾。而且装配式建筑不会引起噪音和排出废水,尽可能的把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比如在进行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传统的施工必然会引起大量的尘土,混凝土也会产生更大的噪音污染,但装配式建筑就不用担心这类问题,它只需要在现场进行拼装,而且也不会在夜晚进行施工,这就不会给周围的居民带来噪音污染,有效降低环境的负荷。 1.3有效缩短施工周期 传统的施工方法在主体结构上一般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在施工工序上也都是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但装配式建筑就能减少这些工序流程,施工人员可以进行不同楼层的同一种类型的构件施工,这就大大提高了施工的速度,一般情况下,一层的施工只需要一天就能完成。此外,装配式建筑还能降低对人力的依赖,在缩短工期的同时,还能降低人工成本。 二、装配式建筑设计原则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平面设计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基础上需考虑装配式建筑建造的相关要求,同时需符合建筑模数,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建筑平面应进行标准化、定型化设计,建立标准化部件模块、功能模块与空间模块,实现模块多组合应用,提高基本模块、构件和部品重复使用率,有利提升建筑品质、提高建造效率及控制建设成本,并满足制作及运输能力、交通法规和施工设备的要求。预制构件在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量最多的三个构件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个数的比例均不低于50%。平面设计建议采用大开间形式、平面布局灵活分隔,平面的凸凹变化不要过大。 外立面设计应以简洁为原则,不宜有过多的外装饰构件及线脚。同时在简洁中追求完善,在统一中创造多样的美学要求,打造个性化高品质的建筑作品。外围护构件饰面可采用艺术造型面彩色混凝土、清水混凝土、露骨料混凝土、图案混凝土,也可采用涂料、面砖、石材等不同饰面材料展现不同肌理与色彩变化,体现装配式建筑的立面特征,外饰面宜采用一次反打成型工艺。 门窗采用标准化部件,门窗框宜采用预装法。预制外墙板的接缝设计应满足结构、热工、防水、防火及建筑装饰等要求,预制外墙板需考虑防雷接地并应预埋好有效接地导体,确保防雷效果。要预先确定预埋窗及扶手栏杆的相关资料。应协调业主、设计、施工、制备各方之间的关系,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土建及内装需一体化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对制作、产品保护、存放、运输及施工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 三、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提升对策 3.1初步设计标准化 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初步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进行标准化设计处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对设计进行合理的协调优化,以专业要求作为切入点,保证初步设计工作能够充分满足实际设计要求。在进行初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现浇底部层数、专业管线布置以及预制构件的运用,这些因素都能够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保证在后期施工之后能够达到应有效果,自身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也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同时还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成本的要求。 3.2施工图纸设计策略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施工图的良好设计,通过施工图将各类结构构件、施工设备以及内部的装饰品设计参数有效的展示出来,直接联系着施工人员对于各项施工工艺的选择以及对施工质量进行合理控制。 3.3施工方案以及初步设计方面的设计策略 在装配式建筑具体施工方案设计中,也应当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保证设计方案当中多个参数指标都能够比较标准的可行,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其出现比较明显的影响以及干扰。这种施工方案当中构建参数指标的标准化控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装配式建设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达到要求。而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考虑各个预埋件的布置情况,结合施工现场现状对装配式建筑物的施工方案进行实时优化。其次,要明确所使用到构件的设计参数。最后,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是否合理进行评估,尤其要将重点放在一些细节问题上。 3.4预制构件及构件加工设计方面策略 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充分考虑标准化的理念要求,要对构件的数量进行良好的控制,保证各个构件能够实现精准化设计要求,将工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及发展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及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对于传统的施工作业,大多采用现场施工的方式进行。但由于施工方法需要设置 外支撑板和辅助脚手架,且施工过程受施工场地和材料运输的影响,导致施工作 业更加复杂。在这种背景下,预制施工法应运而生。本文首先论述了装配式建筑 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发展 1装配式电气工程设计的概述 1.1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预制施工技术的引进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装配式施 工技术才引入中国。同时,除了我国预制建筑构件缺乏工业化生产技术外,建筑构件的生产 不仅承载力低,而且相应构件的延性和完整性差,不能满足建设工程的需要。20世纪中叶, 我国的建筑业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力,使用先进的机械也不多见。当时混凝土、钢材等重要建 筑材料质量较差,建筑构件生产无法满足相关要求。直到21世纪,随着国内建筑业的快速 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装配式施工技术已逐步向精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于预制构件施工项目,主要是指在施工现场用预制构件进行一系列组装工作形成的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或全部构件需要在工厂预制,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根据结构形 式的不同,该结构可分为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三种,其中主要预制构件为楼板、梁柱、剪力墙等相关结构或构件。根据预制程度的不同,建筑工程中的梁板结构可以采用全预 制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半预制、半现浇的形式。目前,我国大多数预制房屋采用第二种形式 的梁板结构。 1.2电气设计的原则 一般来说,建筑预制构件大多是在工厂预制加工的。原则上,到达施工现场后,不得进 行钻孔、开槽等作业,以免损坏预制构件。因此,在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中,要牢牢把握“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维修方便、布局美观”等一系列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标准化、系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不断提高设备布置、安装、管道敷设和连接的标准化程度。 1.3设计流程 在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中,应注意全过程的一体化设计。在以往的设计过程中,首先 要进行方案设计、总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然后进行精装设计。然而,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电 气设计过程,首先要论证方案,确定设备配置标准。其次,确定室内专业精装点的位置,提 高定位。电气专业根据精装本的资金筹措情况进行相应的电气设计工作,设计结果经各方确 认后,再进行资金筹措及组装专业深化设计。随后,各方深化图纸,构件厂严格按照详图进 行相应的生产加工工作。对于装配设计工作来说,它融合了传统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在设 计过程中,要求精装设计提前,同时也需要确定精装配置和确定点位,这与传统设计工作有 着明显的不同。 2实现装配式智能建筑 2.1智能建筑技术是否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基础方向与原则总结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 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512G32B-/2T016于今年6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两本标准的主要编制专家刘东卫具体从“四个基础、五个方向、六个原则“深度解读了标准。 1 、四个基础一是强调装配式建筑建造是系统组合的特点。 二是解决四大系统之间的协同问题。 三是解决各系统内部的协同问题。

四是突出体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可持续性。 装配式建筑注重标准的先进性和前瞻性,由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设计与集成设计、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及运输、施工与安装、验收及其使用与维护等组成。 2 、五个方向全建 筑 提倡全装修,内装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建造,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化部品,倡导进行装配式装修。 全寿命 减少建筑后期维修维护费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应满足建筑全生命期的使用维护要求,装配式建筑提倡主体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的方式。 全协同

充分发挥建筑专业的龙头作用,解决了以往一些装配式建筑规范强调结构单专 业,专业间的衔接较差,重结构、轻建筑、轻机电设计等问题。全环 节 装配式建筑按照模数协调,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统一接口,按照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样化。 全过程 在项目前期对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可建造性进行评估,并科学合理地确定建造目标与技术实施方案,强调装配式建筑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 )技术,实现全专业与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 、六个原则 全面完善生产建造体系 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规范体系、推动建造方式创新。 是创新集成建筑设计 以国际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为基础,统筹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 优化部品部件生产 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全面发展,推动部品部件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实施阶段的思考

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实施阶段的思考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实现建筑产业化的主要抓手之一,与传统的建筑生产模式相比有非常大的优势,在住宅建筑中采用可以为人们创建更为安全、舒适、环保的居住条件,并大大缩短项目实施的周期。本篇文章就是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实施的要点及优化措施做了一点思考。 标签:预制装配式建筑;要点;优化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高峰期,在一味强调速度而给我们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后,我们越来越重视在规划和设计中贯彻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方针,这些理念的贯彻对于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改变原有产业模式,建筑工业化转型显得越发迫切,预制装配式建筑孕育而生。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1设计灵活不拘束 在当今阶段,对住宅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房间开间较小、室内的空间没有办法灵活的进行分割。应用装配式建筑就能够增大开间,用户可以按照自身实际的情况来自由的对空间进行分割。 1.2缩短建设周期 装配式的建筑主要的优点就是,能够大大的减少施工周期,非常适合工期比较紧的工程。建造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就可以大量的节省时间,使得工厂制造以及现场施工能够同一时间进行。在传统的建筑工程当中,上部的结构一定要在基础完工之后才可以进行施工,但是,装配式的建筑就能够在工厂当中进行加工生产结构构件,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施工的周期。 1.3技术可持续利用 人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进行装饰的过程当中因为采用集成式的装配,从而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费。而采用装配式的建筑经过集成的预制,大大的减少了浪费的情况,也使得环境得到有效的缓解。 2、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前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开始逐渐盛行起来,发展到现在,除了质量有所保证之外,外观更加漂亮,个性化的住宅越来越多,使用起来也更加舒适。英国政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通过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践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 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2016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016]6号)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l号),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全国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这一狭小地带,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且短期之内还无法和传统现浇结

构市场竞争。但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各地20多个省市陆续出台扶持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将有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在美国,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装配式建筑主要设计依据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07)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 ?《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2013) ?《装配式混凝土表示方法及示例》(15G107-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5G310-1~2)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 ?《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2012)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15G365-1) ?《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15G368-1)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技术规程》(JGJ289-2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2016.01浙江省住房和城建设厅)二、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 1.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杭州市相关规范、规定,符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满足业主对 设计方面的基本要求及希望达到的目标。 (2)解决本工程中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使工程的建设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技 术先进等方面能得到综合体现。 (3)充分发挥建筑工业化的相对优势,尽量减小预制构件建筑结构整体性的不利影响,预制装 配式建筑拆分原则是优先选用非抗侧移构件,便于模数协调,易于标准化生产和安装的建筑部品。 2.设计目标 (1)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 (2)与构件生产、施工工艺形成配套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形成符合模数数列的标准化模块。 (4)在标准化套型基础上,充分发挥生产和施工工艺的特点,满足里面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要 求。 3.工业化分析 (1)工业化实现目标 根据浙江省《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的预制率不低于 20%,预制率可按下式计算: K预=(V预+ 0.5V叠)/ V总 V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 V叠──叠合构件现浇混凝土体积; 1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1.1一般规定 1.1.1装配整体式建筑电气设计,应做到电气系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设备布置整体美观。 1.1.2装配整体式建筑电气设计,应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和布线方式。 1.2供配电系统设计 1.2.1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在室外设置时,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N-C-S或TN-S系统。配电干线穿结构实体墙进入室内,应在进线处结构实体墙上预埋防水套管。 1.2.2 变电所在室内设置时,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应采用TN-S系统。 1.2.3 进入各住宅单元的配电干线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并应采取防范电气火灾发生的措施。 1.2.4 电表箱的配出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

1.2.5 分户箱的电源进线应设置切断相线和中性线的保护 电器。并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可自动恢复的过、欠电压保护器。 1.2.6 户内的插座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除挂墙式空调机外,尚应设置剩余电流(30mA)动作保护;厨房、卫生间和空调机的插座回路应独立设置。 1.2.7 户内的照明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并应独立设置,不可与插座回路共用。 1.3电气设备选择与安装 1.3.1 住宅的总电源箱宜选择供电部门认可的箱体,当供电部门无特殊要求时,可选用XL-21或GGD型箱体,落地安装于高出架空地板150mm的混凝土台上。 1.3.2电表箱应选择符合电力公司要求的产品,挂装于首层或其他楼层电气竖井或公共部位的实体墙上,在竖井内安装时,底边距地不宜小于0.5m;在公共部位安装时,底边距架空地板不宜小于1.1m。

1.3.3 电表箱内安装的电度表数量不应超过12块,公共部位的用电应独立设置电度表。 1.3.4 分户配电箱应选择暗装箱体,宜安装于进户处实体墙上,底边标高距架空地板或地坪1.6m,并用工业化内隔墙板封闭。 1.3.5户内插座的选择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插座宜在工业化内隔墙板上开孔暗装,不宜安装在可装配的实体墙上; 2厨房、卫生间应选择单相三孔插座,防护等级应满足IP54要求。厨房电炊插座、卫生间剃须插座和洗衣机插座安装标高,底边距架空地板1.1m~1.5m; 3 有淋浴和浴盆的卫生间,当电热水器挂墙安装于1区之内时,其电源插座安装不应低于2.3m。挂墙式空调机插座不宜低于1.8m; 4 其他用途的插座应选择单相三孔插座,底边距地板0.3m~0.5m。

装配式建筑施工案例分析:上海宝业中心

装配式建筑施工案例分析: 上海宝业中心 宝业集团总部大楼是上海虹桥新中心商务区二期开发的一部分,位于上海市西面高速发展区。场地位于公路、铁路和航运交通枢纽的交汇点,也是人们在高铁从南面进入虹桥火车站前能看到的最后一座建筑,赋予了项目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的地位。 场地的挑战之处在于:场地形状由城市规划的两块绿地挤压成了L形;场地的东面,南面和西面要求60%的建筑红线贴线率;场地北面紧邻一条24米高的横跨而过的高架公路。同时建筑容积率不得超过1.60,建筑高度不超过24m。

应对这些条件,项目设计在体量围合与空间开放,功能性使用和游走性体验中寻找平衡关系。L形基地的周界首先在最大化程度贴满的情况下地拉伸起4层体积以满足面积要求;根据西面入口、东南面公园和北面绿地对体量边界进行挤压,将线性的形态分成三个功能体量,三个外向性开敞空间和三个内向性围合庭院。开敞空间交汇处的体量被抬高,令地面步行交通贯通,联结西面主入口,南、北面公园绿地和中心庭院。三个庭院被塑造出不同的性格:中心庭院作为人流汇聚点最为开放,也是公众活动集中的场所;南面的庭院联系中心庭院和东侧的公园,是半开放的景观庭院;北侧的庭院是由建筑围合的水院,为办公提供静谧的场所。三个功能体量作为三个主要的办公空间,既可以被独立地使用,也可以联结成为一体。他们由空中廊桥分别在二,三,四层联系起来,人们可以通过连廊在不同庭院之间游走。局部五层的办公楼结合屋顶花园,提供远眺城市风光的平台,也可以欣赏近处的景观和庭院。 企业介绍: 上海领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03月01日成立。是中国企业500强之一、都市制造业领军企业、首批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K2355)旗下教育科技子品牌企业。依托宝业集团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深耕20余年的强大产业平台和国际化合作经验,充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要求,培养行业专业人才和后备队伍,领业建筑科技立足上海,整合业界一流合作资源,研发出一系列针对装配式建筑教育教学以及创业创新相关高科技

对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一些思考

对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一些思考 发表时间:2018-01-23T09:50:32.613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7期作者:薛琳 [导读] 在这里就很有必要对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来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及探讨。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12 摘要:在目前的建筑施工的方法中,早已经众多不再局限于之前的较为单一地使用混凝土来进行直接浇筑,而开始较多的使用一些预制的构件来进行对应的装配组合,这样最后构建出所需要的建筑主体。这种新的方式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不仅仅可以为建筑施工技术提供新的能量,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还可以给整个的建筑施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其本身就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因此,在这里就很有必要对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来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及探讨,以此来保证这种施工方法在今后的建筑施工当中有着更有广的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结构解决方案 引言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传统建筑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更具节能环保性,所以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中还遇到许多瓶颈,需要采取对策突破这些瓶颈。 1装配式建筑带来的变化 1.1设计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绝对不是传统的建筑设计所涵盖的范围那么局限。装配式建筑需要设计的除了传统建筑设计内容外,还应该包括装配式建筑结构、装饰解决方案适配、装配式部品部件的选择及生产、装配式工艺实施、机电专业协调配合等。为了完善这一设计,要求所有与建筑营造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要在这一阶段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一个通用的平台提出、协商、妥协、实现各自的要求,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说,互联网技术以及BIM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可能。模数协调理论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工业化生产提出标准化的部品部件那么肤浅。它是对“空间限制”特性的极度利用和满足的需要、对装配式工艺下“功能需要”特性的科学解读和认知、对“内外美感”特性如何通过装配式工艺实现的顶层设计和筹划。 1.2观感 装配式建筑给公众呈现的观感更加直接地将其区别于传统现浇施工建筑。装配式建筑的作业场地被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即以前的所谓施工现场,是安静整洁、秩序井然的,后台即预制部品部件生产场所,是繁忙有序、机械密集的。观感的改变是缺乏建筑科学常识的社会公众对装配式建筑最直接、简单的了解渠道,为此我们在前期阶段要认真对待、仔细谋划,这也是推广和普及装配式建筑的必由之路。 1.3建筑业分工 中国传统的建筑业分工将受到装配式建筑的冲击而发生变革。建筑营造参与单位的选择、各自职责的承担、最终责任的界定都将面临新的要求。各单位将从相对封闭的、独立的、少变量的作业系统中被强行释放出来,被迫参与到一个通用的、互动的、多变量的大系统中来,传统的作业标准、习惯、守则需要进行伤筋动骨式的革新,以满足大系统的开放性需求。国家目前在推行的总承包管理模式就是在强行打破壁垒的一种努力。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预制梁、柱、墙的生产制造 预制构件的生产一般在施工前完成,其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后期施工进度的快慢。而预制构件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预制工厂设备的先进与否以及材料供应情况;二是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预制柱的生产流程如下:首先,作业人员需将模板准备到位,并对其进行清洗,确保表面无杂物等存在,并做好端模定位工作;其次,将模具固定在套筒续接器上,并将其放入钢筋笼中;再次,采取有效的方式安装预埋件并对侧模进行封闭固定;最后,浇筑混凝土,并对表面不平之处进行处理。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管道内无堵塞现象。预制梁的生产流程如下:一是清洗模具并做好侧模定位工作;二是将钢筋笼绑扎到位后将其吊放至固定位置;三是安装预埋件并做好侧模封闭固定工作;四是浇筑混凝土并对模具表面进行抹平处理。预制墙板面砖的生产流程如下:首先,根据实际所需明确砖模的具格,并将其放入面砖内;其次,定制分隔条,使用滚筒对面砖表面进行压平处理;再次,使用专用刷将其进行有效固定,压粘分隔条;最后,制成成品面砖。 2.2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对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环节是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有效与否,若构件之间连接牢固,则不仅可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而且还能增强施工的成效性。所以,可采取螺栓连接的方式对预制构件进行处理,以提高连接的有效性与精密性。在预制构件安装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一是下层板的预留插筋应伸入到内墙预制预留板的螺栓孔内;二是可事先在螺栓孔中注入一定的水泥砂浆,再以螺栓进行固定,使各部分有效连接,自成1个完整的整体;三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将剪力墙的连接螺栓放置在整体结构的中心位置。这样做,一方面可提高剪力墙自身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2.3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1)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众多技术中,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是其中关键的一个阶段,应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预制叠合板安装中应与作业层保持300mm的距离,并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与顺序进行安装,边安装边进行校对,对存在不足的地方及时加以改进,尽量降低安装中所引发的误差。与此同时,还应做好叠合板的保护工作,安装中应做到轻拿轻放,防止发生碰撞,造成材料的无故浪费,提高吊板安装的有效性。 (2)预制叠合板安装中,还应事先在底部设置一定高度的临时支架,而且要注意每个支架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待叠合板安装工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分析 ----周航(20120717)、曹勇(20120735)、董奇伟(20120732)、郭孜涛(20120739) 摘要: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适应工业化发展需求,BIM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预制装配式住宅虚拟设计平台,本文介绍我国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现状及未来发展。 引言 20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结构住宅在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深入的发展,总体走向成熟。这些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的科研和工程应用起步较早,工业化水平已经很高。迄今为止,国外钢结构住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住宅体系,并且在住宅产业化生产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对住宅体系灵活性、多变性的研究阶段。这对我国住宅钢结构体系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中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适应工业化需求,且抗震性能优越、施工周期短、钢材可回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我 贰

国在多高层住宅建筑中采用钢结构住宅的仅占了很小一部分,这其中既有人们传统观念难以接受的问题,也有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自身的问题。 1.1 政策背景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正式提出,始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要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具体提出了发展钢结构的要求。国务院(1999)第72号文件更是为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该文件明确提出:发展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扩大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加速住宅产业化过程,对我国建筑、冶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 行业背景 2003年以来的大规模行业投资造成的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新开工面积负增长以及施工面积连续数月增速下降而压制了需求,国内外经济疲软导致家电、船舶、机械等涉钢商品消费萎靡。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挤压下,钢铁行业已由微利运行进入亏损状态。虽然2012年四季度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好转,下游需求的整体好转支撑钢价逐步上涨,但总体来说,现阶段是一个发展钢结构住宅的好时机。 1.3 发展现状 我国钢结构住宅起步较晚,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住宅还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国内起步更晚,观望者多,需求量少,实施者少。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我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 叁

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考

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考 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基本结构构件,还有外墙板、内墙板、室内厨卫整体设施等非受力构件等在工厂生产加工,现场组装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是住宅建筑工业化的最终产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是装配式住宅技术的一种,简称PC结构。 一、国内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在2006年后,就住宅开发、建设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在全国部分城市先后批准建立了21个产业化示范基地。各省市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犹如雨后春笋。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北京市列入“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实施装配式结构的项目已累计超过600万平方米。2014年10月1日起,北京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将实现“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产业化建设”100%全覆盖。重点抓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公租房项目。要求10万平方米以上商品房项目中装配式建筑建设比例达到60%。 上海市2013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意见”出台以后,当年落实装配式住宅项目约170万平方米,2014年,全市装配式建筑任务落实量达到300万㎡。2015年,上海市要求各区县政府在本区域住宅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的装配式建筑的面积比例,达到50%,2016年外环以内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 2015年,浙江省全面推行建筑工业化,保障房项目30%以上要全部采用装配式结构。到2015年底,全省范围各市要开展装配式建筑构件基地建设,形成与本区域相适应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能力;自2016年起,全省每年新开工建设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面积应达到

300万平方米以上,并逐年增加,每年增加的比例不低于10%; 2014年,湖南远大住工、三一重工、省建筑设计院、省建工集团、中建五局、沙坪建筑等19家建筑施工、机械装备、部件生产、投资开发、装饰装修、物流等企业以及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等相关产业链上具有代表性龙头单位组建湖南省住宅产业化联盟,谋划整合资源,在长株潭地区试点先行,打造“集团+园区+项目”覆盖全产业链的构想。是国内最大规模的住宅产业化联盟。湖南2015年,建立国家住宅产业化标准中心,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力争保障性住房、写字楼、酒店等建设项目预制装配化率达80%以上,培育并创建3—5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30—50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法国1891年就已实施了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迄今已有130年的历史。现在装配率达到80%新加坡开发出15层到30层的单元化的装配式住宅,占全国总住宅数量的80%以上。香港住宅装配率目前达到30%。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相应的技术体系和市场已经很成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国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三、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在劳动力方面,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劳动力今后将成为稀缺资源,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影响到建筑业企业的生存,制约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采取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作业,运到现场预制拼装,不需要传统建筑业那样大量的劳动力,可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劳动力稀缺的窘境,确保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2、质量方面:由于装配式建筑部件产品大多是在工厂生产制造,可以按照一定的作业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控制产品质量,使之很容易就达到国家标准,现场吊装和少量节点连接施工作业大大降低了现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