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资料

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资料

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资料
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对高阶思维的认识

1、什么是高阶思维

对于高阶思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教学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应用是低阶思维,是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主要用于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坚持能力为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知识能力的要求。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平台、资源更加丰富的实践育人平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显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此才能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发展纲要》中已经明确的给出了答案。《纲要》指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适应学生身心特征和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改进教法、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长春市第六中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能够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教学模式。即“两先两后,三最佳,四场”。

(一)、“两先两后”就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变教学方式。教与学的矛盾是学校课堂的主要矛盾,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教要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学得精彩才是教学真正的精彩。我们认为转变教学方式既要克服满堂灌的倾向,也要克服满堂学的倾向,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情,恰当地调节好教与学的关系。在调节教与学的关系上,我们提出要坚持一个方向:以学为主,从学出发,为学服务,以学论教。如果把课堂比作是一场演出的话,学生应该是主角而不是配角,更不是观众。充当主角的学生自然会热情高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会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的高阶思维是在其学习的潜能被释放的状态下培养出来的。

(二)、三最佳原则指:最佳讲授期、最佳讲授区和最佳讲授级。

什么是教师的最佳讲授期?古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演变一下就是愤启悱发。何为愤和悱,就是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想悟却悟不到。学生愤之后是就教师的启,学生悱之后就是教师的发。学生或学生小组愤悱之时就是教师的最佳讲授期。

什么是教师的最佳讲授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有自己会的和不会的,我们要求老师,学生会的由自己解决,学生不会的由教师参与解决。学生或学生小组会与不会的交汇处就是教师的最佳讲授区。

最佳讲授级就是教师要讲到学生能够继续自主学习的程度,而不是一次性讲到底。

“三最佳”的确定,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点,充分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思想,是我们六中在课堂上处理教与学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长春六中建构四场型课堂的理论依据。“三最佳原则”主要是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何时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我们教师苦口婆心讲十道题,不如学生自主内动做一道题;教师讲的越多,越有可能封闭学生的高阶思维,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所以教师只有精当地把握好三最佳原则,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我们把学生或学习小组思维出现难以逾越障碍的地方,确定为教师最佳讲授区;把学生或学习小组思维出现难以逾越障碍的时间,确定为教师最佳讲授期。抓准最佳讲授区和最佳讲授期,教师讲解的内容才能更具针对性,教师讲解的时间才能更具即时性,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才能更具有引领性,课堂教学才能是从低效中真正走出来。双最佳原则是教育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锐利武器。

(三)、四种教育场:目标场、思维场、情感场、生活场,

所谓目标场是指每节课教师要有教授的目标,学生要有学习的目标。

所谓思维场是指课堂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在不断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拉大思维的长度,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培养学科思想,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所谓情感场是指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自动、小组互动、师生联动中解决问题。

所谓生活场是指教学要与实际紧密结合、与已有经验紧密结合、与旧知识紧密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四场型课堂里,目标场是根本,思维场是核心,情感场是保证,生活场是延伸。

我们认为,课堂是问题探索、智慧碰撞的场所,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的场所。这里流淌着思想和情感,这里闪烁着科学精神和人文气息,这里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意志磨砺。

1、课堂上构建目标场,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大目标科学分解,小目标有机整合。

激发力量或动机强度取决于达到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和个人实现目标可能性估计。确立的目标对学生越有意义,越能满足学生需要,实现的可能性也越大,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越大。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落实到每个细节中,最终再将小目标整合成大目标,再通过小目标的逐个实现,使学生不断保持和增强追求大目标的内驱力。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无穷如大地,不绝如江河。

(2)实目标落实到位,虚目标有效跟进。实目标落实到位,尤其要夯实基础,从宏观上讲,传统基础是指读、写、算;现代基础是指学、思、行。从微观上讲,传统基础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现代基础是指搜集与处理信息、建构与整合知识、分析与处理问题。传统基础与现代基础相互补充,宏观基础与微观基础相得益彰。

具体说三维目标各有侧重,缺一不可:

①知识和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这是课堂的基础目标。因为我们上课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②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着是能力目标,思维目标,也是灵魂性目标。让学生会学习,能够自主的解决问题。着也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的爱学目标,是动力,也是非智力目标。研究表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只占百分之二十,而非智力因素能占百分只八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意志力等的培养至关重要。

2、课堂上构建思维场,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坚持把问题作为思维主线。每堂课都要以问题开始,按问题展开,以问题终结,把问题作为思维主线,用问题来激发高阶思维。教学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课上生成的问题(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另一类是教师课前预设的问题,具有可掌控性。那么教师预设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够牵引学生的高阶思维呢,这类问题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问题要具有“挑战性”,也就是说“要能抓人”,对于直白或索然无味的问题,即学生可以用“是”或“不是”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学生会不屑一顾;难度过大的问题会使学生无处下手,从而放弃尝试思考。第二,问题要有“开放性”。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对学生更具有吸引性,更具有挑战性,学生的思维不易受到限制,其思考的过程才更能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第三,问题要有“层次性”,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台阶。“高立意,小步问”,这样有利于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和思维的连续性,这样的问题对学生吸引性极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自已的高阶思维。

(2)强化六个方面的思维训练。六个方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运用规律。(3)为了强化师生科学有效思维,我们提出了具有六中特色的思维要求。

①思维的策略。推行四步渐进式思维策略:理解、设计、实施、反思。

②思维的方法。推行八对辩证式思维方法: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抽象与概括、必然与或然、对立与统一、猜想与推理、类比与联想。

③思维的评价。推行四性一度立体式思维评价:一度是指思维的长度;四性是指思维的广阔

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大师杜威认为:高阶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是由“难题和疑问”或“一些困惑、混淆或怀疑”引发的,高阶思维的发生就是反思—问题生成—探究、批判—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问题是开启高阶思维的最大动力。

3、课堂上构建情感场,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师生要激情飞扬。做到相互激励,相互愉悦,相互帮助,相互启迪。

(2).师生要灵动自如。我们规定师生课堂活动有三种:学生自动、小组互动、师生联动,其中学生自动是根本,是目标;小组互动和师生联运是手段,是动力。

(3).四场型课堂下的教师角色和学生状态。学生在课堂的状态:思维着、活动着、体验着;教师在课堂的角色:引导者、服务者、探索者。

4、课堂上构建生活场,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注重联系实际。要在实际生活中建构知识,要在旧知识中建构知识;要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把学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来。

(2).突出两个过程。

一个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把所教的知识外化为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高效内化知识。

另一个是设计知识再发现过程。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演生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5、为了营造四场型课堂,我们制定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基本评价标准:三高、四有,其中三高是指高听课率、高自主性、高吸收率;四有是指目标有达成度、思维有长度、情感有浓度、活动有强度。根本评价标准:高自主性和思维有长度。在提高学生自主性上,我们提出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这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深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最艰难、意义最深刻的步骤;我们对教师在什么时候、什么内容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做了详尽的规定,并运用微格的方式,在评课中强化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拉大思维长度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堂哪些活动是自主思维,并把一节课自主思维活动的时间总和定义为自主思维的长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几年来,课堂上师生热热闹闹,但缺少自主思维实效的课被彻底否定了,课堂看似沉闷,但思维培养到位而且思维有长度的课得到了充分肯定,形成了一种正确的课堂导向,现在理性化、自主性的课堂越来越多。

三、“两先两后,三最佳,四场”型课堂,培养了学生高阶思维,培养了大量人才。

六中不仅培养出汪强强,苏丽敏等北大学子,而且近几年的高考在重本、普本数上都实现了取得了历史性、本质性、整体性的飞跃。今年高考,过600分的有23人,重点进线人数为180 人;本科进线人数为865 人。从近几年进出口比率看,高分段进出口比率大约为900%,重点段进出口比率为400%,普本段进出口比率为200%,均实现了出口人数大于进口人数,远远超出同类学校,又一次成为低进高出的典范。。我们认为,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高进高出属于正常质量,高进低出属于低质量,低进高出才属于高质量。六中人正在用自己的改革与创新演绎着高质量的神话!

课堂教学的改革带动了学校的发展。学校连续三年高考质量评估中均获一等奖;学校综合实力明显提高,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被评为长春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大力

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被评为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

2013年10月20日

基于高阶思维的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高阶思维的课堂教学思考 ――以高中地理必修Ⅰ为例 一、必修Ⅰ内容特点 必修Ⅰ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必修Ⅰ侧重于自然地理知识,其核心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部分。是学生以后学习必修Ⅱ和必修Ⅲ及选修地理的知识储备,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必修Ⅰ知识规律性很强,学习应充分理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物质运动过程等基础知识。以自然地理要素的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核心内容,阐明自然环境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体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课堂教学 1.初高中衔接,“零起点”教学:高一新生认知水平较低,空间想象力差,知识面窄,初中地理基础较差,此时学习自然地理确实有一定困难。因此,高一地理学习应弥补相关的基础知识,拓展积累相关基础知识(如:经纬线、地图三要素、等值线图的判读、中国气温分布特点、全球海陆分布、气候类型、时间计算等等),降低教学起点,特别是“地球运动”部分,采用小专题的形式(运动基本特征、昼夜更替与晨昏圈、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与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与计算等)放慢速度,分散难点,慢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地理概念教学: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搞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关键词有:宇宙间、物质。宇宙间强调的是独立性,不能依附于某一星体上,对地球来说,就是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天体必需是物质,物质可大可小,但不能是现象,如流星体与流星现象就有差别。 3.地理原理教学: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体系。如大气受热过程:讲清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规律、大气上界、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作

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转)

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下面我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结合《水浒传》阅读教学实例,谈点浅见。 一、精心设疑,调动思维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往往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景,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1.在词句品味时设疑。 作品精彩靠内容,内容精彩靠语言,语言的魅力则体现在重点词、关键句上。把握有关词句设疑研读,驱动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内容,获得情感熏陶。因此对词语、句子、段落的隐含义的质疑释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节写鲁达与史进、李忠在潘家酒楼喝酒,“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学生对这几句的阅读往往忽略而过,认为此处无非是写出了鲁达的焦躁性格。其实不然。如果此时教师以“除了表现鲁达焦躁性格,你从中还发现了什么”设疑,让学生思考,想必会激起不小的思维涟漪。缘疑而思,就能够明白,鲁达的这一焦躁性格正是他的性格缺陷。联系下文,鲁达打死镇关西后寻思,“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隐约可见他在军中过得不是很如意,这或许正与他性格粗鲁不会迎合有关,后来五台山打骂同门的表现也印证了他不合群的性格。所以对词语、句子、段落的隐含义进行理解,除了应该让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去体会的匠心,还应该使学生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意识。 2.在形象对比中设疑。 笔者曾在上《水浒传》导读课时指导学生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与“武松醉打蒋门神”两个章节进行比较阅读,提出了“鲁达与武松,谁是真英雄”的疑问。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尤其是男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认为鲁达是第一英雄的,列举了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种种义举,说他救了金翠莲,害得自己做不了军官而只好做了和尚,说他野猪林救林冲,连和尚都做不成而只好上二龙山落草,说他的这些行为都不关自身利益,这是真正的英雄所为,武松比不上他。说武松才是真英雄的,则干脆以武松与鲁达在犯下人命案子后的不同表现为证——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之后,光明磊落地在墙壁上题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大字,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一人做事一人当,是真英雄之风范;而鲁达,三拳打死了郑屠,便寻思“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并“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所以有学生认为,鲁达救金翠莲是够仗义的,但事后畏罪潜逃无疑是不够英雄的。尽管学生的这些争论各有千秋也各有偏颇,但他们能结合对作品的独特理解来评价人物形象,这正是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的良好契机。 3.在他人评价上设疑。 对那些值得争鸣的文学理论上的观点材料,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师不妨提供给学生,以此设疑,有意倡导批判性阅读。比如,金圣叹评点“血溅鸳鸯楼”这段时,在一旁一再批上“杀第一个”、“杀第二个”、“杀第三个”……“杀十三个,十四个,十五个”,并在“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句中的“方才心满意足”旁,又批上:“六字绝妙好辞!”而容与堂本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在房里”句旁,批了个“恶!”字,又批曰:“只合杀三个正身,其余都是多杀的。”无论是武松的快意恩仇,还是金圣叹的大唱赞歌,以及“血溅鸳鸯楼”故事被久远传诵等,这背后确实有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地方。鉴于此,教学时不妨将这两种观点都告诉学生,由学生或从《水浒传》的其他章回寻找佐证以证明武松之快意恩仇,或联系金圣叹的其他有关论

第四章“实验法”案例

第四讲(第四章“实验法”)案例 一、一个案例:上海市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上海市青浦县从1977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持续十余年的数学教改研究,主要有四个阶段:三年教学调查(1977年10月——1980年3月)、一年筛选经验(1980年4月——1981年8月)、三年实验研究(1981年9月——1984年9月)、三年推广应用(1984年9月——1987年8月)。 在“教学调查”阶段,在调查学生学习情况、班级特点、数学教师教学情况的同时,研究人员调查了许多有志于数学教学事业的教师的教学经验,从中积累了160余项经验。在这些调查中,他们主要采用的办法是:(1)通过听汇报、查教学计划、看历年教学总结、抽查学生作业和试卷、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取得调查素材; (2)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内容组织、概念教学、能力培养、师生配合、方法特点和教学效果等七个因素综合考察一堂课; (3)测验并研究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比较,以了解他们学习分化的情况以及知识、能力的不同特征; (4)专门的测量,如体质测定、思维测定、理解力测定等。通过比较分析,取得资料。 (5)其他特殊方法。例如,该县有个农村初中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得法,学生间的讨论气氛很浓,教师又常抓住几个“小先生”带动全班。为

了摸清这个情况,他们借用社会关系调查方法,绘制学生学习讨论关系图,由此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班级集体作用的问题。 在“筛选经验”阶段,研究人员在一所中学挑选两个试点班和两个对照班开展研究。当时,研究实验尚无现存方法可循,于是,他们从工作实践出发,探索了一种经验筛选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研究顺序一般是:(1)分析和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科教学以及与它有关的其他学科(如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认识论等)的研究成果,然后运用这些经验和成果,结合本县本校的现状和要求提出计划; (2)按预定计划,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些经验和成果; (3)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课堂,对执教情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价;(4)根据考察评价的结果,对原有的经验或成果进行淘汰、发展以及优化处理; (5)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多次往复,直至筛选出有效的教学措施。 这样,经过一年约50次循环,他们选得4条比较有效的教学措施:(1)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2)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 (3)指导学生亲自尝试; (4)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一、研究背景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口号已经喊了二三十年了,但是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人人都知道学生的负担过重,人人都在呼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学生的负担为什么就是减不下来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竞争激烈的因素,有家长望子成龙的因素,有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和学生不合理评价的因素。但是,减负不得其法未尝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要想真正实现“减负”,首先必须明确学生“过重的负担”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只有抓住了源头,才能从根本上着手减轻学生的负担。 学生的过重负担从表面看确实表现为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但这只是表象。我们所关心的是这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认为这两种负担均来源于过重的“过程负担”,即学习的过程太痛苦了,要学会一项知识、本领,所化的代价太沉重了,也就是学习的效益太低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负担过重呢?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不一致所造成的。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是平面的、线性的,但大脑的工作方式却是立体的、放射性的。这两者的不一致造成了我们学习的低效,造成了我们学习的过程负担太重,从而引起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心理负担。 把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可以变平面的、线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为立体的、放射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一致起来。从而达到减轻过程负担,并进而减轻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作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理论上,研究托尼·布赞的思维导图理论、大脑全息理论。 实践上,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学生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 效果上,研究思维导图对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过程负担有没有起作用,起了多大作用。 三、实施策略 本课题的实施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着手,交错推进。从教师层面看是实施图形导教法,从学生层面看是推行图形学习法。 1.图形导教法 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它以关键词和图画来模拟大脑的思维过程,使思维“可视化”。它的关键是一个“导”字,用图来引导思维。而教师的教学本

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对高阶思维的认识 1、什么是高阶思维 对于高阶思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教学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应用是低阶思维,是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主要用于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坚持能力为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知识能力的要求。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平台、资源更加丰富的实践育人平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显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此才能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发展纲要》中已经明确的给出了答案。《纲要》指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适应学生身心特征和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改进教法、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长春市第六中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能够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教学模式。即“两先两后,三最佳,四场”。 (一)、“两先两后”就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变教学方式。教与学的矛盾是学校课堂的主要矛盾,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教要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学得精彩才是教学真正的精彩。我们认为转变教学方式既要克服满堂灌的倾向,也要克服满堂学的倾向,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情,恰当地调节好教与学的关系。在调节教与学的关系上,我们提出要坚持一个方向:以学为主,从学出发,为学服务,以学论教。如果把课堂比作是一场演出的话,学生应该是主角而不是配角,更不是观众。充当主角的学生自然会热情高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会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的高阶思维是在其学习的潜能被释放的状态下培养出来的。 (二)、三最佳原则指:最佳讲授期、最佳讲授区和最佳讲授级。 什么是教师的最佳讲授期?古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演变一下就是愤启悱发。何为愤和悱,就是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想悟却悟不到。学生愤之后是就教师的启,学生悱之后就是教师的发。学生或学生小组愤悱之时就是教师的最佳讲授期。 什么是教师的最佳讲授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有自己会的和不会的,我们要求老师,学生会的由自己解决,学生不会的由教师参与解决。学生或学生小组会与不会的交汇处就是教师的最佳讲授区。 最佳讲授级就是教师要讲到学生能够继续自主学习的程度,而不是一次性讲到底。 “三最佳”的确定,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点,充分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思想,是我们六中在课堂上处理教与学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长春六中建构四场型课堂的理论依据。“三最佳原则”主要是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何时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c8289544.html,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作者:叶双珺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 【摘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高中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的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高中英语教师的职责所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指向所在。 【关键词】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叶双珺,福建南平松溪一中。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高阶思维(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HOTS)是一种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指向发散和推断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聚合、归纳和质疑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等。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高要求,不仅要求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注重学生决策、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而高阶思维应运而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研究的主流。 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呢?下面我谈谈在英语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以学为主:培养高阶思维的前提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是教师教、學生学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高效率传授知识,学生大量接受知识,却使学生的学习大多停留在“记忆、理解、应用”等低阶学习水平,因而,很难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接受学习变为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同时,以学为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为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互动交流:培养高阶思维的关键

思维导图教学案例

思维导图教学案例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物质的转化规律(四)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根据化学反应反应式归纳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 2.利用思维导图建构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归纳成盐十大规律并能加以应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构无机物相互关系的思维导图,归纳化合物间的反应规律;归纳成盐的反应规律。 难点:各化合物间相互反应大的条件。 教学器材 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钡、硫酸钠五种溶液,酚酞试液,鸡蛋,试管架及试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思考:熟石灰是如何制取的?粉刷利用的石灰浆日子久后转变成了什么物质?你可用家中的什么物质去鉴定。 熟石灰的制备及粉刷后的转化可用下式表示: Ca CaO Ca(OH)2 CaCO3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引出思维导图,学习无机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一)一次建构——两条纵线

C+O2 ===CO2 5、写出酸性氧化物到酸的化学方程式。 CO2 +H2O==H2CO3 H2CO3+Ca(OH)2==CaCO3 +2H2O 1、写出金属到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 式。 CaO+H2O==Ca(OH)2 Ca(OH)2+2HCl==CaCl2+2H2O 2Ca+O2==2CaO 点燃 (二)二次建构——四条横线

(三) 三次建构——四条交叉斜线 (四)、四次建构——两条弯线 + 酸 盐 + 水 CuO + H 2SO 4== 盐 + 水 2 + Ca(OH)2 == 4== 2SO 4 + BaCl 2== CuSO 4 + H 2O CaCO 3 +H 2O 新碱 + 新盐 Na 2SO 4+Cu(OH)2 新酸 + 新盐 BaSO 4 +2HCl + 盐 、酸 + 盐 + 碱 +非金属 无氧酸盐 Fe+S === 加热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CaO+SiO 2=== 高温 +酸 NaOH+HCl== 盐+水 含氧酸盐 +盐 新盐+新盐 NaCl+AgNO 3== FeS CaSiO 3 NaCl+H 2O NaNO 3+AgCl

寓素质教育于化学课堂教学之浅见

寓素质教育于化学课堂教学之浅见 【摘要】本文以提问作为切入点,从提问的功能、提问的原则、提问的艺术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提问 化学课既是普通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适合21世纪需求的人才,不仅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更是值得深刻探讨的理论课题。 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手段,提问技巧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如何认识提问功能、把握提问原则、巧用提问艺术以落实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1、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智力之母,以致有达尔文把甲虫放在嘴里、舍勒尝氢氰酸的壮举。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材料及现实生活中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努力创设兴趣情景,使化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 2、提问便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讲课中不能靠维持纪律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而应该以授课内容本身来吸引学生。而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问题会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这种功能无论在课的开始、课的中间还是课的结尾,都能充分地反映出来。另外教师对授课的“收”和“放”事先也要有计划。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以通过巧妙提问,把它集中起来。当学生的注意力持续集中于问题而产生疲劳的时候,教师应该用巧妙的问题把它引开,从而使讲课疏密相间、快慢结合,以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 3、提问有助于发展学生能力。教师通过提问,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还发挥着巩固知识的作用。实践证明:如果课堂上学生只是“静听”,那么他们所吸收的知识会因为缺乏强化而不能巩固,通过提问能迫使学生起“自我强化”作用。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每堂课都有一个教学目标,课堂提问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切忌盲目地提问,决不可以认为提问越多越好。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即哪些知识需要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问,都要一一设计好。若脱离教学目标乱提问,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干扰学生的定向思维。

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真菌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三节——真菌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色泽特征。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故常形成同心圆。 教材分析: 《酵母菌和霉菌》实验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真菌”教学单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八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酵母菌和霉菌的

教学研究中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docx

教学研究中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 ——南湖区教龄五年内青年教师暑期培训心得 余新镇中学王玲燕 发现和提出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本身就是认识的成果。和许多思维活动共一样,发现问题往往有一定的策略。掌握这些策略,有助于中小学教师发现和选择合适的教育研究课题。 一、发现问题的思维前提 1、深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 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工作。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京城阅读教育方面的报纸、杂志,参加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学术活动,以便及时了解当前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这样,既有助于研究者把握教育研究的时代脉搏,由可以使研究者的偶闹经常处于激活和开放状态。 2、发现问题的若干策略 发现问题的另一个前提是具有好思索、不安于现状的性格。安于现状、把一切存在的都看成是合理的人,绝不会有改革的意向和发现的冲动。对于不以研究为专职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其理论兴趣和探索热情极易被繁重的工作、琐碎的事务消磨掉。所以,一线教师要保持探索的精神,需要具有更强的意志,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研究分析教学内容 1、怀疑的策略 怀疑是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否定的或部分否定的判断。怀疑必然引起人对事物的重新深度,会在原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怀疑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通过怀疑提出的问题,经过研究后,有两种可能额结果:一种是部分或完全证实了研究者的怀疑,这当然是令人兴奋和满意的结果;另一种与此相反,研究的结果证明研究者怀疑错了,但这无疑也历练了我们研究的经验。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课题研究方案讲课讲稿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直是一线英语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最有效的途径。随着国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双核”落实要求出台,阅读教学的意义也变得更加丰富与饱满。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确定准确的目标、选择有效的方法、建立科学的结构、组成流畅的环节来促进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成为英语教师迫切破解的难题。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承载着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职能,还承载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任。思维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具体化、系统化的综合运用上述能力,将感性材料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知,并有效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事实上,学习知识的认知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方面。其中,知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它具体体现到某个个体就是问题的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 知识时代的到来,人类所需要承担的不再是低阶知识与能力的负荷,而应该是学会运用、重组知识与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仅需要掌握熟识相关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复杂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创造出新概念、新理论与新知识。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要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出发点与立足点,确定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选择正确的实现方法,积极的探索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这样才能让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以高阶思维培养为要义,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才会促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使学生在拥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触类旁通,掌握分析、综合与评价的方法,从而具备相应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能够均衡发展。 二、研究对象 我校五(1)班全体学生。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高阶思维:人的思维水平依据心智活动水平与认知能力高低,可以划分为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相对低阶思维来确定的。一般来讲,我们会将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能力列为高阶思维能力范围。在高阶思维的指挥与控制下,个体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都会明显突出。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基础

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

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 ——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 胡卫平,魏运华 近几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在教学观念方面,逐步将教学转向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主动活泼的发展,把学生从机械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在教学目标方面,逐步从只重视知识目标过渡到重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逐步从难、繁、偏、旧过渡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和联系科技实际,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方法方面,逐步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逐步过渡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活动,但仅停留在行为互动水平;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却忽视学生的积极思维;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却忽视课堂教学的目标;注重学生的自学,却忽视教师的指导;注重探究的形式和过程,却忽视探究的内容及其对探究过程的反思;等等。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因此,促进学生和教师积极主动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经过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林崇德教授提出了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主要思想包括: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各学科教学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学生的各种学科能力;教学是师生交互作用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能动的角色和要素,他们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共同推动着教学过程向前发展;等等。其核心是思维的“三棱结构”模型(如下图)。该模型认为,思维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的结构,包括思维的目的、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材料或结果、思维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思维的品质、思维的监控,是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的统一,动态性是思维结构的精髓。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是我国在智力研究方面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不仅使我们加深了对智力本质和思维心理结构的认识,而且为各种教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规划 思维的“三棱结构”模型认为,思维是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在感性反映形式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以自觉的定向、能动地预见未来、作出计划及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变革社会、调节自己为前提。所以,目的性是思维的根本特点,它反映了思维活动的自觉性、有意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并构成思维结构中的核心要素。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态度、促进发展的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完成了教育目标分类,对课堂教学中推动目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方面机械地出示教学目标,直接把教师备课时确定的目标告诉学生;另一方面,错误地理解教学的生成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学目标完全由学生自主确定。根据思维结构,任何思维活动都应该有目标,而思维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活动,因此,首先要根据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制定比较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监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展与实验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活泼、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通过有计划地、周密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也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策略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一个机械的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从监督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认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成功与不足,探

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各种素质。 让教师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主宰者、评论者;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教师在讨论和辩论时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见,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把微观问题宏观性,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例: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可用暂停镜头,把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白色现象。若用慢镜头放映,可观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因此用媒体代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效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 2012 年在Glasgow 的IATEFL 大会上,来自世界100 多个国家的学者、老师们云集在英国格拉斯哥共同探讨外语教学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大会上多个分主题论坛探讨了在外语学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现代外语教学关注的重心。 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健全人格的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英语课程标准(2001 )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关于思维能力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 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低阶思维(low order thinking )是指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主要用于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而高阶思维(high order thinking )则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关注学生系列能力的发展,如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自主学习(自我调节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素养及协作能力。 文秋芳教授强调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出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与逻辑思维能力相结合。她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与综合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包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换位思维能力,从发展和变化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批评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 (文秋芳,1999 ) 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分析、比较、概括、综合、抽象以及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局限于低阶思维技能的培养和低阶知识的学习,只注重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或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层面,只停留在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而不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怎“么样?”。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提高和发展。 “语言水平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杜凤兰,2011)语言水平与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思维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懂得些外语,而是要求既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又有敏锐的思维,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分析

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浅见

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浅见 发表时间:2012-06-28T09:31:23.7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9月总第109期供稿作者:满荣彬[导读] 总之,通过三年多的摸索实践,高效课堂教学在我校已取得显著成效。 满荣彬河北省滦平县第三中学068250 教学顾名思义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程序,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呢?本人就三年来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改和教研谈点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教师要努力转变好角色,变“教”为“导”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过程应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会学生“会学”,这才能应古人之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这样便于直接指导,变“教”为“导”。为他们导知识,导学法,导重难点,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借此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跃起来。例如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后可以让学生做一做“9999×10001=?”,此时可能有许多同学直接计算,不妨点一句:”能否用今天学的知识去思考?“这样一来肯定有许多同学迅速集中注意力,既启迪了思维又开发了智力,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明确了思考的方向。别忘了,在学生们活动的时候走下去看一看,对思维有难度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导“达到最大的效用。 二、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经验的精髓,也是我们实施高效课堂的主要环节。“先学”,就是让学生围绕目标按照要求自学;“后教”就是学生自学后针对疑难老师加以指导。学,就让学生明明白白带着目的去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本节课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一种什么效果,即学习目标是什么,一定要展示给学生。目标展示要注意:当有多个目标出现时,切记不要“和盘托出”,这样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不便于进行主次分明的教学,从而影响课堂效率。所以最好在课堂中逐个展示,学习时逐级认定,激疑启思,逐个攻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带着目标进行自学,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教师也就能更好地发挥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了。 三、学贵有“思”,教重在“引”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手段来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点拨要抓住主要矛盾,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试试给茫然的学生一盏灯。例如,判断x2+xy+y2能否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时,班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可以分解成(x+y)2,此时点一下:大家观察,在所给的式子中,谁相当于a2+2ab+b2中的a,b,2ab?学生立即就明白了不能进行分解的道理,因为式中缺少了2ab中的“2”。由此可见,课堂上灵活、适时、适度的“导”是多么重要,它会给人以柳暗花明的感觉。 四、“讲”与“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手段,是教师接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的重要环节。讲练结合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以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训练的题目选择和设计要由浅入深,符合本班的实际,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照顾到整体,又要使优生得到提高。 这里的“讲”的实质应该是“导”。练练导导,导导练练……反复进行,准确抓住教材的重点,把每节课的知识都导明练透,质量自然会提高。 五、做好当堂检测减轻学生课下负担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所以有些课上进行小卷测试就很有必要了。通过测试可以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使学生快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补救,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吸收和消化的情况,对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查漏补缺有非常大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十分不错,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总之,通过三年多的摸索实践,高效课堂教学在我校已取得显著成效。课堂上学生听讲状态明显改观,逐步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部分差生在老师和学习小组的帮带下,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今天,学校教育应勇于担负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重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弃,提出来自己的新思想、观点、方法等,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特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好物理的前提。孔子曰:“学而不思则”如果有了疑问,不去思考,学业就荒废了,当然就无发展可言,可以这样说,科学创见始于思考,没有思考何来发展。因此,动脑思考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不满足现状,更深地揭示事物的矛盾,发展学生的个性,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观念的能力就弱了,杨振宇博士对中美教育比较进曾经谈到中国学生有于书本,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我校学生也正是这样,基于此,我们课题组结合学生实际对该课题已做了近半年时间的研究。 二、理论基础及事实依据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不是十一五延伸课题;也不是引进课题。是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科研课题。思维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将“培养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好的培养,好的发展,学生才会有创新意识,包括创造性想象、直觉能力、洞察能力、预测能力和捕捉机遇的能力等。教学要以激发学生潜能为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使知识的传授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机手段。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大胆思考,鼓励学生提问,注意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题价值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能使学生灵活地掌握既有知识,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并

思维导图经典案例讲解

思维导图经典案例讲解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阅读书籍如果是理论性书籍,很多情况下前后章节连续性不是很强,可以读完一章之后进行一次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成,可以读完全书一并制作思维导图,这个大家根据实践情况和书籍难度自行判断。 1、构建框架 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思维导图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主要的目标是将书籍中最重视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2、录入重点 将书中的重点论证部分录入思维导图,同时将自己摘录、勾画的部分录入,这个时候不必变更书中原句,简单的录入即可。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和书籍框架及论证有关的,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下;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个“杂项”的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下。

3、调整方式 如果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纯粹和作者有关的东西,那么绝对不关心作 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如何,但是在书中可能关心其中某些部分。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心如何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 4、论证引入 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枝中,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这时候就是该细化的时候了。 5、细化语言 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 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同时,将这 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6、处理杂项 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 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并不相关。 7、内容归档 比如管理一个专门的导图,日常杂项一个导图,谈读书系列一个导图。将杂项中的内容分 门别类的归入这些导图中去,不必太过在意构架和体系,可以同样在它们中建立杂项,扔进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