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账户分类管理宣传共3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4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文号】银发〔2018〕16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8〕1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进一步推动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便利个人Ⅱ类银行结算账户、Ⅲ类银行结算账户(以下简称Ⅱ、Ⅲ类户)开户(一) 2018年6月底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应当实现在本银行柜面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远程视频柜员机、智能柜员机等电子渠道办理个人Ⅱ、Ⅲ类户开立等业务。
2018年12月底前,其他银行应当实现上述要求。
(二)个人通过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等安全可靠验证方式登录电子渠道开立Ⅱ、Ⅲ类户时,如绑定本人本银行Ⅰ类银行结算账户(以下简称Ⅰ类户)或者信用卡账户开立的,且确认个人身份资料或信息未发生变化的,开立Ⅱ、Ⅲ类户时无需个人填写身份信息、出示身份证件等。
银行电子渠道采用的数字证书或生成电子签名过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金融电子认证规范(JR/T0118-2015)等有关规定。
(三)银行在为个人开立Ⅰ类户时,应当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引导个人同时开立Ⅱ、Ⅲ类户。
(四)银行为已经本银行面对面核实身份且留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者影像等资料的个人开立Ⅱ、Ⅲ类户时,如个人身份证件未发生变化的,可复用已有留存资料,不需重复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者影像等。
(五)银行为个人开立Ⅲ类户时,应当按照账户实名制原则通过绑定账户验证开户人身份,当同一个人在本银行所有Ⅲ类户资金双边收付金额累计达到5万元(含)以上时,应当要求个人在7日内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影像,登记个人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证件有效期等其他身份基本信息。
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12月1日正式实施2016年11月29日07:55 新京报个人银行账户被分成I类、Ⅱ类和Ⅲ类,分析称新规对用户影响偏正面12月1日起,央行关于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的办法就将正式实施。
根据此前下发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个人银行账户被分成I类、Ⅱ类和Ⅲ类、同一个人同一银行仅能开立一个Ⅰ类银行结算账户,分类依据是什么?这项规定对老百姓(49.810, 0.18, 0.36%)有什么影响?新京报记者采访了银行、业内人士,对这项规定进行解读。
综合银行业人士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既有的存量账户暂时未受到使用限制,不过,有银行业人士表示,近期可能将提醒用户对不再需要的账户办理相关手续。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认为,央行即将实施的新政背景在于遏制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
同时,限制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次数,意在引导第三方支付回归到小额支付的性质上。
1 银行账户每人每银行限开一个Ⅰ类账户存量账户暂不强制降级销户,将引导消费者梳理名下账户新规要求,同一人在同一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再开户时,则只能是Ⅱ、Ⅲ类账户,不同类别的账户有不同的功能和权限。
实际上,去年央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已经将个人开设银行账户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并已于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根据有关政策,Ⅰ类户为个人在银行柜面开立、现场核验身份的账户,具有全功能,能够存款、投资理财、转账、消费和缴费支付、支取现金;Ⅱ、Ⅲ类户通过银行柜面或者互联网等电子渠道开立,具有有限功能,且需要与Ⅰ类户绑定使用。
其中Ⅱ类主要针对直销银行开户,Ⅲ类账户主要针对小额、免密、便捷的移动支付方式(诸如银联的闪付功能)。
工商银行(4.530, 0.01, 0.22%)北京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经理刘楠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个规定主要是针对新增账户而言:“12月1日起,客户已经在工行有Ⅰ类借记卡或者活期账户存折的话,他就不能新开一个Ⅰ类账户了。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18.01.12•【文号】银发〔2018〕16号•【施行日期】2018.0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8〕1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进一步推动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便利个人Ⅱ类银行结算账户、Ⅲ类银行结算账户(以下简称Ⅱ、Ⅲ类户)开户(一)2018年6月底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应当实现在本银行柜面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远程视频柜员机、智能柜员机等电子渠道办理个人Ⅱ、Ⅲ类户开立等业务。
2018年12月底前,其他银行应当实现上述要求。
(二)个人通过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等安全可靠验证方式登录电子渠道开立Ⅱ、Ⅲ类户时,如绑定本人本银行Ⅰ类银行结算账户(以下简称Ⅰ类户)或者信用卡账户开立的,且确认个人身份资料或信息未发生变化的,开立Ⅱ、Ⅲ类户时无需个人填写身份信息、出示身份证件等。
银行电子渠道采用的数字证书或生成电子签名过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金融电子认证规范(JR/T0118-2015)等有关规定。
(三)银行在为个人开立Ⅰ类户时,应当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引导个人同时开立Ⅱ、Ⅲ类户。
(四)银行为已经本银行面对面核实身份且留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者影像等资料的个人开立Ⅱ、Ⅲ类户时,如个人身份证件未发生变化的,可复用已有留存资料,不需重复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者影像等。
(五)银行为个人开立Ⅲ类户时,应当按照账户实名制原则通过绑定账户验证开户人身份,当同一个人在本银行所有Ⅲ类户资金双边收付金额累计达到5万元(含)以上时,应当要求个人在7日内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影像,登记个人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证件有效期等其他身份基本信息。
银行新规:账户分类管理12月1日实施的银行新规对个人账户管理有哪些影响?那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对账户分类管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事实上,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也对三类账户管理提出了一些规定。
Ⅰ、Ⅱ、Ⅲ类户有何区别?根据央行有关规定,12月1日起,银行为个人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已开立Ⅰ类户,再新开户的,应当开立Ⅱ类户或Ⅲ类户。
Ⅰ、Ⅱ、Ⅲ类户有何区别,个人该如何利用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管理资金?新规实施后,Ⅰ类户即当前个人在银行柜面开立、现场核验身份的全功能账户,使用范围和金额不受限制。
Ⅱ类户在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可以限额存取现金、限额与非绑定账户转入转出资金(含绑定支付账户使用)、接受开户银行贷款和还款等功能。
其中,经银行柜面、自助设备加以银行工作人员现场面对面确认开户申请人身份的Ⅱ类户,才可以办理存取现金、非绑定账户资金转入业务以及配发银行卡。
Ⅱ类户与其绑定的I类户或信用卡账户之间的转账、银行贷款和还款以及利用Ⅱ类户购买银行投资理财产品不受限额管理。
Ⅲ类户在原有可办理限额消费和缴费功能基础上,新增限额与非绑定账户转入转出资金(含绑定支付账户使用)功能。
其中,经银行柜面、自助设备加以银行工作人员现场面对面确认开户申请人身份的Ⅲ类户,才可以办理非绑定账户资金转入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Ⅲ类户任意时点的账户余额不得超过1000元,因账户计息或退款资金汇入累计余额超1000元的情况除外。
此前开立的多个账户用不用销户?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最新规定,除Ⅰ类户可配发银行卡外,Ⅱ类户也可配发银行卡,但Ⅲ类户不能。
新规明确,经银行柜面、自助设备加以银行工作人员现场面对面确认身份开立的Ⅱ类户,也可配发银行卡实体卡片。
在配发银行卡后,个人可持Ⅱ类户银行卡办理银行柜面现金存取、ATM转账取现、POS 刷卡消费等各类业务,与Ⅰ类户的使用差别就在于Ⅱ类户有限额控制。
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016年4月1日起,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正式开始执行。
对银行账户实行分类管理,有利于拓宽银行机构个人账户的开户手段及渠道,满足存款人差异化支付服务需求,使之能与目前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进行较为平等的竞争,对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影响深远。
同时,在推行账户分类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分类管理的影响(一)银行机构业务地域壁垒打破,推动银行加大创新力度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后,开放了银行非柜面开户渠道,且Ⅱ类账户已经具备存款、理财和一定限额内的消费和缴费等核心金融功能,意味着由传统物理网点体系构成的银行业务地域性进入壁垒被打破,将加剧银行间对客户资源的争夺,账户的资金转移速度、附加的增值服务成为决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将推动银行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促使银行在自助和电子渠道等发展中投入更多力量。
(二)银行机构账户安全性管理面临挑战随着开户途径和场景的多样化,银行机构对客户身份信息审核流程也会与目前的单一渠道开户发生较大变化。
这意味着银行机构必须改变传统的账户安全性管理策略,对现行的账户开立、使用制度和流程重新设计,在权衡风控与效率的基础上建立更为有效的账户安全性管理体系。
(三)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将开展更为平等的竞争《通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下发后,个人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均实行分类管理原则,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均需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健全客户身份识别机制,严格执行实名制管理。
在支付服务市场竞争中,银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将开展更为平等的竞争。
二、存在问题(一)未明确个人银行账户Ⅱ类、Ⅲ类账户与支付账户的关系《通知》未明确对已核验身份信息的个人银行账户Ⅱ类和Ⅲ类账户是否可以与同名支付账户进行绑定建立代扣关系,发生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消费和缴费支付等服务。
个人账户业务管理简介及相关管理知识政策个人账户业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账户的开立与销户。
个人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个人账户,以便进行资金往来。
在开户过程中,个人客户需要提交一定的身份证明文件和相关材料,同时需要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账户类型,如储蓄账户、支票账户或定期存款账户等。
账户开立完成后,个人客户可以随时进行资金的存取和使用。
当个人账户不再需要时,可以向银行申请销户。
二是个人存款业务管理。
个人存款业务是个人账户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个人客户可以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
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和需求,可选择存款期限和存款种类。
常见的存款种类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零存整取存款等。
个人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以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是个人贷款业务管理。
个人贷款业务是个人账户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个人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向银行贷款。
在贷款过程中,个人客户需要提交相关的贷款申请材料,并承担一定的利息和还款责任。
贷款种类包括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等。
个人客户在进行贷款时,需根据自身的还款能力、利率和还款期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贷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是个人理财业务管理。
个人理财业务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金融服务业务。
个人客户可以通过购买基金、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实现个人资产的增值。
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需要根据个人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投资周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个人账户业务管理涉及到许多相关的管理知识和政策。
一是关于个人账户安全的知识和政策。
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保护个人客户账户的资金安全,防止账户被盗刷、诈骗等问题的发生。
个人客户在使用个人账户时,也需要注意保护个人账户密码和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避免泄露造成损失。
二是关于个人存款利率的知识和政策。
个人客户在存款时,银行会根据存款金额、存款期限等因素,向客户支付一定的利息。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正文:----------------------------------------------------------------------------------------------------------------------------------------------------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8〕1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进一步推动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便利个人Ⅱ类银行结算账户、Ⅲ类银行结算账户(以下简称Ⅱ、Ⅲ类户)开户(一) 2018年6月底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应当实现在本银行柜面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远程视频柜员机、智能柜员机等电子渠道办理个人Ⅱ、Ⅲ类户开立等业务。
2018年12月底前,其他银行应当实现上述要求。
(二)个人通过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等安全可靠验证方式登录电子渠道开立Ⅱ、Ⅲ类户时,如绑定本人本银行Ⅰ类银行结算账户(以下简称Ⅰ类户)或者信用卡账户开立的,且确认个人身份资料或信息未发生变化的,开立Ⅱ、Ⅲ类户时无需个人填写身份信息、出示身份证件等。
银行电子渠道采用的数字证书或生成电子签名过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金融电子认证规范(JR/T0118-2015)等有关规定。
(三)银行在为个人开立Ⅰ类户时,应当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引导个人同时开立Ⅱ、Ⅲ类户。
(四)银行为已经本银行面对面核实身份且留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者影像等资料的个人开立Ⅱ、Ⅲ类户时,如个人身份证件未发生变化的,可复用已有留存资料,不需重复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者影像等。
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尊敬的客户:为了更好地管理个人银行账户,在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客户权益的基础上,我行决定建立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
为此,特向您通知相关事宜。
一、分类管理的原因个人银行账户种类繁多,客户需求多样化,我行需要针对不同类别的账户进行分类管理,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和服务标准,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水平。
二、分类标准根据账户类型和客户需求,我行将个人银行账户划分为以下几类:1. 活期存款账户:主要用于日常资金存取和收支结算,无期限,无最低余额要求。
2. 定期存款账户:客户可选择开立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账户,最低存款金额不同,利率和赎回政策也有所不同。
3. 理财账户:主要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可根据客户风险偏好和盈利预期选择不同的理财产品。
4. 结算账户:用于客户的工资、交易结算等,通常由雇主或政府部门安排开立。
5. 外汇账户:用于个人跨境汇款、外币兑换等,需遵守外汇管理法规。
6. 信用卡账户:用于客户信用卡消费和还款,需遵守信用卡管理规定。
三、分类管理政策1. 活期存款账户:无需最低余额要求,支持跨行转账和支付,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便捷服务。
2. 定期存款账户:根据不同期限和存款金额,将提供不同的利率和赎回政策,并可享受相应的财富管理服务。
3. 理财账户:客户可在银行柜台、网上理财平台等渠道购买理财产品,根据客户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推荐适合的产品。
4. 结算账户:需提供雇主或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以开立结算账户,并可享受相关代发工资、缴费等服务。
5. 外汇账户:需符合外汇管理规定,提供相关外汇交易凭证和个人身份证明,可便捷进行跨境汇款、外币兑换等业务。
6. 信用卡账户:根据客户信用记录、收入情况等评估开卡额度和信用额度,并提供信用卡还款、分期付款等相关服务。
四、服务保障针对不同类别的个人银行账户,我行将提供专业的金融顾问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和理财建议。
同时,客户可依托我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便捷地进行账户查询、转账支付、理财投资等多种业务。
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及经营策略作者:刘书武来源:《理财·财经版》2019年第03期摘要:2015年至今,人民银行多次发文对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类管理予以规范,要求各商业银行从2016年12月1日起全面启动人民币个人结算账户分类管理工作。
账户管理新政的实施打破了银行无限制开户的粗放发展模式,为商业银行加强账户精细化管理和新客户拓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的要求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三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银行;个人账户;分类管理;经营策略一、中国人民银行账户分类管理的相关要求(一)基本概念从2016年12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要求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为I、Ⅱ、Ⅲ类户进行管理。
I类户是全功能账户,可以用于大额存款、取款、转账、消费缴费和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等,使用范围和金额不受限制。
Ⅱ类户是限制功能账户,可以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限额消费和缴费、限额向非绑定账户转出资金业务。
经银行柜面、自助设备加银行工作人员现场面对面确认身份的Ⅱ类户,还可以办理存取现金、非绑定账户资金转入业务,可以配发银行卡实体卡片。
Ⅲ类账户相当于随身携带的零钱包,可以办理限额消费和缴费、限额向非绑定账户转出资金业务,可以用于绑定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账户,是客户的“钱包”账户。
经银行柜面、自助设备加银行工作人员现场面对面确认身份的,Ⅲ类户还可以办理非绑定账户资金转入业务。
(二)开通渠道及身份验证要求I类户通过柜面、远程视频柜员机、智能柜员机办理,需经银行工作人员现场面对面审核开户人身份开立。
对于Ⅱ、Ⅲ类户,在2018年6月底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了,在本银行柜面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远程视频柜员机、智能柜员机等渠道开户,2018年12月底前,其他银行应当实现上述要求。
通过营业网点或自助机具开立Ⅱ、Ⅲ类户,需经银行工作人员现场面对面审核开户人身份;通过电子渠道非面对面开Ⅱ、Ⅲ类户,需向绑定账户开户行验证身份信息(Ⅱ类户至少验证5要素:开户申请人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绑定账户账号或卡号、绑定账户是否为I类户或信用卡账户;Ⅲ类户至少验证4要素:开户申请人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绑定账户账号或卡号)。
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_银行账户分类后怎么办对个人有什么影响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12月1日将正式实施。
人行有关人士解释说,Ⅱ、Ⅲ类账户为通过银行柜面或者互联网等电子渠道开立的银行账户,功能有限,并且需要与Ⅰ类账户绑定使用。
那么银行账户分类后怎么办?银行账户分类对个人有什么影响?一起来了解一下。
12月1日,央行关于个人银行账户实行分类管理的新政将正式实施。
根据新政要求,个人银行账户将分为Ⅰ类、Ⅱ类、Ⅲ类账户,不同类别的账户有不同的功能和权限。
每个人都有多个银行账户,本来不论金额大小,它们的风险级别都是一样的。
但从下个月开始,一切都不一样了!银行账户分类后怎么办原则上建议用户使用这两类账户进行网络支付及移动支付业务,同时鼓励银行开展基于主机的卡模拟(HCE)、手机安全单元(SE)、支付标记化(Tokenization)等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
II、III类账户可采用远程方式开立,利好互联网银行及民营银行。
传统模式下,银行账户需要到线下网点开立,而互联网银行及民营银行不设或缺乏实体营业网点,在开户业务中一直受到政策限制。
本次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细则的出台,使得互联网银行通过电子渠道远程为用户开立II、III类账户成为可能。
尤其对于同一控制下、第三方支付份额较大的互联网银行,更是可以通过鼓励第三方支付账户用户转化为银行客户,从而规避第三方支付账号所受到的限制。
例如阿里系的网商银行以及腾讯系的微众银行等。
远程开户过程技术验证方式利好人脸识别等技术及设备相关方。
根据通知细则,有条件的银行可以通过视频或者人脸识别等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作为辅助核实个人身份信息的方式。
互联网银行参股方及具备银行业务资质的人脸识别等技术相关方受益。
什么是I类、II类、III类账户简单说,Ⅰ类账户是全功能账户,常见的借记卡就属于Ⅰ类账户;Ⅱ、Ⅲ类账户则是虚拟的电子账户,是在已有Ⅰ类账户基础上增设的两类功能逐级递减,资金风险也逐级递减的账户。
银行个人账户培训课件模板银行个人账户培训课件模板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增加,银行个人账户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银行员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个人账户管理的知识和技巧,我们设计了以下培训课件模板,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人账户的基本概念和种类1. 个人账户的定义:个人账户是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用于存储和管理个人的资金。
2. 个人账户的种类:a. 活期存款账户:用于日常资金存取,具有灵活性和流动性。
b. 定期存款账户:用于长期储蓄和投资,收益相对较高但资金不易流动。
c. 理财账户:用于投资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相对较高。
二、开设个人账户的流程和要求1. 开设个人账户的流程:a. 提供有效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护照等。
b. 填写开户申请表格: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等。
c. 存入开户资金:根据银行要求存入一定金额作为账户的初始资金。
2. 开设个人账户的要求:a. 年龄限制:通常要求开户人年满18周岁,未成年人需由监护人陪同办理。
b. 身份验证:提供有效身份证明,确保开户人的身份真实可靠。
c. 无不良信用记录:银行会对开户人的信用记录进行审查,确保账户安全。
三、个人账户的管理和操作1. 存款和取款:a. 存款方式:现金存款、支票存款、转账存款等。
b. 取款方式:柜台取款、ATM取款、网上银行取款等。
2. 账户余额查询:a. 柜台查询:到银行柜台提交查询申请,工作人员会提供账户余额信息。
b. 网上银行查询:通过个人网银登录账户,即可查询账户余额和交易记录。
3. 账户交易记录:a. 银行对账单:银行会定期寄送账户交易记录的对账单,方便客户核对账户信息。
b. 网上银行交易记录:登录个人网银,可以查看最近的交易记录和详细信息。
四、个人账户的风险和安全防范1. 账户安全:a. 密码保护: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不轻易泄露给他人。
b. 防止诈骗:注意防范钓鱼网站、虚假短信等诈骗手段,避免泄露个人账户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文号】银发〔2018〕16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8〕1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进一步推动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便利个人Ⅱ类银行结算账户、Ⅲ类银行结算账户(以下简称Ⅱ、Ⅲ类户)开户(一) 2018年6月底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应当实现在本银行柜面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远程视频柜员机、智能柜员机等电子渠道办理个人Ⅱ、Ⅲ类户开立等业务。
2018年12月底前,其他银行应当实现上述要求。
(二)个人通过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等安全可靠验证方式登录电子渠道开立Ⅱ、Ⅲ类户时,如绑定本人本银行Ⅰ类银行结算账户(以下简称Ⅰ类户)或者信用卡账户开立的,且确认个人身份资料或信息未发生变化的,开立Ⅱ、Ⅲ类户时无需个人填写身份信息、出示身份证件等。
银行电子渠道采用的数字证书或生成电子签名过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金融电子认证规范(JR/T0118-2015)等有关规定。
(三)银行在为个人开立Ⅰ类户时,应当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引导个人同时开立Ⅱ、Ⅲ类户。
(四)银行为已经本银行面对面核实身份且留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者影像等资料的个人开立Ⅱ、Ⅲ类户时,如个人身份证件未发生变化的,可复用已有留存资料,不需重复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者影像等。
(五)银行为个人开立Ⅲ类户时,应当按照账户实名制原则通过绑定账户验证开户人身份,当同一个人在本银行所有Ⅲ类户资金双边收付金额累计达到5万元(含)以上时,应当要求个人在7日内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影像,登记个人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证件有效期等其他身份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