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统计指标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56.35 KB
- 文档页数:23
生产统计管理规定一、概述生产统计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统计报表是生产管理信息的综合反映,对企业的生产决策、计划调度和生产效率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本规定旨在规范企业生产统计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统计指标1.生产计划完成率:指本期实际生产量与计划生产量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2.产量:指某一期间内,某项产品的总产量。
3.翻台率:指工序台次数与机器数量的比率,以百分比表示。
4.设备开动率:指设备运转的时间与某一期间总时间的比率,以百分比表示。
5.良品率:指本期实际生产良品数量与实际生产总数量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6.生产成本:指某一期间生产的产品所需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总和。
三、统计周期和报表要求1.统计周期:按照生产计划的周期统计,如日报、周报、月报等。
2.统计报表包括:–产量统计表–设备开动率统计表–翻台率统计表–良品率统计表–生产成本统计表–生产计划完成率统计表四、统计程序1.数据来源:生产相关部门向统计人员提供所需数据。
2.统计人员按照统计时间要求,对数据进行归类、计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统计负责人对统计结果进行检查,确保报表的准确性。
五、统计考核1.定期进行统计质量评估,检查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经常性召开生产管理会议,对生产统计报表进行讨论和分析,进行决策和调整。
六、附则1.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规定的解释权归企业管理层所有。
3.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参照企业管理规定执行。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一、产值统计指标
1、核算产值:
(1)核算产值=实际产品成品价值+半成品价值+定期折旧产品资用价值+成品及半成品累计折旧价值
(2)产品成品价值=产品出厂价格×产品产量
(3)半成品价值=半成品成本价格×半成品数量
(4)定期折旧产品资用价值=定期折旧年限×定期折旧率
(5)成品及半成品累计折旧价值=成品及半成品累计折旧年限×成品及半成品累计折旧率
2、计算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核算产值×100%
3、计算工业劳动生产率:
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工资×100%
二、金融指标
1、计算股本权益率:
股本权益率=股本/资产总额×100%
2、计算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3、计算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年净利润/资产总额×100%。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国民经济统计学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国民经济活动的数据,以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一门学科。
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有一些常见的公式被广泛使用,用于计算和分析国民经济的各个指标。
以下是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常见的公式整理。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公式: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这个公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2.消费支出的计算公式:C=Cc+Cw其中,C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Cw表示政府消费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的消费。
3.投资的计算公式:I=Ic+Ig其中,Ic表示私人投资,Ig表示政府投资。
私人投资包括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和库存投资。
4.政府支出的计算公式:G=Gn+Gt其中,Gn表示政府购买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Gt表示政府支付的转移支付。
5.净出口的计算公式:(X-M)=X-IM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IM表示进口的总值。
净出口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差额。
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公式:人均GDP=GDP/人口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每个人的平均经济产出。
7.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增长率=(最终值-初始值)/初始值×100%增长率反映了一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8.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平均增长率=(终值/初始值)^(1/年数)-1×100%平均增长率反映了一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
9.经济增长率与一些变量的关系计算公式:ΔY/Y=α×ΔK/Y+β×ΔL/Y+γ×ΔH/Y这个公式反映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10.国际收支平衡的计算公式:CA=X-M+NX其中,CA表示当前账户余额,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NX表示净出口。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附件一:《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有关氮肥部分)(1993年)一、产量(一)、合成氨合成氨产量按实物量计算,不折100%的纯品。
合成氨产量包括:①厂内各用氨单位的使用量;②出厂的商品液氨量;③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自用量(铜洗与脱硫用);④自氨罐驰放气、合成塔吹出气中回收的氨量(按回收产品含氨折100%计);但不包括:①冰机自用氨(损失)量;②铜洗、氨水脱硫回收的氨水含氨量;③碳化清洗塔及回收塔出来的氨水含氨量。
合成氨产量应以仪表计量为准,企业暂没有安装液氨计量表时,合成氨产量一律以最终含氮产品的产量进行核算。
取消氨罐液面计计量法和按氨加工产品耗氨定额核算法计算合成氨产量。
(1)仪表计量:用仪表计量液氨产量时,液氨必须经过中间槽减压解析液氨中溶解的气体,并要进行温度压力补偿,以保证计量准确。
当企业既有总氨表,又有各用户的分表时,氨产量必须与其使用量相平衡,不允许存在产量大而用量小的人为差额。
①总氨表装在氨库前:合成氨产量(吨)=总氨表的表记值+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
②总氨表装在氨库后:合成氨产量(吨)=总氨表的表记值+自用氨量+商品液氨量+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氨罐期末库存-氨罐期初库存)。
③当以各用户的氨计量分表之和作为氨产量时:合成氨产量(吨)=各用户氨计量分表之和(包括自用氨和商品液氨的表记值+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
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是指合成塔吹出气、中间槽解析气、氨罐弛放气回收到系统内加以利用并销售的氨量。
(2)以最终含氮产品核算合成氨产量。
以最终含氮产品核算合成氨产量时,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等各种固体化肥以及浓硝酸的氨利用率规定为90%;氨水的氨利用率为95%。
合成氨产量(吨)=商品液氨量(吨)+〔折含氮100%的合格固体化肥(吨)+折含氮100%的不合格固体化肥(吨)〕×+〔折含氨100%的合格氨水(吨)+折含氨100%的不合格氨水(吨)〕×+自用氨量(吨)+〔氨罐期末库存(吨)-氨罐期初库存(吨)〕式中:=1/×90%是氨的理论含氮量。
生产总值怎么计算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具体计算方式。
生产法生产法是通过对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价值进行统计,来计算GDP的方法。
生产法的公式为GDP=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
在生产法中,最终产品是指具有使用价值并可以直接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例如食品、衣服、住房、教育、医疗和娱乐等。
而非最终产品是指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商品和服务,例如机器、设备、原材料等。
通过生产法进行GDP计算的步骤如下:1. 对每个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进行统计。
2. 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即为GDP。
这种计算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个最终产品的价值。
但缺点是不能考虑中间产品的价值,同时也不能考虑黑市或非法经济活动的影响。
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支出,来计算GDP的方法。
支出法的公式为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净出口。
在支出法中,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在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时支出的费用,投资支出是指企业或政府在购买资本品(如机器、设备和房屋等)时支出的费用,政府支出是指政府在购买产品和服务时支出的费用,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
通过支出法进行GDP计算的步骤如下:1. 对每个支出项目的费用进行统计。
2. 将所有支出项目的费用加起来,得到总支出。
3. 计算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的费用。
4. 总支出加上净出口即为GDP。
这种计算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考虑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同时能够考虑到中间产品的价值。
但缺点在于不能准确地计算每个最终产品的价值。
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总收入,来计算GDP的方法。
收入法的公式为GDP=劳动者工资+企业家利润+利息+租金+净外国人所得+间接税在收入法中,劳动者工资是指劳动者通过工作所得到的薪水和福利等,企业家利润是指企业所得到的收益,利息是指银行和借贷机构的收入,租金是指土地和资本品的租金收入,净外国人所得是指国外居民在本国的收入,间接税是指消费时支付的税金,如消费税和增值税等。
生产统计核算制度一、核算的基本制度1、核算制度本着简单、实用、真实、可靠,能够满足财务核算、统计核算和专业核算的要求。
2、全公司核算制度:统计报表使用一种方法,保持一致性。
3、原煤、铁矿石、铜矿渣、粘土、硅石、粉煤灰、石膏、矿渣等原燃材料进厂过磅后,按生产部指定的地点卸车,并由生产部给采购部开据磅单,采购部、财务部依据磅单结算。
4、进入生产系统的各种产量、消耗一律以公司核审认定的计量秤为准。
未被公司核审认定计量秤的部位,可以作为瞬时参考计量,根据生产部提供的原燃材料进厂量磅单及计量秤的计量数随时进行调整。
在线物料的计量秤由生产部统一管理,定期标定。
5、计量秤的标定由生产部组织,有关部门参加。
标定后参数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改动。
计量秤发生漂移和其它问题时,由生产部提出报告,经主管经理批准对计量秤重新标定后,方可修改参数。
6、所有以期初、期末库存为基点进行产量、消耗量核算的库或仓,均要配备标准的量仓绳。
二、总量指标的计算1、生料产量(1)生料产量=石灰石消耗量+铁矿石(铜矿渣)消耗量+粘土(硅石)消耗量+粉煤灰消耗量。
石灰石、铁矿石、铜矿渣、粘土、硅石、粉煤灰、等材料消耗量=生产部提供的磅单+期初库存-期末库存。
(2)生料消耗量=生料产量+期初生料库存-期末生料库存。
3、熟料总产量=水泥耗熟料量+期末水泥库存-期初水泥库存。
4、水泥总产量=水泥出厂量+期末水泥库存-期初水泥库存。
5、原煤消耗量=窑用煤转子秤计量数量。
6、煤磨产量=窑原煤消耗量÷干煤消耗定额(干煤消耗定额质量部计算提供)。
7、包装机产量=数袋器数÷20。
8、水泥销售量=袋装水泥量+散装水泥量。
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计算1、台时指标:生料磨台时=生料总产量÷生料磨实际运转时间。
窑台时=窑产量÷窑实际运转时间。
煤磨台时=煤磨产量÷煤磨实际运转时间。
水泥磨台时=水泥磨(分磨)产量÷实际运转时间。
煤炭生产统计有关指标计算办法摘编现将《煤炭工业计划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1989年版)有关生产统计指标的相关规定和计算办法摘编,供生产统计人员学习参考。
内容重点是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回采工作面利用、掘进工作面利用、采掘机械化程度、回采率等指标。
一、原煤产量原煤指毛煤经过简单加工,拣除大块矸(大于50毫米)之后的煤炭。
一切统计指标,都以原煤为对象。
选前煤炭一般称毛煤。
原煤产量必须加工拣选,实行选后计量,即拣出50毫米以上的矸石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计算原煤产量。
(一)原煤产量的计量1、原煤计量形式原煤产量必须由矿井验收计量,不得按选后产品的数量倒算原煤产量。
原煤计量方法由于提升运输方式不同而有不同手段。
(1)矿井采用矿车运煤、提煤时,矿车计量以实际装载量计算。
计算时扣除车底积煤;(2)箕斗和罐提煤的,以容积计算,定期(季)测定罐率和容积比重。
全水分超过规定在容积比重中予以扣除(3)皮带提升的矿井安装电子(核子)称计量,定期测定比重和含矸率。
(4)回采和掘进工作面煤炭计量采用盘方计量,即按照体积和原煤容重计算。
回采产量=工作面采长×推进度×采高×原煤容重×工作面采出率掘进产量=煤巷(半煤岩)掘进毛断面×进尺×容重×掘进出煤系数原煤容重是本煤层实际测定的原煤比重(毛煤扣除含矸率后),与计算储量用的纯煤比重(视密度)不同。
2、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由于煤炭生产具有生产数量大且是连续性生产的特点,目前原煤计量手段都不同程度存在计算误差,必须在月末进行产量核定工作,保证原煤产量的准确性。
一般采用“选前验收计量,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
核定的方法:月末对原煤的实际库存量进行一次盘点,与通过本月逐日累计产销平衡关系结出原煤的账面库存进行对比。
如实际库存量大于账面库存说明实际产量比逐日验收的产量大,叫“盘盈”(或称涨吨),反之叫“盘亏”(或称亏吨)。
煤炭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注释及计算公式1. 煤炭产量(Coal Production)煤炭产量是指其中一地区或其中一时间段内的煤炭产量总和。
煤炭产量可以分为总产量和单产量两种指标。
总产量(Total Production)的计算公式为:总产量 = 原煤产量 +选煤产量 + 其他煤炭副产品产量原煤产量(Raw Coal Production)是指通过采矿、露天矿探矿等方法从煤矿中开采出的煤炭数量。
选煤产量(Clean Coal Production)是指经过洗选或其他选煤加工工艺处理后的煤炭数量。
其他煤炭副产品产量(Other Coal By-product Production)是指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副产品的数量,如煤焦油、煤气等。
单产量(Production per Unit)的计算公式为:单产量 = 总产量 / 生产时间或占地面积单产量是指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内的煤炭产量。
2. 煤质(Coal Quality)煤质是指煤炭中各种化学成分、热力特性、物理特性等的综合表现。
常用的煤炭热值指标有发热量(热值)、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硫分等。
发热量(Calorific Value)是指单位质量的煤炭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计量单位为千焦耳/千克(kJ/kg)或兆焦耳/吨(MJ/t)。
挥发分(Volatile Matter)是指煤炭中可在加热过程中逸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总量,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灰分(Ash Content)是指煤炭中无机物(主要是石英、黏土矿物和其他硬质无机物)的总量,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固定碳(Fixed Carbon)是指煤炭中的有机碳成分,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硫分(Sulfur Content)是指煤炭中的硫元素含量,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3. 煤炭产业结构(Coal Industry Structure)煤炭产业结构是指煤炭生产中不同类型或等级煤炭的相对比例以及煤炭企业数量和规模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生产总值怎么计算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一项重要统计数据。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方法的计算步骤和原理。
首先,我们来介绍产出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不同产业的产出值来计算GDP。
产出值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经济主体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的市场价值。
计算GDP的步骤如下:首先,需要统计各个产业的产出值。
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
统计的方式可以是调查问卷、抽样调查等。
其次,需要将各个产业的产出值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简称GDP)。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统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重复计算、交叉计算等。
最后,再减去国外因素对GDP的影响,得到国内的生产总值。
国外因素包括进出口、外商投资等。
接下来是支出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不同经济主体的支出来计算GDP。
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府等。
它们的支出可以分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三个部分。
计算GDP的步骤如下:首先,需要统计个人的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抽样调查等方式来统计。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统计的时候要排除掉转移支付和非法交易等。
其次,需要统计企业的投资支出。
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增减和物资购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来获取。
最后,还需要统计政府的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公共事业、社会保障和国防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报告等来获取。
将个人的消费支出、企业的投资支出和政府的支出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
最后是收入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不同经济主体的收入来计算GDP。
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府等。
它们的收入可以分为劳动者收入、企业利润、资本收益和政府税收四个部分。
计算GDP的步骤如下:首先,需要统计劳动者的收入。
劳动者的收入包括工资、薪水、奖金等。
生产部门和车间的绩效考核指标及统计方法一、生产部门绩效考核指标1、主要物料耗用率;1-1指每月的主要物料实际耗用量与标准耗用量的比较结果1-2主要物料:(价值大、数量多的常用物料,如SMC的片材制作、SMC板材生产、低压组装的板材消耗、硅胶的各种硅橡胶原材料及半成品、电器的不锈钢钢板、镀锌板、气体等,具体根据公司相关物资的归类标准和制度)1-3主要物料耗用率=各主要物料耗用率之和1-4各物料耗用率=该物料当月实际总耗用量/计划总耗用量某该物料权重1-5物料权重分配;1-6考核部门为计划物控部1-7相关记录:《生产制令单》、《退补料单》、《BOM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1-8期限为:每月考核一次2、计划达成率2-1指各车间在规定时间内的产出比2-2计划达成率=实际产量/计划产量某100%2-3实际产量以《成品进仓单》统计数量为准。
2-4考核部门为计划物控部2-5相关记录:《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表》、《生产制令单》2-6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天要提报一次数据。
3、生产计划准交率3-1指各车间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产3-2生产计划准交率=准交总批数/总成批数某100%3-3准交批数以《成品进仓单》为准3-4考核部门为计划物控部3-5相关记录:《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表》、《生产制令单》3-6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天要提报一次数据4、制程检验合格率4-1指各车间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状况4-2制程检验合格率=制程检验合格总数/制程检验总数某100%4-3考核部门为品管部4-4相关记录:《制程检验报告》、《返工单》4-5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天要提报一次数据5、成品抽检合格率5-1指品管部对装配车间成品进行抽检的合格率5-2成品抽检合格率=当月抽检合格总数/抽检总数某100%5-3因仓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不计入。
5-4考核部门为品管部5-5相关记录:《成品检验报告》、《成品抽检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品质周报、月报二、生产部门绩效考核数据的收集1、物料耗用率1-1记录表单:《生产制令结案单》、《物料耗用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1-2相关流程:《生产管控程序》、《生产制令单作业流程》、《成品进仓作业流程》、《绩效考核管理办法》1-3步骤1-3-1由各生产车间根据《生产制令单》完成后将制令单结案后经仓库、品管确认后报计划物控部物控员。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化学工业是指以化学原料为基础,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生产出各种化学产品的工业。
化学工业的生产统计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化学工业生产状况和效益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1.产量指标产量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产品生产数量的基本指标。
常用的产量指标包括总产量、单产和能耗产量等。
-总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化学产品的数量,通常以吨为单位。
总产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所有产品数量相加得到。
-单产是指单位原料生产的化学产品的数量。
单产的计算方法是将单位时间内原料消耗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相除得到。
-能耗产量是指单位能源消耗量生产的化学产品的数量。
能耗产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单位时间内能源消耗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相除得到。
2.能耗指标能耗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水平的指标。
常用的能耗指标包括单位产品能耗、综合能耗和能源消耗强度等。
-单位产品能耗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化学产品所消耗的能源量。
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方法是将能源消耗量与对应产量相除得到。
-综合能耗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生产能力所消耗的能源量。
综合能耗的计算方法是将能源消耗量与对应单位面积或单位生产能力相除得到。
-能源消耗强度是指单位产品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能源消耗强度的计算方法是将能源消耗量与对应产值相除得到。
3.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产品质量的指标。
常用的质量指标包括产品纯度、含量和回收率等。
-产品纯度是指化学产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百分比。
产品纯度的计算方法是将目标物质的质量与总质量相除并乘以100%。
-产品含量是指化学产品中其中一种成分的质量分数。
产品含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其中一种成分的质量与总质量相除并乘以100%。
-回收率是指生产过程中目标物质的回收量与总消耗量之比。
回收率的计算方法是将目标物质的回收量与总消耗量相除并乘以100%。
4.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指标。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化学工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3.11.21•【文号】化计发[1993]第797号•【施行日期】1993.1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1993年11月21日化计发(1993)第797号)一、工业统计的范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工业统计的基本任务就是在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下,逐步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既满足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又适应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要求的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工业统计不仅要进行实物量指标的统计,也要进行价值量指标的统计;既要反映生产状况,也要反映经营状况;要建立和健全人、财、物和供、产、销的全面统计,完整地揭示出工业企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以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
从而为党和政府以及各级经济领导部门实行宏观决策和宏观控制,为基层企业发展经济,实行科学管理提供经济信息和决策依据。
(一)工业的定义工业是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生产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但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按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的划分,均属农业生产活动,不包括在工业生产活动内。
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轧花、缫丝、纺织、制革等。
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冶金加工、石油加工、化学加工、机械加工、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
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小卧车)的修理以及轮胎翻新等。
工业的具体划分,详见附录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有关采掘业、制造业以及电动、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分类。
(二)工业统计调查单位1.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分为两类: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和工业活动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能反映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出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围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展开探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1.1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值、存货变动和进出口贸易等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在支出法中,最终消费是指居民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值是指投资支出,存货变动是指库存增减对GDP的影响,进出口贸易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1.2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生产活动的总值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生产法是以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和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
1.3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要素收入的总和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收入法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本折旧。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根据上述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GDP = C + I + G + (X-M),其中C代表最终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能够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通过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的综合计算,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经济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也直观地展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深入探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从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角度全面了解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过程。
我们也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指标引言工业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评估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定相应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生产情况统计指标则是评估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重要工具,通过统计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产能利用率、产品质量等关键指标,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产能利用率、产品质量等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分析这些指标对于评估工业企业生产情况以及制定相应政策的意义。
1. 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生产总值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价值总和。
在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中,生产总值常被用作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生产总值的计算可以采用支出法、产出法和收入法等不同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产出法。
产出法计算生产总值主要考虑工业企业直接生产的价值。
生产总值的意义:生产总值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生产总值的统计,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的总体规模和变化趋势,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 工业增加值(Industrial Added Value)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体增值金额。
它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的计算一般采用产出法,即通过减去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价值,得到最终产品的净增值。
工业增加值的意义:工业增加值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水平。
通过工业增加值的统计,可以了解一个工业企业或整个工业部门的总体发展情况,比较不同企业或不同地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效益水平。
3. 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产能利用率是指工业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与理论最大生产能力之间的比率。
它是评估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
了解经济统计学中的常用指标和计算方法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经济现象的科学,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帮助人们了解经济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
在经济统计学中,有许多常用指标和计算方法,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指标和计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计算:产出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根据不同产业部门的产出总和来计算GDP,而支出法是根据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投资和净出口来计算GDP。
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二、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上涨速度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计算。
CPI是根据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来计算的,它反映了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变化。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当前年度的CPI 与前一年度的CPI相比较,然后计算出百分比变化。
三、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劳动力调查来计算。
劳动力调查是统计机构对一定数量的家庭进行的调查,通过询问家庭成员的就业状况来得出失业率。
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口,然后乘以100%。
四、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经济水平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总人口来计算。
人均收入的计算方法是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总人口,得到每个人的平均收入水平。
五、贸易顺差/逆差贸易顺差/逆差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计算出口净额来得出。
出口净额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如果出口净额为正数,则表示贸易顺差;如果出口净额为负数,则表示贸易逆差。
六、投资率投资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活动水平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计算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得出。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设备、机器等长期资产的投资。
投资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固定资产投资除以国内生产总值,然后乘以100%。
七、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劳动力效率的指标。
公路运输⽣产统计的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法公路运输⽣产统计的主要指标⼀、运输⽣产1、客运量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旅客⼈数。
计算单位:⼈。
统计原则:在计算客运量时,不管旅客⾏程的长短或客票票价多少,每位乘客均按⼀⼈计算;不⾜购票年龄免购客票的⼉童不计算客运量。
2、旅客周转量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位旅客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计算单位:⼈公⾥。
计算公式:旅客周转量(⼈公⾥)=∑(运送的每位旅客×该旅客运送距离)3、货运量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货物重量。
计算单位:吨。
4.货物周转量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重量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计算单位:吨公⾥。
计算公式:货物周转量(吨公⾥)=∑(每批货物重量×该批货物的运送距离)5、集装箱运量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运送集装箱的实际数量。
计算⽅法:(1)按集装箱的实际箱数计算。
计算单位:箱。
(2)按折算系数折合为20英尺集装箱的数量计算。
计算单位:TEU。
⼀般按运输过程分为直达集装箱运量和中转集装箱运量:直达箱运量是指集装箱货物由货源地经过公路运输,途中不发⽣集装箱的装卸、堆存、中转及箱内货物的拆拼作业,⽽直接运抵收货⼈所指定卸货地点的集装箱数量。
中转箱运量是指集装箱运输途中发⽣集装箱的装卸、堆存、中转或箱内货物的拆拼作业,⽽不能直接运抵收货⼈所指定卸货地点的集装箱数量。
6.集装箱周转量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个集装箱与其相应运送距离乘积之和。
计算公式:(1)按集装箱的实际箱计算。
计算单位:箱公⾥。
集装箱周转量(箱公⾥)=∑(每个集装箱×该箱运送⾥程)(2)按集装箱折合的20英尺集装箱计算。
计算单位:TEU公⾥。
集装箱周转量(TEU公⾥)=∑(每个集装箱折合的TEU数量×该箱运送距离)7、集装箱货运量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运送集装箱的实际重量,包括集装箱箱体的重量与内装载货物的重量。
计算单位:吨。
生产统计指标计算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煤炭生产统计有关指标计算办法摘编现将《煤炭工业计划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1989年版)有关生产统计指标的相关规定和计算办法摘编,供生产统计人员学习参考。
内容重点是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回采工作面利用、掘进工作面利用、采掘机械化程度、回采率等指标。
一、原煤产量原煤指毛煤经过简单加工,拣除大块矸(大于50毫米)之后的煤炭。
一切统计指标,都以原煤为对象。
选前煤炭一般称毛煤。
原煤产量必须加工拣选,实行选后计量,即拣出50毫米以上的矸石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计算原煤产量。
(一)原煤产量的计量1、原煤计量形式原煤产量必须由矿井验收计量,不得按选后产品的数量倒算原煤产量。
原煤计量方法由于提升运输方式不同而有不同手段。
(1)矿井采用矿车运煤、提煤时,矿车计量以实际装载量计算。
计算时扣除车底积煤;(2)箕斗和罐提煤的,以容积计算,定期(季)测定罐率和容积比重。
全水分超过规定在容积比重中予以扣除(3)皮带提升的矿井安装电子(核子)称计量,定期测定比重和含矸率。
(4)回采和掘进工作面煤炭计量采用盘方计量,即按照体积和原煤容重计算。
回采产量=工作面采长×推进度×采高×原煤容重×工作面采出率掘进产量=煤巷(半煤岩)掘进毛断面×进尺×容重×掘进出煤系数原煤容重是本煤层实际测定的原煤比重(毛煤扣除含矸率后),与计算储量用的纯煤比重(视密度)不同。
2、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由于煤炭生产具有生产数量大且是连续性生产的特点,目前原煤计量手段都不同程度存在计算误差,必须在月末进行产量核定工作,保证原煤产量的准确性。
一般采用“选前验收计量,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
核定的方法:月末对原煤的实际库存量进行一次盘点,与通过本月逐日累计产销平衡关系结出原煤的账面库存进行对比。
如实际库存量大于账面库存说明实际产量比逐日验收的产量大,叫“盘盈”(或称涨吨),反之叫“盘亏”(或称亏吨)。
本月核定产量=本月(逐日累计)原煤产量+(-)涨(亏)吨数量2、涨亏吨煤的处理(1)本月发生涨(亏)吨数量,应当在当月实际产量内进行调整,不得随意瞒报或虚报产量。
如果涨亏数量不大,一般只调整原煤总产量和矿井其它产量;如果数量较大,也应适当调整采掘产量。
(2)因存放日久或保管不善等原因导致自燃、风化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亏吨,不得从产量中扣除,应报上级主管部门,按批准数量注销账面库存量(国有煤矿)。
(二)原煤产量构成原煤产量按构成(开采方式)分为矿井(露天)产量和其它产量。
矿井产量又可分为回采、掘进和矿井其它产量。
1、矿井产量:井工开采生产的煤量为矿井产量,其费用由生产费用负担。
2、回采产量:指生产矿井中全部回采工作面所采出的煤量。
但对下列情况应作如下处理:(1)矿井未正式移交之前,对准备出的回采工作面,虽然进行实际采煤,但这部分产量应计入基建工程煤内。
(2)列入科研计划的新采煤方法试验面和使用新机试采面而出的煤量,应计入矿井其它产量内。
(3)掘进已经完成,在回采过程中掘凿的巷道(一般称“采后掘进”)出煤,应计入回采产量内。
(4)对已报废的矿井进行复采,由原煤生产费用负担的,计入矿井其它产量。
3、掘进产量:指在生产矿井中由生产费用负担的生产掘进巷道所出的煤量。
4、矿井其它产量:是指生产矿井回采和掘进产量以外的其它产量。
包括:井巷维修出煤;已报废矿井复采后所出的煤;不合质量经处理后合格的回收煤;科研试采出煤;出井无牌煤;盘点发生的涨(亏)吨煤,以及由生产费用开支不计能力的矿井产量。
5、其它产量,不由原煤生产费用开支所出的煤量均属其他产量,包括:(1)基建工程煤:指基本建设矿井在没有移交生产以前的工程出煤和试生产期间所发生的产量。
(2)维简费工程煤:指在生产矿井中用维简费资金进行掘进所发生的煤量。
(3)小井产量:矿井报废进行回收(尚余的边角煤和保护煤柱)的产量和3万吨以下的小井产量。
二、实际生产日数是指实际从事原煤生产活动的日数。
不论其从事生产活动的范围多大(全部或局部)和时间多长,只要从事原煤生产活动,即算一个生产日数。
包括:节日照常生产的日数,非全日停工(即不足24小时)的日数,非全日检修(即非连续3个小班)的日数。
不包括,节日休假的日数,全日停工的日数,全日停产检修的日数。
计算实际生产日数的几项具体规定:1、采掘工作面:在一日内只要有生产活动(采煤,准备,充填),不论时间长短,是否有产量或进尺,即算一个生产日。
2、矿井:在一日内井下有一个工作面在进行生产活动,不论时间长短,即算一个生产日。
3、矿:多井口的矿,在一日内只要有一个井进行生产,全矿即算一个生产日。
4、集团公司(矿务局):只要有一个矿进行生产,就算一个生产日。
三、掘进进尺为了开采地下埋藏的煤炭,按设计规定在地下各种地层中开凿各种形状不同、断面各异、纵横交错的用于提升、运输、通风、排水、行人、供料、供电、采煤等各类井巷和峒室,从而获得足够的开拓、准备、回采煤量,以保证矿井、采区和工作面的正常生产接续,这些开凿活动即称为井巷掘进工作。
从事井巷掘进工作所掘的巷道进尺,称为掘进工作进尺。
(一)井巷掘进成巷标准及计量井巷掘进,必须达到成巷标准,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计量。
1、成巷标准:(1)巷道断面、底板标高、中心、腰线以及永久支护必须达到设计标准。
(2)有排水沟的巷道,水沟掘砌必须与巷道掘砌按作业规程要求同步完成。
(3)巷道内无浮矸、浮煤,淤泥。
2、井巷掘进计量(1)井巷掘进计量一律以报告期末最后一个班次为截止时间。
(实际工作中为了方便核算也有把验收时间提前到本月25日,即:上月26至本月25日为一个报告期)(2)以地质测量部门按成巷标准实测验收数量为准。
(3)掘进工程量以长度“米”和体积“立方米”分别表示。
(二)生产矿井井巷掘进总进尺1、生产矿井总进尺包括如下进尺:(1)生产掘进:即由生产成本负担的井巷掘进。
(2)由维简费用负担的井巷掘进。
(3)不停产进行改、扩建工程所掘的巷道进尺。
(4)回采工作面发生重大事故、或遇较大的地质变化另行开凿的切割眼或顺槽等巷道的掘进进尺(5)为处理自然灾害掘进的巷道进尺。
(6)为弄清地质情况所进行的巷探进尺。
(7)无效掘进进尺:指由于地质条件变化,测量错误以及其他技术错误等原因,所掘的巷道未能达到设计预期效果完全报废的巷道进尺。
2、生产矿井总进尺不包括下列巷道进尺:(1)新井移交后,由基建投资所做的收尾补套工程的各类巷道进尺。
(2)回采工作面发生事故或遇小断层等自然变化,一面回采一面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所掘的少量巷道进尺。
(3)“采后掘进”,即回采工作面开采后,所掘的巷道。
(4)临时性的水泵窝、钻机窝、放炮躲避洞、矸石洞等。
(5)报废矿井复采后所掘的巷道。
(三)巷道分类1、按开凿目的分的巷道(1)开拓巷道:指为构成开拓煤量以及为以后全矿井或二个采区以上的生产、运输、通风等所必需的井巷。
(2)准备巷道:指在开拓煤量范围内,构成准备煤量,为准备新采区所开凿的以及为以后采区生产和二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服务的运输、通风等所必需的巷道。
(3)回采巷道:指在开拓和准备煤量范围内,为了构成回采煤量和准备新回采工作面所开凿的并为以后生产时运输、通风等所必需的巷道。
(4)其它巷道:凡不属于上述三类巷道,均列入其它巷道内。
如:高抽巷、内错巷、尾巷等。
2、按煤岩性质分的巷道(1)煤巷:指在巷道断面中,煤层占4/5以上(包括4/5在内)的巷道。
(2)半煤岩巷:指在巷道断面中,岩石(包括夹石层,以下同)占1/5—4/5(不包括1/5及4/5在内)的巷道。
(3)岩巷:指在巷道断面中,岩石占4/5以上(包括4/5在内)的巷道。
3、按用途分的巷道(1)提升井筒(运输、通风):主井、副井、风井、暗斜井、平峒、上下人井、材料斜井等(2)运输巷道:井底车场及绕道、暗井上下部车场、运输石门、运输大巷、采区运输和配风巷、集中和采区上下山配风巷横贯、溜煤眼等。
(3)通风巷道:通风石门、上下山通风道、风道(总回风及采区回风道)。
(4)峒室:包括水泵房、水仓、机车房、压风机房、变电所、火药库、煤仓、装载峒室、非常仓库、清扫峒室等。
(5)工作面切割巷道:回采工作面的顺槽及切眼巷道(6)其它巷道:人行道、安全出口、清扫巷道、各种探巷、临时施工巷、材料道、泄水巷、灌浆灭火巷等。
4、按掘进装载机械分的工作面进尺指掘进工作面采用各种掘进装载机械进行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工程进尺。
包括:(1)综掘机进尺:是指掘进工作面在掘凿、装载、运输等工艺过程,全部由掘进机完成的进尺。
(2)装岩机进尺:是指掘进工作面使用装岩机进行装载时进尺。
装岩机分为铲斗装岩机和耙斗装岩机。
(3)装煤机进尺:是指掘进工作面使用装煤机进行装载的进尺。
(4)其它装载机械工作面进尺:除以上掘进装载机械外,而使用其它机械装载的进尺。
四、掘进工作面指标掘进工作面是指掘进井巷尽端的工作场所。
不论巷道断面大小,长短或几个孔,凡井巷尽端各为一个掘进工作面,即使是平行作业,轮换作业,掘砌交替作业,锚喷和掘进交替作业,也应该是有一个算一个,不应以一个掘进队(组)视为一个工作面。
(一)掘进工作面期末个数的计算1、期末在籍个数:是指报告期末实有的全部工作面个数。
其中分为期末工作中个数和期末临时停止掘进的个数。
2、期末工作中个数:是指报告期末正在进行工作的工作面个数。
所谓正在进行工作,即指在最后一天内任何一个班正在从事掘进工作一个循环内的任何一个工序的工作。
3、期末临时停止掘进的个数:是指报告期末因人员不足、材料供应、机电设备事故或其它原因而临时停止掘进的工作面个数。
但不包括:一个月以上停工的掘进工作面个数。
(二)、掘进工作面平均个数的计算1、掘进工作面平均个数是指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天进行掘进工作的工作面个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1)月平均个数(个)=月内各掘进工作面实际生产日数之和/月日历日数(2)累计平均个数(个)=各月的平均个数之和/累计月数“累计月数”是指报告期日历月份的累计数。
各级汇总期末或平均工作面个数时,都是各井相加等于矿,各矿相加等于集团公司(煤管局),余类推。
2、掘进工作面与掘进队(组)的区别。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掘进队是一种生产劳动组织,工作面是掘进工作场所。
一个掘进队(组)可以在一个或二个以上工作面进行工作,因此两者不得混淆,更不准以掘进队个数代替掘进工作面个数,进行各项指标的核算。
在计算掘进工作面个数时,要特别注意不得将掘进工作面与掘进队(组)等同起来。
(三)掘进工作面平均月进度(简称“单进”)掘进工作面平均月进度是综合反映矿井各类井巷在一定时期的掘进进度水平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