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江苏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32.91 MB
- 文档页数:523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基础(有的答案和详细解析)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表示方法(频数:★☆☆难度:★☆☆)名师课堂导语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属于基础理论知识,双线桥法是串联各概念的有效途径,是后面方程式配平和计算的基础。
1.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和特征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O2和O3的转化。
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示例:在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的反应中Fe 2O 3是氧化剂,CO 是还原剂;C 元素被氧化,Fe 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CO 2是氧化产物,Fe 是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三大误区”(学生举出反例)误区1.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误区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只作氧化剂。
误区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3.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实例: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到”、“失去”字样。
实例: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图示总结: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②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速查速测]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SO2、CO等还原性气体(×)(3)NaHCO3+H2===HCOONa+H2O的反应中,NaHCO3被氧化(×)(4)H2O作为还原剂时,产物中一般有O2生成(√)(5)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2.(创新题)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知识精讲与训练)核心知识梳理1.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和特征2.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问题思考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MnO 2发生________反应,HCl 发生________反应;生成1 mol Cl 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盐酸显示的性质是______性和______性。
答案MnO 2 HCl Cl 2 MnCl 2 还原 氧化 2N A 2 还原 酸3.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④;属于歧化反应的是②,属于归中反应的是③,属于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③④。
①②③④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5.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
如:(2)常见还原剂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
如:(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中:Fe2+、SO2-3主要表现还原性,H2O2主要表现氧化性。
辨析易错易混(1)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水作还原剂时,产物中一般有O2()(3)NO2溶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5)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6)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7)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8)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1)×(2)√(3)√(4)×(5)×(6)√(7)√(8)×解析(8)Na2O2+SO2===Na2SO4是氧化还原反应。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梳理及训练)核心知识梳理(一)金刚石、石英、干冰、足球烯、NaCl的晶体结构1.金刚石和石英(1)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原子与另外4个C原子形成共价键,C—C 键之间的夹角是109.5°,最小的环是六元环。
含有1 mol C原子的金刚石中,形成的共价键有2 mol。
(2)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成键,每个O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最小的环是十二元环,在“硅氧”四面体中,处于中心的是Si原子,1 mol SiO2中含有4 mol Si—O键。
(3)在金刚石、SiO2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
2.干冰和足球烯(1)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O2分子有12个。
(2)在C60中有12个正五边形,20个正六边形,共有60个碳碳单键,30个碳碳双键。
(3)在干冰和足球烯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微粒内部存在共价键。
3.NaCl(1)NaCl型:在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6个Na+,配位数为6。
每个晶胞含4个Na+和4个Cl-。
(2)在NaCl中,Na+、Cl-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
(二)晶体类型及性质比较辨析易错易混(1)离子晶体除含离子键外,一定不含其他化学键()(2)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3)离子晶体中一定不含分子()(4)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5)具有金属光泽且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6)NaOH、NH4Cl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7)在O2、CO2和SiO2中,都存在共价键,它们均由分子构成()(8)金刚石、NaCl、H2O、HCl晶体的熔点依次降低()(9)金刚石和足球烯都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所以都是原子晶体()(10)He、CO2和CH4都是由分子构成,它们中都存在共价键()答案(1)×(2)×(3)×(4)×(5)×(6)√(7)×(8)√(9)×(10)×典型题目组训练题组一化学键与晶体类型1.有以下9种物质:①Ne②HCl③P4④H2O2⑤Na2S⑥NaOH⑦Na2O2⑧NH4Cl ⑨AlCl3。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价态归中、歧化规律的应用核心知识梳理归纳:1.价态归中规律思维模型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注:不会出现⑤中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2.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 +H2O。
3.应用(1)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如浓H2SO4与SO2不发生反应。
(2)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如对于反应6HCl+NaClO3===NaCl+3Cl2↑+3H2O中,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为Cl2。
辨析易错易混(1)向浓H2SO4中通入H2S气体,1 mol浓硫酸转移电子数可能是6N A,也可能是2N A()(2)1 mol Cl2与Ca(OH)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2N A()(3)1 mol KClO3与足量的浓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 A()(4)含硫化合物X、Y的转化关系:S+NaOH―→X+Y+H2O中,硫单质的化合价最低()(5)SO2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答案(1)√(2)×(3)×(4)×(5)×解析(1)H2SO4(浓)+3H2S===4S↓+4H2OH2SO4(浓)+H2S===SO2↑+S↓+2H2O前一反应中1 mol浓H2SO4转移6N A电子,后一反应中转移2N A电子。
(2)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mol Cl2和Ca(OH)2反应,转移电子数应为N A。
(3)所以转移电子数应为5N A 。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学习任务1 碳、硅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一、碳、硅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和用途碳 硅 存在形态 游离态和化合态 化合态物理性质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石墨:硬度小、电的良导体 灰黑色固体,有金属光泽、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 用途金刚石用于制造切割刀具;石墨用于制造电极、铅笔芯半导体材料和合金材料碳、硅在参与化学反应时,一般表现还原性。
1.碳⎩⎪⎪⎪⎨⎪⎪⎪⎧与O 2反应⎩⎪⎨⎪⎧O 2(足量):C +O 2=====点燃CO 2O 2(不足):2C +O 2=====点燃2CO与氧化物反应⎩⎪⎨⎪⎧CuO :2CuO +C=====△2Cu +CO 2↑SiO 2:SiO 2+2C=====高温Si +2CO ↑H 2O :C +H 2O (g )=====高温CO +H2与强氧化性酸反应⎩⎨⎧浓H 2SO 4: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浓HNO 3: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2.硅⎩⎨⎧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Si +O 2=====△SiO 2F 2:Si +2F 2===SiF 4Cl 2:Si +2Cl 2=====△SiCl4与氢氟酸反应:Si +4HF===SiF 4↑+2H 2↑三、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比较物质二氧化硅二氧化碳结构空间立体网状结构,不存在单个分子存在单个分子主要物理性质硬度大,熔、沸点高,常温下为固体,不溶于水熔、沸点低,常温下为气体,微溶于水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不反应CO2+H2O H2CO3与酸反应只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不反应与碱反应(如NaOH)SiO2+2NaOH===Na2SiO3+H2O(盛碱液的试剂瓶用橡胶塞)CO2少量:CO2+2NaOH===Na2CO3+H2OCO2过量:CO2+NaOH===NaHCO3与盐反应如与Na2CO3反应: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如与Na2SiO3反应:Na2SiO3+H2O+CO2(不足)===H2SiO3↓+Na2CO3或Na2SiO3+2H2O+2CO2(足量)===H2SiO3↓+2NaHCO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与CaO反应:SiO2+CaO=====高温CaSiO3如与Na2O反应:Na2O+CO2=== Na2CO3用途光导纤维、光学仪器、电子部件制饮料、制碳酸盐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高三】202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归纳复习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高三】202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归纳复习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编号:31班级界别姓名.【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地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
2、小组合作探究动量法推论离子浓度的方法。
3、以极度的热情全力以赴投入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采用表明】利用一节课顺利完成Auron学案,凑齐后及时评阅。
下节课学生先自纠10分钟,然后针对不能的问题探讨10分钟,学生展现教师指点20分钟,最后用5分钟做好全面落实并展开当堂检测。
【基础自学】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单一溶质溶液:(离子浓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混合溶液:例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3cooh与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错误的是()a.c(na+)+c(h+)=c(oh-)+c(ch3coo-)b.c(ch3cooh)+c(ch3coo-)=2c(na+)c.c(ch3coo-)>c(na+)>c(ch3cooh)>c(h+)>c(oh-)d.c(ch3coo-)>c(na+)>c(h+)>c(ch3cooh)>c(oh-)练1.将0.2mol/lhcn溶液和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na+)>c(cn-),以下关系式恰当的就是()a.c(hcn)<c(cn-)b.c(h+)<c(oh-)c.c(hcn)-c(cn-)=c(oh-)d.c(hcn)+c(cn-)=0.2mol/l【小结】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3、相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例2.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四种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a.nh4clb.nh4hco3c.nh4hso4d.nh4no3【小结】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方法:4、溶液中的动量关系:例3:在na2co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a.c(na+)+c(h+)=c(oh-)+c(co32-)b.c(oh-)=c(h+)+c(hco3-)+2c(h2co3)c.c(na+)=2c(co32-)+2c(hco3-)+2c(h2co3)d.c(na+)+c(h+)=c(oh-)+2c(co32-)+c(hco3-)【合作探究】★★1、某二元酸(化学式h2a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2a=h++ha-;ha-h++a2-请回答下列问题:⑴na2a溶液显出(填上“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就是(用离子方程式则表示)__________⑵若0.1mol/lnaha溶液的ph=2,则0.1mol/lh2a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将0.11mol/l(填“>”“<”或“=”),理由是⑶0.1mol/lnaha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小至大的顺序就是______2、现有常温下的0.1mol/l纯碱溶液:⑴你指出该溶液呈圆形碱性的原因就是(用离子方程式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规律(知识精讲与训练)核心知识梳理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1)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如:Na -e -===Na +,Al -3e -===Al 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 比Al 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 比Al 的还原性强。
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H 2SO 4、KMnO 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 -、S 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 2+、S 、Cl 2等。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反应条件和产物价态高低进行判断①与同一物质反应,一般越易进行,则其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如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与热水反应,Al 与水加热反应也不明显,所以还原性:Na>Mg>Al ;非金属单质F 2、Cl 2、Br 2、I 2与H 2反应,F 2与H 2暗处剧烈反应并爆炸,Cl 2与H 2光照剧烈反应并爆炸,Br 2与H 2加热到500 ℃才能发生反应,I 2与H 2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缓慢发生反应,且为可逆反应,故氧化性:F 2>Cl 2>Br 2>I 2。
②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条件越低,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2KMnO 4+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 ,由上述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KMnO 4>MnO 2。
第2讲物质的分别、提纯方法(1)【复习目标】1.把握过滤、结晶、萃取、蒸馏四种常用方法的适用范围、主要仪器和操作关键。
2. 能依据试验要求依据分别与提纯的基本原则,选择分别和提纯合适方法。
【学问建构】一、基本物理方法1.过滤(1)装置:主要仪器有,操作留意事项有。
(2)适用范围:,如:(3)问题拓展:BaCl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制备BaSO4固体①如何推断沉淀是否完全:。
②洗涤的洗涤操作方法。
③推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方法:。
2.蒸发、结晶与重结晶概念1: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从而使溶质析出的过程。
概念2: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原理是依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1)装置:主要仪器有(2)适用范围:,如:(3)留意事项:①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消灭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要求:溶质受热不易分解、不易水解、不易氧化。
②利用降温结晶时一般先配较高温度下的浓溶液,然后降温结晶,结晶后过滤,分别出晶体。
3.蒸馏、分馏(1)原理与适用范围:。
(2)装置:主要仪器(3)留意事项:①冷凝水方向;②温度计位置;③防暴沸措施;④馏分收集温度的推断4.分液与萃取(1)分液的适用范围:,如:留意事项:①分液漏斗用前要检漏;②上口与大气相通利于液体流下;③分液漏斗下端应靠着烧杯内壁;④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2)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留意事项:如何选择萃取剂?二、分别与提纯的基本原则1、;2、被提纯物质尽量不要削减;3、操作简便且易于复原。
三、常用的化学方法1、热解法。
如:除去食盐中的氯化氨2、转化法。
如:NaCl溶液中含少量Na2CO3;硫酸锌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氯化铁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亚铁。
2021届高三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知识拓展:臭氧与过氧化物1.臭氧(1)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
吸入少量臭氧对人体有益,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
(2)化学性质(3)用途:①可用作脱色剂和消毒剂;②臭氧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伞。
2.过氧化氢(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1)结构电子式:,结构式H—O—O—H。
分子空间结构为折线型,为极性分子。
(2)化学性质相当于二元弱酸H2O2H++HO-2,HO-2H++O2-2(3)用途作消毒剂、杀菌剂,作漂白剂、脱氯剂,纯H2O2还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H2O2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一般为水,故H2O2又称为绿色氧化剂。
(4)金属过氧化物①金属过氧化物都是强氧化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和氧气,另外还存在带结晶水的金属过氧化物。
如:过氧化钡、过氧化钙。
②过氧化物和稀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
BaO2+H2SO4===H2O2+BaSO4。
过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放出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案例1臭氧与环境如图为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被破坏的一个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O3转化为O2是物理变化B.反应①中破坏的化学键为共价键C.反应②可表示为O3+Cl===ClO+O2D.少量的Cl能破坏大量的O3解析A项,O3转化为O2为化学变化,错误;B项,反应①为Cl—O+O―→O—O +Cl,破坏Cl—O键形成O—O键,正确;C项,由流程图知反应②为O3+Cl===ClO+O2,正确;D项,Cl在臭氧分解中为催化剂,少量的Cl能破坏臭氧层,正确。
答案A[对点训练1]O3是重要的氧化剂和水处理剂,在平流层存在:2O33O2,O3O+O2,粒子X能加速O3的分解:X+O3===XO+O2;XO+O===X+O2(X =Cl、Br、NO等)。
已知:2O3(g)3O2(g)ΔH=-144.8 kJ·mol-1,t℃时K =3×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