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及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与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87.41 KB
- 文档页数:1
咱们平时说的控制网主要有首级网和加密网,首级网就是设计院做的控制网,一般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并不能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网来加密,以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
这样就存在一个加密网了,加密网的成果是有施工单位自己选点,埋点,以及测量,报监理单位复核、批准方能使用。
控制网又分为平面网和高程网,设计院要先提供一部分控制点给施工单位,设计交桩点有CP0,CPI,CPII,JY点,还有SM水准点,其中CP0,CPI,CPII是坐标点,JY点和SM点是高程点,是高程基准。
当然为使用方便CP0,CPI,CPII也可以带高程,作为高程点使用,这些设计单位提供的点位和成果就是咱们后续施工的加密网测设的依据。
加密网是又咱们自己施测,所以咱们主要就是要做好加密网:1、选点:点位选择要沿线路两侧布设,点位置不能离线路太远也不能离线路太近,太远了施工放样时不方便,太近了,在施工过程当中容易被破坏。
平面和高程网要在施工范围外50-100米为宜。
当然,客专上要求做沉降观测,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沉降观测的基准网也就是高程都是沿线路红线附近埋设。
特别是路基段,高差太大,沿着红线附近埋设为了方便沉降观测时不用转站太多,在300米左右一个点,桥上和隧道里面可能更长一点。
平面网要看有什么仪器测量,使用GPS测,还是直接用全站仪测。
用GPS测量时要保证相邻的一对点能通视,还有视野要开阔,周围不能有遮挡,附近不能有大面积水域。
用全站仪测量时要保证前后两个点都要通视的原则。
相邻两个点位之间要保证300米左右为宜,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2、埋点:埋点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埋设深度,像咱们这边冻土层较深,埋的点位深度要达到1米8,方能保证冬天施工时控制点的稳定。
3、测设:高程用电子水准仪测量,测量数据仪器自动记录,每一测站自动提示超限与否,最后要注意往返程不超限方可。
平面用GPS 测量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测量过程当中不能随意开关机。
控制控制网的建立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
建立平面控制测量网的主要方法有: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GPS测量。
通常导线测量是建立平面控制网常用的方法。
一.布网原则与设计1)控制测量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布网状况进行设计。
控制控制网之点应有二点以上之点相互通视,有利于常规测量施测时之应用。
2)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之测绘成果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之沿用。
3)为求定控制测量点在地面坐标系之坐标,应与附近之国家高级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
4)控制测量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形式构成。
各等级测量控制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之边数应符合下表规定:二.选点与标石埋设1) 选点前应收集与工程相关之各项资料:测区1:1万地形图;原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点之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有关资料,以及其他测绘部门所布设之控制测量成果资料。
2) 控制测量点位之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之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
3) 各等级测量控制点均需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埋设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埋设,也可采用现场灌制标石。
三、选点要求:1.相邻点要通视,放边测角和量边。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应选在周围地势开阔的地方,已便充分的发挥控制点的作用。
4.导线点边长要大致相等,以使测角的精度均匀。
5.导线点的数量要足够,密度要均匀,以便控制整个区域。
测量控制方案一、控制网的布设⑴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A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遵循下列原则: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因地适宜,且适当考虑发展,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B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做下列选择: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C平控制网形式:根据桥梁跨越宽度、地形条件,可布设如下形式:选择控制点要求:尽可能使桥轴线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提高桥轴线精度。
或将桥轴线的两个端点纳入网内,间接求算桥轴线长度。
交会角不致太大或太小(图形刚强),地质条件稳定,视野开阔, 便于交会墩位。
控制点要埋设标石,刻有“十”字的金属中心标志。
当兼作高程控制点使用时,中心顶部应为半球状。
控制网基线精度:高于桥轴线精度2~3倍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经济因素,采用导线布置控制网,等级为四级。
精密导线的布置形状平面控制测量中精度导线的布置形状一般为:直伸形,曲折形, 闭合环形和主副导线环形等。
三角大地四边双大地四边三角⑵控制网布设应考虑的因素布设控制网时,可利用桥址地形图,拟定布网方案,并仔细研究桥梁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踏勘选点。
点位布设满足以下要求:①图形应简单②控制网的边长一般在0.5~1.5倍河宽的范围内变动。
③使桥轴线与控制网紧密联系。
④所有控制点不应位于淹没地区和土壤松软地区,尽量避开施工区、堆料区及受交通干扰区。
便于观测和保存二、现场测量控制现场放线时候要注意复测,放完线通过拉距离及换人测量等避免出错,而且还要通过下面所述的控制现场测量成果精度。
测量控制方案一、控制网的布设⑴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A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遵循下列原则: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因地适宜,且适当考虑发展,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B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做下列选择: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C平控制网形式:根据桥梁跨越宽度、地形条件,可布设如下形式:选择控制点要求:尽可能使桥轴线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提高桥轴线精度。
或将桥轴线的两个端点纳入网内,间接求算桥轴线长度。
交会角不致太大或太小(图形刚强),地质条件稳定,视野开阔, 便于交会墩位。
控制点要埋设标石,刻有“十”字的金属中心标志。
当兼作高程控制点使用时,中心顶部应为半球状。
控制网基线精度:高于桥轴线精度2~3倍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经济因素,采用导线布置控制网,等级为四级。
精密导线的布置形状平面控制测量中精度导线的布置形状一般为:直伸形,曲折形, 闭合环形和主副导线环形等。
三角大地四边双大地四边三角⑵控制网布设应考虑的因素布设控制网时,可利用桥址地形图,拟定布网方案,并仔细研究桥梁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踏勘选点。
点位布设满足以下要求:①图形应简单②控制网的边长一般在0.5~1.5倍河宽的范围内变动。
③使桥轴线与控制网紧密联系。
④所有控制点不应位于淹没地区和土壤松软地区,尽量避开施工区、堆料区及受交通干扰区。
便于观测和保存二、现场测量控制现场放线时候要注意复测,放完线通过拉距离及换人测量等避免出错,而且还要通过下面所述的控制现场测量成果精度。
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一、引言工程控制网是指为了建筑施工、地表变形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工程项目而布设的一种精密级的测量控制网络。
它是采用一定数量、布设规律、具有一定精度和控制功能的控制点构成的平面或立体的空间网;广泛应用于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位置、方位、高程、形变等测量,具有工作精度高、工作量大和覆盖面积广等特点。
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测绘工作的精度和效果。
因此,合理的布设方案是保证工程测绘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进行详细论述。
二、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 经济原则:布设控制网应力求在实现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勘探工作量。
2. 可靠原则:控制网应予以通盘考虑,尤其是应该重点布设在各种影响因素较大地方,如易发地震、易滑、易沉、易涌、易积压、易掏挖、易决口等地段。
3. 合理原则:在布设控制网时,必须因地制宜,确保控制网的布设与实际工程的要求相适应。
4. 传递性原则:控制网点应布设得尽可能密集与均匀,以满足控制传递的需要,减小传递误差。
5. 临时性原则:在需要连续和及时传递的大型或幅员较广的工作中,还应设置临时性控制网。
三、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工作1. 掌握工程控制网点的分布地理位置以及海拔高程。
2.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工程控制网布设的具体指标。
3. 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分布方式,如六边形布设、三角形布设、环形布设等。
4. 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工作特点和计划任务,合理确定控制网的密度和布设范围。
5. 利用高精度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网点的基准建立和测量,保证控制点的精度和稳定性。
6. 建立工程控制网工作台账,记录控制点的情况,包括建立时间、观测资料、计算结果等。
四、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1. 控制网点的选择在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网点。
选择控制网点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因素: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工程设施、实际监测需求等。
控制网点的分布应该尽可能均匀、密集,以满足控制传递的需要,并减小传递误差。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构造特点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方法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一、工程测量相关标准规定(一)平面控制测量1、一般规定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2、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2、导线测量1、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2、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3、三、四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
4、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一、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应有足够的精度
应有足够的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
㈠传统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根据当时国家平面控制网施测的测绘技术水平,我国决定采取传统的三角网作为水平控制网的基本形式,只是在青藏高原特殊困难的地区布设了一等电磁波测距导线。
国家三角网的布设方案分为一、二、三、四等4个等级。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图形。
二等三角网是在一等锁控制下布设的,它是国家三角网的全面基础,同时又是地形测图的基本控制。
三、四等三角网是在一、二等网控制下布设的,是为了加密控制点,以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要有足够的精度
3.要有足够的密度
4.要有统一的规格
四、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可以采用三角网、导线网、GPS网等形式。
一、国家基本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布设形式有三角锁、精密导线、插点等形式。
二、城市及工程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施工放样等目的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城市或工程控制网。
三、小地区控制网
1.小地区控制网:在小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
2.分类:首级控制和图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