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第五章
- 格式:doc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五章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的是什么性能?常用的力学性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力学性能指标,反映了金属材料在各种形式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某些能力。
主要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度和疲劳等。
2 衡量金属材料强度、塑性及韧性常用哪些性能指标?各用什么符号和单位表示?答:衡量金属材料的强度指标为:比例极限σp、弹性极限σe、弹性模量E、屈服强度σs、抗拉强度σb、屈强比σs/σb。
衡量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为: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ψ。
衡量金属材料的韧性指标为:冲击韧性指标:冲击吸收功Ak;断裂韧性指标:断裂韧度。
3、硬度是否为金属材料独立的性能指标?它反映金属材料的什么性能?有5种材料其硬度分别为449HV、80HRB 、291HBS 、77HRA 、62 HRC,试比较五种材料硬度高低。
答:硬度不是金属材料的独立性能(它与金属抗拉强度成正比),是反映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表征材料表面抵抗外物压入时所引起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80HRB<291HBS<449HV<77HRA <62HRC。
4、为什么说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个可变化的性能指标?答:(1)温度的改变会影响金属的塑性,而塑性与韧性和强度、硬度有关,则改变温度会导致力学性能改变;(2)不同的承载情况会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很小的交变载荷也可使钢丝折断;不同的加工工艺也会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为了使材料有不同的性能来满足我们的需要,就用了回火、淬火、正火等加工工艺)。
5、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包括哪些内容?常用什么指标估算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答:金属的焊接性能:①接合性能:金属材料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
②使用性能:某金属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其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应性,也就是焊接接头承受载荷的能力。
金属的焊接性能指标:碳当量、冷裂纹敏感系数。
1.画出Fe-Fe3C相图,指出图中S、E、GS、SE、PQ、PSK和ECF 各点线的含义,并标注各区域的相组成物或组织组成物。
略2.何谓铁素体(F)、奥氏体(A)、渗碳体(Fe3C)、珠光体(P)?铁素体(F):C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
奥氏体(A):C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晶格。
渗碳体(Fe3C):C与Fe的化合物。
珠光体(P):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3.在Fe-Fe3C相图上,指出碳在α-Fe和γ-Fe中的溶解度曲线,并指出它们的溶碳范围。
α-Fe:0~0.0218%γ-Fe:0~2.11%4.分别画出含碳为0.45%、0.77%、和1.0%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w C=0.45%,亚共析钢w C=0.77%,共析钢:w C=1.0%,过共析钢:5.计算下列问题(1)0.6%C钢中的珠光体和铁素体各占多少?(2)1.2%C钢中的珠光体和渗碳体(二次)各占多少?6.某钢试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珠光体占40%,铁素体占60%,试问这是什么成分的钢?首先由题设可知,该钢为亚共析钢。
设碳含量为x:求出x=0.32,即该钢为0.32%C的亚共析钢。
7.写出下列牌号钢材所属种类,含碳量和主要用途:45、50、T8、T12A。
45:平均碳含量为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50:平均碳含量为0.50%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优质碳素结构钢中有害杂质及非金属夹杂物含量较少,化学成分控制比较严格,塑韧性较好,多用于制造较重要零件。
T8:平均碳含量为0.8%的碳素工具钢。
T12A:平均碳含量为1.2%的高级碳素工具钢。
碳素工具钢含碳量较高,适用于制作工具。
8.解释下列名词α-Fe、α相与铁素体、γ-Fe、γ相与奥氏体α-Fe: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Fe。
α相与铁素体:C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γ-Fe: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Fe。
γ相与奥氏体:C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晶格。
工程材料第5章:钢铁材料引言钢铁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材料之一,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铁器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钢铁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不断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钢铁的基础知识、分类、合金元素及其制备方法、表面处理和防腐保护。
钢铁基础知识钢铁是由铁与碳混合而成的合金,碳与铁的相互作用是决定钢铁特性的重要因素。
根据其化学成分和性质,钢铁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和合金钢等多种类型。
除碳外,钢铁中常见的合金元素还有锰、铬、镍、钼、钴、硅等。
这些元素的加入可以改善钢铁的特性,例如增强硬度、延展性、耐蚀性等。
钢铁分类根据碳含量、成分和性能,钢铁可分为以下几类:1.低碳钢:碳含量不超过0.25%,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塑性和韧性,通常用于制造汽车、建筑、家具等产品。
2.中碳钢:碳含量在0.25%-0.60%之间,硬度较高,适用于制造车轴、弹簧等产品。
3.高碳钢:碳含量在0.60%-1.5%之间,硬度特别高,但韧性和塑性较差,通常用于制造锯条、钻头、刀片等工具。
4.合金钢:在钢铁中添加一定的合金元素,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及高温性能,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机床等领域。
合金元素及其制备方法钢铁中常见的合金元素有锰、铬、镍、钼、钴、硅等。
这些元素的加入可以改变钢铁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从而提高钢铁的性能。
合金元素的制备方法取决于元素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工业生产需求。
例如,锰可采用矿物热还原法、电解法和化学还原法等多种方法制备;铬可采用硅铬还原法、电解法和铝热还原法等多种方法制备。
表面处理和防腐保护表面处理和防腐保护是钢铁材料应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工程应用中,钢铁材料存在着许多易腐蚀、受潮、老化等问题,表面处理和防护是有效防止这些问题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亚光处理、沙化处理、喷砂处理等。
防腐保护方法包括物理防护、化学防护、电化学防护等。
钢铁材料作为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材料,其基础知识、分类、合金元素及其制备方法、表面处理和防腐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第五章,金属疲劳
1,变动载荷是引起疲劳破坏的外力,它是指载荷大小,甚至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载荷。
2,按照断裂寿命和应力高低不同,可分为高周疲劳,低周疲劳,这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
3,典型疲劳断口具有三种形貌不同的区域,疲劳源,疲劳区,瞬断区。
4,疲劳极限是材料抵抗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疲劳断裂的强度指标。
5,金属材料抵抗疲劳过载损伤的能力用过载损伤界或过载损伤区表示。
1,观察并记录疲劳长度a随N循环扩展增长的情况,便可作出疲劳裂纹扩展曲线。
2,疲劳裂纹不扩展的临界值称为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
3,。
第五章其他金属材料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1. 欲要提高18-8型铬镍不锈钢的强度,主要是通过(C)。
A.时效强化方法B.固溶强化方法C.冷加工硬化方法D.马氏体强化方法2. 淬火加时效处理是(A)合金强化的主要途经。
A.形变铝合金 B.铸造铝合金 C.黄铜 D.青铜3. 以下黄铜又称商业黄铜的是(B) A.H90 B.H62 C.H68 D.H804. 常用的灰口铸铁的组织就是(C)分布在钢的基体上。
A.球状的石墨B.团絮状的石墨C.片状的石墨D.蠕虫状石墨5. 高速钢淬火后通常要在560℃的温度下回火三次,回火后的组织为(C)。
A.回火索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B.回火屈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C.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D.淬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6. Cr12MoV钢根据对红硬性要求的不同有两套淬火回火工艺方案,两套淬火回火的温度分别是( A )A.960~1050℃淬火+250~270℃回火、1100~1150℃淬火+510~520℃回火B.960~1050℃淬火+250~270℃回火、1100~1150℃淬火+250~270℃回火C.960~1050℃淬火+510~520℃回火、1100~1150℃淬火+250~270℃回火D.960~1050℃淬火+510~520℃回火、1100~1150℃淬火+510~520℃回火7. 石墨呈团絮状分布在钢的基体上是( B )的组织特征 A.球墨铸铁 B.可锻铸铁 C.蠕墨铸铁 D.灰口铸铁8. 下列材料中,红硬性最高的是( A ) A.YG8 B.W18Cr4V C.T10 D.459. 1Cr13、2Cr13、3Cr13、4Cr13 是马氏体型不锈钢,其性能有( C )的变化规律。
A.硬度和耐蚀性依次增高B.硬度依次降低,耐蚀性依次增高C.硬度依次增高,耐蚀性依次降低D.硬度和耐蚀性依次降低10. 高速钢W18Cr4V制作刀具的最终热处理是( C )A.1280±10℃淬火+180℃回火B.Ac1以上30~50℃淬火+180℃回火C.1280±10℃淬火+560℃回火D.Ac1以上30~50℃淬火+560℃回火11. ZL102是铸造铝合金,其铸造组织中有粗大针状的Si晶体,强度低,浇注前应向液态合金中加入( B)A.球化剂进行球化处理B.复合钠盐进行变质处理C.硅铁合金进行孕育处理D.稀土镁进行调质处理12. 以下黄铜又称弹壳黄铜的是(C ) A.H62 B.H80 C.H68 D.H9013. 淬火后的铝合金其强度、硬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叫(C )A.加工硬化B.固溶强化C.时效硬化D.弥散强化14. 常用的蠕墨铸铁的组织就是( D)分布在钢的基体上A.球状的石墨B.团絮状的石墨C.片状的石墨D.蠕虫状的石墨15. 常用的球墨铸铁的组织就是(A )分布在钢的基体上A.球状的石墨B.团絮状的石墨C.片状的石墨D.蠕虫状的石墨16. 可锻铸铁中石墨的形态为( B) A.片状 B.团絮状 C.蠕虫状 D.球状17. 石墨呈片状分布在钢的基体上是(A )的组织特征。
A.灰口铸铁B.蠕墨铸铁C.可锻铸铁D.球墨铸铁18. 常用于制造热锻模的钢为( A) A.5CrMnMo B.C12MoV C.9SiCr D.T1219. 常用于制造冷作模具的钢为(B ) A.5CrMnMo B.C12MoV C.5CrNiMo D.YG820. T10 钢的碳的质量分数为( B) A.0.1 % B.1.0 % C. 10 % D.0.01 %21. 高速钢的红硬性取决于(B )A.马氏体的多少B.淬火加热时溶于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的量C.钢中的碳含量D.钢中合金元素含量22. 下列材料中,红硬性最高的是( C) A.9SiCr B.W18Cr4V C.YG8 D.20CrMnTi23. 下列材料中,红硬性最高的是(B ) A.T8 B.YG15 C.W18Cr4V D.20CrMnTi24. 采用复合钠盐进行变质处理是(D )合金强化的主要途经 A.形变铝合金 B.青铜 C.黄铜 D.铸造铝硅合金25. 铝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与( B)有关A.时效温度B.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C. 时效时间D.冷却方式26. 0Cr18Ni9Ti钢中Ti元素的主要作用是( C)A.强化奥氏体B.提高淬透性C.防止晶间腐蚀D.细化晶粒27. 高锰耐磨钢适合制作(B )的耐磨件A.高温下使用B.常温并有很大压力条件下使用C.精度高需切削加工D.高温并有很大压力条件下使用28. ( C ),铸铁的石墨化倾向越大。
A. C、Si含量越低,冷速越慢B.C、Si含量越低,冷速越快C.C、Si含量越高,冷速越慢D.C、Si含量越高,冷速越快29. 粗加工前,为改善9SiCr钢切削加工性,应进行( B )A.正火B.球化退火C..完全退火D.扩散退火30. 铝合金的固溶--时效强化的效果与( B )A..时效温度无关B.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都有关C.只与时效温度有关D. 时效时间无关31. 球墨铸铁中石墨的形态为(),可制造() ( D )A.球状,曲轴、连杆B.蠕虫状,热交换器C.片状,床身、导轨D.团絮状,管接头、阀门32. 可锻铸铁中石墨的形态为(),可制造()。
( D )A.球状,曲轴、连杆B.蠕虫状,热交换器C.片状,床身、导轨D.团絮状,管接头、阀门判断题(本大题共29小题)1. W18Cr4V钢在560℃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错误2. 在1100℃温度下,40钢和含碳量为4.0%的白口铸铁都能锻造错误3. C、Si含量越高,冷速越慢,铸铁的石墨化倾向就越大正确4. T10钢的碳的质量分数为1.0%。
正确5. 可以通过球化退火使普通灰口铸铁变成球墨铸铁。
错误6. 高锰钢加热到1000-1100℃,淬火后可获得单相马氏体组织。
错误7. 1Cr18Ni9钢是一种奥氏体不锈钢。
正确8. 5CrNiMo钢是合金结构钢。
错误9. T8钢的淬硬性和淬透性都比20MnVB钢低错误10. 奥氏体型不锈钢可采用加工硬化提高强度正确11. 高速钢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也具有良好的红硬性正确12. 奥氏体型不锈钢的热处理是淬火后获得奥氏体,然后低温回火获得回火马氏体处理错误13. 可锻铸铁在高温时可以进行锻造加工错误14. 高速钢需反复锻造是因为硬度高不易成形错误15. 18-4-1高速钢采用很高温度淬火,目的是使碳化物尽可能多地溶入A中,从而提高钢的红硬性正确16. T12钢900℃淬火时比780℃淬火时残余奥氏体多正确17. 灰口铸铁是不可以锻造的正确18. 可锻铸铁是可以锻造的错误19. 1Cr13、2Cr13、Cr12钢都是不锈钢错误20. 0Cr18Ni9Ti的含碳量小于0.08% 正确21. 高锰耐磨钢适合制作精度高且在高温下使用的耐磨件错误22. 1Cr13钢是奥氏体不锈钢。
错误22. W18Cr4V钢是不锈钢。
错误24. 形变铝合金牌号中,字首用“LY”表示硬铝合金。
正确25. 铜合金牌号中,字首“H”表示青铜。
错误26. 形变铝合金牌号中,字首“LD”表示超硬铝合金。
错误27. 形变铝合金牌号中,字首“LD”表示锻铝合金。
正确28. 铜合金牌号中,字首“Q”表示青铜。
正确29. 普通黄铜是铜和锌组成的二元合金。
正确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1.高速工具钢经高温淬火加多次回火后,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和较好的(红硬性)。
2.不锈钢按其金相显微组织不同,常用的有以下三类:(马氏体型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奥氏体型不锈钢。
3.铸铁中常见的石墨形态有(片状)、(球状)、(蠕虫状)和团絮状。
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4.高速钢W18Cr4V的含碳量为(0.7%-0.8% ),淬火加热温度一般取(1280±10℃),回火温度一般取(560℃),通常回火(三)次。
5.高锰钢的性能特点是:既具有高的(耐磨性),又具有高的(韧度)。
6.灰口铸铁根据石墨形态划分,有普通灰口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和蠕墨铸铁四种;其石墨形态分别为(片状)、(球状)、(团絮状)、(蠕虫状)。
7.常用的硬质合金刀片有(钨钴类)和钨钴钛类两种。
8.白口铁与常用的灰口铁区别在于组织中碳的存在形式不同,前者是以(石墨)形式存在,后者是以(渗碳体)的形式存在。
9.冲孔落料模用Cr12MoV制造,其中碳的含量是(>1%),锻造之后切削加工之前进行的预先热处理是(球化退火),最终热处理是(淬火和低温回火)。
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1.试述下列零件进行时效处理的作用: a.形状复杂的大型铸件在500~600℃进行时效处理;b.铝合金件淬火后于140℃进行时效处理;c.GCr15钢制造的高精度丝杠于150℃进行时效处理。
【答案】:a:消除应力 b:时效硬化,提高强度 c:稳定化处理,提高尺寸的稳定性2.简述固溶强化、弥散硬化、时效硬化产生的原因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案】: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弥散强化:合金中以固溶体为主再有适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弥散分布,会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这种强化方式为弥散强化。
时效硬化:固溶处理后的金属强度和硬度随时效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的现象。
区别:尽管三者都是利用合金的组成相来强化合金,但固溶强化是通过产生晶格畸变,使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来强化合金;弥散强化是利用金属化合物本身的高强度和硬度来强化合金;时效硬化是通过时效过程中产生很多细小的过渡相,在这些过渡相周围产生很大的应力场,使合金中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来强化合金;三者相比,通过固溶强化得到的强度、硬度最低,但塑性、韧性最好,弥散强化得到的强度、硬度最高,但塑韧性最差,时效硬化介于两者之间。
3.1、W18Cr4V的Ac1约为820℃,若以一般工具钢Ac1+(30—50)℃的常规方法来确定其淬火加热温度,最终热处理后能否达到高速切削刀具所要求的性能?为什么?其实际淬火温度是多少?【答案】:若以一般工具钢Ac1+30-50℃常规方法来确定W18Cr4V钢淬火加热温度,在最终热处理后不能达到高速切削刃具所要求的性能。
因为若按常规方法来确定淬火加热温度,则合金碳化物不易溶解,不能满足在高速切削时刀具应保持红硬性、高耐磨性的要求。
为使奥氏体得到足够的合金化,必须加热到远远大于Ac1的温度,既1280℃左右。
18Cr4V钢刀具在正常淬火后都要进行560℃三次回火,这是为消除残余奥氏体。
4.生产球墨铸铁时加入球化剂和孕育剂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答案】:加入球化剂目的:使石墨呈球状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