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检查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5
1、肩峰撞击试验阳性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检查者坐于背后,一手扶住肩部,稳定肩胛骨;另一手托住患者肘部,将病人上肢向前上方快速推动,使肱骨大结节与肩峰撞击,可产生疼痛。
然后用1%普鲁卡因10ml做剑锋下间隙内封闭,重复上检查,疼痛消失者为撞击试验阳性。
此征为肩周炎所特有,有助于与肩部其他疾患鉴别。
2、落臂试验用以诊断肌腱袖有无断裂。
检查时患者取立位,将患肢被外展90°,然后令其缓慢放下,如果不能慢慢放下,出现突然直落到本册,为本试验阳性,说明肩部肌腱袖有破裂。
3、Mills试验(前臂伸肌牵拉试验)嘱患者肘伸直,握拳、屈腕,前臂旋前,发生肘外侧天天为阳性,或患者前臂旋前位,作对抗外力的旋后运动,发生肘外侧疼痛为阳性。
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4、Lachman试验和反Lachman试验这两个试验用来检查由于前或后交叉韧带损伤导致的胫骨向前或向后的过度活动。
病人仰卧位或俯卧位,屈膝约30°,检查者用一只手固定大腿,另一只手试图向前(Lachman 试验)或向后(反Lachman试验)移动胫骨。
阳性结果提示有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的损伤。
检查时须与对侧作比较。
5、回旋挤压试验(回旋研磨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使患者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屈曲。
尽量促使足跟碰及臀部。
检查内侧半月板时,检查者一手握膝部,以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另一只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股骨髁经过半月板损伤部位时,因产生摩擦,可感触到或听到弹响声,同时患者感觉膝关节内侧有弹响和疼痛。
检查外侧半月板时,使小腿充分内收、内旋位伸直膝关节时,出现膝关节内侧有弹响和疼痛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6、麦氏试验(Mcmurray征)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足部,另一手拇指及其与四指分别握住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先使膝关节极度屈曲,然后将小腿内收、外旋,并逐渐伸直膝关节,此时内侧膝关节疼痛或有弹响,说明内侧半月板损伤。
医院特殊检查工作制度一、特殊检查的定义和范围:1.特殊检查是指需要特殊设备或技术手段进行的检查项目,如CT、MRI、超声、核磁共振等。
2.特殊检查包括但不限于:X光摄影、CT扫描、MRI检查、超声波检查、心电图、内镜检查等。
二、特殊检查的技术、装备与设备:1.医院特殊检查科室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和护士等。
2.医院特殊检查科室配备符合标准的专门设备和装备,保持设备和装备的正常运行,确保其技术参数符合要求。
三、特殊检查的流程和操作规范:1.医院特殊检查科室应按照国家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为每位患者提供安全、准确、高效的特殊检查服务。
2.患者前来进行特殊检查时,应先到登记处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填写相关病历和知情同意书,并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排队。
3.技术人员在接到患者后应认真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检查项目,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
4.在进行特殊检查前,应向患者了解其病情和检查目的,并告知其检查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风险。
5.特殊检查操作过程中,应按照操作规范和相关技术手册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6.特殊检查操作过程中,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耐心解答其提出的问题,消除其紧张和不安情绪。
7.特殊检查结束后,应记录检查结果和所使用的设备等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归档保存。
四、特殊检查质量控制:1.医院特殊检查科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各项特殊检查质量评估,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2.技术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确保特殊检查操作的正确性和质量。
3.医院特殊检查科室应建立与其他科室的紧密协作机制,确保患者检查结果的及时传输与解读。
五、特殊检查工作安全措施:1.医院特殊检查科室应建立科学的工作安全制度,确保检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技术人员应经过职业健康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防止工作疲劳和职业病发生。
3.特殊检查科室应具备相关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六、特殊检查数据管理:1.医院特殊检查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检查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骨科常用特殊检查法1、前屈旋颈试验:(Fenz sign)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病变。
2、椎间孔挤压实验:(Spurling sign)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右手轻叩击掌背当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即为阳性。
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颈脊神经根张力实验:(Eaten sign 或 Lasequard sign)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并向下牵引,如出现患肢的麻木疼痛即为阳性。
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损伤或前斜角肌综合征。
4、Addsion sign :患者坐位,仰首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一首摸患侧桡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
提示血管受挤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
5、Thomas sign:患者仰卧,大腿伸直,则腰部前凸;屈曲健侧髋、膝关节,迫使脊柱代偿性前凸消失,则换侧大腿被迫抬起,不能接触床面,即为阳性。
常见于腰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有病变,或内收肌痉挛。
6、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患肢至患者疼痛,并记录其角度,在30~70度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为阳性。
Bragard sign:在Lasegue(+)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性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屈曲,如再度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
此二征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7、Arid test:患者坐立于床边,双小腿下垂,分别抬高小腿,观察出现疼痛和麻木时小腿高度和膝关节屈曲角度,结果同lasegue。
8、反Lasegue sign:患者俯卧,被动屈曲膝关节(股神经受牵拉)会出现疼痛,提示可能有高位间盘;屈膝并过伸髋关节,疼痛加重提示高位间盘病变。
9、鞠躬试验:(Neri test)患者站立,做鞠躬动作出现患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
骨科常用特殊检查法1、前屈旋颈试验:( Fenz sign )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病变。
2、椎间孔挤压实验:(Spurling sign )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右手轻叩击掌背当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即为阳性。
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颈脊神经根张力实验:(Eaten sign或Lasequard sign)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并向下牵引,如出现患肢的麻木疼痛即为阳性。
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损伤或前斜角肌综合征。
4、 Addsion sign:患者坐位,仰首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一首摸患侧桡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
提示血管受挤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
5、 Thomas sign :患者仰卧,大腿伸直,则腰部前凸;屈曲健侧髋、膝关节,迫使脊柱代偿性前凸消失,则换侧大腿被迫抬起,不能接触床面,即为阳性。
常见于腰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有病变,或内收肌痉挛。
6、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患肢至患者疼痛,并记录其角度,在30~70 度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为阳性。
Bragard sign :在 Lasegue ( +)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性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屈曲,如再度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
此二征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7、 Arid test :患者坐立于床边,双小腿下垂,分别抬高小腿,观察出现疼痛和麻木时小腿高度和膝关节屈曲角度,结果同lasegue 。
8、反 Lasegue sign :患者俯卧,被动屈曲膝关节(股神经受牵拉)会出现疼痛,提示可能有高位间盘;屈膝并过伸髋关节,疼痛加重提示高位间盘病变。
骨科特殊检查方法骨科特殊检查方法是指在临床诊断中,为了明确骨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检查手段和方法。
这些特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骨科特殊检查方法。
首先,X线检查是骨科诊断中最常用的一种特殊检查方法。
通过X线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骼的结构和形态,帮助医生判断骨折、脱位、骨质疏松等疾病。
此外,X线检查还可以观察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对儿童骨折和骨骼畸形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其次,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检查技术,对于骨科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骼的三维结构,对于复杂的骨折、骨肿瘤、关节畸形等疾病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同时,CT扫描还可以对软组织和血管等结构进行清晰的显示,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核磁共振(MRI)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技术,对于骨科疾病的诊断也有很高的准确性。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软组织、韧带、肌腱等结构,对于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脊柱疾病等疾病的诊断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MRI还可以对神经系统进行准确的显示,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根压迫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骨密度检查是用来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一种特殊检查方法。
骨密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综上所述,骨科特殊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医生在选择特殊检查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能够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骨与关节特殊检查法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on Test):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医生一手扶患者的头部患侧,另一手握患腕,将其上肢外展,两手作反向牵拉,若有出现颈痛及或上肢放射样痛麻木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说明臂丛神经受压,提示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2.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 Test)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颈后伸,略歪向患侧,医生以双手交叉置于患者头顶向下逐渐按压,若出现颈痛及上肢放射痛或疼痛加重者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臂丛神经受压,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3.椎动脉扭转试验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
医生使其头后伸并向侧方旋转,若出现眩晕、复视、恶心等症者为阳性。
临床意义:提示颈椎病椎动脉型4.叶加森氏(Yergason`s)征(又称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操作方法:患肢屈肘90度,医生一手扶住肘部,另一手握住腕部,嘱患者用力作外展外旋屈肘动作,医生给予阻力,如出现肱二头肌腱滑脱,或结节间沟处产生疼痛为阳性征。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诊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或肌腱炎。
出现滑脱者为肱二头肌腱滑脱,结节间沟疼痛者为肱二头长头肌腱炎。
5.疼痛弧操作方法:嘱患者外展肩关节,当外展60-120范围内出现肩部疼痛者为阳性征,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展疼痛称“疼痛弧”临床意义:在此范围内由于冈上肌腱在肩峰下受到摩擦而出现疼痛,考虑为冈上肌腱炎。
6.密耳氏(Mill`s)征操作方法:前臂旋后位伸直肘关节时肘部无疼痛;若腕关节屈曲、将前臂旋前并伸直肘关节,若肱骨外上髁处疼痛为阳性。
临床意义: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7.前臂伸肌抗阻力试验(Cozen)操作方法:患者屈腕屈指,医生将手压于各指背侧,嘱患者抗阻力伸指及背伸腕关节,若出现肱骨外上髁疼痛为阳性。
临床意义:提示肱骨外上髁炎8.屈腕肌抗阻力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伸腕握拳后屈腕,同时与医生作对抗(医生将其腕关节背伸),如出现肱骨内上髁疼痛为阳性。
临床意义:肱骨内上髁炎9.三角软骨盘挤压试验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医生用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部,用力将腕屈曲、并向尺侧屈曲旋转挤压,若尺骨远端部疼痛者为阳性征临床意义:提示三角软骨盘损伤10.芬克斯坦氏(Finkel-stein`s)征(握拳尺偏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作拇指内收屈曲,余四指屈曲握拳后将腕关节尺偏,桡骨茎突部疼痛为阳性,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拇指内收屈曲时就可出现疼痛。
骨科四肢特殊检查手法上肢特殊检查1.杜加征Dugas sign:在正常情况下将手搭到对侧肩部,其肘部可以贴近胸壁,称为Dugas征阴性。
有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称为Dugas 征阳性.2.米尔征Mill sign又称为伸肌腱牵拉试验:伸肘、握拳、屈腕,然后前臂旋前,此时肘外侧出现疼痛为阳性,常见于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或称网球肘tennis elbow.3.Adson试验:是查明血管是否受压的一种检查方法。
其方法如下:病人端坐,两手臵于膝上,头转向患侧,下颌抬起使颈伸直。
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此时检查患肢桡动脉搏动。
如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Adson 试验阳性.4.屈腕试验(Phalen征):是检查正中神经是否受压的一种检查方法,检查方法为:让病人屈肘、前臂上举,双腕同时屈曲90度,1分钟内患侧即会诱发出神经刺激症状,即屈腕试验阳性.5.Finkelstein试验:指握拳尺偏腕关节时,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称为Finkelstein试验阳性。
多见于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6.毛细血管回流试验:即指压皮肤表面时,皮色变白,放开指压的手指后,皮色很快恢复红色者,表示活力良好。
皮色恢复缓慢,甚至不恢复者,则活力不良或无活力。
7.Froment征:指示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示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以及手部尺侧、环指尺侧半和小指掌背侧面感觉障碍。
见于尺神经损伤。
8. Allen试验:可检查尺桡动脉通畅和两者间的吻合情况,方法是:让病人用力握拳,将手中血液驱至前臂,检查者用两手拇指分别用力按压前臂远端尺桡动脉,不让血流通过,再让病人伸展手指,此时手部苍白缺血,然后放开压迫的尺动脉,让血流通过,则全手迅速变红。
重复上述试验,然后放开压迫的桡动脉,全手也迅速变红。
兽医特殊的检查方法是哪些
兽医的特殊检查方法取决于所检查的动物以及疾病的种类。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到的特殊检查方法:
1. X光检查:用于检查骨骼、肺部和腹部等部位的问题。
2. 超声波检查:用于检查腹部、心脏、肝脏、肾脏、膀胱等内部器官的问题。
3. 血液检查:用于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包括血液病、感染和炎症等。
4. 细胞学检查:用于检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便诊断疾病。
5. 病理检查:用于检查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以便诊断疾病。
6. 眼科检查:用于检查眼睛的问题,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等。
7. 牙科检查:用于检查口腔和牙齿的问题,包括龋齿、牙周疾病等。
这些是一些兽医特殊检查方法的例子,不同的动物和疾病可能需要不同的检查方法。
列举五种特殊检查的方法特殊检查方法在医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医生们快速而准确地诊断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我将为您列举五种常见的特殊检查方法,并逐一详细解析它们的执行过程和应用场景。
第一种特殊检查方法是核磁共振成像(MRI)。
MRI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通过对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磁场进行测量,生成高清晰度的图像。
其执行步骤如下:1. 患者需要脱去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等,并更换一套特制的服装。
2. 患者平躺在医用床上,进入设备里面。
设备会发出震动声和轻微噪音,但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3. 医生或技术人员会给患者一些特定的指令,如憋气或保持静止。
4.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相对静止,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
5. 完成图像采集后,医生会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得出初步的诊断。
MRI特别适用于对软组织、脑部、脊柱等进行详细检查。
第二种特殊检查方法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
CT扫描通过使用X 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可以获得人体的横截面图像。
步骤如下:1. 患者需要脱去金属物品,并在特定部位照射范围内更换特制的服装。
2. 患者平躺在移动式物体上,该物体会随着扫描的进行徐徐移动。
3. CT设备会通过身体周围旋转的圆弧形式发射X射线。
4.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相对静止,以保证图像的清晰性。
5. 完成扫描后,医生会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
CT扫描广泛用于肺部、骨骼、胸腹部等的疾病诊断。
第三种特殊检查方法是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和其在人体内的反射原理进行影像形成的一种检查方法。
步骤如下:1. 医生会涂上一层凝胶在检测部位,以方便超声波的传播。
2. 医生会将超声探头轻轻按压在凝胶上,发出超声波。
3. 超声波会穿透人体并与不同组织进行反射,然后探头会记录下这些反射信号。
4.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会移动探头,以获取不同位置的图像。
5. 完成检查后,医生会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
超声检查常用于妇产科、心脏、腹部等的检查。
第二节特殊检查方法一、薄层扫描:指扫描层厚≤5mm;一般CT或单层螺旋CT可达1.0mm,多层螺旋CT可达0.5mm。
优点: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真实反映病灶及组织器官内部的结构。
应用:⑴在普通扫描的基础上局部做薄层扫描用于检查较小的病灶和较小的组织器官,例如:肝脏、肾脏、胆系和泌尿系的梗阻部位。
⑵较大的病灶为了观察病变的内部细节要加做薄层扫描,例如:肺部的大病灶了解有无钙化。
⑶特殊的部位常薄层扫描,例如:脑垂体、肾上腺、胰腺、眼眶、内耳。
⑷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及三维图像时,为了获取较好的图像质量,必需薄层扫描,越薄重建的图像质量越好(注:三维图像重建必需螺旋扫描)。
二、重叠扫描:指扫描时设置层距小于层厚,使相邻的扫描层面有部分重叠的扫描方法。
优点: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提高小病灶检出的机会。
缺点:扫描层面增多病人受X线照射量增大。
三、靶扫描:指对兴趣区进行局部放大后扫描的方法。
优点:提高空间分辩率(靶扫描图像与普通扫描图像的象素数目相比,明显增加了该局部单位面积的象素数目)。
靶扫描与普通扫描后局部CT图像单纯放大不同,后运行时仅局部图像象素的放大,不能提高空间分辩率。
方法:先行普通扫描,对兴趣区进行靶扫描。
应用:小器官、小病灶的显示,例如:内耳、鞍区、脊柱、肾上腺、胰头区。
四、高分辩率扫描高分辩率CT(HRCT):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有良好空间分辨CT图像的扫描技术。
高分辩CT必需扫描技术:(1)高mA、(2)短扫描时间、(3)骨的重建法、(4)薄层扫描。
优点:具有极好的空间分辩率。
应用:肺部弥漫性与结节性病变、内耳。
方法:肺部在普通扫描基础上加扫几层高分辩率CT,内耳直接高分辩率CT扫描。
五、图像堆积扫描:是一种把多个薄层扫描图像叠加成一个厚图像的扫描技术。
优点:改善了信噪比,减少了伪影。
应用:脑干和后颅窝的病变。
六、定量CT:指利用CT检查来测定某一兴趣区内特殊组织的某一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
第三节增强扫描概念:增强扫描指的是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
目的:1.有利于发现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2.有利于病变的定性。
注意事项:⑴增强前必须作碘过敏试验⑵向患者解释增强的目的,合患者得到配合⑶在增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若有反应立即停止检查⑷了解患者有无其它药物、食物过敏史、心脏病、哮喘病史等,附表:一、常规增强扫描:指静脉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按普通扫描的方法进行扫描。
注射对比剂的方法有:⒈快速静脉滴注法;⒉静脉团注法;⒊静脉注射――滴注法。
二、动态增强扫描: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自短时间内对兴趣区进行快速连续扫描。
注射方法:静脉团注法。
分组扫描(根据CT 扫描参数而定) 进床式动态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脏器 螺旋CT 一组全部扫定 同层动态扫描:据平扫或增强CT 对感兴层扫描(注:呼吸幅度保持一致)三、两快一长增强扫描:是动态增强扫描的一种特殊形式两快:1.注射对比剂速度快;2.起始扫描时间快;一长:扫描持续的时间长(延长时间长:10~15min )。
方法: 平扫 选择病灶最大层面或兴趣层面 注射对比剂 立即扫描 10~15min 再扫。
应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增强扫描:指一次大剂量注射对比剂后,延迟4h-6h 后的增强。
本法原理: 正常肝细胞具有摄取和排泄有机碘的功能,静脉注入对比剂约有1%~2%被肝细胞吸收后经胆管系统排泄,注入数小时后正常肝实质及其周围的细细胆管CT 值约提高10h~20h ,而病变的肝组织不具备这种吸和泌碘的功能,其密度你于正常肝,至病变与正常肝之间的密度差增大,使平扫和常规增强扫描中呈等密度的病灶在延迟增强扫描中表现为相对低密度,提高了肝脏小病灶检出率。
检查方法: 平扫+常规增强扫描,间隔4h~6h 后再重复扫描,对比剂150ml~180ml(常规增强对比剂总量不足,即立补充)。
五、双期和多期增强扫描:利用螺旋CT 扫描速度快的优点,在一次静脉注射对比剂 后根据检查器官的血供特点,分别于强化的不同时期对检查的器官进行两次或多次完整的螺旋扫描。
目的:发现小病灶并了解被检查器官及病灶强化特点,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能力。
方法:先平扫,设定增强扫描的范围以及两次或多扫描开始时间,扫描参数与平扫相同,经静脉用电动压力注射器注入对比剂80ml~100ml ,3ml~4ml/s ,对比剂注射完后与扫描开始时间同步。
动态扫描第二节造影CT检查造影CT检查:指对某一器官或结构利用阳性或阴性对比剂使其显影,然后再行CT扫描的方法。
分类:血管造影CT和非血管造影CT。
一、血管造影CT:将血管造影和CT扫描两种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动脉造影CT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优点:小肝癌最敏感的方法。
二、非血管造影CT:指先对某一器官或结构进行非血管性造影,再作CT扫描的方法(脑池造影CT,脊髓造影CT,胆系造影CT)。
胆系造影CT:指先经静脉或口服胆系对比剂使胆系显影后,再行CT扫描的方法(伤性检查)。
⒈脉胆系造影CT:经静脉40%~50%胆影葡胺20ml~30ml(不良反应较明显,缓慢注入或40ml胆影葡胺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150~200ml滴注(减轻反应),于注射对比剂后30min、60min行胆系CT扫描。
⒉服胆系造影CT:方法:前一天中午服高脂肪食物,晚餐吃无脂肪和蛋白类食物,晚8时服碘翻转酸0.5g~1g至第二天检查禁食,服药后14时行CT扫描。
第三节螺旋CT的临床应用一、螺旋扫描:又称CT容积扫描,是采用滑环技术,X线球管或X线球管和探测器不断360度旋转,连续产生X线,并进行数据采集;同时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扫描方式。
螺距:球管旋转一周(1s)检查床移动的距离与扫描层厚的比值。
扫描范围:检查床每秒移动的距离与X线球管连续曝光时间之积。
一般认为螺距为1.0时图像质量最好。
螺旋扫描的优点:①速度快,连续快速扫描成像,减少呼吸伪影,避免小病灶因呼吸幅度不一致而漏诊,缩短危重病人检查时间,配合压力注射器分别完成不同时期的多期扫描。
②容积数据,可重建高质量的多轴面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
二、CT透视:CT图像的实时显示。
应用:主要用于非血管性介入,例如:经皮穿刺活检。
二、时增强监视:指增强扫描时对靶器官的CT值进行监视,根据CT位变动来自动触发预定的扫描程序。
方法:先平扫,设定好增强的扫描程序,先一个监测的兴趣区并设定触发增强扫描的CT值阈值,开始注射对比剂时即对该区的CT值进行扫描监视,当对比剂到达该区时CT值会突然升高,当达到预定阈值时将触发预定的扫描程序而自动扫描。
四、三维重建技术及临床应用㈠三维重建技术:在特定的工作上应用计算机软件将螺旋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直观的立体图像。
重建技术有四种:1.多层面重建(MPR),2.多层面容积重建(MPVR),3.表面遮盖显示(SSD),4.CT仿真内窥镜成像术(CTVE)六、层螺旋CT扫描技术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指X线球管每旋转一周,即可完成多层面的容积数据采集并重建出多个层面的图像。
单层螺旋CT与多层螺旋CT扫描主要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优点比较:第四节电子束CT技术应用电子束CT又称超高速CT,扫描速度更快,达到毫秒,时间分辩率明显提高,适合心脏血管疾病检查。
电子束CT与常规CT主要区别在于产生X线方式不同:电子束CT产生X线方式:在真空管内电子枪发射电子束――――(轰击)圆孤形钨靶环―――产生旋转X线。
普通CT、螺旋CT与传统X线产生一样:高真空管内高速动行电子流掸击钨(或钼)靶――――产生X线第五节CT图像特点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体素:体积单元的略语。
象素:又称象元,是构成CT图像最小单位,也是矩隈中的一个小方格。
一、C T图像特点: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隈排列新构成,象素反映的是人体相应单位容积(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CT机档次不同其象素大小及数目不同。
象素数目:256×256,512×512,1024×1024,象素大小以1.0mm×1.0mm、0.5mm×0.5mm、0.25mm×0.25mm不等。
象素越小,其数目越多,构成图像越细致,空间分辨越高。
CT图像由黑到白的不同灰度是人体组织器官对X线吸收程度的反映,密度高的组织器官对X线的吸收较多,在CT图像上呈白的影像,如骨骼、钙化;相反,密度低的组织器官对X线吸收较小,在CT图像上呈黑的影像,如:肺、脂肪。
CT图像不公从不同灰度显示其的高低,不可以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的高低,这样就有了一个量化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享氏单位(HU)。
水的吸收系数为1.0,CT值定为-1000HU,人体内密度不同的各种组织CT值位于-1000HU-+1000的2000个分度之间。
一般人眼只能区分16个灰阶,16个灰阶反映2000个分度,每个灰阶的CT值为2000/16=125HU,即人眼能分辩相邻两个灰阶间的CT值差为125HU,两种组织的CT 值差别小于125HU时,人眼不能分辩;为了使CT值差别小的两种组织能被分辩,必须采用不同的窗宽(WW),、窗位(WL)。
窗位:将某一CT值对应于灰度级的中心位置,这个CT值表示窗位。
窗宽:表示新显示CT值的范围。
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窗位图像变白;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境多,组织对比减少,缩窄窗宽图像层次减少,对比增加。
使病变显示清楚,获得较好图像的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窗宽、窗位。
二、影响CT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1.C T检查前的准备;2.噪声:1)扫描噪声,2)组织噪声。
3.伪影:1)设备原因所致伪影:环状、条状、点状、同心圆状;2)病人原因所致伪影:a运动伪影,b组织间密度差异较大引起伪影-胃肠道内钡剂、肝癌碘油栓塞、体内手术银夹致条状或星芒状伪影;3)扫描条件不当造成伪影-扫描野和显示野与扫描部位大小不匹配或扫描参数设定过低。
4.C T分辩率:1)空间分辩率-指在高对比度的情况下鉴别微细的能力,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的能力。
与象素大小密切相关,象素越小,数目越多,其空间分辩率越高;相反,象素越大,数目越小,空间分辩率越低。
2)密度分辩率――指能分辩两种组织之间的最小密度差异。
5.窗宽、窗位6.图像重建的数学演算法7.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1)部分容积效应:CT图像上各个象素的数值代表相应单位体素的整体CT值,因此,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互相重叠时,新测得CT值不能如实反映该单位体素内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即为部分容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