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3
《中国好声音》乐评——导师考核赛经过之前6周的比拼,《The Voice》最值得称道的“盲选”终于结束了,接踵而至的就是battle赛,中国版叫“导师考核赛”。
很多人都说这个是最残酷的比赛,但是这个和普通的抽签的淘汰赛又有些不同,因为这是由导师自己来分组的,导师对手下学员一定是心知肚明的,要保送谁,要考察谁,他/她心里一定是有谱的。
从今晚的对战上来看,这点更加明显。
首先我先把“14进7”的对战表和战况列一下:王乃恩(胜) V.S. 李昊翰(山野)歌曲:《爱我还是他》佳宁组合 V.S. 权振东(胜)歌曲:《冬天来了》郑虹 V.S. 李代沫(胜)歌曲:《如果没有你》刘悦(胜) V.S. 刘振宇歌曲:《暗香》吉克隽逸(胜) V.S. 刘昊霖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徐海星(胜) V.S. 陈斌歌曲:《美女与野兽》袁娅维(胜) V.S. 李行亮歌曲:《渔光曲》今晚这7组比赛,我的第一反应是“他们在比谁失误少么?”刘欢这组的选手个个都挺会唱的,但是从今晚第一轮来看,他们都仅仅是会唱而已。
看了2季美版的《The Voice》,一场好的battle赛应该是对战的双方互相帮助,让对方突破,到一个新的层次,然后再比谁的层次更高。
而今晚的比赛中,几乎所有的选手全部都是在台上挖坑,迫不及待的想让对手马上跳下去——这完全就是在比谁下限更高。
所以说我认为今晚的第一轮是好听的,但是不精彩。
第一组,王乃恩对上了李昊翰(山野)。
老实说这组对阵除了“两位都是男选手”这一理由之外我想不出其他理由了。
我个人认为山野应该对上权振东或是李行亮,让王乃恩去和袁娅维去唱R&B会比较好一点。
刘欢给他们选了一首陶喆的《爱我还是他》,到这里,王乃恩已经赢了一半了。
不是说王乃恩比山野强这么多,而是山野不是个唱R&B的料。
R&B歌曲的精髓就在那个转音上,这点王乃恩发挥的很好,但在山野的演唱中根本找不到。
两个人的对唱中,王乃恩一进歌就闭着眼睛自己唱,山野想和他作交流结果吃了个“闭门羹”,导致自己的第二句进歌的时候抢拍了——两个人完全就是自顾自的唱着两首完全不同的歌。
浅析《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原因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独特的选手选拔模式:《中国好声音》取消了传统音乐比赛
选拔的年龄限制,只要年龄在18-70岁之间,无论性别、出身、职
业等,只要有优秀的唱功和个人表现能力,就可以参加比赛。
这种
开放式的选拔方式,让更多的非专业歌手有机会参与比赛,吸引了
更广泛的观众。
2.强大的导师阵容:《中国好声音》邀请了众多知名音乐人和
歌手作为导师,他们不仅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更重要的是
有很高的声望和号召力,吸引了大量粉丝观看及支持该节目。
3.个性化的表演形式:《中国好声音》同时注重表演效果,不
仅要求选手唱功优秀,还要展现出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个性化的创意,这不仅增加了观赏性,更能让选手在激烈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4.掌握时尚潮流:《中国好声音》积极追赶和把握当下时尚潮流,采用新媒体宣传和节目互动等方式和年轻观众产生更多的交互
和沟通。
综上所述,以上几点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好声音》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观众,并成为了备受追捧的流行音乐比赛节目。
瓮春秀 055《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学分析中国好声音似一阵狂热的龙卷风,席卷我国的大江南北,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场音乐风暴发生的原因。
我觉得“认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不仅主持人专业认真,尽管一再被媒体和公众调侃“卖凉茶”,但不妨碍其执着依然,再加上漂亮的“贯口”,人气扶摇直上。
还有,学员在认真地唱歌,导师在认真地“转椅”。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节目的创编者,他们认真地从国外引进版权,认真地从国外进口国内无法生产的最重要道具——转椅。
他们的音响系统据说也是花费不菲,这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水准。
“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就被定位成一个专业的励志的音乐节目,凭借整个节目组这种认真的精神,他们大体做到了。
下面就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一下它“一夜爆红”的原因。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众角度出发来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它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
受众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因个人的兴趣和要求而定,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和愿望。
但该理论脱离了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受到传媒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没有“奇装异服”,没有矫情的PK环节,也没有夸张渲染,《中国好声音》的选手们只是靠着实力和诚心去打动评委和观众。
辽宁彰武县女孩黄鹤光脚站在舞台唱歌,她说“觉得特别踏实、舒服”。
而“云南哈尼族王子”李维真,个子不高,相貌不扬,常常受到城里同学欺负,但在节目中放声歌唱,所有人为之鼓掌叫好。
还有张玮、赵露、黄勇等诸多选手,虽然“草根”,但他们的声音让人“头皮发麻”。
观众普遍表示,中国之大,人才辈出,藏龙卧虎,民间有许多好歌手。
这些歌手远比很多娱乐公司包装出来的歌手优秀得多。
电视综艺节目过多的煽情桥段早已让人厌烦,而以平凡真实的故事为切入点,更适合观众今天的口味。
中国好声音》会让观众幻想:“如果是我,会为哪一个声音转身”?这种人心底里置换角色的心理诉求是不会变的。
尽管会对选秀、炒作等觉得审美疲劳甚至厌烦,但只要这个好奇的心理诉求还在,这片文化市场永远都还是一片蓝海。
摘 要:自2000年前后电视荧屏刮起娱乐之风至今,音乐选秀节目一直是娱乐节目形式的主流。
然而,草根选秀节目在各大荧屏是换汤不换药,收视率逐年走低。
就在娱乐节目缺乏创新,即将“走投无路”之际,《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为中国音乐综艺节目送来了一股春风。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的成功模式,以期为中国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见解与启发。
关键词:音乐综艺节目 创新 悬念 大众心理中国音乐综艺节目案例分析——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江南2012年夏天,《中国好声音》红遍了大江南北。
2013年年初,《我是歌手》又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盛宴。
据央视索福瑞收视数据显示,《我是歌手》2013年2 月15 日第五期节目的全国网收视再次问鼎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城市网也以收视率2.11%、收视份额8.37%拿下了全国第一。
无论是从受众、媒体的反响,还是从官方权威数据来看,《我是歌手》都是继《中国好声音》之后的又一巨大成功。
一、节目模式分析1、购买海外版权,将其本土化《中国好声音》由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公司购买下荷兰音乐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的中国版权后制作而成,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制播分离。
而《我是歌手》则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顶级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
节目团队在借鉴原灯光、舞美、节目包装等元素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实情进行大胆和大手笔的创新改革,以专业的音乐水准、认真的音乐态度以及开创性的节目形态,高标准打造全新的歌唱竞技类节目。
2、整合营销,吸引关注芒果台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整合营销。
节目播出前,七条概念宣传片在湖南卫视多个时段滚动播出并在各大网站进行病毒式传播。
“非实力唱将,此地危险,非天籁歌喉,无立锥之地”的剽悍宣传语在前期就吸引了广大受众的眼球。
每期节目前后,又有许多新闻报道出炉,话题极具争议性。
线上线下炒作,持续的事件营销,让节目热度经久不息。
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The V 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一著名电视节目《The V oice of Holland》,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
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
导师阵容: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
年度总冠军:梁博。
栏目介绍概括席卷海外的荷兰著名广播电视音乐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的中国版——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The Voice of China——中国好声音》,携全世界华人的音乐梦想重磅来袭,2012年暑假震撼登陆浙江卫视。
《中国好声音》是由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公司。
以350万三季的价格从注册在英国的版权代理公司IPCN手中购买《The Voice》的中国版权后制作的中国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节目。
与浙江卫视达成了意向。
由于浙江卫视拒绝了灿星最早提出的浙江卫视全额出资(等于间接承担了全部风险),灿星只负责制作的模式但又不愿意接受灿星全额出资,浙江卫视只做播出平台的模式,于是最终双方达成了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招商、均分收益的意见,也就是灿星能直接参与浙江卫视广告分成。
由于第一季的成功,中国好声音的第二季的网络播出版权费狂飙百倍,最终被搜狐视频以1亿的天价购得其独家网络播出权。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前期海选及后期淘汰赛录制地点均为上海宝山体育馆。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前期海选录制地点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后期录制点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灵感来源荷兰之声《The Voice of Holland》英国之声《The Voice》美国之声《The Voice(U.S.)》爱尔兰之声《The Voice of Ireland》团队随着好声音的成功,各组学员均成为演出公司经纪代理的目标,纷纷争先签约其代理演出。
据悉,中国好声音(香港)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直属企业,就代理有好声音各组学员承接各类演出。
揭秘第四季《好声音》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2015-05-26 09:11:30 来源:商界招商网【商界招商网文丨李文萍】每年夏天,《中国好声音》(下文简称《好声音》)就如一股热潮席卷整个中国。
绚烂的舞台、激情的演唱、导师与学员的妙语连珠,惹得全国观众拍手叫好,收视率也一路飙红。
当我们沉浸在美妙的视听盛宴中,却忽略了《好声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音乐选秀节目,它背后有一条复杂的娱乐产业链,里面或许会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5月5日下午,《好声音》导演组走进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进行现场试听会,来自各大高校以及社会文艺团体的100多名选手热情献唱。
记者来到现场,采访《好声音》重庆试听会组织合作者、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系余俊彤老师,以揭秘《中国好声音》那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海选只是噱头?近期,全国各省市不断传出“好声音山寨节目组”的消息,一群“李鬼”假借《好声音》名义招摇撞骗。
如何识别正规渠道?余俊彤告诉记者,第四季《好声音》海选途径分为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线上模式:录制三首中文翻唱歌曲,以邮件形式发送至节目组。
优点: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声音。
缺点:全国34个省市,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优秀的好声音不足为奇,而节目组精力有限,不可能首首必听,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是沧海一粟的一封封邮件,石沉大海。
线下渠道:线下主要通过秀立方、地方电视台和地方网站等举办各种选拔比赛和推介会,另还有一种特别的方式——小范围试听会。
优点:通过比赛和推介会选拔推荐音乐人才,入围赛、初赛、复赛、决赛等层层选拨、最终录制优秀歌曲寄往《好声音》导演组,因前期有选拔所以胜算较大。
缺点:“有机会”进入盲选阶段,但是竞争会非常大,有可能有特色的好声音没有能一路过关斩将,进入盲选阶段就被各赛级淘汰,并且五花八门的选拔会真假难辨。
“只有试听会是最有效的!”事实上,《好声音》定位为“大型励志类专业音乐评论节目”。
选手必须具有专业的音乐素养,主要通过节目组挖掘和圈内人士推荐专业人才。
中国好声音案例解析“好声音”横空出世在这个夏天,在这个炙热的七月,有一档真人选秀节目红遍了大街小巷。
最初我并没有关注过这档节目,有一天晚上,我看到父亲在电脑旁热火朝天地看着这这档节目时,我才知道有一档叫做:《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已经火了半边天。
这个荧屏的宠儿从7月13号的横空出世,就引起国人的强烈关注。
“好声音”被口口相传的火热势头,简直可以用“奔走相告”来形容,而其收视率飙升之快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仅第一期的收视率就居全国第二,为1.477%紧跟天天向上之后。
”好声音”却是火了,火得让人不可思议。
到7月20号的第二期其收视率飙升到 2.717%,居全国第一。
好声音也成了民众一个热议的话题,从那新颖的节目形式,舞台设计,尤其是那四把导师的转椅,无不吸引着电视机前观众的视线。
更为热议的是那四位风格不同的导师,还有选手的歌声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好声音”就这样被观众接受了,被观众在心理上深深的认同了。
甚至有业界人士称中国选秀节目已经走进了春天,中国选秀复活了。
那么这一档开启中国选秀节目复活之路的“好声音”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魔力呢?它是怎么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做的如此成功呢?《中国好声音》会不会也像其他选秀节目一样只是短暂的搏出位呢?现在我们仅以一位专业观众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点燃夏夜荧屏的“好声音”。
一、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你从哪里来?从荷兰声音,英国声音到美国声音,好声音在海外早已经是王牌节目了。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源自荷兰电视模式之父John De Mol的Talpa 公司的The Voice. 该模式已经成功在全球六十余个国家制作播出,并均取得非常成功的收视。
《中国好声音》由英国的IPCN国际传媒公司引进到中国,并授权于灿星制作.创作团队是由《中国达人秀》原班人马和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团队的混编队伍.买断版权,引进原创节目其实质是采用荷兰人得创意,而且节目制作时还有荷兰团队的现场督导。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背后作者:周一红周琼来源:《文化交流》2012年第12期《中国好声音》是近期一档娱乐人民群众、影响广泛的节目,同时也是民间草根歌手展示才华的舞台。
她的成功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我刊特组织本文以飨读者。
似乎在一夜之间,从歌曲到故事、从节目到模式,都成为了热门话题。
中秋之夜,全家人在一起观看“好声音巅峰之夜”一定会成为2012年中国人特别的记忆。
《中国好声音》象征着精英阶层回归电视和大众审美趣味在电视中得到真正的尊重。
定位准机会佳形式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定位为“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评价道:“我觉得《中国好声音》正在鼓励越来越多人,不是通过抱怨,而是希望通过在公平规则之下,自己艰苦的努力而改变。
我觉得未来中国一定要建立这样一种梦想通道,两者缺一不可。
”《中国好声音》搜寻最好的声音,回归音乐本身,不以其他元素为噱头,不作秀,使整个节目显得分外温暖。
最重要的是,这档节目的选拔并不仅仅是为赢得收视率,它对于学员的未来音乐发展、音乐道路的延续都“尽心尽责”。
《中国好声音》的四位音乐界的导师,对学员做中肯的评价和建议,引导他们对音乐的学习与领悟。
其中一些优秀的学员选手将会与节目组签约,最后四位优胜者会得到出音乐专辑的机会,另外的也会与节目组有后续合作。
不需要质疑《中国好声音》是选秀的“复活赛”舞台,他们中间确实有人曾有过丰富的选秀经历,正如平安,他可以代表一大批“选秀专业户”,爱音乐、酒吧驻唱、参加各种选秀、渴望成为出名歌手。
来到《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是平安对音乐的执着支撑着他再一次奋力一搏,当然这次的他无疑是成功了。
好的平台塑造好的歌手,一夜之间,它让人们知道了有一个歌手叫做“平安”。
源自于荷兰《The Voice of Holland》的《中国好声音》,深得原版精髓,其最大的亮点就是“盲选”的形式和转椅之后导师与选手之间的定位逆袭。
“盲选”就是只听声音来决定选手是否晋级。
案例正文《中国好声音》》:耳尖上的中国1《中国好声音摘要:2012年7月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一炮走红,掀起了继《超级女声》之后选秀节目的又一高潮,之后出现的《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等节目都是在其影响下而产生的。
灿星制作公司总裁田明打造的《中国好声音》成了当年的奇迹,本案例详细介绍了大型励志类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概况、播出反响以及制作团队灿星公司实施的战略管理创新,旨在为中国电视节目制作和运营模式的实践提供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创新模式;商业生态圈0引言“一种意想不到的快乐,好像是一场梦境命中注定,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随着电视屏幕上参赛选手李代沫深情地演唱,灿星制作公司总裁田明握紧了双手,时间定格在2012年7月13号——灿星制作团队制作的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首期正式登陆浙江卫视中国蓝的日子,时刻注意着现场与网络反响的田明心情十分复杂,伴着出场选手的歌声田明陷入沉思……1出谷黄莺:好声音初现1.1购买好声音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The Voice of China—中国好声音》是席卷海外的荷兰音乐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的中国版,它是由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公司以350万三季的价格从注册在英国的版权代理公司IPCN手中购买《The Voice》的中国版权后制作的中国娱乐真人秀节目。
灿星在购得节目的版权后,对于其中国版的制作产生了困惑:是按部就班的照原版来运作,还是进行本土1.本案例由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郭焱与庞海燕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
未经允许,本案例的所有部分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擅自复制或传播。
2.本案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享有复制权、修改权、发表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
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
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创新将节目中国化。
经过一番内心挣扎,田明决定要在原版的基础上对好声音适当的进行改造和创新,但节目的精华部分必须保持不变。
1.2寻找合作伙伴灿星秉承海外节目的模式,由四位明星导师坐镇,而评判学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声音。
导师一旦选定了自己的学生,就将全程培训门下弟子的音乐才艺,力争在这些学员中,培养出华语乐坛新一代的接班人。
田明认为海外好声音的精华在于其拒绝“炒作”,拒绝“毒舌”的选择标准,在节目里,导师将对所有学员给予真诚的意见和指导,而不是国内以往的选秀节目中导师的讽刺和谩骂。
因此《中国好声音》将与国际接轨,为华语乐坛培养出一批坚持音乐梦想、富有音乐才华的人。
灿星在寻找导师的过程中坚持音乐人的知名度和效应的大小,最终选定了四位明星导师:刘欢、那英、庾澄庆和杨坤,在田明看来,这四位算是中国音乐类节目中堪称最为专业的明星导师阵容,他们必将致力于搜寻震撼世界的中国之声。
当灿星制作公司完成了高素质节目制作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在什么平台播出该节目呢?挑选播出平台是个难题,首先版权方对收视平台有一定的要求,其次该节目的制作与推广费用太过昂贵:该节目对外播出打包售价达8000万,这两点使得不少卫视难以承受。
田明曾经与国内多家一线卫视接洽过,尤其是东方卫视。
灿星制作公司与东方卫视的关系很深,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等比较有名的节目很多都是由灿星制作团队负责制作的,因此田明这次联系东方卫视觉得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可是令他意外的是东方卫视拒绝了与灿星制作公司的这次合作,田明无奈之下又接触了几家一线卫视,但都遭到了拒绝,直到最后花落浙江卫视。
到今天,说起这次大胆的决定,浙江卫视掌门人夏陈安坦陈当初台里对是否“接纳”这个高昂的节目存在着很大分歧,但是他还是以自己敏锐的眼光和极大的魄力将其纳入旗下,夏陈安对外表示“浙江卫视是‘第一梦想频道’,《中国好声音》与《中国梦想秀》在精神上是血脉相连的,它秉持‘以精英实力打造大众文化’的宗旨,不断发挥正面能量,激励和鼓舞人们不断向前奋斗,相信梦想,也相信奇迹。
”2012年5月底,浙江卫视广告部副总监王俊的一个电话让田明又一次陷入焦躁不安中,王俊透露在不到两个月就要播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冠名广告商难以落实,由于节目的制作成本很高,如果没有冠名的话,灿星制作公司和浙江卫视的压力都会非常大。
田明这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合作多次的某国际日用化工企业由于经济不景气等种种原因突然放弃了冠名权,这样一来,田明和浙江卫视都没能寻找到冠名商。
面对6000万的冠名费,很多企业都望而却步。
就在田明一筹莫展之时,加多宝与王老吉的“战争”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田明与王俊商量为加多宝量身定做了“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的广告语,加多宝方面对此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三方一拍即合,困扰田明和王俊许久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加多宝的加入使《中国好声音》广告赞助商的主力集中在了饮料行业,如图1,加多宝、娃哈哈、郎酒、养生堂和蒙牛等的赞助占总赞助费的40%,高出位居第二的化妆品行业20%多。
图1《中国好声音》前20名广告商投放量及行业类别1.3制作首季好声音在制作《中国好声音》之前,田明将好声音定位为中国首档大型励志类音乐评论节目,并对整个制作团队提出要求:《中国好声音》要在质量上做到最好,节目的创新点和本土化等都必须是高水平的。
田明将目标定为:收视率同时段第一,并且开启国内音乐选秀节目的一段新的旅程。
《中国好声音》的制作过程中,田明为节目的新意绞尽脑汁,之前《超级女声》的成功例子让田明的压力很大,如果不能体现出《中国好声音》与其他音乐选秀节目的区别,该节目是不可能成功的。
就在田明不得章法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之前参加过的罗伯特·麦基“故事”讲座,麦基在讲座时曾谈到好莱坞大片的叙事策略,主要由两个重要的方面,即利用鸿沟制造巨大的反差、营造悬念,同时以各种激励时间为辅助,带动观众的情绪进入节目。
田明认为节目要获得成功,必须抓住观众的心理,他将麦基叙事策略作为制作《中国好声音》的一个标准,因此,鸿沟和反差情节以及激励事件成为了《中国好声音》的一条主线。
首季《The Voice of China——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及播出历时近三个半月,灿星将节目分为“导师盲选”、“导师抉择”、“导师对战”、“年度盛典”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导师盲选”:田明认为海外版好声音的转椅方式非常有新意,于是决定在《中国好声音》最初的学员选拔阶段,采取明星导师背对学员,仅凭参赛选手的声音来选择的方式,而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
在选择过程中,若有导师在选手演唱时按下选择按钮,则标志着该选手被该位导师纳入旗下。
这种方式不仅考察了选手本身的演唱功力,对于导师的决策判断能力也有着一定的考验。
图2《中国好声音》四位导师争夺学员当一位选手被多位导师选择时,选手自己也有反选的权利,如图2所展现的那样,在这一环节,灿星设计了导师们为获得自己青睐的学员而通过卖萌、撒娇等“你争我夺”的看点。
田明相信让观众分享选手具有的选择权利,以及平时高高在上的导师竞相争宠会相当有趣,这一“鸿沟与反差”会使观众内心产生快感,进而爱上这档节目。
第二阶段“导师抉择”:导师盲选过后,四位明星导师将会对所选出的门下弟子进行专门的音乐才艺培训。
培训结束后,四位明星导师旗下的弟子将会同台演出进行PK,最后谁能成为优秀学员,不仅要看培训的时间及导师的指导和建议,田明另外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听选手们的梦想故事,当然这些故事要具有激励作用,让观众们在感动的同时,还会喜欢上故事的主角,也就是通过梦想引起共鸣。
第三阶段“导师对战”:灿星设计这一阶段,主要考验了四位明星导师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运筹帷幄”的能力。
经过相同时间的培训,谁的学生进步的更快,发挥的更好,这些悬念,都将在舞台上揭晓。
第四阶段“年度盛典”:在比赛结束之后,灿星筹备了一场大型演唱会,届时首季《中国好声音》的明星导师和他们培养出来的学员将在这场盛典中接受大舞台演出的考验,也将接受所有观众的检验,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观众做一回主人。
2天籁之音:好声音完美绽放灿星制作公司完成对《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及播出平台的选择后,田明舒缓了一口气后不禁有点担忧:《中国好声音》能沿袭它的前身《荷兰之声》一样一举成名吗?2012年7月13日,田明永远忘不了这一天,《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在浙江卫视首播一炮而红,第一期的10位参赛选手登场,靠着一副好声音和全身心的投入,这些名不见经传的音乐爱好者征服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很多观众称“听出了一身鸡皮疙瘩”,通过微博的广泛传播,好声音迅速占据了微博实时热词排行榜第一名,互联网方面,《中国好声音》的访问量也是直线上升,见图3,节点1表示周五10-19点:开播前的预习行为一,从周五上班时间开始持续到下班,以办公室白领、学生等白天有上网条件的用户为主;节点2代表周五19-21点:开播前的预习行为二,以白天没有上网条件的用户为主,持续到节目正式开播前;节点3是周五22点:电视台直接开始,部分用户转向使用电视收看直播,访问量明显下降;节点4表示周五23-周六1点:直播结束,视频网站内容上线,互联网开始集中的收视访问行为,这一行为将持续至周日凌晨。
《中国好声音》在网络上的火爆程度让很多网友赞其是“2005年以来最值得期待的音乐盛事”、“耳尖上的中国”。
图32012年7月25日-31日《中国好声音》网络专题用户分时段访问量在网络专题用户分时段访问量直线上升的同时,《中国好声音》7月的关注度迅速窜高,专题首页访问量和百度搜索指数都随着节目的播出而急剧上升,见图4。
图4《中国好声音》关注情况这令灿星上下都非常兴奋,让田明欣喜的是不只普通观众叫好,电视业界也是一片赞声,主持人李静就在微博上感叹:“看到这样的好节目出现,由衷地佩服!这个幕后团队是多年执着,激情有创意跟执行力的一群人,为他们高兴!”央视主持人王梁也夸道:“没有居高临下,只有惺惺相惜,没有虚荣造作,只有全情投入,没有新奇特,只有好声音!”,姚晨、李湘、吴佩慈等明星也在微博上转发推荐,而张靓颖则发现了《中国好声音》现场音效的强大:“The Voice,值得倾听!终于有可以让选手放心表现的音响了。
一看节目的最后人员列表‘金少刚’,金少刚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响总工程师。
中国从不缺好声音,缺的是好平台,好环境。
真心期待更多好声音被发现!”在一片“选秀末日”的浪声中,《中国好声音》可以算是个奇迹,它唤醒了大家对音乐的梦想和执着。
《中国好声音》第一期取得了1.477%的收视率,随后的13期节目收视一路飙升,收官之作达到5.652%,而其总决赛的收视率最高更是达到了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