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反相器
- 格式:ppt
- 大小:435.00 KB
- 文档页数:30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验一、综合设计实验要求1.每位同学依学号指定一个题号,学号紧挨的两人一组。
2.所提供的芯片有:74LS00(2输入四与非门,引脚图见指导书),74LS10(3输入双与非门,引脚图见指导书),74LS04(6个反相器,引脚图见指导书)。
3.实验前认真撰写“实验八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验”。
要求设计思路清晰、步骤完整、说明详细具体。
4.实验操作时间在45分钟内,其成绩以完成实验的质量,操作时间等多方面综合评定。
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验题目题目1:有A、B、C、D四台电机,要求A动B必动,C与D不能同时动,否则报警。
试设计一个满足上述要求的逻辑电路。
设计要求:(学号为1~10的学生做)(1)题目分析。
列出真值表,写逻辑表达式并用卡诺图或逻辑代数化简。
(2)画逻辑图。
用“与非门”和“非门”实现该命题。
(3)验证。
在实验室根据逻辑图连接电路,验证结果是否与命题相符。
(4)解决突发问题。
如果出现因芯片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结果错误时,能够根据具体的现象找到问题的原因。
答案:Y⋅=A+=ACDBCDB需要00、04芯片各一个题目2:四名学生中,A 在教室内从来不讲话,B 和D 只有A 在场时才讲话,C始终讲话,试求教室内无人讲话的条件。
设计要求: (学号为11~20的学生做)(1) 列出真值表,写出逻辑表达式并用卡诺图或逻辑代数化简;(2) 用“与非门”和“非门”元件分别组成控制D1和D2的逻辑电路。
(3) 验证。
在实验室根据逻辑图连接电路,验证结果是否与命题相符。
(4) 解决突发问题。
如果出现因芯片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结果错误时,能够根据具体的现象找到问题的原因。
D C B C A D C B C A Y ⋅=+=需要00、04、10各一片题目3:某学期开设四门课程,各科合格成绩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不合格成绩为0分,要求4门总成绩要达到7分方可结业,设计其判别电路。
设计要求: (学号为21~35的学生做)(1) 列出真值表,写出逻辑表达式并用卡诺图或逻辑代数化简。
反相器原理图
反相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它可以将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180度的反转,输出一个完全相反的信号。
在许多电子设备中,反相器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在放大器、振荡器和滤波器中都会用到反相器。
本文将介绍反相器的原理图及其工作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反相器的基本原理图。
在电路图中,反相器通常用一个三角形表示,输入信号连接到三角形的一个端口,输出信号连接到另一个端口。
在三角形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减号,表示这是一个反相器。
反相器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它主要由一个放大器和一个反馈网络组成。
当输入信号加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口时,放大器会将信号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出到反馈网络。
反馈网络将输出信号再次输入到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在这个闭环中,放大器会不断放大信号,直到输出信号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当输入信号的电压为正值时,放大器会输出一个负值的电压,反之亦然。
这就是为什么反相器可以将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180度的反转。
当输入信号的电压增大时,输出信号的电压会减小,反之亦然。
这就是反相器的放大特性。
除了基本的反相器外,还有一些衍生的反相器电路,比如带有滞后网络的反相器、带有滞前网络的反相器等。
这些衍生电路都是在基本的反相器电路上进行改进和扩展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电路。
总的来说,反相器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实用的电子电路,它可以将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180度的反转,输出一个完全相反的信号。
在电子设备中,反相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实现信号的放大、滤波、振荡等功能。
希望本文对于反相器的原理图及工作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6种电平转换的优缺点电平转换是一种将其中一电平信号转换为另一种电平信号的技术。
电平转换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数字电路的设计等。
不同的电平转换方式各有优缺点,下面将介绍6种常见的电平转换方式以及其优缺点。
1.共集电平转换:共集电平转换器是将输入信号通过NPN晶体管等器件进行电平转换的方式。
它常用于信号放大、隔离、匹配等应用中。
优点:(1)输入输出具有相同的电平;(2)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电阻可以不相等,有很大的灵活性;(3)输入阻抗较高,输出阻抗较低,能够匹配不同电路之间的阻抗差异。
缺点:(1)输出电压下降约0.6V,因晶体管的饱和压降导致;(2)放大倍数相对较低,不适合要求高放大倍数的应用。
2.共射电平转换:共射电平转换器是将输入信号通过NPN晶体管等器件进行电平转换的方式。
它常用于信号放大、缓冲、驱动等应用中。
优点:(1)输出电压较高,适合需要高电平输出的应用;(2)放大倍数相对较高,适合需要高放大倍数的应用。
缺点:(1)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没有确定的关系;(2)输出端存在一定的电流噪声。
3.共射共集电平转换:共射共集电平转换器是将输入信号通过两级晶体管共同作用进行电平转换的方式。
它常用于信号放大、隔离、驱动等应用中。
优点:(1)既具有共集电平转换的优点,又具有共射电平转换的优点;(2)输入输出具有相同的电平;(3)放大倍数较高。
缺点:(1)外部电路复杂,对器件和参数的匹配要求较高。
4.非反相器电平转换:非反相器电平转换是将输入信号经过一个非反相的放大电路,通过放大转换成输出信号的方式。
它常用于信号放大、反相、驱动等应用中。
优点:(1)不改变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2)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一定倍数。
缺点:(1)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没有确定的关系,根据电路参数的不同可能出现放大或衰减的情况;(2)输入阻抗较低,需要适配输入设备。
5.反相器电平转换:反相器电平转换是将输入信号经过一个反相的放大电路,通过放大转换成输出信号的方式。
反相器缓冲器工作原理
反相器和缓冲器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两种基本电路。
它们分别
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首先来看反相器。
反相器是一种基本的放大电路,它的主要作
用是将输入信号进行180度的相位反转。
反相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一个输入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后,通过负反馈的方式将输出信号反相。
具体来说,当输入信号为正电压时,放大电路会输出一个负电压,
反之亦然。
这种相位反转的特性使得反相器在信号处理和电路设计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振荡器、滤波器和模拟运算电路中。
接下来是缓冲器。
缓冲器是一种电子电路,它的主要作用是放
大信号并降低输出阻抗,从而提供一个稳定的输出信号。
缓冲器的
工作原理是利用放大器来增加输入信号的幅度,并通过输出级的设
计来降低输出阻抗,使得输出信号能够稳定地驱动后级电路。
缓冲
器通常用于信号传输过程中,尤其是在信号源和负载之间,以确保
信号的稳定传输和有效驱动。
总的来说,反相器和缓冲器在电子电路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工
作原理。
反相器主要用于相位反转,而缓冲器则主要用于信号放大
和输出阻抗匹配。
它们都是电子电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件,对于理解和应用电子电路具有重要意义。
CD4049功能简介:CD4049 六反相缓冲器/转换器.,CD4049是六反相缓冲器,具有仅用一电源电压(VCC)进行逻辑电平转换的特征。
用作逻辑电平转换时,输入高电平电压(V IH)超过电源电压V CD。
该器件主要用作COS/MOS到DTL/TTL的转换器,能直接驱动两个DTL/TTL负载。
CD4049可替换CD4009,因为CD4049仅需要一电源电压,可取代CD4009用于反相器、电源驱动器或逻辑电平转换器。
CD4049与CD4009引出端排列一致,16引出端是空脚,与内部电路无连接。
若使用时不要求高的漏电流或电压转换,推荐使用CD4049六反相器。
目录内容提要写作提纲正文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4)(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4)(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5)(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5)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5)(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 (5)(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6)(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7)(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8)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0)(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 (10)(二)统一的度量标准 (11)(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 (11)(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 (12)(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12)参考文献 (15)内容提要在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是最重要的会计要素之一,与资产相关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情况,从而使资产减值问题一度成为我国会计规范的热点问题。
人们也期望通过会计上的法律法规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让企业向广大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减值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针对会计实务中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境况。
习题答案第一章数制和码制1.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各有什么特点?答:模拟信号——量值的大小随时间变化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量值的大小随时间变化是离散的、突变的(存在一个最小数量单位△)。
2.在数字系统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它有何优点?答:简单、状态数少,可以用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状态来对应二进制的两个数。
3.二进制:0、1;四进制:0、1、2、3;八进制:0、1、2、3、4、5、6、7;十六进制:0、1、2、3、4、5、6、7、8、9、A、B、C、D、E、F。
4.(30.25)10=( 11110.01)2=( 1E.4)16。
(3AB6)16=( 0011101010110110)2=(35266)8。
(136.27)10=( 10001000.0100)2=( 88.4)16。
5.B E6.ABCD7.(432.B7)16=( 010*********. 10110111)2=(2062. 556)8。
8.二进制数的1和0代表一个事物的两种不同逻辑状态。
9.在二进制数的前面增加一位符号位。
符号位为0表示正数;符号位为1表示负数。
这种表示法称为原码。
10.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即为它的正数原码连同符号位按位取反。
11.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即为它的反码在最低位加1形成。
12.在二进制数的前面增加一位符号位。
符号位为0表示正数;符号位为1表示负数。
正数的反码、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即为它的正数原码连同符号位按位取反。
负数的补码即为它的反码在最低位加1形成。
补码再补是原码。
13.A:(+1011)2的反码、补码与原码均相同:01011;B: (-1101)2的原码为11101,反码为10010,补码为10011.14.A: (111011)2 的符号位为1,该数为负数,反码为100100,补码为100101. B: (001010)2 的符号位为0,该数为正,故反码、补码与原码均相同:001010.15.两个用补码表示的二进制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位是将两个加数的符号位和来自最高有效数字位的进位相加,舍弃产生的进位得到的结果就是和的符号。
反相器结构
反相器(inverter)是一种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它将输入信号取反输出。
在数字电路和逻辑电路中,反相器的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下面是两种常见的反相器结构:
1. 三极管反相器结构:这种结构使用三极管(通常是NPN型)作为开关来实现反相功能。
输入信号通过基极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从而产生输出信号的反向。
具体的连接方式是将输入信号连接到三极管的基极,输出信号从三极管的集电极获取。
当输入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输出为低电平;当输入为低电平时,三极管截止,输出为高电平。
2. MOSFET反相器结构:这种结构使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来实现反相功能。
MOSFET有两个基本模式:增强型(Enhancement Mode)和耗尽型(Depletion Mode)。
在反相器结构中,常用的是增强型MOSFET。
输入信号通过控制栅极电压来控制MOSFET的导通和截止,从而实现反向输出。
具体的连接方式是将输入信号连接到MOSFET的栅极,输出信号从MOSFET的漏极获取。
当输入为高电平时,MOSFET截止,输出为高电平;当输入为低电平时,MOSFET 导通,输出为低电平。
这些是常见的反相器结构,它们在数字电路和逻辑电路中被广泛应用,用于信号处理、逻辑运算和数据传输等方面。
1/ 1。
什么是反相器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反相器是一种在电路中常见的器件,它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对反相器的定义以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进行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反相器。
一、反相器的定义反相器,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对输入信号进行反相处理的电路。
它由一个放大器和一个反馈电阻组成,主要作用是将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180度的翻转。
在电路中,反相器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电路实现,如晶体管放大电路、运算放大器电路等。
二、反相器的工作原理反相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理解:首先,输入信号进入反相器的输入端;然后,经过放大器的放大作用,信号被放大;接着,反馈电阻将一部分放大后的信号反馈回输入端;最后,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相位翻转,输出信号呈现出与输入信号相反的相位。
三、反相器在电路中的作用1. 相位翻转:反相器的最主要作用是实现输入信号的相位翻转。
在某些电路设计中,需要将输入信号的相位反转,以满足特定的电路要求。
反相器通过将输入信号的相位翻转180度,实现了对信号相位的控制。
2. 波形放大:除了相位翻转外,反相器还具有波形放大的作用。
经过反相器放大后的输出信号的幅度将比输入信号的幅度更大。
这对于一些需要波形增益的电路来说非常有用,如音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
3. 信号反向控制:当输入信号经过反相器后,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反。
这意味着当输入信号的幅度为高电平时,输出信号的幅度为低电平,反之亦然。
这种特性使得反相器在数字电路中具有控制信号反向的能力,广泛应用于逻辑门电路、时序电路等。
4. 滤波器设计:反相器在滤波器设计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反馈电阻和外接电容等元件,可以构建出不同特性的滤波器电路,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和频率选择。
综上所述,反相器是一种常见的电路器件,主要用于对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翻转。
它在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相位翻转、波形放大、信号反向控制和滤波器设计等方面。
通过合理应用反相器,可以实现电路的多种功能和特性,从而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
实验六、反相器LVS一、实验目的:LVS是一个比较布局图与电路图所描述的电路是否相同的工具,亦即比较S-Edit绘制的电路图与L-Edit绘制的布局图是否一致的工具。
本范例将分别将前面反相器电路设计与反相器版图设计输出成T-Spice中的文件,再以其结果进行对比,并以详细的步骤引导学习LVS的基本功能。
二、实验要求:1、了解版图的电路转化过程;2、了解电路图的电路转化定义文件3、熟悉LVS。
三、实验步骤:操作流程:进入LVS——建立新文件——设定——电路对比。
(1)打开LVS程序:执行在..\Tanner\LEdit目录下的lvs.exe文件,或选择“开始”——“程序”——Tanner EDA——L-Edit——LVS命令,即可打开LVS程序。
(1)打开文件:先打开要进行对比的两个反相器电路,inv.spc文件与inv.sp文件,其中inv.spc文件是从前面实验四的L-Edit编辑的布局图inv组件(inv Cell)转化出的结果,而inv.sp文件是从从前面实验五的S-Edit编辑的电路图inv模块(inv Module)输出成SPICE文件的结果。
在LVS环境下,可选择File—Open,打开“打开”对话框,在“文件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Spice Files(*.sp*)选项,在“文件名”下拉列表中选择inv.sp 文件与inv.spc文件,如图13.1所示。
(3)修改文件:观察打开的inv.spc文件与inv.sp文件,将.include的设定修改成如图13.2所示的状态并保存,注意包含文件的路径不要加上引号。
(4)打开LVS新文件:在LVS环境下选择File—New命令,出现“打开”对话框,在其中的列表框中选择LVS Setup选项,再单击“确定”按钮,如图13.3所示。
(5)文件设定:在Setup1对话框中有很多项目需要设定,包括要对比的文件名称、对比结果的报告文件、要对比的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