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2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燃烧条件:燃烧发生所需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1.燃料:燃烧物质称为燃料。
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例如木材、油类、煤炭、天然气等都是常见的燃料。
对于燃烧来说,燃料是产生火焰的物质基础。
2.氧气:氧气是燃烧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燃烧中,氧气会与燃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化物,并释放能量。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足够支持燃烧反应。
氧气的供应是燃烧的重要条件。
3.点火源:点火源是将燃料和氧气反应所需的能量。
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火花、高温等。
燃料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发生热解,产生可燃气体,然后与氧气反应,进而引发燃烧过程。
二、灭火原理:灭火是停止燃烧过程或扑灭火源的一种措施。
燃烧的主要灭火原理包括以下几种:1.抑制燃料:燃料是燃烧的基础,没有燃料就没有燃烧。
因此,燃料的抑制是灭火的最基本手段之一、抑制燃料有以下几种方法:隔离燃料与氧气的接触(如封闭容器,燃料供应切断等);降低燃料温度(如水冷,液化剂等);对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使其分解或释放出无害物质(如含硼和氮的灭火剂等)。
2.隔离氧气: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所以隔离氧气也是一种有效的灭火原理。
通过遮蔽或封闭燃烧区域,断绝氧气供应,可以使燃烧停止或扑灭。
例如,用湿毛巾或灭火器覆盖住火源,阻止氧气进入,可以有效灭火。
3.降低温度:温度是燃烧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可以使火势减弱或停止燃烧。
常见的降温手段有使用水、二氧化碳等灭火剂,局部喷洒、冷却燃烧区域,达到灭火效果。
4.抑制链式反应:燃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链式反应,这是燃烧继续进行的原动力之一、通过添加一些物质,可以抑制或中断链式反应,从而阻止或减轻燃烧的进程。
这种方法被称为化学阻燃。
5.移除燃料:将燃烧过程中的燃料移除,也是一种有效的灭火原理。
消防员在扑灭火势较大的火灾时,常常使用水炮或者喷射水雾来冲击火源,将燃料带走,从而使火势得以控制。
总结: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密切相关的。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
(2)通过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动手实验、归纳现象和结论,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预习案【学法指导】1、对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学习2、完成时间10分钟。
【知识链接】我们对火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火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生活离不开火,但火有时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然而你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吗?【自主学习】1、什么叫燃烧?2、燃烧需要哪些条件?3、什么叫着火点、自然?4、灭火的原理有哪些?5、阅读(p83页)知识视窗:了解灭火器的相关知识6、阅读(p84、85页)了解爆炸与防爆知识【预习自测】1、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剧烈的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三个条件是:、、。
3、灭火的原理、、。
【我的困惑】写出你在预习过程中不理解,感到困惑的地方。
探究案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⑴、⑵、⑶、三者的关系3、灭火的原理:⑴、⑵、⑶、三者的关系常见灭火器:⑴、⑵、⑶、4、爆炸: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而引起爆炸。
二、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 1、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石块、蜡烛、布、木块、天然气、瓷器。
结论:燃烧必须物质具有___________(可燃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2、蜡烛常温下不能燃烧,需要点燃才能持续燃烧。
结论:。
3、将燃烧的蜡烛用烧杯倒扣。
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知识总结1]:燃烧的三个条件:① ________ ;② __ ;③。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知识总结2]:通常的燃烧定义燃烧:与空气中的发生的一种、的的反应。
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思考]:请看看常见的灭火方法,说出该方法的原理:1. 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知识点梳理一、燃烧和燃烧的条件1、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原理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灭火。
具体的灭火方法和措施举例如下:(1)封锁燃烧物质法即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隔绝空气法: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3)冷却法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用水、二氧化碳液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时只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典型例题【例题1】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请帮小明将下表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 燃烧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物质具有可燃性才能燃烧实验2 玻璃杯内蜡烛逐渐变小并熄灭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例题2】(1)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为什么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写出干粉受热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剧烈的反应。
3、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燃烧的定义:
问题1、物质的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问题2、把这些共同点概括起来就可以得出燃烧的概念,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物质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练习:下列变化是燃烧吗?
1.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2.食物的腐烂
3.铁的生锈
4.动植物的呼吸
2、燃烧的条件
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燃烧需要
问题2、如何才能使酒精、蜡烛、木条等燃烧?
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问题3、如果把正在燃烧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它还能一直燃烧吗?
燃烧需要
实验7-1
现象:试管中的白磷,试管中的红磷,烧杯中的白磷。
结论:燃烧需要、、。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试一试:设计不同的方法来熄灭蜡烛,并说明原理。
(烧杯、镊子、水、剪刀、碳酸钠和稀盐酸)
、2、3、
阅读书127页表7-2,回答下列问题
(1)木材、棉布失火应选用哪种灭火器?它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2)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应选用哪种灭火器?
(3)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练习实践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密度小
D.纸比煤着火点低
2、烹调时,不小心油在锅里着了火,要熄灭它,最简单的方法,这种灭火的原理是。
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和()
4、今年国庆节期间,黑龙江黑河市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
消防官兵不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A.飞机空中喷洒干冰
B.用高压水枪喷水
C.降低树木的着火点
D.设置防火隔离带
5、用水可以灭火,这是因为()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大量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大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D.水的密度大于空气
拓展提高
1、点燃一根火柴,火柴头向上燃烧时与火柴头向下燃烧时哪种方式更容易熄灭?为什么?请用燃烧条件来解释。
2、比较下列物质的点燃方式,分析燃烧的难易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火柴、纸张、小木条、蜂窝煤:
红磷、白磷:
煤块、煤粉:
猜想:燃烧难易程度与什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