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三境界(半天最新)陈宇
- 格式:ppt
- 大小:16.97 MB
- 文档页数:52
班级管理的三重境界班级管理境界不同,班主任的体会也就不同,班级管理的路走的远近也就不同。
第一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班级管理本身是一种比较烦琐的工作,它要求细管、常抓、耐心,所以一部分班主任为了班级付出了很多心血。
经常去班里看一看,经常找学生谈心,经常家访,经常处理学生零碎事件,经常帮助科任教师来教育学生……于是,一些时候,班主任会感到心力交瘁。
用老班们常说的话:心永远没有静过。
心不静并不是因为忙,而是心里一直装着学生,思考着如何让班级更好地发展,随时准备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到来。
第一重境界的班主任,因为“救场”而忙碌,因为事必躬亲而疲惫,因为抓着“权力”不放而焦头烂额。
憔悴了,工作也不一定能做好,所以一些烦恼便随之而生,班主任会觉得学生不理解自己,认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时间长了,工作的倦怠感就有了,疲惫感、不知所措感越来越强。
第二重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些班主任能把班级管理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所以,他们轻松地就让班级管理进入了良性轨道。
他们制定了合理的班规,指导了一批优秀班干部,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班会也花样翻新。
他们管理着班级也享受着这一过程。
所以,他们幸福地工作着。
这一境界的班主任,他们游刃有余的背后,曾经也是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品尝着失败,总结着得失。
为了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自己的班级管理,他们积极读书,虚心求教,勤奋记录点滴。
为了能让班级管理上层次,更科学、合理,他们调查研究,从学生中发掘直接经验。
要让班级管理轻松而幸福,就应调整自己的心态,有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上下求索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心态决定我们的幸福度。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班级管理的目标高了,才能牵引我们去努力攀登。
只有站得高了才能理性地审视我们的工作,客观地评价我们的做法。
第三重境界:爱,就一个字。
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用爱心唤起爱心,用生命激发生命,师生共同成长,共品人生。
浅谈班级管理“三境界”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
当班主任这些年来,我认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其行为首先表现出的特点是:有理想,爱学生,能为学生的成长奉献出身心,具有做好自己班级工作的各方面的才能。
回顾自己的班主任历程,把班主任工作做到实处,必须跨越以下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换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真心想着你。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我常跟学生讲:人无完人,谁无过错,我不怕你们犯错误,关键的是犯了错误以后,对待错误的态度,不能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犯错误之后,教师采取慈爱和宽容的态度,会比采取任何办法更有教育的效果。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尊重你,想着你。
有一次,班级里的一名男生孔某,因为逃学没来上课,我打电话给家长,家长说早晨已背书包走了。
他比较喜欢玩游戏,结果还真被我在游戏机厅找到了。
等到学校门口时,我说:“你让我很失望,不过刚才在游戏机厅我没说话,你知道为什么吗?”他说:“老师,我知道你是为了保全我的面子。
”我说:“两天之后我就要去学习了,为期四天。
希望我回来时,代理班主任能跟我说,你表现的比我在时还要好,你懂了吗?”他深深地点了点头。
说实话,我是带着不放心走的。
四天很快过去,周一早晨当我推开教室门时,我看到黑板上写着“真的好想你”几个大字并且有全班同学的签名。
那一刻觉得自己好幸福,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策划并实施的。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
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我们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心灵的成长需要肯定,我们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幼小的心灵点滴的进步,小小的喜悦,都值得我们赞扬;心灵的成长更需要宽容,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
第二个境界:换种处分方式,让学生能够心悦诚服。
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我们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我罚他上讲台唱一首好听的歌或者将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正楷字写一份违纪心理报告。
班级管理的“三重境界摘要:班级管理工作可谓千头万绪,累并快乐着。
每一位班主任若达到尊重、倾听、智慧三重境界,可让班级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尊重倾听智慧一、尊重------给学生一生的感动班主任工作看似平淡,实则是一门管理艺术。
三年的陪伴换来许多学生一生的感动。
(1)尊重人格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班主任是任课教师中学生心生畏惧的“种子选手”,学生间搞恶作剧时的口头禅“班主任来了!”顿时可以换来班级瞬间的安静,足见班主任的杀伤力。
这种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心存芥蒂,很多信息对班主任个人是封闭的。
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班主任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
优秀生大多因为习惯好、自律性强、很多时间能得到任课教师的厚爱;问题学生曝光率高,自身携带些许不好习惯,过于懒散,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爱,自信心完全丢失,破罐子破摔,这部分学生是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的重心。
很多时间他们出错的原因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表面坚强,内心脆弱,自尊心强,很多事情都是压在心底,只是苦于不被别人理解和获得别人的尊重。
席勒说“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纵观许多问题学生,他们的本质是好的,只是长期被边缘化、标签化了。
“犯错时班主任可以惩罚我,我也想和尖子生一样优秀,现在想学大多时间课听不懂了但任何人都不能侮辱我的人格”。
这是学生A在一份问卷中最想说的话。
刘墉说:“尊重那些与你抗争的人,因为你争的是理,不是去损毁对方的人格。
”为此班主任老师应该学会利用第三只眼睛看待问题,审视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美国作家爱默生如是说。
(2)尊重差异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都不同程度得到提升,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扛着“核心素养”大旗,唯分数论成败的做法依然根深蒂固。
每学期不同形式的考试成绩细化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许多学困生屡遭挫败,任课教师失去耐心与信心,两极分化从起始年级就已经泾渭分明,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把行为恶劣或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视为另类,不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
班级管理的三个境界一、尊重学生,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性管理境界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担当的是名“警察”的角色,事无巨细,管这管那,样样放心不下,让学生望而生威,只拥有“怕”情,只能是服从与奴役。
试想,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空间中,谈何人身自由?谈何个性舒展?谈何心灵释放?谈何情感宣泄?学生对这样的管理只会心存余悸,这样的班主任永远也得不到学生的信赖。
为此在班级管理上,我利用与学生年龄比较接近的优势,为学生铺设生存发展的条件,用尊重给予学生生长的阳光与空气,让他们在平等中茁壮成长。
二、信任学生,实现学生自由成长的个性管理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
为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主要做法是“三个转变”。
一是变关心为信任。
真正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要信任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信任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使班上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用情至深”,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场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变包办为自主。
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最需要的是锻炼,而不是包办。
成功的教学是使学生不断磨练自己,于失败和挫折中丰富人生阅历,最终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最忌讳的是直接告诉学生做什么,使学生成为机器人,只知道接受指令,丧失了个性。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班级管理上,我实行“民主自治”和“班委负责制”,定期在班会上进行“民主测评”,看学生对班委工作的满意程度,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满意度降低时,和班委共同找原因,同时指导班委工作方法,应该说收效颇好。
其间,每当我看到学生遇到了困难,心中总有一种冲动想帮助他们,但又控制了自己,等到学生难以解决时才施以援手;有时控制不住,唠唠叨叨,出力不讨好,学生反而更加手足无措,自尊受到了伤害,自信心也下降了。
班级管理三境界
“下雨了”!打开窗户,看到路上许多行人在奔跑,看着这些雨中自觉奔跑的行人,反思我们的管理,油然产生一些感悟。
细数管理可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是“人”治,即人管人;第二境是“法”治,即制度管人;第三境是“场”治,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场”的力量来感化和激励人,即以文化人。
第一境界是“人”治,人管人。
这种管理易发生师生冲突,加上班主任管理经验欠缺,最后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意见强烈,班级工作难以进展,逐渐就会进入山穷水复“师”无路的困境。
这种管理是:老师很主动,学生却“脉动”。
第二境界是“法”治,制度管人。
这是目前大多企业及班主任都采用的方法,其实质是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评价办法,用制度来约束行为。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在管理中,班主任可退居二线,避免了直接与学生的冲突,易于缓解师生矛盾,调节师生关系。
这种管理是:老师很得意,学生也“统一”。
第三境界是“场”治,以“场”育人。
该境界就是我们开始看到的《雨中即景》,都是自觉的在雨中奔跑。
这种管理是最高境界,是我们的追求。
精心创造一个下雨的“场”,让学生自觉的奔跑,根本不用督促和监督。
同样作为一个班级,也要科学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场”,就像磁场、电场一样,用场的力量来管理学生,进而使学生的各种行为都变成自觉,以实现管理的“共产主义”。
这种管理是:老师很潇洒,学生“娃哈哈”!总之,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的工作就会“新”花怒放!。
班级管理的三个境界中小学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协调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者。
班主任的责任和使命是建设一个蓬勃向上的班集体,促使全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是一个螺旋式的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从班主任管理行为表现、班集体建设情况和学生学习成长三方面而言,要经历由“管”到“管住”再到“管好”的三个境界,即班级管理所达到的三个不同层次水平。
一、管的境界:勤于管理,热心治理秩序然班级管理“管”的境界,是班主任履行职责、进入管理状态的境界。
凡接管一个新的班级,班主任都要经历治理班级“管”的初期阶段。
进入“管”的境界,班主任管理主要表现在“勤”字上,靠责任心和热心使班集体生活走向组织有序,使学生有安全感。
1.重任在身勤于管在班级管理“管”的初期,班主任心理压力较大,需要料理的工作千头万绪。
班主任站在教育管理的最前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班主任需要眼勤、嘴勤、腿勤。
在班级管理初期,班主任管理方式往往以“管”为主,表现为事事过问“管辖”多,对学生要求“管教”约束多,有经验的班主任注意用引导激励法和情感的推动力量等“理”的方式。
管,班主任需要有责任心、热心和真心,用心灯照亮学生的心田。
责任心,是班主任自觉自愿做好分内工作的心情,是带好一个班的心理基础。
有了责任心和使命感,工作不推托,不怕苦和累,心甘情愿去做班级管理各项工作,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是可信赖的人。
热心,是指班主任满腔热忱地去做班级工作,把爱学生、爱班级与爱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面对千头万绪的班级管理工作在所不辞,义无反顾,表现出人民教师爱生乐业的高尚情操。
班主任凭着热心帮助学生尽快扬起学习的风帆,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是可爱的人。
真心,就是真心实意做好班级工作,做到真心真诚和真实。
班级管理难事多,需要班主任直面现实,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求真务实。
班主任以自己的真心和人格魅力做事,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是可敬的人。
2.热心点灯秩序然班主任热心点灯,勤于管理,使班级管理向规范迈进,就进入了“管”的境界。
陈宇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班主任或教师,掌握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制定合理的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应遵守的纪律,同时严格执行,使学生意识到行为的边界,从而规范自身行为。
此外,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打造高效班级团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提高班级团队的凝聚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使他们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再者,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
此外,加强家校联系与合作,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还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挑战。
为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包容与合作精神。
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改革的教育教学环境。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运用有
效的管理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