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及指数
- 格式:xlsx
- 大小:20.87 KB
- 文档页数:23
注:1.2000年以前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为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2.按照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增加值)。
3.从2003年起,水果产量含果用瓜。
4.从2016年开始,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动力。
5.从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展了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本表中的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数据来源于此调查,与
2012年及以前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指标口径有所不同,数据来源于实施城乡一体化调查后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6.2012年-2016年水产品数据由农业农村部根据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10275.8 123967.9 73567.1 66384.3
588.9
3493.0 12169.1
2.9
202.1
5410.1
3201.2
3309.0
6480.4 27400.8
114.5
104.6
103.2 16020.7 13327.7
733.3
2557.5
137.1
144.5。
渔业统计年鉴2020摘要:一、引言二、2020年渔业统计数据概述1.产量2.养殖业产值3.捕捞业产值4.渔业从业人员数量5.水产品出口情况三、各地区渔业发展状况1.沿海地区2.内陆地区四、政策与措施对渔业的影响1.国家政策2.地方政策3.渔业补贴政策五、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渔业资源养护措施2.渔业捕捞规范3.人工鱼礁建设4.渔业保护区建设六、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1.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2.捕捞业产业结构调整3.水产品加工业发展七、渔业技术创新与推广1.新型养殖技术2.高效捕捞技术3.精深加工技术八、渔业产业链拓展与融合发展1.渔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2.渔业产业链的拓展九、国际交流合作1.国际合作项目2.对外援助与技术交流十、展望与建议1.渔业发展趋势2.挑战与机遇3.对政府及企业的建议正文:一、引言《渔业统计年鉴2020》为我们揭示了我国渔业在过去一年里的发展情况。
本文将围绕2020年渔业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渔业的发展态势,探讨政策、资源保护、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链拓展等方面对渔业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渔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2020年渔业统计数据概述1.产量: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xx万吨,同比增长xx%。
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为xx万吨,捕捞水产品产量为xx万吨。
2.养殖业产值:2020年我国养殖业产值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3.捕捞业产值:2020年我国捕捞业产值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
4.渔业从业人员数量:2020年我国渔业从业人员数量为xx万人。
5.水产品出口情况:2020年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为xx亿美元,同比增长xx%。
三、各地区渔业发展状况1.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渔业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xx%,养殖业产值占比为xx%,捕捞业产值占比为xx%。
2.内陆地区:内陆地区渔业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xx%,养殖业产值占比为xx%,捕捞业产值占比为xx%。
四、政策与措施对渔业的影响1.国家政策:政府加大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贷款扶持等。
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关于“建立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各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和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发布结果”的要求,科学评价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快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订本指标体系。
一、监测对象监测评价全国及各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指标构建的依据(一)构建原则一是体现引领性。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部署要求,突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三大体系”,突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目标导向,发挥评价指标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二是体现指导性。
突出结果和过程的有机结合,既有度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结果性指标,又有突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工作的过程性指标,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提供指导借鉴。
三是体现操作性。
原则上选择社会公认的、反映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突出权威性、透明性;指标数据符合国家统计制度特点,均能从现有统计数据获得。
四是体现连续性。
在已开展的相关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大稳定、小调整,确保一个方法、一个标准对外,尽量减少办法调整对各地农业现代化评价工作带来的影响。
(二)指标选择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质量效益、绿色发展、支持保护等6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
前三个方面侧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评价,后三个方面侧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结果评价。
表1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三、评价方法(一)定量评价评价指标数据属于统计部门统计范围内的,直接采用统计年鉴数据;属于行业部门统计范围内的,采用行业统计数据。
确保评价指标数据真实有效,年度间口径一致、相互衔接。
测算指标得分为指标现状值与全面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综合得分为各测算指标得分之和。
各测算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与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之和,即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值。
指标单位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一.基本情况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21171596乡(镇)个数个117村民委员会个数个7476年末总户数户4378760106乡村户数户1906730875年末总人口万人1823乡村人口万人1016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人3057125823乡村从业人员数人5361375010农林牧渔业人5188564548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特49本地电话年末用户户2000541388二.综合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7891976202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10135889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3466164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万元21106292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6408811338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万元4105968453三.农业.工业及基本建设粮食总产量吨6725761818棉花产量吨油料产量吨9573687肉类总产量吨12851134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个12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23602129323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万元2010638788四.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999811037小学在校学生数人2338132000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床410315社会福利院数个52社会福利院床位数床6916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2747102711612705 111191017211461100 10301374933400975558681654547451594118652 48341621402789 3464724233263623798019744912968445178469231463681030744063245152 21735 415772858416234209441479141080794430367900106961402876148665482843432587319132196241811611519688113402868445313480343797907201046365404631711841002303054552556135101715102528142302410009895912955 1491016 6749111455761908518270171311477221556334652121497941293074630467721737124279 651331329452 658 11225106。
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关于“建立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各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和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发布结果”的要求,科学评价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快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订本指标体系。
一、监测对象监测评价全国及各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指标构建的依据(一)构建原则一是体现引领性。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部署要求,突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三大体系”,突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目标导向,发挥评价指标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二是体现指导性。
突出结果和过程的有机结合,既有度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结果性指标,又有突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工作的过程性指标,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提供指导借鉴。
三是体现操作性。
原则上选择社会公认的、反映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突出权威性、透明性;指标数据符合国家统计制度特点,均能从现有统计数据获得。
四是体现连续性。
在已开展的相关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大稳定、小调整,确保一个方法、一个标准对外,尽量减少办法调整对各地农业现代化评价工作带来的影响。
(二)指标选择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质量效益、绿色发展、支持保护等6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
前三个方面侧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评价,后三个方面侧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结果评价。
三、评价方法(一)定量评价评价指标数据属于统计部门统计范围内的,直接采用统计年鉴数据;属于行业部门统计范围内的,采用行业统计数据。
确保评价指标数据真实有效,年度间口径一致、相互衔接。
测算指标得分为指标现状值与全面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综合得分为各测算指标得分之和。
各测算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与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之和,即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值。
摘要:通过对我国及海南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构建冷链系统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热带亚热带农业生态村的构想,在海南省万宁市礼纪镇的初步实践表明,该项目对实现海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次有益探索。
关键词:产业集群冷链系统新兴农业生态农业1.项目背景1.1中国及海南农业发展现状至2003年底,我国农业占GDP的比重为14.5%,农业从业人员比重50%,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整个轻工业比重62.6%,而农产品出口比重仅为4.2%。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首位,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基本国策。
我国热区面积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5%,已建成成规模的热作基地10余处。
海南岛地处中国最南端,四季常绿,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均处在热带亚热带,是全国唯一的热带省份,许多特色热带资源在全国独一无二,在我国热带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一方面,农业也是海南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2003年,全省农业总产值396.5亿元,农业增加值249.8亿元,占GDP的35.8%。
海南建省以来,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打好“季节差、名特优、无公害”三张牌,使农业保持稳定、持续增长。
1.2机会分析海南农业连续十余年的两位数增长,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的增长仍然属于资源型、粗放型,下一步的出路在哪里?沿着老路还能走多远?WTO的加入,对我国农业的冲击很大,对海南经济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区域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越来越紧密。
海南作为一个特色资源省区,在“9+2”、“10+1”等局部区域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在国际热带亚热带农业大舞台上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地位?资料显示,欧美发达国家农副产品加工率达85%,中国平均加工率为23%,而海南省只有5%,差距蕴含着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