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ppt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800.00 KB
- 文档页数:2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知识点1.海伦·凯勒,美(国)作家,作品有《我的一生》、《我的天地》等.大学期间,她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
这本书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不仅给残疾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以鼓舞。
1964年她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23.作者这样安排她的光明的三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回答. 对生命、亲情的珍爱,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渴望,对人类的友善情感,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忠告世人善用感官等。
4.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三天?三天的活动,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考察。
既表现内心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对人类生活的高度赞美,并以自己痛苦经历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5.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作者对自己周围的人怀有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说明她是何等善良;她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显示了她积极进取的精神;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表现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
6.海伦•凯勒为什么首先要常时间凝视安妮老师的脸?抒发了作者内心怎样的感情?海伦•凯勒要看的是面部的轮廓、面孔、眼和对人类的同情心,为的是永远记住她并认识她的温和、耐性和性格的力量。
这充分体现了她对梅西太太的感激和尊敬,她视梅西太太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的人们中最卓越的代表。
7.如何理解“我始终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象”一句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体现了海伦•凯勒怎样的精神实质?(提示:请从作者是位残疾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作者在游览整个城市时,要到花园大街去,到贫民区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
“我始终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象”一个残疾人,本应该让世人同情、关怀,但她却同情、关怀别人,表达了海伦•凯勒对世人的博爱襟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知识考点一.作者简介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幼年时患病而失聪失明。
后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的悉心帮助下先后就读于剑桥女子学校和拉德克利夫学院。
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主要叙述自己如何战胜残疾、战胜自我的过程,此书给世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后来成为许多杂志的撰稿人并写了几部自传体小说《我新生活的世界》等等。
安妮·莎莉文·麦西去世后,1936年波丽·汤普逊成为她的密友。
她先后在美国各地、欧洲、亚洲发表演讲,为残疾事业和慈善机构筹集资金。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二.内容分析本文是原文的节选,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者按照时间依次叙述自己如果获得三天光明后的所见、所思、所感。
第一天她要通过安妮的脸、朋友的面孔、狗的眼来找出内在美的形迹;观察家中简朴小巧的东西来揭示人类精神的泉源:爱与光明;漫步森林、拜访农场来自然之美与宁静生活之美。
第二天作者试图通过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来看看人类艰难曲折之路和历史的沦桑巨变,通过参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来探讨感悟人类精神的侧面、人类灵魂的绚丽之美,通过在戏院看戏真切地感受一下艺术形象的魅力与动态的美。
同时给有视力的人以诚恳的规劝:不要冷漠自己的官能、积极面对生活吧!第三天作者假定去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体验一下现实世界的人之美景和大众生活的快乐与悲哀。
作者在这三天的"所见"集中表现了自己对人类生活的高度赞美、对人类美好精神的赞美、对自然与人工创造的赞美,同时让我们看到一个热爱生活、坚强乐观、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快乐与悲哀,具有大众情怀与关怀的女性形象。
三.能力训练1.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A.轮廓机警绚丽夺目B.翌日曙色如醉如痴C.一瞥门楣变幻莫测D.虔诚遗漏奥悔不已2.选出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怜悯(mǐn)瞬(shùn)息万变溜达(liū)B.禁锢(gù)百舸(gě)争流颤(zhàn)动C.虔诚(qián)栩(xǔ)栩如生沧桑(cāng)D.模糊(mó)游目骋怀(chěng)殉情(xùn)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白蝴蝶之恋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导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基础知识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凯勒后来成为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
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2)行文思路:假如给她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要做看些什么呢?白天夜晚第一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回忆这一天第二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看戏第三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世界看喜剧接下来我们可以探索作者在仅有的三天时间内,为什么是选择看这一些东西而不是另外的一些东西。
我们可以明确,这中间主要体现了作者这样一些思想感情:首先,海伦·凯勒亲身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盲人而受到的周围人的爱,特别是麦西夫人对自己的关心的培养,以及在麦西夫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间的真情,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人类的同情心,因此海伦·凯勒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的善良。
其次,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分别揭示人类物质方面的成就和精神财富的进步,海伦·凯勒之所以要看这些地方,是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通过这些来探索人类的灵魂,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海伦·凯勒积极进取的精神再次,海伦·凯勒关心日常世界,希望在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从观察中去了解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东西。
4.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
5.海伦童年的两个伙伴是厨师的女儿玛莎和猎狗贝利。
6.韦德先生永远是那么和蔼可亲,说实在的,我之所以把波士顿称为“好心城”,就是因为他的缘故。
17.香邦先生帮助海伦上的盲人学校,进入学校第一个真正关心她的老师是莫美丽;而如果没有卡内基的帮助,海伦进大学是不可能的。
海伦最后毕业于哈佛大学。
18.海伦认为打开美的钥匙是博物馆,能把时代压缩成一天。
19.除贝尔先生和莎莉文老师外,海伦最敬爱的人就是马克•吐温。
20.被海伦认为是“帝王之树”的是橡树。
21.水唤醒海伦思维的灵魂。
22.对海伦来说,她的世外桃源是文学,而她唯一不喜欢的功课是算术。
23.海伦第一次看的戏是《王子与贫儿》。
24.海伦心中的人类是友谊和善良的。
25.海伦经常自勉的一个目标,以宗教说法是带笑背负起自己的十字架。
26.海伦的《我的生活》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27.海伦·凯勒在法国作家中最喜欢莫里哀和拉辛。
28.把“上帝是万物之父”“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两种伟大思想铭刻在海伦脑海里的人是布鲁克斯主教。
29.
为白昼,第三天
30.海伦•凯勒的故事启发:她身残志坚,积极乐观向上。
我要向她学习,笑对人生,努力做一位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