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强直
- 格式:ppt
- 大小:4.80 MB
- 文档页数:13
第十五章颞下颌关节病颞下颌关节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种类较多,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脱位、关节损伤、关节强直、关节炎、关节发育性疾病和关节肿瘤等,其中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最为常见。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累及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系统的、具有相关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可以是功能性的。
也可以是器质性的。
TMD可以分为咀嚼肌紊乱疾病、结构紊乱疾病、炎性疾病和骨关节病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复杂,迄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多种因素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包括局部因紊及全身因素。
【临床表现】以青壮年多见,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
人群的发病率为28%~88%,其中12%~59%的有自觉症状。
美节区疼痛为颞下领关节紊乱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是自发痛或开口时痛,约40%的患者有咀嚼痛。
关节运动时弹响或有杂音,可为弹响音、破碎音或摩擦音。
这些杂音与不同的病理改变有关。
关节运动障碍,开口运动异常,开口型偏斜,开口度过大或受限等。
【病理变化】关节盘和髁状突软骨表现为退行性改变。
肉眼见关节盘穿孔多在双板区,而关节盘局部变薄多发生于后带。
镜下见病变部位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溶解断裂并形成裂隙(图15-1);部分胶原纤维发生嗜碱性变;前带和中带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行走无定向;中带及后带软骨细胞增多,细胞较大,成双或单个出现;且后带有新生的毛细血管长入;双板区纤维细胞增多,血管减少,出现纤维化,在此基础上可发生病理钙化(图15-2)。
髁突软骨的表面出现胶原纤维问水肿、松解、形成大小不一的纵裂和横裂,软骨可沿横裂剥脱,使关节面不平滑。
表面带的胶原纤维可发生变性,走行方向不清,而为弥漫的无结构的均质样物。
有时出现软骨基质变性溶解,呈紫染颗粒状。
病变较重时,表面软骨与髁突骨质之间形成大的横裂,或裂隙上方关节软骨全面剥脱,使髁突的骨质暴露。
髁突的骨密质和骨小梁中的骨细胞可发生固缩,有的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骨纹理明显,骨小梁出现不规则的微裂,甚至崩解。
口腔执业医师(第三单元)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B1型题 4. B1型题 5. A3/A4型题 6. A3/A4型题7. A3/A4型题8. A3/A4型题1.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引起的开口困难可选用A.局部封闭B.开口练习C.理疗D.关节镜手术E.开放手术正确答案:E解析:此题为基础知识临床应用题。
颞下颌关节强直分为真性关节强直和假性关节强直两类。
前者是由关节内纤维性或骨性粘连引起,也称关节内强直;后者是因软组织损伤产生的瘢痕限制下颌运动造成的,也称颌间挛缩。
颞下颌关节强直需手术治疗。
2.三叉神经第三支属于A.运动神经B.交感神经C.感觉神经D.混合神经E.分泌神经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为基本知识题,考核“三叉神经第三支的特点”。
三叉神经的三条神经干分别称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前二支为感觉神经,后者(第三支)为混合性神经,含大的感觉根和小的运动根。
3.唇裂病人上唇的解剖形态是A.上唇下1/3部微向上翘B.红唇中部稍厚且正中部呈珠状而向前下突出C.上下唇宽度比例和谐D.鼻小柱及鼻尖居中,鼻孔对称等大E.鼻小柱歪斜,鼻孔不对称正确答案:E解析:本试题是解剖知识题,考试“唇裂病人上唇的解剖形态”。
唇裂无论程度如何都失去了上唇的正常解剖形态,并可累及到鼻的形态,出现鼻小柱歪斜、鼻孔不对称等改变。
正常上唇形态左右对称,唇的下1/3略向上翘,红唇中部有突向前下的唇珠。
4.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适宜做龈瓣切除术的情况是A.水平阻生,冠周炎反复发作B.前倾阻生,前方邻牙远中龋坏C.前倾阻生,龈瓣上有咬痕D.垂直阻生,升支前方有足够空隙,对颌牙位置正常E.颊向阻生,对颌牙位置正常正确答案:D解析:龈瓣切除术只针对于位置好,空间足够的牙齿。
其他情况只能拔除。
5.通常不会引起张口受限的间隙感染是A.颞下间隙感染B.眶下间隙感染C.咬肌间隙感染D.翼下颌间隙感染E.颞间隙感染正确答案:B解析:张口受限的间隙只是针对于张闭口肌肉的间隙,如咬肌、翼内肌、颞肌等,而眶下间隙一般不引起张口受限。
第八单元颞下颌关节疾病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本单元主要介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脱位及关节强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关节强直关系密切,亦在此叙述。
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一、概念及病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非指单一疾病,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其发病因素不清。
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常见。
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病因学说很多,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多数学者接受多因素理论。
关节内微小创伤与精神心理因素为本病的两个主要致病因素。
此外,本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学因素、两侧关节发育不对称和关节囊薄弱等解剖学因素、偏侧咀嚼习惯、夜磨牙、紧咬牙及其他口腔不良习惯有关。
口腔治疗时间过长、不良充填体和修复体等也常患本病的诱发因素。
一般都有颞下颌关节区及(或)咀嚼肌肌痛、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三类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多数为功能紊乱性质,也可累及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器质性破坏。
颢下颌关节紊乱病虽然病期较长,并经常反复发作;但是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发生关节强直,预后良好。
二、临床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功能紊乱阶段;结构紊乱阶段;器质性破坏阶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虽然病期较长,并经常反复发作,但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会发生关节强直。
临床表现有以下三个主要症状:1.下颌运动异常包括开口度异常及开口型异常;开闭运动出现关节绞锁等。
2.疼痛开闭口运动及咀嚼时关节区及(或)关节周围肌群疼痛。
一般无自发痛,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及耳的症状。
3.弹响及杂音在下颌运动过程中,颞下颌关节常有弹响音、摩擦音、破碎音。
弹响音为开口运动中有“咔、咔”的声音,常见于关节盘前移位时;破碎音为开口运动中有“咔叭、咔叭”的破碎声音,关节盘穿孔、破裂或移位时可出现这类杂音;摩擦音为在开口运动中有连续的似揉玻璃纸样的摩擦音,多见于骨关节病。
全口义齿51.牙列缺失是指整个牙弓上不存留任何天然牙或牙根,又称无牙牙合,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称全口义齿。
52.无牙牙合牙槽嵴:牙缺失后,牙槽骨逐渐吸收和改建,形成连续的骨嵴,为无牙牙合牙槽嵴,又称剩余牙槽嵴。
53.颊侧翼缘区:位于下颌后弓区,在下颌颊系带至咬肌下段前缘之间。
又称颊棚区,外界是下颌骨外缘,内侧是牙槽的颊侧斜坡,前缘是颊系带,后缘是磨牙厚垫。
义齿基托在此区内可有较大范围的伸展。
54.上颌硬区:位于上腭中部的前份,骨组织成嵴状隆起,又称上颌隆突,表面覆盖的黏膜甚薄,覆盖该区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以防止产生压痛。
60 腭小凹:是口内粘液腺导管的开口,位于腭中逢后部的两侧,软硬腭连接处的稍后方,并列2个,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处。
55.后堤区:前后颤动线之间可稍加压力,作为上颌义齿后缘的封闭区,称后堤区,能起到边缘封闭作用。
56.下颌隆突:位于下颌两侧前磨牙根部的舌侧,隆起程度不同。
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
过分突出的下颌隆突需施行手术铲除后再制作全口义齿。
57.磨牙后垫:是位于下颌最后磨牙牙槽嵴远端的黏膜软垫,覆盖在磨牙后三角上,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作为指导排列人工牙的标志。
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
58.无牙牙合区的分区:分为主承托区、副承托区、边缘封闭区和缓冲区。
主承托区包括牙槽嵴顶,腭部穹隆区,颊棚区。
副承托区包括上下颌牙槽嵴顶的唇,颊和舌腭侧。
边缘封闭区为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如黏膜皱襞、系带附着部、上颌后堤区和下颌磨牙后垫。
缓冲区指需要缓冲咀嚼压力的区域,主要指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的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
59.全口义齿表面为:组织面,组织面是义齿基托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面;咬合面,咬合面是上下颌牙咬合接触的面;磨光面,磨光面是指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触的部分。
60.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固位是指义齿抵抗从口内垂直脱位的能力,稳定是指义齿对砍水平和转动的力量,防止义齿侧向和前后向脱位。
云南口腔颌面外科模拟题2021年(91)(总分85.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通常所说的颞下颌"关节强直"指的不是A. 关节内骨性粘连B. 关节内纤维性粘连C. 关节内强直D. 真性关节强直E. 颌间挛缩2. 唾液腺炎症的主要感染途径是A. 血源性感染B. 淋巴源性感染C. 逆行性感染D. 损伤性感染E. 医源性感染3. 临床区别下颌下腺肿块与颌下淋巴结的主要方法是A. 望诊B. 听诊C. 探诊D. 叩诊E. 口内外双合诊4. 关于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哪项是错误的A. 术前行切取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B. 术中应保留面神经C. 可做穿刺细胞学检查D. 不能做单纯肿瘤摘除,即剜除术E. 术中可行冷冻活组织检查5. 患者,男,18岁。
主因右侧下颌下区隆起半年就诊。
检查:右侧下颌下区较对侧隆起,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穿刺抽出蛋清样黏稠液体,右侧口底未见明显隆起。
治疗应首选A. 抽净蛋清样黏稠液体B. 抽净蛋清样黏稠液体,右侧下颌下区加压包扎C. 右侧下颌下切口,完整摘除肿物D. 右侧下颌下切口,引流E. 摘除右侧舌下腺,右侧下颌下区加压包扎6. 腭裂术后的饮食要求为A. 术后半流食B. 术后流食,1周后改半流食C. 术后流食1~2周,半流食1周,2~3周后可进普食D. 术后2周可进普食E. 术后1周禁食,静脉补给能量7. 下列哪项不是拔牙的禁忌证A. 有近期心肌梗死病史者B. 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C. 心功能Ⅲ~Ⅳ级D. 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者(血压≥180/100mmHg)E.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8. 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拔牙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在60g/L以上,可考虑拔牙B. 急性白血病为拔牙禁忌证C. 血友病拔牙,应补充凝血因子D.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不可拔牙E. 慢性白血病拔牙时应与专科医生合作9. 拔牙后牙槽骨吸收不全,骨尖、嵴有压痛者,一般应在何时做牙槽骨修整术A. 拔牙后1周B. 拔牙后2周C. 拔牙后3周D. 拔牙后4周E. 拔牙后2~3个月10. 患者男,57岁。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九章讲义2颞下颌关节疾病本单元主要介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脱位及关节强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关节强直关系密切,亦在此叙述。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脱位颞下颌关节脱位指髁状突脱出关节之外而不能自行复位。
关节脱位按部位可分为单侧脱位和双侧脱位;按性质可分为急性脱位、复发性脱位和陈旧性脱位;按髁突脱出的方向、位置又可分为前方、后方、上方及侧方脱位。
临床上以急性前脱位最为常见。
外伤导致的髁状突向上、向后及侧方移位常合并下颌骨骨折及颅脑损伤。
一、急性前脱位急性前脱位是临床最常见的颞下颌关节脱位。
1.病因 引起关节脱位的因素很多,包括:①外伤,尤其是张口状态下受到外力打击;②突然大张口,如打哈欠、唱歌、咬大块食物等;③口腔及咽喉治疗时,长时间开口过度或滥用暴力,如开口器、气管镜、食管镜、直接喉镜等使用不当。
急性前脱位后治疗不当,如复位后未制动或制动时间不够,被撕裂的韧带、关节囊未得修复,导致关节韧带、关节囊松弛,可造成复发性脱位。
关节脱位可对患者产生长期影响,即使急性前脱位,关节盘及其周围组织也会受到牵拉及撕裂而导致关节盘移位从而可继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2.临床表现 发生关节前脱位时,髁状突脱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患者呈开口状,不能闭合。
耳屏前空虚。
双侧关节脱位则前牙明显开,后牙通常无接触,下颌前伸,两颊变平,颏部前突。
单侧关节脱位,颏点及牙齿中线偏向健侧。
许勒位片显示病变侧关节窝空虚,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
外力所致的关节脱位应进行X 线检查以排除颌骨骨折。
如果前牙开或单侧开而后牙有接触且后缩,则高度怀疑髁状突骨折。
临床检查还可发现耳前区肿胀而不是空虚,下颌运动时可有骨擦音。
3.治疗 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后应及时复位。
如因翼外肌痉挛伴有剧烈疼痛,复位前应先进行颞下颌关节及翼外肌封闭。
颞下颌关节内强直名词解释
颞下颌关节内强直是一种医学术语,指的是颞下颌关节(也称
为下颌关节)出现的一种病理情况。
颞下颌关节是连接下颌骨和颅
骨的关节,它在咀嚼和开合嘴巴时起着重要作用。
颞下颌关节内强
直是指关节内部出现的僵硬和运动受限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
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关节盘损伤、关节炎、肌肉痉挛或其他结构性
问题。
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咀嚼困难、颞下颌关节发出咯咯声或
者感觉到关节卡住等症状。
诊断颞下颌关节内强直通常需要进行口
腔和颌面部的检查,可能还需要进行X射线、核磁共振成像(MRI)
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牙科矫正、关节内注射或手术等,具体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预防颞下颌关节内强直的最佳方法是及时治疗颞下颌关节相关的问题,避免过度使用颞下颌关节,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正确的咀嚼
姿势。
总之,颞下颌关节内强直是一种影响口腔健康和功能的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
髁突骨折致颞下颌关节强直相关问题的探讨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0.29关键词髁突骨折颞下颌关节强直相关问题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是髁突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1],近年来,随着交通的发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进入家庭,车辆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交通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多,髁突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多[2],创伤已经成为导致tmja主要致病原因[3],为探讨髁突骨折致颞下颌关节强直相关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有关文献报道进行阐述如下。
髁突骨折继发tmja机制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髁突骨折后关节表面的凝胶样物质被破坏,表现为关节窝表面粗糙,纤维层充血、水肿及断裂,软骨和其下的骨小梁、骨髓腔暴露,这样一些胶原纤维组织进入骨组织,参与骨折的修复,损伤的细胞加速凋亡[4],一些炎症细胞核炎症因子也加速凋亡,由于骨折造成血液循环较差,软骨内缺乏血运,凋亡的细胞及凋亡的产物如钙盐、焦磷酸盐等不能及时清除,沉积于软骨内造成软骨骨化,造成髁突软骨基质各成分持续性失衡,最终造成基质崩解,促进骨强直的发生。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临床病因临床上常见的tmja患者,原因可能有:①囊内骨折被漏诊,由于tmja常因颏部外伤间接引起,故对有颏部外伤的患者,需检查双侧tmja;②诊断后常主张保守治疗,直至强直发生;③临床表现不严重,被患者和家长忽视[5]。
结合临床经验和其他学者的临床研究,囊内骨折继发创伤性tmja 有以下相关因素:①囊内骨折后移位:临床上发现,b型和m型骨折与tmja关系密切,骨折移位越明显,继发tmja的概率越大。
有资料显示[6],囊内纵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是最容易导致tmja的类型。
有资料显示通过对tmja手术前、后ct和术中探查发现[7],tmja患者均为囊内横断骨折,骨折块向前内移位。
②关节盘移位:骨折发生后,伴随着骨折块的移动和翼外肌的牵拉,关节盘常向前、内移位,盘后区也被动拉长甚至撕裂;关节盘失去其作为髁突和关节窝之间的屏障作用。
病例报告中外健康文摘2008年4月第5卷第4期W or l d H eal t h D i ges t M ed i cal Per i o di cal肌注,每日2次。
经治疗,出血再次停止。
此时,再次追问病史,患者亲属告知,自确诊右肺癌后,自购英国产吉非替尼片口服至今,每次250m g,每日1次,已服20余天,未告知本院大夫。
查阅吉非替尼资料,不良反应事项中有发生鼻出血可能。
嘱病人停用吉非替尼观察,自停用吉非替尼后,病人未再发生鼻出血.放疗计划按时完成,病情恢复良好,现随访中.2讨论鼻出血即鼻衄,单侧常见,多见于外伤、鼻腔感染、局部血管损伤、鼻咽部肿瘤等.双侧出血多因全身性疾病引起,如某些传染病、血液病、高血压病、维生素C、K缺乏等[2].引发出血的原因主要于鼻腔的解剖特点有关,鼻中隔区L i t t l e区血管丛和下鼻甲区的鼻一鼻咽静脉丛,因此处区域粘膜菲薄,缺乏粘膜下层组织支持,易遭受损伤出现出血H].该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反复鼻衄,查体未发现引发鼻衄的局部内外因素。
既往病人及亲属亦无鼻衄史。
临床检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故排除了引发鼻衄的全身性疾病。
在此种情况下,询问病史,病人称自服吉非替尼,复习吉非替尼资料,发现有引发鼻衄的介绍。
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G FR)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抑制EG F R跨膜受体,或使受体上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从而阻止细胞增殖信号的传导,促进凋亡口].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效。
尤其是腺癌,东方女性,不吸烟者为优。
目前国内尚不能生产,主要有英国、加拿大、印【中图分类号]R826.64度、美国产品。
该药物在国内尚没有大样本临床资料总结,有关该药物的资料全部是国外I—I l I期临床研究资料,所以对该药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要靠国内肿瘤界认真观察、总结。
以期完成和丰富该药的数据资料,对我国肿瘤病人治疗做到认真负责。
该药在说明书中称,服用该药总体耐受良好,主要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腹泻,肝功损害,大多不需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