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式移动模架
- 格式:ppt
- 大小:40.05 MB
- 文档页数:4
某特大桥于XXXX河而设,起讫里程XXXX~XXXX,桥长713.6m,最高墩位为5-6#墩高度为52.5m。
桥跨结构采用1×24m+1×32m+11×48m+3×32m跨式。
该桥位于直线上,以87°24′56″和87°21′7″与XX线上下行线交于XXXX;XXXX且上跨生活区和既有公路。
下部构造采用矩形空心桥墩、圆端形实体桥墩,各墩墩身高度由7.5米~52.5米。
基础采用Φ1.25m、Φ1.5m、Φ2.00m桩基础。
1.主梁设计概况上部构造设计梁体为单箱单室、等截面、等高度箱梁,梁体全长49.50m,现浇方量为591m3。
箱梁高4.3m,箱梁顶板宽12.2m,箱底宽6.2m,全桥底板厚34cm,各梁端梗肋处顶板厚由34cm渐变至64cm;全桥底板厚30cm,各梁端梗肋处底板厚由30cm渐变至80cm;腹板厚45cm,各支座处腹板厚由45cm渐变至69.6cm,再渐变至118cm。
梁体在支座处设置横隔板,每孔设置2道横隔板,横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以利检查人员通过。
主跨单孔立体图2.工程特点及需解决的问题(1)箱梁吨位重:最大施工荷载达到1566.15吨。
(2)箱梁跨度大:主跨跨径为48m。
(3)墩位高:最高墩6#墩高52.5m。
(4)上跨108国道,XX生活区和XX铁路。
(5)主墩位于河道内,施工作业困难大。
3.移动模架方案的选择及工程实例3.1移动模架方案的选择原设计文件,对于2#-13#跨48m简支箱梁施工采用节段拼装工艺。
我部查勘现场实际情况后,发现受石梯子隧道及XX铁路影响,在0~2#及13~16#都不具备建设预制场地,若在其他位置预制,则运梁困难。
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前提下,拟采用移动模架施工工艺。
并且,此工艺在其它项目已得到验证,其是安全、高效、成熟的新型工艺。
(1)牛腿:牛腿共有三对,由牛腿横梁、支腿、托梁组成。
牛腿的主要作用是支撑主梁,将施加在主梁上的荷载通过牛腿传递到墩身上。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一、前言移动模架施工工法是一种常见的桥梁和大型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方式。
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移动模架施工工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是其中一种优化的移动模架施工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本文将对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工法特点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移动模架从桥梁的上部降下来,进行施工。
这种施工方式的特点是,可以避免受限空间施工的问题,并且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可以适应各种桥梁形式的施工,包括直线、弯曲和斜线等各种形式。
三、适应范围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桥梁施工,特别是在限制施工空间、施工困难和施工安全要求高的情况下。
此外,在需要施工速度快和运输方便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该工法。
四、工艺原理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桥梁施工中的移动模架技术。
在实际工程中,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措施:1、设计移动模架:设计移动模架时要考虑桥梁的大小和形状,以确保移动模架能够适应施工和安全要求。
2、选择适当的移动模架: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和施工情况选择适当的移动模架,包括自行移动和滑轮移动等类型的移动模架。
3、制定施工程序: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程序,包括移动模架的降下、支撑、拼装和升起等程序。
五、施工工艺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的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搭建移动模架:在桥梁的两端搭建好移动模架。
2、吊装下行模块:使用吊机将下行模块从桥梁上方吊下来。
3、安装施工脚手架:在下行模块上安装施工脚手架,将其调整到所需的位置。
4、进行施工:在脚手架上进行必要的桥面施工工作。
5、拆除脚手架:在施工完成后,拆除脚手架。
6、升起下行模块:使用吊机将下行模块升至原位。
7、移动移动模架:移动移动模架到下一工作位置。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劳动组织,特别是工作人员需要遵守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