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特有的珍奇动物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3
盘点澳大利亚境内最"神秘"的十大生物1、巨型兔耳袋狸(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它是最大的地面栖息袋狸物种,巨型兔耳袋狸是唯一生活在澳大利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袋狸。
这种夜间活动的袋狸物种被归类为昆士兰州“易受攻击”和“濒危灭绝”物种,一个世纪前,由于人类农业扩张严重破坏了巨型兔耳袋狸的栖息环境,导致其数量骤然下降。
2、眼斑巨蜥(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眼斑巨蜥是澳大利亚境内体型最大的蜥蜴物种,体长可达到2.5米,这些蜥蜴爬行速度非常快,可达到每小时40公里。
虽然奔跑时是4条腿快速移动,但有时它们仅使用两条后腿快速奔跑,它们的体型和奔跑能力可以捕捉野兔、鸟类、小型有袋动物,甚至体型较大的毒蛇,但是它们并不处于顶层食物链。
3、姥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鲨鱼,它们长着巨大嘴部,栖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南部水域,其体长可达到15米,可栖息在海底200米深处。
姥鲨会使用它们的鼻子作为“金属探测器”,寻找海底泥泞之中的甲壳类生物。
4、狐蝠实际上狐蝠是人类已知最大的蝙蝠物种,它们的翼展超过1米,澳大利亚境内生活着4种狐蝠,其中包括:小红狐蝠、黑色狐蝠、灰头狐蝠和眼镜狐蝠。
灰头狐蝠和眼镜狐蝠被认为是濒危物种,像其它濒危物种一样,它们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人类摧毁狐蝠的栖息环境。
5、斑点手鱼(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除了它们具有不同寻常的外观,澳大利亚斑点手鱼还用鳍行走,而不是在水中游动。
它们倾向于生活在岩石或者沙质海底环境,它们会使用类似手的鳍在海底行走,寻找小型甲壳纲动物和蠕虫食用。
虽然在必要的时候,斑点手鱼会使用它们独特的胸鳍游动,但多数情况下它们还是选择海底行走。
6、袋食蚁兽(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物种,看上去像是花栗鼠、松鼠和食蚁兽的杂交体,其外型非常可爱,目前这种动物仅生存在澳大利亚境内。
描写考拉的说明文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描写考拉的说明文,方便大家学习。
描写考拉的说明文1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考拉”(Koala),柔软的绒毛,憨厚天真的眼神,滑稽笨拙的动作,像摆在玩具店里的毛公仔,奇趣又可爱,被誉为“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动物”在澳大利亚,人们亲切地把无尾树熊称为懒汉。
因为这种动物特殊懒散,宠爱大白天在树上呼呼大睡。
无尾树熊又叫考拉,它源于澳洲土著语KOALA,意思是无水或不喝水的动物。
无尾树熊是澳大利亚原产珍奇动物,一位法国动物学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带有育儿袋的熊而事实上无尾树熊并不属于熊类动物。
考拉(Koala):又名树袋熊、无尾熊,是一种树栖有袋动物,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干旱森林中,只吃桉树叶。
耳有毛丛,鼻子暴露,无尾巴。
成年体重8-10公斤,每产一子,幼崽出生时仅5.5克重,在袋内哺乳6个月,以后数月骑在母亲背上继续成长。
到3-4年性成熟,寿命约20年,宠爱独处生活,夜间活动。
在澳大利亚,树袋熊像中国的熊猫一样,被视为国宝。
人们把它们可爱的形象铸在价值200澳元的金币上。
澳大利亚人把澳洲特有的动物视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树袋熊即是最知名的旅游形象大使。
新南威尔士州旅游局还印制了可爱的树袋熊宣扬广告,另外,活敏捷现的树袋熊玩具也是澳洲独有的旅游纪念品无尾树熊一般体长约60-120厘米,体重在15-30公斤左右。
它的皮毛厚而长,背上的毛呈棕灰色,腹部的毛为淡黄色。
生有两只大而圆的耳朵,一对黑黑的小眼睛和长而黑亮的鼻子。
无尾树熊的前肢较长,后肢较短,行走缓慢,不适合在地上生活。
但它的前爪锋利,爬树很快。
它前爪中的拇指与其他相连的几个指相互协作,可以抓拿东西。
无尾树熊用它的第二、第三指梳理毛发。
无尾树熊没有尾巴,臀部的皮毛厚而密,便于它坐在树上。
这种动物的嗅觉和听力都很敏锐,平衡能力很强,特殊适应树上的生活。
无尾树熊是树栖动物,它宠爱独居,也没有固定的窝,大部分时间是在树上度过的。
澳大利亚国宝
澳大利亚国宝:
1、
袋鼠(kangaroo):是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
它前肢短小,后肢发达,尾长而粗,善跳跃。
遇到危险时靠双脚跳跃前进,尾作平衡器官控制方向,时速可达70千米,一次跳跃可达10米远,并能跳过3米高的障碍,可谓动物界跳跃冠军。
2、树熊(koala):也是澳大利亚的一种特有的动物,它安静善良,肥肥胖胖的生活在树上,以桉树树叶为食,桉叶中含有催眠物质,所以树熊吃饱了就在树上酣睡。
3.鸸鹋:长得像鸵鸟,高1米。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
它不会飞,但它擅长奔跑。
它是一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会游泳。
它的蛋有15个蛋重。
生活在沙漠和草原地区。
它是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中除袋鼠之外的另一种动物。
栖息于澳洲森林和开阔地带,吃树叶和野果。
鸸鶓终生配对。
每窝产7-
10枚暗绿色卵,卵长13厘米。
在地面上筑巢。
雄鸟孵卵约60天。
体上有条纹的幼雏出壳后很快就能跟着成鸟跑。
特别的气管结构在繁殖期可发出巨大的隆隆声。
鸸鹋和琴鸟是澳大利亚的民间选定国鸟,澳大利亚官方并没有规定国鸟。
澳大利亚有什么特色动物
澳大利亚有许多独特的动物,其中包括:
1. 澳大利亚袋鼠:澳大利亚袋鼠是一种独特的啮齿类动物,有着长长的尾巴和袋状的身体,它们可以跳跃很高,被称为“澳
大利亚的跳跃王”。
2. 澳大利亚野牛:澳大利亚野牛是一种珍稀的哺乳动物,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偏远地区,有着黑色的毛皮和一双尖锐的角,是澳大利亚的国宝。
3. 澳大利亚袋熊:澳大利亚袋熊是一种独特的食肉动物,它们有着灰色的毛皮和一个袋状的身体,喜欢在夜晚活动,是澳大利亚大陆上最大的本土动物。
4. 澳大利亚螃蟹:澳大利亚螃蟹是一种独特的甲壳类动物,它们有着绿色的外壳和长长的脚,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活动,是澳大利亚海岸线上的重要物种。
澳大利亚的国宝动物是什么澳大利亚的国宝动物是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黑天鹅。
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大陆的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就了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独有生物。
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大陆的国家,也是一个要在大夏天过圣诞节的国家,因为独占南半球的一个大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就了澳大利亚和其他大洲很多独特的地方。
今天和大家说说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独有生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国宝袋鼠袋鼠是澳大利亚特产的生物,在国际上也是澳大利亚的国家形象。
袋鼠跳跃前进,一次可以跳尾巴作为支撑保持平衡。
澳大利亚把自己的袋鼠标在了自己的国徽上,是因为袋鼠是一种只会勇往直前的生物。
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也代表着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精神信仰。
不过这样的精神信仰并不会提高袋鼠在澳大利亚人心中的地位,由于澳大利亚境内袋鼠太多,国家也是支持捕杀袋鼠的。
由于袋鼠天生擅长跳跃,肉比牛肉还要鲜红一点,普通的澳大利亚超市都可以买到袋鼠肉。
这或许是全世界地位最低的国宝了…2、国鸟鸸鹋国徽上大家还可以看到另外一种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是一种鸟,这个鸟叫鸸鹋。
说起这个鸸鹋,其实也算是澳大利亚的国鸟了。
但是这个国鸟在1932年却和澳大利亚军队正面交锋了一次,这次的交锋最后以部队损失了1万发子弹只造成几只鸸鹋死亡而告终。
事情的起因只不过是因为当地生态好,适合鸸鹋生存,导致当地食物和淡水匮乏。
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的鸸鹋战争。
当然鸸鹋作为国鸟,拔了毛也和袋鼠一样上了澳大利亚人的餐桌。
原来澳大利亚也同样拥有地位尴尬的国鸟,鸸鹋如果会说话,应该会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吧?3、考拉考拉,实际上他的原名叫克卡勒,其实,当地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不喝水”的意思。
考拉每天大概要睡18个小时,一般都只生活在桉树林中,所需要的水分都从桉树叶中获得。
澳大利亚的考拉真的只有生病和干旱的时候才明确自己要喝水。
由于考拉长相独特,所以很多去了澳大利亚旅游的人都想抱着考拉拍照。
澳大利亚特的珍奇动物1.袋鼠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
袋鼠的种类有50多种,大小从30厘米到3米不等。
有的像人一样高大,有的如猫一般矮小。
欧洲人把它称为“坎加鲁”(Kangaroo)。
关于“坎加鲁”一词的来历,还有一段趣闻。
据说在200多年前的1770年,有一天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来到澳大利亚东海岸,他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怀藏可爱“小宝贝”,跳跃着前进的奇怪动物,感到非常新奇,于是他打起手势询问一个土著人这是什么,那土著人不懂库克船长在说些什么,便随口答道:“Kangaroo”。
从此,这种跳跃着前进的动物便以“Kangaroo”之名而写进英文词典里。
其实,那土著人随口说出的“Kangaroo”是土著语言“不知道”的意思。
这种被称为“Kangaroo”的动物在澳大利亚随处可见。
无论在广袤的牧场上,还是整洁的城市里,你都可以看到袋鼠在欢快地跳跃着。
如果你驾着汽车行驶在澳大利亚的公路上,千万注意路旁那些画着袋鼠的牌子,那是在警告你,前面是袋鼠的出没之地,请你放慢车速,注意安全。
这种醒目的路标,在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你都不可能见到,可以说这也是这个国家特有的景色之一。
2.鸸鹋鸸鹋也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样子像阿拉伯沙漠中的鸵鸟,不过它比鸵鸟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一般身高均达1米多,体重达几十斤。
鸸鹋的样子很滑稽,细长的腿,伸着长长的脖子,托着一颗小脑袋,张开扁而阔的大嘴,昂首阔步,气概不凡,对人类非常友善。
鸸鹋大多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草原和沙漠地带,全身披着棕褐色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它们不会飞翔,但善于游泳,更擅长于奔跑,凭着一双“飞毛腿”,每小时可跑60千米~70千米,并能连续长跑,因此而赢得了“长跑运动员”的美誉。
3.鱼狗笑在澳大利亚东部森林中,有一种能发出“怪笑”的鸟,其叫声似人怪笑声,当地人称它为“笑鸟”,鸟类学上称为鱼狗笑,属翠鸟科,典型树栖鸟类。
澳大利亚的珍稀动植物【袋鼠】(Kangaroo)是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
它前肢短小,后肢发达,尾长而粗,善跳跃。
遇到危险时靠双脚跳跃前进,尾作平衡器官控制方向,时速可达70千米,一次跳跃可达10米远,并能跳过3米高的障碍,可谓动物界跳跃冠军。
休息时靠后足和尾支撑三点鼎立之势。
袋鼠繁殖很快,每次产一仔,怀孕只需32天,母鼠快要生产了,就要清理它的袋子,将袋中杂物取出。
临产前,靠树静候,幼鼠生下只有小手指尖大,眼看不见,摸着慢慢爬进袋子,约经过9个月幼兽才能跳出袋子觅食,一遇到危险仍会迅速跳进育儿袋。
再经过4年才能发育健全,高2米左右,重50多千克。
袋鼠肉可食,但很粗;皮可制皮箱、皮鞋。
【鸸鹋】澳大利亚有一种与鸵鸟十分相似的鸟,它的名字叫鸸鹋。
澳洲人也把它称为食火鸡。
从体形上看,鸸鹋要较非洲鸵鸟小,比美洲鸵鸟大,又名“澳大利亚鸵鸟”。
鸸鹋与鸵鸟最大的区别是,鸸鹋的双脚各有三只脚趾,而鸵鸟双脚各有两只脚趾。
澳大利亚原有多种鸸鹋。
目前,全澳仅生存一种鸸鹋,分布在澳洲大陆西南一隅及部分内陆荒漠和塔斯马尼亚岛部分地区。
鸸鹋身高1.5-1.8米,头的两侧和颈部裸出羽毛呈褐色,体重50-60公斤。
鸸鹋的双翅已经退化,不能飞行,经过漫长的岁月,它已适应了澳洲大陆干旱炎热的气候。
它的副羽发达,可用来在快速奔跑时调整方向。
鸸鹋的双腿强劲有力,善于奔跑,最高的时速可达64公里/小时。
有趣的是,这种鸟在快速奔跑起来以后,难以立即停下来,因此常常撞到牧场设置的篱笆上或灌木丛里。
鸸鹋还是游泳的能手,遇到危险时,常会跳入水中躲避。
鸸鹋通常4-6只结群生活,活动在草原和沙漠地区。
每群里一般是一雄多雌,每年4至8月是繁殖期,雌鸟一次产蛋7-15枚。
蛋个很大,几乎相当于普通鸡蛋的15倍,蛋壳墨绿色,非常好看。
鸸鹋通常由雄鸟承担的,依靠体温孵卵。
在两个多月的孵化期,雄鸟一刻也不离开鸟巢,可以连续50天不吃任何东西,具有惊人的耐饥力。
但它在原来鸸鹋在开始孵卵之前,体内就已储存了不少脂肪,足够供应它在孵卵期间所需要消耗的营养。
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是什么澳大利亚独一无二的动物种群也是吸引游客们前来观光的原因之一。
其中超过80%的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蛙类为澳大利亚所特有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哺乳动物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澳大利亚野狗(又称野狗)就是这里最大型的食肉性哺乳动物了。
其它独特的食肉动物包括袋食蚁兽、袋鼬和塔斯马尼亚袋獾,但是这些动物的体型都不超过一只普通家猫的大小。
除了塔斯马尼亚以外,澳大利亚野狗在澳大利亚到处都有。
观看这牠们的最佳地点是在昆士兰的弗雷泽岛(Fraser Island)、西澳大利亚(Western Australia)的金伯利(Kimberly)以及北领地(Northern Territory)和南澳大利亚的沙漠。
而袋食蚁兽是西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
不用多说,塔斯马尼亚袋獾当然只有在塔斯马尼亚的野外才能看到。
哦对了,还有野生动物园!濒危的袋鼬只栖居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的雨林以及昆士兰北部的一小部分区域,如果你运气好,也许会和它们不期而遇。
属于袋狸科一员的兔耳袋狸,则可以在西澳大利亚的弗朗西斯派伦国家公园(Francois Peron National Park)中找到它们的身影。
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袋动物澳大利亚的有袋动物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其中袋鼠和考拉最为大家所熟悉和喜欢。
其实,这里拥有超过140 种有袋动物。
光是袋鼠和沙袋鼠,澳大利亚就有55 种。
那袋鼠和沙袋鼠的区别是什么呢?主要在于体型—袋鼠和沙袋鼠在体型和体重上差别极大,从半公斤到90 公斤不等,而沙袋鼠体型一般比较小。
据估计,澳大利亚的袋鼠数量在三千万到六千万之间。
你可以在澳大利亚的很多地方看到它们,比如在大部分乡村地区的野外;在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上的安吉尔西(Anglesea)以及格兰平山脉(Grampians)里;或在袋鼠岛(Kangaroo Island)上和弗林德斯山脉(Flinders Ranges)里。
澳大利亚的珍稀动植物【袋鼠】(Kangaroo)是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
它前肢短小,后肢发达,尾长而粗,善跳跃。
遇到危险时靠双脚跳跃前进,尾作平衡器官控制方向,时速可达70千米,一次跳跃可达10米远,并能跳过3米高的障碍,可谓动物界跳跃冠军。
休息时靠后足和尾支撑三点鼎立之势。
袋鼠繁殖很快,每次产一仔,怀孕只需32天,母鼠快要生产了,就要清理它的袋子,将袋中杂物取出。
临产前,靠树静候,幼鼠生下只有小手指尖大,眼看不见,摸着慢慢爬进袋子,约经过9个月幼兽才能跳出袋子觅食,一遇到危险仍会迅速跳进育儿袋。
再经过4年才能发育健全,高2米左右,重50多千克。
袋鼠肉可食,但很粗;皮可制皮箱、皮鞋。
【鸸鹋】澳大利亚有一种与鸵鸟十分相似的鸟,它的名字叫鸸鹋。
澳洲人也把它称为食火鸡。
从体形上看,鸸鹋要较非洲鸵鸟小,比美洲鸵鸟大,又名“澳大利亚鸵鸟”。
鸸鹋与鸵鸟最大的区别是,鸸鹋的双脚各有三只脚趾,而鸵鸟双脚各有两只脚趾。
澳大利亚原有多种鸸鹋。
目前,全澳仅生存一种鸸鹋,分布在澳洲大陆西南一隅及部分内陆荒漠和塔斯马尼亚岛部分地区。
鸸鹋身高1.5-1.8米,头的两侧和颈部裸出羽毛呈褐色,体重50-60公斤。
鸸鹋的双翅已经退化,不能飞行,经过漫长的岁月,它已适应了澳洲大陆干旱炎热的气候。
它的副羽发达,可用来在快速奔跑时调整方向。
鸸鹋的双腿强劲有力,善于奔跑,最高的时速可达64公里/小时。
有趣的是,这种鸟在快速奔跑起来以后,难以立即停下来,因此常常撞到牧场设置的篱笆上或灌木丛里。
鸸鹋还是游泳的能手,遇到危险时,常会跳入水中躲避。
鸸鹋通常4-6只结群生活,活动在草原和沙漠地区。
每群里一般是一雄多雌,每年4至8月是繁殖期,雌鸟一次产蛋7-15枚。
蛋个很大,几乎相当于普通鸡蛋的15倍,蛋壳墨绿色,非常好看。
鸸鹋通常由雄鸟承担的,依靠体温孵卵。
在两个多月的孵化期,雄鸟一刻也不离开鸟巢,可以连续50天不吃任何东西,具有惊人的耐饥力。
但它在原来鸸鹋在开始孵卵之前,体内就已储存了不少脂肪,足够供应它在孵卵期间所需要消耗的营养。
白足鼠:澳大利亚独特的珍稀生物1. 引言自然界充满了各种形态各异、令人惊叹的生物,而其中之一就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小型哺乳动物——白足鼠(Scientific name: Antechinus leucopus)。
作为澳大利亚大陆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白足鼠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引人入胜的生态习性,吸引着众多动物学家和自然爱好者的目光。
本文将详细探讨白足鼠的动物学特征,包括其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与生育、亚种分化等方面,同时还将涵盖白足鼠在文化与象征意义、历史与研究、保护措施与倡议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2. 动物学史白足鼠最早由西方科学家在19世纪初期发现并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白足鼠的了解也逐渐深入。
从最初的外部形态观察到现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我们对白足鼠的认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 形态特征与近种区别白足鼠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通体被覆盖着柔软的毛发。
其名字源自于其特征性的白色足部。
成年白足鼠体长约8至14厘米,尾巴长度约为10至16厘米,体重在20至60克之间。
与其他近缘种类相比,白足鼠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独特的白色足部,这使得它在草地和灌木丛中更加显眼。
4. 栖息环境白足鼠主要栖息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的森林、灌木丛和草原地带。
它们偏好生活在密集的植被中,以获得足够的庇护和食物来源。
这些栖息地为白足鼠提供了丰富的猎物和隐蔽之处,有助于维持其种群的稳定。
5. 生活习性白足鼠主要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往往躲藏在树木的树洞、岩石缝隙或草丛中。
它们以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为食,是一种杂食性动物。
由于其体型较小,白足鼠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环节,对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6. 分布范围白足鼠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地区,包括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和塔斯马尼亚等。
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白足鼠的分布范围逐渐受到限制。
澳大利亚活化石博物馆的最有特色动物悉尼的动物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动物园,虽然里面动物的种类不能与国内的动物园相比,但是却有着其他地方没有的颇具特色的动物,袋鼠,鸸鹋,考拉,笑翠鸟都是在生活在澳洲的最有特色动物。
上图1 袋鼠上图2 鸸鹋以上两种动物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也是在澳大利亚国徽上面的两种动物,袋鼠,有袋类的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其中体型很大的那种大袋鼠,只能前进,不会后退,它的尾巴起到支撑的作用,也能辅助袋鼠跳跃的更远。
由于袋鼠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此在公路上,常有袋鼠与汽车相撞的惨剧发生,小汽车甚至被它撞翻,夜间开车的司机都非常警惕袋鼠横穿公路。
鸸鹋是另一个在国徽上面的动物,很像鸵鸟,比鸵鸟小些,也是擅长奔跑,每小时能达到70公里,而且不怕累,能连续奔跑百多公里。
尽管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还有最惹人喜爱的考拉,笑翠鸟,鸭嘴兽等,但是袋鼠和鸸鹋更能象征总在前进和奔跑中的澳大利亚吧。
上图3 袋鼠袋鼠是食草类动物,由于澳洲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其他大陆不相通,本身就没有大型食肉类凶猛动物,如狮子,老虎,猎豹,豺狼等,因此,袋鼠没有天敌,加上澳洲适宜袋鼠的生存条件,袋鼠的数量增加很多。
据说历史上若干年前,由于袋鼠过多,影响到市民生活,布里斯班曾经有过一次杀戮袋鼠的行动,人们合围把袋鼠赶到一段30米深的悬崖,由于袋鼠不会转身后退,在驱赶之下纷纷跳崖身亡,这里就被称为袋鼠角。
除了这里的大袋鼠,还有小袋鼠。
上图4 小袋鼠好像兔子一样的小袋鼠,据说当年郑和航海下西洋曾经到过澳洲,登陆后看到这些一跳一跳的小动物,把它们叫做跳兔。
不过郑和不像发现了澳洲大陆的库克船长,登陆后马上插上大英帝国的旗帜,让澳洲成为大英帝国的版图。
上图5 布里斯班的袋鼠角袋鼠角就在这里,前面的悬崖有30米深,为了防止游人跌落,修筑了前面的1米高的围墙,由于袋鼠角的悬崖陡峭,也是这里许多攀岩者的运动场所。
同时也是游客们俯瞰城市风光的观景台。
奇特的澳洲针鼹:动物界最让人震惊的生殖系统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3只充满活力的吉祥物,给全世界人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3只吉祥物来自澳洲本土,分别是笑翠鸟、鸭嘴兽以及一只取名为“Millie”的金色萌物。
这只金色萌物,代表着千禧年和大地,出现在澳大利亚流通的5分硬币上,甚至成为《哈利·波特》中一种名为“嗅嗅”、会掘地寻找金币的动物原型,它就是——澳洲针鼹。
鸭嘴兽的近亲随环境自动调节体温针鼹是一种仅分布在澳洲的奇特生物,外形与刺猬相似,背部和体侧覆盖着让人望而生畏的硬刺,这些硬刺是特化了的毛发,成分为角蛋白,能够脱落与再生。
按照生物学分类,针鼹为哺乳纲动物,属原兽亚纲单孔目针鼹科,世界上与它同属单孔目的动物仅有一种,即鸭嘴兽。
原兽亚纲之下仅有单孔目一类,且单孔目下也只有鸭嘴兽科和针鼹科,因此尽管针鼹看上去酷似刺猬、豪猪,实则跟它们并无多大关系,反而与鸭嘴兽亲缘关系最近。
针鼹分为两种,长吻针鼹和短吻针鼹,二者习性几乎一致,只在外形上有所区别。
顾名思义,长吻针鼹的吻部(动物向前突出的口唇)较长,且向下弯曲,短吻针鼹的吻就要小得多;此外,长吻针鼹有外耳廓,短吻针鼹没有;论个头,成年长吻针鼹比短吻针鼹几乎大一倍;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长吻针鼹的腿也比短吻针鼹略长。
不过,因为长吻针鼹过于珍稀,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平时提到的“澳洲针鼹”或“针鼹”,多半是指短吻针鼹。
作为单孔目的一员,针鼹有着单孔目动物独有的特征。
所谓“单孔”,是指这类动物没有分开的尿道、肛门和产道,却是由泄殖腔来实现三者的功能,而这本来是爬行动物的特征。
事实上,除了泄殖腔,在针鼹身上,我们还能找到不少属于爬行动物的特征,比如长在雄性针鼹后足上那根被称作“毒距”的尖刺,就是哺乳动物在演化过程中留下的原始特征。
从前,这根“毒距”可以释放毒液来攻击敌人,而今这根“毒距”已经退化,不再含有毒液了。
针鼹虽然非常原始,却是温血动物,但它们又跟典型的温血动物不尽相同。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与地球上其它大陆互不相连,四面环海,相对封闭。
澳洲内陆气候干旱,植物物种比较单一,动物也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进化,与欧亚大陆差异很大。
澳洲大陆没有攻击力很强的猛兽,也没有猴、猿、猩猩等长灵类动物,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的动物主要有毒蛇、毒蜘蛛和北部的海边鳄鱼。
有袋类动物很多,形成了与其它大陆完全不相同的独特动物物种。
比较有代表性有如下几种。
1、袋鼠澳洲大陆有袋类动物种类繁多,除了人所共知的袋鼠外,还有负鼠、袋狼、袋熊等多种有袋类动物。
其中袋狼、袋熊并不具攻击力,个子也很弱小,经过长期进化演变,与欧亚大陆上的这些猛兽已经完全不相同了。
最有代表性的袋鼠是澳洲特有动物的象征,人们常把澳大利亚称作袋鼠王国。
袋鼠图常作为澳大利亚国家的标识,如绿色袋鼠用来代表澳大利亚制造。
袋鼠图还经常出现在澳大利亚公路上,表明此处常有袋鼠出没,特别是夜间行车,要注意观察,以免伤害它们。
袋鼠通常以群居为主,有时可多达上百只,但也有些较小品种的袋鼠会单独生活。
袋鼠前肢细短,后肢粗长,不会行走,只会跳跃,或在前脚和后腿的帮助下奔跳前行。
袋鼠的尾巴肌肉发达,特别粗壮,坐在地上时与两条后腿形成三个着力的支撑点。
尾巴也非常灵活,在小袋鼠出生前能够伸进保育袋里进行清扫,还是防御其它动物攻击的主要回击武器。
袋鼠属夜间生活的动物,通常在太阳下山几个小时后才出来捕食,而在太阳出来后不久就回巢了。
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后20-30天左右出生,非常微小,无视力,少毛,生下后立即存放在保育袋内。
直到6-7个月才开始短时间地跳出保育袋。
一年后才能正式断奶,离开保育袋独立生活,但仍活动在妈妈身边,随时争取妈妈的帮助和保护。
一只袋鼠妈妈可同时拥有一只袋外的小袋鼠,一只袋内的小袋鼠和一只待产的小袋鼠。
袋鼠以矮小润绿离地面近的小草为生,个别种类的袋鼠也吃树叶或小树芽。
最著名的袋鼠是红袋鼠,其体型最大,生活在澳大利亚干燥地带,其地带的年平均降雨量在500毫升以下,由于地面只有极少的水分,所以它们在没有活水的地区也能生存,红袋鼠实际上只有公袋鼠是红色的,母袋鼠则为灰蓝色。
澳大利亚的国兽──袋鼠
几千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脱离冈瓦纳古陆,孤居一方,独自发展。
在气候相对稳定,未发生大规模冰期,又没有大型食肉天敌侵扰的环境中,许秀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
各种有袋类动物就属原始哺乳动物,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袋鼠。
在澳大利亚,袋鼠享有国兽之殊荣,还出现在国徽上。
袋鼠前腿短小,后腿强壮,弹跳力极强,跳跃式奔跑时,时速达60多千米。
身前有一个育儿袋,幼鼠出生后就在袋中哺育成长,八九个月后才开始爬到袋外活动。
据统计,澳大利亚的袋鼠有50多个品种,总数3500多万只,遍地可见。
公路旁往往插着画有袋鼠的牌子,那是告诫司机:此乃袋鼠出没之地,行车要减速。
1/ 1。
树袋熊的本领及特点1 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干旱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珍奇的有袋类动物,叫树袋熊。
它们长得臃肿痴胖,酷似小熊,故此得名。
树袋熊属哺乳类中的有袋目树袋熊科,又叫考拉、无尾熊。
2 树袋熊的外表特别讨人喜欢。
它生着胖胖的圆脸,黑黝黝的鼻子,水汪汪的眼睛,皮毛又软又厚,耳朵短小,远看就像一团绒球,可爱极了。
3 虽然树袋熊的长相笨拙,但爬树本领却非常惊人。
它们能在相距几米远的树枝间跳跃自如,动作轻巧敏捷。
原来,树袋熊的爪极其尖锐,相互对生,能够紧紧握住树干,不管风吹雨打,雷鸣电闪,它们都能在树上酣睡,从不会掉下来。
树袋熊一天可以睡上十八小时,白天看起来懒散迷糊,夜间却很活跃。
4 在欧洲人到达澳洲以前,当地的土著人称树袋熊为“考拉”,意思就是“不喝水”的动物。
原来,树袋熊最特别的习性就是可以不喝水。
它们经常呆在树上,不爱活动,饥饿时就以嫩绿新鲜的桉树和胶树的叶子为食,这两种树叶所含的水分较多,足以供应树袋熊身体所需的水分,所以它们可以不喝水,有的甚至终生滴水不进,仍然能够正常地生活与发育。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小家伙所吃的桉树叶是一种有剧毒的树叶,对于健壮的牛羊来说一点儿就可以致命,然而考拉却以其独特的消化系统来适应这种食物。
它的肠胃能有效地吸收桉树叶里的营养物质,并将毒素随大便排出体外。
5 如果你走进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园,就会发现许多树袋熊抱卧在桉树枝上,它们的外表憨态可掬,性情温文尔雅,见人从不逃避,总是懒洋洋地趴在树枝上,处于半昏睡状态。
动物园的管理员每隔一小时,就允许人们从树上抱下“考拉”,与它们合影留念,或用嫩绿的桉树叶喂它们,考拉的憨态常会引起游人们的阵阵欢笑。
但是,性情温柔的考拉有时也会发脾气,当人们抱的时间过长或者它不高兴时,便会伤心地嚎啕大哭,声音与婴儿的啼哭很相似,表示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弄得人们非常尴尬,只好赶快把它放回树上,并向它表示歉意。
6 树袋熊所食用的桉树叶子营养极差,几乎不含糖和脂肪,蛋白质也是微乎其微,因此树袋熊的体内根本没有脂肪,常常会营养不良。
澳大利亚特有的珍奇动物
1.袋鼠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
袋鼠的种类有50多种,大小从30厘米到3米不等。
有的像人一样高大,有的如猫一般矮小。
欧洲人把它称为“坎加鲁”(Kangaroo)。
关于“坎加鲁”一词的来历,还有一段趣闻。
据说在200多年前的1770年,有一天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来到澳大利亚东海岸,他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怀藏可爱“小宝贝”,跳跃着前进的奇怪动物,感到非常新奇,于是他打起手势询问一个土著人这是什么,那土著人不懂库克船长在说些什么,便随口答道:“Kangaroo”。
从此,这种跳跃着前进的动物便以“Kangaroo”之名而写进英文词典里。
其实,那土著人随口说出的“Kangaroo”是土著语言“不知道”的意思。
这种被称为“Kangaroo”的动物在澳大利亚随处可见。
无论在广袤的牧场上,还是整洁的城市里,你都可以看到袋鼠在欢快地跳跃着。
如果你驾着汽车行驶在澳大利亚的公路上,千万注意路旁那些画着袋鼠的牌子,那是在警告你,前面是袋鼠的出没之地,请你放慢车速,注意安全。
这种醒目的路标,在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你都不可能见到,可以说这也是这个国家特有的景色之一。
2.鸸鹋ér miáo
鸸鹋也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样子像阿拉伯沙漠中的鸵鸟,不过它比鸵鸟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一般身高均达1米多,体重达几十斤。
鸸鹋的样子很滑稽,细长的腿,伸着长长的脖子,托着一颗小脑袋,张开扁而阔的大嘴,昂首阔步,气概不凡,对人类非常友善。
鸸鹋大多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草原和沙漠地带,全身披着棕褐色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它们不会飞翔,但善于游泳,更擅长于奔跑,凭着一双“飞毛腿”,每小时可跑60千米~70千米,并能连续长跑,因此而赢得了“长跑运动员”的美誉。
3.鱼狗笑
在澳大利亚东部森林中,有一种能发出“怪笑”的鸟,其叫声似人怪笑声,当地人称它为“笑鸟”,鸟类学上称为鱼狗笑,属翠鸟科,典型树栖鸟类。
其大小如猫头鹰,浑身披有灰斑色羽毛,尾巴长而扁平,嘴大而尖,既锐利又有力。
笑在“怪笑”时,眼睛不停地转动,故意显出一种傲慢的神气。
笑还是捕杀毒蛇和其他一些动物的能手。
当它敏锐的眼睛发现毒蛇后,便猛捕上去,用大嘴紧紧钳住毒蛇将其杀死。
由于笑能吃掉毒蛇,故受到当地居民特别保护。
4.鸭嘴兽
1799年,几位英国动物学家在澳大利亚考察时,发现一种奇怪的动物。
它的身上密布着柔软的细毛,身后有个扁平的尾巴,四足都有蹼,趾端还有爪。
乍看起来,与鸟类的鸭很相像,却又有兽的皮毛。
它以产卵来繁殖后代,却又以哺乳来喂养幼仔。
这究竟是鸟、是兽或是爬行类动物?真有点“不伦不类”!这个“悬案”在动物学界争论了将近100年,原因是这种动物分布极为狭窄,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使研究工作受到限制。
直到19世纪80年代,动物学家才把它归属为哺乳动物原兽亚纲单孔目,取名“鸭嘴兽”(亦称“鸭獭”)。
鸭嘴兽身长40~50厘米,腿短粗,趾间蹼便于游泳,尤其那长满粗毛的尾巴,在游泳时可充当“舵”的作用。
鸭嘴兽在水中觅食、游泳时,眼睛、耳孔、鼻孔全都关闭,那么,它是如何发现食物和躲避敌害的呢?通过神经生理实验,人们发现鸭嘴兽的喙有个重要感觉器:压力触觉和弱电场感受器。
当鸭嘴兽在水中觅食时,对周围弱电场和水流变化极为敏感,而在水中生活的动物会产生微弱电流,故水中动物易被鸭嘴兽所察觉。
鸭嘴兽口腔内有个颊囊,捕食时会将猎物(如蜗
牛、蠕虫、水中昆虫等)与泥水一同吞入口中,然后将泥水吐出,直至颊囊贮满食物后,方返回巢中慢慢享用。
过去,人们一直误认为鸭嘴兽只有一个乳区,没有乳头,幼兽只能舐食乳区的乳汁,所以将它视为低等的哺乳动物。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鸭嘴兽乳腺高度发达并具有乳头,只是位于毛皮下覆盖着不易被看到。
鸭嘴兽乳汁成分也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含铁量极高,这已引起动物学家们的极大重视。
人们也曾误认为鸭嘴兽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适应自然环境能力弱,所以分布区域极为狭窄。
最近,国外一位动物学家详细地研究了鸭嘴兽的体温调节系统,结果发现,鸭嘴兽依靠调节标准代谢率来控制体温,其体温调节能力比一些有胎盘的哺乳动物还强。
在低温下,鸭嘴兽可提高标准代谢率3倍多,其毛皮隔绝热量(防止热量散失)能力也比某些高等哺乳动物高,致使鸭嘴兽的体温恒定为32 ℃。
通过遗传学研究,科学家还发现鸭嘴兽的染色体与高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一样,雄性鸭嘴兽细胞中有X型和Y型性染色体,这说明鸭嘴兽与高等哺乳动物的亲缘比较近。
5.树袋熊
树袋熊分布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和维多利
亚州,属于哺乳纲有袋目袋貂科,每胎一仔,偶两仔,无尾,似熊,体肥壮,长约70~80厘米,大小如獾;毛灰色,厚密如羊毛;两耳短小,软而多毛;前肢第一、二指与其他三指相对;常栖于桉树林中;性喜夜行,单独活动,善爬树,能从一树枝横跳至数尺外另一树枝上。
不管风吹雨打、雷鸣电闪、均能在树上酣睡而不致掉下。
树袋熊很少饮水,能从树叶和露水中获得足够水分,因此,当地人称它为“考拉”,意思是“不喝水”的动物。
树袋熊喜食桉树叶,而桉树叶几乎不含糖和脂肪,蛋白质也微乎其微,因此树袋熊常出现营养不良。
但桉树叶含有芳香类物质,加之树袋熊常年不喝水,故树袋熊身上常常散发出“芳香”般的气味,皮毛不生寄生虫,总是显得干净美丽。
树袋熊长相十分滑稽:胖胖的圆脸、黑黝黝的鼻子、水汪汪的眼睛,臃肿肥胖,远看像一团绒球,“啼哭”如婴儿,是动物园中最受欢迎的澳大利亚动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