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社会 ppt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5
街角社会内容概括
《街角社会》是一部以意大利贫民社区科纳维尔区(Cornerville District)为背景的社会学研究著作。
作者威廉·富特·怀特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深入揭示了这个街角社会的内部结构和运行规律。
怀特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街角帮、非法团伙组织、警察组织、政治组织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他发现,这些非正式组织和政治力量在这个社区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正式的政治力量则相对边缘化。
书中还提到了诺顿帮,这个帮派主要是靠多克联合在一起,围绕着多克而建立的。
诺顿帮的前身是一个个按照年龄差异划分的街角青年群体,这些群体内部有着严格的规矩和等级制度。
总的来说,《街角社会》展示了美国底层社会政治与非正式组织的互相借助,以及街角青年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这本书对于理解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联想二:社会流动和《平凡的世界》在读《街角社会》的时候,我穿插地在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这两本毫不关联的书,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经典民族志和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展现的是不同年代的不同画卷,但我却从它们那里听到了一种和弦的声音----弱势群体社会流动的艰难。
“对于科纳威尔人来说,要爬上这个梯子——甚至只爬到最下面的一级——也是很困难的。
”“要想成功,科纳威尔人必须或进入商业和共和党政治的世界,或进入民主党政治和非法活动团伙的世界。
”事实上,如果为了成功参与非法团伙,你必须拥有充足的资金扩实人力资本,笼络警员做防护伞,收买街角青年为你做事,像托尼那样;而从事政治,你也需要安稳的工作和充足的资金来宣扬自己,笼络人心,否则会想多克那样失败。
再假如你像奇客以及其他大学生一样,依靠攻读学位来构建向上攀爬的资本,可是在那个没有良好学术氛围的社会里,没有足够资金支撑学业的家庭里,读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一个真正公平民主的社会,是一个社会流动便利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拥有一个鼓励人才流动的机制,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应得的财富。
科纳威尔的社会是一个社会流动极度艰难的社会,与此相类似,《平凡的世界》所描述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流动同样困难。
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在这样的流动机制面前没有屈服,而是积极地生活,抱着光明的信念。
我想,这样的情节安排正是这本小说拥有振奋人心的作用之所在吧。
在那样一个社会里,农村和城市被划分为“二元世界”,农村人要想进入城市比之登天过犹不及。
因此,孙少平才会因为曹县长为之安插户口而惊喜,为谋得进城挖矿的工作而激动,为妹妹考上大学而兴奋。
而相比少平,身为哥哥的少安因为清楚社会的这种状态,渐渐安于农村的生活。
像少平、少安以及多克这些人,他们都拥有极高的天赋、勤劳肯干、积极乐观,但社会流通的障碍使得他们缺乏应得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一种悲哀。
与书中所描写的时代相去甚久,现在的中国社会尽管在社会流动方面放开了很多,但相比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鼓励社会流动这一机制上还有所欠缺。
浅析《街角社会》的研究方法
街角社会一直是社会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同样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些年,街角社会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研究者也把街角社会搬到了他们的实践性研究层面。
《街角社会》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被认为是对社会交汇点处的观察和研究。
为了深入研究街角社会,研究者们应用了各种方法,以获取更多的有关街角社会的见解和信息。
他们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地理统计学,通过分析某个街角社会的属性,其中包括人口结构、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进行研究。
另外,也有研究者使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分析已有的街角社会文献、报告或者论文来了解更多街角社会的特色及发展情况。
此外,社会调查法同样也是用于研究街角社会的有效方法,研究者可以通过采集受访者的数据,以及街角社会的调查问卷,熟悉街角社会的住户的社会状况、经济状况、文化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等。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街角社会,许多社会学家研究者们也采用实地考察法,去了解街角社会的实际情况。
街角社会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每个街角社会都有自己的特征,社会学家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更多街角社会的丰富多彩,从而更深入地认识街角社会。
最后,研究者们也经常会在他们的研究中添加采访的方法,研究者可以采访诸如街角社会的人口龙头组成成员、住户、商家、社会工作者等,了解他们的个人经历并更好地了解街角社会。
以上,就是对街角社会研究方法的分析。
从上述可以看出,社会学家们可以借助各种方法去探索和研究街角社会的情况。
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既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认识街角社会,也可以促进街角社会的健康发展。
永远的街角2012117422 彭苏平《街角社会》描写的是位于“东城”地带的一个意大利贫民区的社会结构。
提到贫民区,我们的印象是“神秘、危险和令人忧虑”,它们杂乱无章,毫无秩序可言,然而作者在书的结论部分写道:“贫民区的问题在于它是一个无组织的社会。
就科纳维尔的情况而言,这种判断是极端错误的。
”深入进入这个社会就不难发现,尽管谈不上井然有序,但是它的运行或是变动,都是有组织的。
这种高度的组织性一方面使科纳维尔的本地人(主要是意大利人)具有类似于“荣辱与共”的归属感和集体感,另一方面也使得它虽然位于美国社会的一隅,却仅仅是,并且一直是一个“意大利贫民区”。
科纳维尔的社会结构是由街角帮构成的,街角帮不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它有领袖,有定期举行的活动,它“产生于帮成员之间长期的经常交往”。
诺顿帮就是作者参与了解的一个街角帮,它的领袖是多克。
多克是一个典型的街角青年,尽管没有高学历和稳定的工作,但是他很有见解,具备很高的社交能力,尤其重要的是,他作为这个帮派的核心,是帮派成员推崇品质和帮派传统品质的象征和典型——他非常重视帮派的团结性和整体性,也非常重视对朋友的忠实度。
诺顿帮最典型的常规活动是打保龄球,虽然帮派领袖不必在各项活动中能力出众,但是对于帮派而言,常规活动一定是领袖发挥出色的项目,这样他才有号召大家参与的热情与能力,从而促进这个帮派内部成员的交流,当活动过程中产生摩擦和矛盾时,领袖也具备解决它们的意识和能力,书中写道,“它(保龄球)变成一个人借以保持,获得或失去威望的主要工具”。
在打保龄球的过程中,帮派团队意识得到了增强,成员们能够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至少是一个群体。
同样地,在一些具体的细小的事情方面,多克这名领袖充分体现了他非凡的义气和对朋友的尊重。
笼统一点来说,多克很慷慨,很大方,在诺顿帮里就是这样的风俗与传统,参加一个集体活动,你有钱,而你的朋友没钱,那你就应该替他付钱,因为你们是一个帮的。
街角社会一,作者生平简介:威廉.富特.怀特191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一个地位牢固的中上层阶级家庭。
他的祖父和外祖父分别是医生和教育厅长。
父亲是大学教授。
1936年他毕业于斯沃斯莫尔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的爱好是经济学和写作。
大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他于1936年至1940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作者称之为科纳维尔)进行了实地研究。
其成果就是社会学经典名著《街角社会》。
在实地研究期间,他与凯瑟琳.金在1938年5月28结婚了。
并在结婚三周后,携妻子一同返回科纳维尔(研究地),继续他的实地研究。
1940年7月,怀特离开了波士顿,并完成了《街角社会》的初稿。
1940年至1942年,怀特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研究生,并在这期间重写和压缩了初稿。
1943年,怀特以《街角社会》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自1942年起,怀特曾先后在俄克拉何马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任教。
1964年任美国应用人类学协会主席,1977年到1978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并兼任多项职务。
1982年曾来华讲学。
二、主任著作:1、《街角社会》,怀特的成名作和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2、《拉丁美洲美国企业中人的问题》3、《组织行为:理论与应用》三、《街角社会》内容简介:《街角社会》主要讲的是作者于1936至1940年期间,作为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分,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商务印书馆1994年翻译的这本《街角社会》,是根据1993年作者略加修改和补充之后出版的第四版翻译的。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科纳维尔的“小人物”:街角青年和男大学生;第二部分是关于科纳维尔的“大人物”: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家;第三部分是作者的研究结论;第四部分是附录,介绍《街角社会》成书过程以及作者的实地研究对一个弱者(科纳维尔的一名街角青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