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_在线作业_4
- 格式:docx
- 大小:16.09 KB
- 文档页数:3
耕作学答案一、名词解释1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2 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3 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4 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5 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6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7 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 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9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
10 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二、填空题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带宽。
2 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
三、单项选择题1(3)2(5)3(4)4(3)5(2)6(3)7(1)8(3)9(5)10(1)四、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包括自给性与商品性需要两大部分。
(1分)(2)查清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
(1分)(3)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
(1分)(4)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
(1分)(5)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的确定。
(1分)(6)作物组成的确定。
(1分)2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1)改直播为育苗移栽。
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移栽技术已运用到棉花、油菜、烟草、甘薯、谷子、高粱上,甚至已试验应用到麻类、豆类、小麦、甘蔗、马铃薯等作物上,大有形成移栽农业之势。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
满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C)。
a 生物小循环为主
b 总量无限
c 生物小循环无口
d 半气相型
2.以下不属于农田氮素控制途径的是(D)。
a 合理灌溉
b 硝化抑制剂
c 改进氮肥施用技术
d 多施有机肥
3.以下哪项不是氮的输出途径(C)。
a 淋失
b 挥发
c 作物吸收
d 微生物反硝化作用
4.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的,以下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循环输入的是(A)。
a 土壤矿质分解
b 土壤固定
c 土壤的淋失
d 土壤的冲刷
5.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时间长,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b 时间长,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c 时间短,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d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6.氮循环主要是在大气、水体、生物和土壤之间进行,以下哪种不是大气中的氮进入土壤和植物的方法(C)。
a 植物固氮
b 人工固氮
c 微生物氮转化
d 非生物固氮
7.以下关于磷循环哪项是错误的(D)。
a 持续性受威胁
b 典型沉积型循环
c 生物小循环为主
d 磷循环是双向循环
8.下列关于沉积型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循环缓慢,不受干扰,成为”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负反馈调节,变化较大
b 循环缓慢,受干扰,成为”不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负反馈调。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农学”《耕作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根据作物对地力的消耗程度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高产作物B.耗地作物C.兼养作物D.养地作物2.根据作物对生态、经济条件的适应性,可将其适应区分为()。
A.生态经济最适宜区B.生态经济次适宜区C.生态经济适宜区D.生态经济不适宜区3.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A.正确B.错误4.下列作物中属于小春作物(秋冬播)的是()。
A.水稻B.小麦C.玉米D.甘薯5.生活子包括()等。
A.光B.水C.温D.肥6.下列内容属于多熟种植作用的是()。
A.提高土地利用率B.提高农民经济效益C.提高劳动效率D.增加作物播种面积,提高耕地年生产力7.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A.前提B.保障C.基础D.目的8.()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A.作物布局B.复种C.种植制度D.间套作9.与现实生产水平最接近的是()。
A.气候生产潜力B.光合生产潜力C.光温生产潜力D.土地生产潜力10.翻耕的主要工具是()。
A.有壁犁B.无壁犁C.深松铲D.钉齿耙11.根据作物对光周期反应(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可将作物分为()。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C.中性作物D.喜光作物12.耕作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A.正确B.错误13.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B.提高资金生产率C.提高肥料利用率D.提高光能利用率14.一个生产单位或地区如何提高复种的程度和效果?15.在下列作物中,属于养地作物的是()。
A.禾谷类B.油菜C.薯类D.豆类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因此生产上要“不误农时,适时种植”。
()A.正确B.错误2.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纬度北高南低B.纬度北低南高C.季节夏低冬高D.海拔低低高高3.()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科学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
《耕作学》练习题第一章引论部分一、填空题1、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以为中心,为基础。
2、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3、养地制度是与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水土保持,以及等。
4、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2个方面:即功能和功能。
5、与单项技术不同,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特点往往带有较强的,,和。
6、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精致农作,经济高效,和持久发展。
7、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
8、耕作学从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是,有很强的,但也包含着一定宏观布局的软科学内容。
二、选择题1、耕作制度包括的2大部分:( )A.种植制度B.旱作农业C.养地制度D.农牧结合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种植制度范畴:( )A.作物布局B.熟制C.平衡施肥D.种植方式3、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体现在:( )A.减少投入B.技术指导C.宏观调控与决策D.高产优质4、下面哪项不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A.生产程序机械化B.生产技术科学化C.农业主体知识化D.作物管理工业化5、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体系有:( )A.多熟种植B.节水农业C.营养管理D.农制改革三、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2、种植制度3、养地制度4、农作制度四、简答题1、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
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中国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哪些?五、论述题1、耕作制度的含义?包括哪两大部分内容?2、简述为什么要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3、论述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第二章作物布局一、填空题1、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包括、、和等,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即解决、与的问题。
2、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3、作物布局的原则应该以为基础,为目标,为可行性。
4、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四级,分别是、、和。
《耕作学》复习题一、不定项选择1. 下列作物属于喜温作物的有:()A、大豆B、油菜C、水稻D、玉米2. 农村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A、农村产业结构B、农业结构C、种植业结构与养殖业结构D、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内部结构3. 多熟种植主要包括:()A、间作B、套作C、混作D、复种4. 下列属于套作的有:()A、玉米||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麦/玉米/甘薯5. 免耕主要优点是:()A、减少水蚀和风蚀B、农耗时间减少C、节约成本D、减少病虫害6. 下列作物属于耐旱怕涝作物是:()A、棉花B、水稻C、甘薯D、玉米7. 作物生态条件存在少量缺限,但人为地采取某些措施后容易弥补,作物生长与产量较好,产量变异系数小的区域称为:()A、最适宜区B、适宜区C、次适宜区D、不适宜区8.间套作的互补效应主要包括:()A、密植效应B、时间效应C、营养异质效应D、补偿效应9. 忌连作的作物有:()A、西红柿B、水稻C、小麦D、马铃薯10. 基本耕作主要包括:()A、翻耕B、深松耕C、耙地D、旋耕二、名词解释1. 养地制度2. 多熟种植3. 立体种养4. 轮作5. 免耕6. 耕作制度7. 作物生态适应性8. 复种9. 土地当量比10. 耕层构造三、计算1、某单位种植了500 hm2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每hm2平均产量为:春玉米6400kg,夏玉米7800kg;而同等条件下单作,每hm2平均产量为:春玉米8000kg,夏玉米9750 kg。
计算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的土地当量比。
2、某单位有耕地600 hm2,其中粮田400 hm2,果园200 hm2。
粮田中有200 hm2小麦套种玉米,100 hm2小麦收获后复种夏甘薯,100 hm2玉米间作花生;果园中有100 hm2苹果间作蘑菇,100 hm2冬枣间作小麦。
计算该单位粮田、果园及所有耕地的复种指数。
四、简答1. 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功能有哪些?2. 作物布局中应注意处理好哪几个关系?3. 保护性作物种植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 我国节水抗旱农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 为什么在免耕条件下不松土作物也能生长?6. 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宏观布局功能有哪些?7. 作物生态适应性包括哪些方面?8. 运用复种时应该考虑哪些条件?9. 轮作换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0. 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是什么?五、论述题1. 论述复种效益原理。
1.(5分)春小麦连作主要分布在(D)。
A. 北方无灌溉的麦区B. 淮河以南长江两岸C. 长江流域山地D. 东北平原地区得分:5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2.(5分)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D)。
A. 半气相型B. 总量无限C. 生物小循环为主D. 生物小循环无口得分:5知识点:6.2 农田土壤培肥3.(5分)下列关于耕作制度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C )。
A. 耕作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因此,耕作制度功能更突出其技术的应用性,如养地技术就是种植制度中突出的重要功能B. 耕作制度更主要的是突出其技术功能,如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技术等C. 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D. 耕作制度是一项软技术,主要是功能在于其宏观布局功能得分:5知识点:1.2 耕作制度原理4.(5分)下列选项不属于轮作倒茬作用的是(C)。
A. 协调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B. 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C. 增加土壤水分消耗D.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得分:5知识点:4.1 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应用5.(5分)我国经济作物布局特点不包括(D )。
A. 布局较为分散,专业性强B. 投入高,经济效益多C. 技术性强得分:5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6.(5分)我国年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B )。
A. 四川盆地B. 青藏高原C. 长江中下游D. 东北平原得分:5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7.(5分)下列作物属于耐连作的作物有(B )。
A. 亚麻B. 冬小麦C. 甜菜D. 大豆得分:5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8.(5分)下列不属于主要间作方式的是(A)。
A. 小麦//棉花B. 玉米//甘薯C. 春小麦//马铃薯D. 玉米//大豆得分:5知识点:3.3 间混套作9.(5分)下面选项中不是免耕的技术环节是(A)。
A. 耙地B. 应用广谱性除草剂C. 免耕播种D. 覆盖得分:5知识点:5.4 保护性耕作10.(5分)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优点是(A )。
耕作学试题答案2(课程代码:06172)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 5分)1-5. A A A C C6-10 B B C C A11-15 C C C 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 5小题,每小题1分,共1 5分)16.在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中,可将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划分为四级: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17.热量是决定当地能否进行复种和复种程度的首要条件。
18.连作危害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三个方面。
19.在耕作学中符号“一”表示年间接茬种植。
20.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物理性状,主要包括土壤孔隙度、通气性、温度、湿度及土壤紧实度。
21.除草剂的使用时期有播前处理、苗期处理和作物收获后。
22.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应多于1000 壤米。
23.复种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水分和养分条件。
24.土壤耕作的基本耕作方法包括翻耕、深耕和旋耕。
25.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阶段。
26.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耕作制度。
27.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
28.我国最主要的亚热带作物有八种。
29.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套作。
30.土壤次级耕作措施,主要包括耙地、耱地、镇压、中耕、起垄和作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32.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3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内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34.休闲:是指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35.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冠,每小题5分,共30分)36.简述提高年单产的途径。
答题要点:(1)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1分)(2)努力提高单位播种面积产量。
《耕作学》练习题第一章引论部分一、填空题为基础。
2、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3、养地制度是与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水土保持,以及等。
4、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2个方面:即功能和功能。
5、与单项技术不同,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特点往往带有较强的,,和。
6、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精致农作,经济高效,和持久发展。
7、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
8、耕作学从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是,有很强的,但也包含着一定宏观布局的软科学内容。
二、选择题1、耕作制度包括的2大部分:( )A.种植制度B.旱作农业C.养地制度D.农牧结合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种植制度范畴:( )A.作物布局B.熟制C.平衡施肥D.种植方式3、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体现在:( )A.减少投入B.技术指导C.宏观调控与决策D.高产优质4、下面哪项不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A.生产程序机械化B.生产技术科学化C.农业主体知识化D.作物管理工业化5、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体系有:( )A.多熟种植B.节水农业C.营养管理D.农制改革三、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2、种植制度3、养地制度4、农作制度四、简答题1、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
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中国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哪些?五、论述题1、耕作制度的含义?包括哪两大部分内容?2、简述为什么要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3、论述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第二章作物布局一、填空题1、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或田地上的分布,即解决、与的问题。
2、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3、作物布局的原则应该以为基础,为目标,为可行性。
4、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四级,分别是、、和。
5、指的是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耕作学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7-02-16 08:52:05
一、单选题
1. (5分)春小麦连作主要分布在()。
A. 淮河以南长江两岸
B. 东北平原地区
C. 长江流域山地
D. 北方无灌溉的麦区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 B .解析
..2. (5分)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小循环为主
B. 半气相型
C. 生物小循环无口
D. 总量无限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6.2 农田土壤培肥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
..3. (5分)下列关于耕作制度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耕作制度是一项软技术,主要是功能在于其宏观布局功能
B. 耕作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因此,耕作制度功能更突出其技术的应用性,如养地技术就是种植制度中突出的重要功能
C. 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
D. 耕作制度更主要的是突出其技术功能,如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技术等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2 耕作制度原理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
..4. (5分)下列选项不属于轮作倒茬作用的是()。
A. 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B. 协调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C. 增加土壤水分消耗
D.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C .解析
..5. (5分)我国经济作物布局特点不包括()。
A. 布局较为分散,专业性强
B. 投入高,经济效益多
C. 技术性强
D. 商品率高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展开解析.答案D .解析
..6. (5分)我国年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长江中下游
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展开解析.答案A .解析
..7. (5分)下列作物属于耐连作的作物有()。
A. 甜菜
B. 大豆
C. 冬小麦
D. 亚麻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
..8. (5分)下列不属于主要间作方式的是()。
A. 玉米//大豆
B. 小麦//棉花
C. 春小麦//马铃薯
D. 玉米//甘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3 间混套作展开解析.答案 B .解析
..9. (5分)下面选项中不是免耕的技术环节是()。
A. 应用广谱性除草剂
B. 覆盖
C. 耙地
D. 免耕播种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4 保护性耕作展开解析.答案C .解析
..10. (5分)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优点是()。
A. 翻埋作物残茬和肥料
B. 降低生产成本
C. 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D. 减少风蚀水蚀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2 土壤耕作措施展开解析.答案 A .解析
..二、判断
1. (5分)保护性耕作的缺点有风蚀、水蚀严重,水分损失,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破坏土壤耕层构造,能耗与成本增加。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错误.解析
..2. (5分)心土层指的是30~50cm土壤结构紧密,受外界影响较小,肥力因素较为稳定,物质转化慢,对耕层肥力和作物生长有影响。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正确.解析
..3. (5分)耕层指的是农业耕作经常作用的土壤、也是作物分布的主要层次,通常厚约30~45cm。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错误.解析
..4. (5分)基本耕作主要类型主要有翻耕、深松耕、旋耕。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正确.解析
..5. (5分)土壤耕作的任务有调整耕层三相比、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翻埋残茬、肥料和杂草、消灭病虫害。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正确.解析
..6. (5分)轮作造成作物病虫草害越来越严重。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错误.解析
..7. (5分)影响茬口特性的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生物因素和耕作栽培措施。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正确.解析
..8. (5分)三熟区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最少,以灌溉和水田农业为主。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正确.解析
..9. (5分)耕作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进行着不断的演进,现在耕作制只演进到了常年耕作制。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错误.解析
..10. (5分)农田土体主要层次有覆盖层、种床层、稳定层、犁底层。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错误.解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