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三联供系统流程图(一)
- 格式:pdf
- 大小:335.34 KB
- 文档页数:1
三供一业给水管网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1施工总平面布置根据发包人提供的施工场地,以及工程现场实际需要情况,本工程分为第1、2、3、4共4个施工区域,本工程共设立1个项目总部,其中项目总部设在附近的空地上。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场地内附近已有道路,在附近没有道路的情况下,临时施工便道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沿线修建,并与现有道路连通,保证施工机械设备、材料、人员的进场。
现场的材料堆场将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在适当位置设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详见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2场地围蔽施工临设区将搭建在距离现有道路较近的地方,具体位置见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施工临设区周围砌砖墙进行围蔽,砖砌180mm墙,高度1.9m,上加0.3m压顶,基础底脚埋地0.5m,沿墙纵向每4m设一370mm×370mm砖柱,柱外侧面与墙面平齐,内外墙面均使用水泥砂浆抹平,围墙的颜色、字体按照我司施工场地围蔽的有关规定执行。
因施工场地较大,且部分管线通过交通繁忙的路段,为了施工安全及便利,均进行围蔽,并在必要的地方加设警示标志、安全标语。
施工临时围蔽采用弧形彩色镀锌压型钢板。
1.3临时设施布置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大、分部分项工程多,施工总平面将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布置。
1.3.1项目总部项目总部设在附近的空地上,具体位置见图。
长为30m,宽为20m,面积约600m2。
设置项目总部办公区、生活区、食堂、厕所及值班室等。
宿舍和办公区用房采用组合活动板房,其中宿舍采用一层,为工人宿舍。
办公区为两层板房结构,一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用房,二层为管理人员宿舍。
项目总部平面布置详见图《项目总部平面布置图》。
1.3.2施工道路施工场地内交通道路网较发达,施工时可以利用现有道路运输设备、材料和人员,局部地方没有道路的,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修建临时施工道路,满足施工需要。
1.3.3临时堆场材料堆场将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在现场设置,减少材料的二次转运,材料堆场均采用钢管石棉瓦搭建。
热电冷三联供热电冷联供的基本概念热电冷联供是指燃料(燃气、燃油等)为能源,能同时满足区域建筑物内的冷(热)、电需求的能源供应系统,通常由发电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和换热设备组成。
热电冷联供系统将高品位能源用于发电,发电机组排放的低品位能源(烟气余热、热水余热)用于供热或制冷,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概括起来,热电冷联系统具备如下优点:节能:热电冷联供系统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热用来供热或制冷,充分利用了一次能源。
环保:热电冷联供系统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燃烧排放物对环境无污染。
安全:区域建筑物采用热电冷联供系统后,其供电不受电网限制,确保了用户的供电安全。
平衡能源消费:热电冷联供系统减少了小区或建筑物对城市电网的电力消耗,并增加了燃气消费,对缓解电力紧张,平衡能源消费者具有积极作用。
热电冷联供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同时具有电力和空调需求的场所,如工厂、医院、大型商场、生活小区和工业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39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发展"热电冷联产"技术的法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保基本国策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重要行政规章。
2000年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旨在推进热电冷联供的运用。
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常见模式及配置根据热电冷联供系统中发电机组的不同及系统主要功能的不同,热电冷联供系统可分为以下三类:□以蒸汽轮机为发电机组的热电冷联供系统,其主要功能为供热和供电(如热电厂),夏季将一部分(或全部)供热能力转换成供冷能力,从而实现热电冷联供。
□以燃气机和蒸汽轮机为发电机组(即燃气轮机----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的热冷联供系统,系统主要功能是发电、供冷(热)是次要功能。
□供热(冷)及供电并重的区域式热电冷联供系统(CCHP)或建筑物内的热电冷联供系统BCHP),系统中的发电机组可采用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包括微燃机)、内燃机发电机组、外燃机发电机组或燃料电池。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的日常运行维护标准,依据内燃机、直燃机操作规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项目的日常运行及维护。
第三条运营安全部为本制度的主管部门。
第二章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定义第四条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即CCHP(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是指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带动燃气轮机、微燃机或内燃机发电机等燃气发电设备运行,产生的电力供应用户的电力需求,系统发电后排出的余热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余热锅炉或者余热直燃机等)向用户供热、供冷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
第五条冷热电三联供是分布式能源的一种,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第三章发电操作第六条开机程序(一)检查机油、和冷却水的液位有没有在规定的液位,如没有达到应补充至规定液位。
(二)检查柴油机冷却风扇与充电机皮带的松紧,如松便收紧;检查所有软管,看看是否会有接合处松脱破损、磨损,如有则收紧或换掉。
(三)打开燃料阀门,合上电源总开关。
检查油门开关是否打开,保持低速启动电机。
(四)若机组低速运行正常,可将转速逐渐增加到中速,进行预热运转,一定时间后,将转速增至额定转速。
(五)检查机组散热、振动、三相电压、电流、频率和转速是否正常。
若运行正常,则可以逐渐增加负荷,向系统供电。
第七条关机程序(一)逐渐卸去负荷,断开空气开关。
(二)在空载状况下,逐渐将转速降至中速,待机组水、油温降至70℃下时再行停机;(三)停机15 分钟后,关闭发动机机房通风机。
第八条注意事项(一)开机时不能用高速启动,否则会烧坏启动电机。
(二)用启动电机启动时,启动时间不能超过 5 秒,连续启动三次无法启动起来要等机组冷却后再行启动,否则会烧毁起动电机。
第四章制冷操作第九条开机程序(一)合上机组控制箱电源,切换到“机组监视”画面,确认机组“故障监视”画面上无故障灯亮(冷水断水故障除外)。
太阳能采暖-制冷-热水三联供系统方案一 、引言近年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煤、电、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日益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头等大事,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其它能源无可比拟的优势。
我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kwh/㎡.d以上,全国2/3以上地区年辐照量大于502万KJ/㎡,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处处均可开发应用,无需开采和运输,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符合国家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因此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必将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通过深入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的信息资料,经专业人员潜心研究,设计出了太阳能采暖-制冷-热水三联供系统,并运用于多个工程。
本系统不但能够满足用户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需求,还能四季提供日常生活用热水。
现根据在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实施的工程。
二 、工程概况1、 工程简介该建筑是一座新建的节能民居,上下两层建筑面积为419㎡,大小房间共15间,砖混结构,中空玻璃塑钢门窗,外墙为370㎜厚空心砖,外墙加装70㎜厚标准挤塑板保温层,房顶采用200㎜厚聚苯板保温,建筑外围护结构符合节能50%标准。
.2、设计要求夏季按3个月制冷,冬季4个月采暖,全年每天提供480升45℃热水。
设计参数参照下表空调室外计算参数(表一)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夏季3226.465冬季-9----45空调室内计算参数(表二)夏 季冬 季房间功能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客厅24≦6518≦45卧室26≦6522≦45厨卫餐厅26≦6520≦45太阳能计算参数(表三)北京地区北纬39° 48′,东经116° 28′.月份123456T-4.6-2.2 4.513.119.824.0H15.08117.14119.15518.71420.17518.672月份789101112T25.824.419.412.4 4.1-2.7H16.21516.43018.68617.51015.11213.709 T——月平均室外温度℃;H——等纬度角太阳月平均日辐射量(MJ/㎡d)。
目录概述 (1)第一章微型燃气轮机 (2)1.1微型燃气轮机工作原理: (2)1.2微型燃气轮机的工作流程 (4)1.2.1压气机模块 (4)1.2.2回热器模块 (6)1.2.3 燃烧室模块 (7)1.2.3透平模块 (8)1.2.4发电机 (8)第二章余热锅炉数学模型 (10)1 补燃装置 (10)2 余热锅炉 (12)第三章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模型 (14)3.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 (14)3.2 高压发生器模型 (15)3.3 低压发生器模型 (16)3.4 冷凝器模型 (17)3.5 蒸发器模型 (18)3.6 吸收器模型 (19)概述分布式能源具有利用效率高、污染少、耗能低等优点,逐渐成为能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分布式能源在解决系统全局的能源供需平衡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又能根据特殊场合需求,解决特定行业和特定区域用户的资源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问题。
因此,分布式能源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冷、热、电(Combined Cooling Heating&Power)系统是以天然气为燃料,由小型或微型设备组成,在用户或建筑物附近,直接向用户供冷、热、电和生活热水的分布式能源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三联供系统达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可以节约电力,减少夏季用电负荷,填补夏季天然气使用低谷,同时减少燃机排入大气中的废热,运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同时可以避免使用对大气有破坏影响的氟利昂等制冷剂,起到环境保护作用。
在冷热电联供系统中,微型燃气轮机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组合是一种很通行的冷热电联供方式,通常应用于建筑物中,也称建筑冷热电联供系统。
其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总的说来,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传统的热发电厂能源有效利用率仅为35%左右。
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利用发电后的排气热能,直接供给用户热量或者利用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机组供热或者制冷,实现能源的多级利用,使能源的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北京市某大型公建三联供系统经济性与能耗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某大型公建的冷负荷、热负荷和电负荷的预测,对热电冷三联供能源系统的配置和运行方案进行了合理的设计。
根据该系统的初投资和能耗费用进行了经济性评价,并利用等效电法对该系统用能效果做出了评价。
结果表明建筑三联供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取决于电力和燃气的价格比例,设备热力完善度的低下是制约该类系统发挥其节能潜力的重要因素。
1.工程的概况本建筑总建筑面积14.95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8.839万平方米(有较大的中庭)。
地下建筑面积6.118万平方米。
建筑体形系数为0.15。
全部为自用写字楼,主要用途为金融管理机构办公。
办公人数在4000人左右。
2.冷热电负荷的预测为了合理的进行三联供系统的配置,通过DeST软件对该建筑的冷、热负荷进行了全年的逐时计算。
电负荷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电气设计图纸进行预测。
电负荷的逐时变化按照文献[1]所述方法进行预测。
对该建筑冷热电负荷的预测结果见图1-3和表1。
图1图2图3表1 全年冷热电负荷累计值和峰值全年累计值(MWh)峰值(kW)冷负荷 25121.142122739615 热负荷 14809.378电负荷 63880.77 11839 3.方案的设计本项目属于建筑热电冷三联供系统(BCHP),能源供应规模较小。
基于燃气内燃机发电功率较小,发电效率较高,且部分负荷时效率衰减度小,可灵活调节等特点选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
根据参考文献[2]所述本类项目能源配给原则:"以基荷电力定容量,不足电力从电网补充,不足热量补燃解决"。
结合该建筑冷、热、电全年负荷变化特点确定该系统运行方案和设备配置。
(1) 鉴于我国自备电站“并网不上网”的政策,为保证燃气内燃机发电效率以及发电量满额输出,始终保持其满负荷运行,为建筑物提供基础电负荷,不够的时候由市政电网补足。
(2) 夏季当吸收机能够满足建筑物冷负荷时,优先利用内燃机余热作为热源驱动吸收机进行供冷,当不能满足建筑物冷负荷时用电制冷机与吸收式机联合供冷。
标题:图1热电冷三联产示意图篇名:热电冷联产节能判定的新方法说明:如图1、2所示,三联产系统由供热、发电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组成,共有Z级回热加热和热网加热器;分产系统由供热(工业炉)、发电(凝汽式机组)及CJFD2000标题:图2 ST IG循环热电冷三联产总能系统A—压气机B—燃烧室C—透平D—发电机E—余热锅炉篇名:双工质并联型联合循环热电冷三联产总能系统的研究说明:ST IG循环是1974年,由美籍华人程大酋博士提出的,因此又称程式循环(如图2虚框内部分所示)。
它与HAT循环的主要区别在于软水注入的位置不同篊JFD2002标题:图7 HAT循环三联产总能系统的火用效率与回热度和透平进口温度的关系篇名:HAT循环构成热电冷三联产总能系统的热经济性计算与分析说明:图7为HAT循环三联产系统的火用效率和回热度与透平进口温度T4的关系。
如图所示,系统火用效率随回热度变化的规律和系统能量利用率随回热度盋JFD2002标题:图6 HAT循环三联产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与循环回热度和透平进口温度的关系篇名:HAT循环构成热电冷三联产总能系统的热经济性计算与分析说明:如果只从循环的作功效率看,为保证循环经济性,不应降低HAT循环的回热度U。
但是,从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和系统的火用效率看,又是另一情况。
图6蜟JFD2002标题:1-压气机;2-饱和蒸发器;3-回热器;4-燃烧室5-湿空气透平;6-供热设备;7-制冷机图2最简单的HAT循环三联产形式篇名:HAT循环构成热电冷三联产总能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说明:(5)由于水蒸气成分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燃烧室内NOx的生成量,即使不采用其他措施,燃气轮机排气中的NOx含量也能被控制在5×10-6VV内。
另外,由CJFD2002标题:图1煤气热电三联产工艺篇名:煤气热电联产系统设计和运行问题探讨说明:煤气热电三联产技术是将循环流化床锅炉和干馏煤气发生炉紧密结合,实现在一套系统中煤气、热力和电力的联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