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心理在歌唱中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摘要】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歌手成功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自信心,练习耐心和毅力,保持积极的态度,克服紧张和压力,以及寻求专业指导,可以帮助歌手达到更好的演出表现。
在音乐表演中,心理状态对演出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每个歌手都需要重视的事项。
通过不断地训练和调整心态,歌手可以提升自己的表现水平,赢得更多的观众喜爱。
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演出质量,还可以让歌手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取得更多的成功。
歌手们应该认识到歌唱心理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好自己的心态,以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关键词】歌唱心理,培养,自信心,耐心,毅力,积极态度,紧张压力,专业指导,演出质量,成功因素。
1. 引言1.1 定义良好的歌唱心理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指在歌唱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心理状态。
它包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面对困难时的毅力和耐心、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紧张和压力的良好应对能力以及寻求专业指导的意愿。
具备良好的歌唱心理可以帮助歌手在表演中更加自信、稳定和专注,提高演出的质量,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在歌唱过程中,良好的歌唱心理能够帮助歌手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保持良好的表现状态。
它是歌手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影响到整个表演的效果。
对于每一位歌手来说,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自信心、练习耐心和毅力、保持积极的态度、克服紧张和压力以及寻求专业指导等方法,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歌唱心理水平,在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出色的表现。
只有不断地修炼和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歌手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实现自己的歌唱梦想。
1.2 重视歌唱心理的重要性重视歌唱心理的重要性是提高歌手表现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歌唱表演中,除了技术上的娴熟外,歌手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着演出效果。
良好的歌唱心理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控制情绪,增强自信心,调节身心状态,克服压力和紧张,从而在舞台上展现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表演。
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
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是人们通过声音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歌唱中,人们不仅需要通过声音技巧来表达音乐,还需要通过情感表达歌曲中所表达的感情。
因此,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是极其重要的,它涉及到人们的情感表达、信心和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
首先,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
歌唱是一种可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歌唱的过程中,唱者需要通过声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唱者需要将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投射到自己的身上,从而唱出自己的情感状态。
这种情感表达需要掌握技巧,包括调节声音的强度、节奏、音高、音质等,让唱者能够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其次,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还与信心有关。
唱歌需要大声地呼出声音,这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唱者需要通过良好的心理状态来保持信心、调整呼吸和保护喉部,从而不断地唱出完美的声音。
同时,唱者还需要有信心来面对观众的审视和评价,以便从中获得自我进步和成长。
最后,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与自我认知息息相关。
唱者需要通过歌唱来发掘自身的情感和声音潜力,从而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自己。
在歌唱过程中,唱者不仅要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还需要找出自己与歌曲之间的联系。
唱者需要认知自己所能发出的声音和其所代表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和自己的情感。
总之,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情感表达、信心和自我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歌唱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从而增强自信、理解自己和改善心理状态。
唱者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从中获得更好的技能和心理状态,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和心理素质。
浅谈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对演唱效果的影响歌唱发声是一门艺术,除了技巧和声音的训练之外,心理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心理活动对演唱效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自信心对于歌唱发声的影响非常大。
自信心是指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对成功的预期。
在演唱时,自信心会给予歌手充足的勇气和决心,使其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声音和情感。
相反,缺乏自信心的歌手可能因为对自己的怀疑和紧张而影响演唱状态,导致声音不流畅,情感不够真实。
第二,情绪状态对于演唱效果的影响也很大。
情绪是歌唱发声中的灵魂,能够直接影响到歌手的音色和表达力。
当歌手处于愉悦、激动或者伤心的情绪中时,会使得演唱更加真实和动人。
而当歌手处于焦虑、压抑或者紧张的情绪中时,可能会使得演唱过程中出现声音颤抖、嘶哑或者紧张的问题,影响演唱效果。
专注力对于演唱效果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专注力是指将全部意识集中在歌唱发声上,排除其他的干扰。
只有保持良好的专注力,歌手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且在演唱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状态。
相反,分散的注意力会导致歌声质量下降,技巧出现问题,也容易出现疲劳和紧张的状态。
第四,态度和意愿对于演唱效果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态度是指歌手对于演唱的认可程度和对于成长的积极态度。
只有积极的态度和对成功的渴望,歌手才会更加努力地去训练和表演,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相反,消极的态度会导致对于演唱的忽视和放弃,无法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对演唱效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自信心、情绪状态、专注力、态度和意愿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歌唱发声的质量和表达力。
歌手在进行歌唱训练时,除了注重声音技巧的训练外,也应该关注和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声音和情感。
谈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作用发表时间:2013-07-15T16:54:56.20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侯朝阳[导读]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对演唱和教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侯朝阳(新密市职教中心河南郑州452370)摘要: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对演唱和教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作用下进行的,声乐同样也受心理的支配和影响,从而形成歌唱心理。
不同类型的人,心理因素也不同,其性格、气质、情绪分别会对歌唱产生不同的影响。
要培养正确的歌唱心理,就得从声乐教学及声乐艺术实践入手:第一,认真观察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第二,培养学生正确美好的歌唱状态、坚韧的歌唱毅力;第三,以情带声,进入角色,声情并茂,假戏真唱。
总之,歌唱心理决定了歌唱的效果,在演唱和声乐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正确、规范、完美的表现声乐艺术,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歌唱心理性格气质情绪二度创作在声乐教学中,人们比较重视的往往只是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心理因素对演唱和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即歌唱心理。
什么是歌唱心理?歌唱心理就是声乐学习与艺术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研究歌者在歌唱训练中、艺术实践中的心理变化规律,以提高声乐艺术水平和声乐教学效果,这在声乐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歌唱的心理是复杂的,它受性格、气质、情绪等方面的影响,下面分别叙述一下:一、性格对歌唱的影响性格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人的行为方式是千变万化的,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
比如:有人在舞台上或课堂上演唱,放松自如,竞技状态很好,甚至会超出平时训练时的水平;而有的人恰恰相反,演唱紧张、拘谨,发挥不出平时应有的水平,甚至和平时判若两人。
这一切都和个人的性格有关。
二、气质对歌唱的影响人的气质从心理学的概念来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声乐演唱中的心理分析声乐演唱是充满情感和思想的表现艺术,其中涉及到的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对于一位优秀的歌唱家来说,在演唱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掌握和调节情绪,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下面将就声乐演唱中的心理分析进行探讨。
一、情感调节在声乐演唱中,情感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歌曲中的情感被个人主观体验和个人经历所影响,不同的歌唱家对于同一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也会有差异。
因此,在演唱之前,歌唱家需要深入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对歌曲内心情绪进行调整,在表演过程中使得情感表现更加自然和真实。
同时,歌唱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感,调整自身的声音和音乐元素,使得演唱更加鲜明和有表现力。
二、自我定位在演唱过程中,歌唱家需要不断地掌握自己的情感表达和身体语言,在表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这需要歌唱家经过不断训练和反思,才能够更好的行使自己的唱功和技巧。
在表演过程中,歌唱家需要在自己的舞台角色和表演形象上进行探索和塑造,找到自己唱歌时的魅力和特点,使得演唱更加细腻和有深度。
同时,在自我定位的过程中,歌唱家也需要避免陷入自我迷失,坚持真实和慎重的态度,将个人情感和技巧融入歌曲中,创造出独特而持久的声音、表演和形象。
三、心理调整在演唱中,歌唱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演唱失误、身体不适以及表演环境变化等。
这时,歌唱家需要进行及时的心理调整,从而保持自己的表演状态。
这需要歌唱家在平时经常进行心理训练和自我调整,以提高自己的心理耐力和应对能力。
同时,在表演过程中,歌唱家也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波动进行观察和评估,从而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声乐演唱中的心理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心理因素对于演唱的成功与否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歌唱家需要在日常的训练和表演中,注重情感调节、自我定位和心理调整,从而为自己的演唱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摘要:众所周知,一个人要想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取得成功,给观众和听众留下美好和深刻的印象,必须具备很高的艺术造诣,尤其在演唱技巧等方面要有深厚的文艺功底、艺术修养以及对音符、音准和节拍、节奏把握的精准度。
但大家常常忽略了一点,就是心理因素在声乐演唱中起到的作用,尤其情绪、性格等方面对于演唱的影响可以说不容小视。
因此,本文共分两部分,一部分就心理因素会对声乐演唱造成哪些干扰进行分析,一部分就人们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演唱中易出现的心理困惑,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歌唱心理情绪性格意识自信心意志力1 第一部分心理因素对声乐演唱的影响学习声乐演唱的人都知道,歌唱是受人的呼吸系统、发声系统、听觉系统等多系统支配的一项运动,这些多系统生成的动作组合,都受大脑支配,除了嗓音及演唱技巧,还有智力因素和情感等心理因素的辅助,因此,一首歌曲是否演绎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的好坏,也从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1)情感和情绪对歌唱的影响。
情绪或情感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一种是负面的情绪、情感。
当演唱者的情绪出现异常时,很容易让人从歌声中,体会到他内心的情感纠葛,一个人如果处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他的歌声也常常带给人一种向上的感染力,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同一首歌曲,由心理状态不同的同一人演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效果,而音乐的魅力在于抒发情感,使听者引起共鸣或引发美好的陶醉之感。
歌唱者喜、怒、哀、乐等情绪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歌唱者对歌曲的处理,比如,在后台刚刚听到一个坏消息的演唱者,登上舞台后,是不会淋漓尽致地把歌曲演绎到最佳状态的,也许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还会发生走调、颤音不稳、甚至高音上不去的状况,就更谈不上美感了。
还有的演唱者由于休息欠佳、精神萎靡不振,唱出的歌曲,一听就是慵懒的,没有朝气的。
由此可见,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音乐也在一定条件下,反作用于心理因素,比如,心情不好时,哼唱几首歌曲,情绪会有所好转。
声乐演唱中歌唱心理的作用声乐演唱,是一种既艺术性又技术性很强的艺术表演形式,需要演唱者在掌握歌曲唱法基础上,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唱歌技能和音乐知识同样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歌唱心理。
一、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歌唱心理是指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采取的大脑神经反应。
在音乐表演过程中,歌唱心理直接影响演唱者的表现力和表演效果。
具体来说,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演唱者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演唱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在演唱时,自信是演唱者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风采的重要保障。
倘若演唱者没有自信,就难以发挥出自己的最佳表现,就算技术和音乐素养再高,也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歌唱心理的作用就在于,它有助于演唱者制造出一种自信且富有感染力的气场,这样观众就能感受到演唱者的魅力,从而更加认可演唱者的表演。
2.帮助演唱者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情感歌唱是一种情感表达,意味着演唱者需要理解歌曲的情感,并通过声音来诠释它。
歌唱心理在这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有助于演唱者理解歌曲的情感,并且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在演唱中,歌唱心理可以让演唱者感知到歌曲中的情感变化,让演唱者有情感共鸣,从而更加自然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3.提升演唱者的音乐表现力音乐表现力是声乐演唱的一大重点,它是通过声音把音乐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能力。
歌唱心理在这里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可以让演唱者更好地把握音乐动态,在演唱中自然地表现音乐元素,比如音调、节奏、韵律等。
歌唱心理还能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表达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更好地展现角色的特点,让观众更能体验到歌曲的魅力。
二、如何训练歌唱心理歌唱心理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个性化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情感体验都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
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参考:1.培养良好的心态一个健康的心态是歌唱心理最基本的条件。
声乐演唱中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既需要学习歌唱的技巧,又需要理解歌唱的生理和心理。
歌唱不仅仅是声音的发出,还涉及到身体的协调和情感的表达。
声乐演唱中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声乐演唱中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并探讨如何在声乐演唱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来谈谈声乐演唱中歌唱生理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涉及到呼吸、发声器官的协调和控制,这些都是歌唱生理的一部分。
呼吸是声乐演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声音的质量和音准。
正确的呼吸可以使声音更加稳定和持久,而错误的呼吸则会导致声音不稳定甚至失音。
声乐演唱者需要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并且经常进行呼吸训练,以保证在演唱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呼吸状态。
除了呼吸之外,发声器官的协调和控制也是声乐演唱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喉咙、声带、口腔和舌头等发声器官的协调和配合,可以使声音更加清晰、柔和和富有表现力。
声乐演唱者需要通过练习和训练,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声方式,使各个发声器官能够协调配合,以发出更加出色的声音。
在歌唱生理方面,身体的协调和放松也是非常重要的。
声乐演唱需要整个身体的参与,包括身体的姿势、肌肉的放松和腹部的运动等。
良好的身体协调可以使声音更加自然和流畅,而身体的放松可以减轻声乐演唱者的紧张感,对于声音的发出和情感的表达都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歌唱生理,歌唱心理的角色同样重要。
声乐演唱中的歌唱心理指的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和心态。
一首歌曲的演绎不仅仅是声音的发出,更是情感的表达。
声乐演唱者需要学会如何在演唱中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并引起听众的共鸣。
演唱者需要对歌曲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只有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才能在演唱中更好地表现出来。
声乐演唱者需要通过仔细研读歌词和音乐,找到歌曲中的情感要点,然后将这些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演唱之中。
演唱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演唱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音乐节奏、情绪控制、舞台表现等。
浅谈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摘要】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素质包括自信心、情绪管理能力、战胜演出恐惧等方面。
在声乐演唱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表演者的自信心,帮助其更好地表现出情感。
通过心理训练,演唱者可以有效地管理表演时的情绪,提升演唱的质量。
自信心对声乐表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拥有足够的自信心,演唱者才能展现出最佳的表演水平。
战胜演出恐惧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克服了恐惧,演唱者才能真正地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情感表达与心理状态的关联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演唱者才能真实地传达情感给观众。
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素质对表演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演唱者需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歌唱心理、声乐演唱、心理素质、心理训练、自信心、演出恐惧、情感表达、结论。
1. 引言1.1 引言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而歌唱是一种最直接、最真实、最感性的表达方式。
在声乐演唱中,除了技巧的训练和音乐素养的积累,歌手的心理素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稳定、自信、情绪饱满的心理状态,能够使歌唱者在表演中更加出色、更加动人,将情感与唱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观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心理训练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更是不可小觑。
通过各种心理训练方法,歌手能够克服紧张和恐惧情绪,保持专注和冷静,在演唱时表现出更高水平的音乐表达能力。
自信心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充满自信的歌手才能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打破束缚,全情投入,让音乐真正触动人心。
在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与心理状态的关联也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真挚地表现出来,才能让歌声更加动人,感染听众的心灵。
歌唱心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歌手才能实现最佳的演唱效果,让音乐之美得以充分展现。
2. 正文2.1 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的影响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素质包括了情绪稳定性、自我控制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方面。
1 浅谈歌唱心理在歌唱中的作用摘要:在声乐的演唱中,大多数的演唱者相比较之下,更加的注重演唱的演唱技巧,从而容易忽略掉歌唱的情绪,情感。
歌唱的整个过程都离不了内心的感受,内心的体验,内心的适应以及内心的表现。
古语说“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也正是体现了声乐歌唱艺术的生理和心理。
声乐艺术是一门具有即时性,直接性,风险性和创造性特点的综合艺术,要求表演者必须具有强大的心理才能控制全场。
关键词:歌唱心理,心理状态,作用,歌唱表演歌者在表演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在选定好的作品的基础上主观能动进行再次创造的一个过程,它一般具有即时性,直接性,,不可重复性等等的特点,当一个作品结束时,无论本次的演唱的效果怎么样,你都已经从各方面的呈现在观众的眼前,音乐通过时间的流逝,,舞台空间的组合,演唱者个人技术的运用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并且一次性的展开,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具有强大的歌唱心理才能控制全场一 歌唱心理的概念及重要性(一)歌唱心理是指与演唱由关系的行为和精神活动,两者互相融合的一个综合。
声乐艺术它是一门交叉的学科。
融合了音乐学和心理学,演唱时必须有心理上的和思想上的准备。
有了良好的歌唱欲望,这样才能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否则失去这个前提根本不可能唱好。
一个歌唱者无论在演唱技巧的表现上,还是在歌唱情感的表达上,都离不开复杂的心理活动。
无论本来的自身嗓音条件的好坏与否,都可以通过技巧和刻苦的训练来达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技术只是歌唱艺术当中最为基础的一个过程,在演唱的过程中,必须要和情绪、表情、表演结合起来,有的人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已经非常的熟练,而且可以轻松自如地表现出作品,但是当一到了舞台上正式演出的时候就会出现紧张、气短、忘词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就接踵而来。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就是一个心理上的因素影响了生理,使演唱者无法和平时训练的时候一样表现,,达不到预定的效果,二 歌唱心理与心理的一些联系和区别心理学家指出:人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的调节和大脑的支配下所完成的,心理的活动,直接影响着人的实践能力。
在歌者演唱时,他的一切的心理活动都直接关系到声乐训练和自己演唱水平的发挥。
综上所诉:演唱者除了必须具有扎实的演唱技能技巧和较高的艺术修养之外,另外,还必须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两者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果说一个歌者在演唱表演或者训练时,只是单纯的注重演唱本身的技能技巧和物理方面的训练,却忽视了心理状态的作用,那么这样的声音效果将会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
伟大的声乐理论家邹长海也曾经说过:“歌唱是生理学的,也是心理学的,但是归根结底却是心理学的”。
因此:心理素质的作用,在演唱和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平时在声乐的演唱或者训练中,不能失去对心理素质的控制,只有把坚实的声乐生理技能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紧密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歌者在演唱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 歌唱中常常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及原因表演的时候紧张就是现在人们常常说的怯场,这是演唱者在演出时经常会出现的现象,但是过度紧张则会影响演出质量,影响演出的效果,因此如果正确认识导致紧张心态出现的原因会对歌者有效的调控自己的演出状态有着很大的帮助,从而获得演出的成功。
导致紧张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情绪是建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
对于情绪和情感他们两者的本质而言都是人的主观体验,因而人们常将二者看作是近义词。
严格来说,二者是有区别的,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却没有严格的把两者区分出来。
我们可以理解为,情绪是人身上器官的各种2 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表现,以及附带的生理反映。
高兴、愤怒、哀伤、快乐等等情绪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在影响者着发声。
一般来说,我们把情绪分为相对的两种: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是一种正面的情绪,可以让人有好的,有活力和动力,让演唱者对声乐有更强烈的唱歌欲望,能够控制我们的歌唱行为。
反之,消极的情绪肯定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可以让人有差的,失落,心神不宁,让演唱者无法集中精力放在作品的演唱上,让人对歌唱产生乏味无趣。
因此,我们可以说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的影响,而前者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反作用于后者。
现代声乐理论研究表明:大脑皮层通过视觉、听觉、内在感受等方面控制我们的歌唱行为, 歌唱行为是一个整体的运动。
人体的发声器官等部位的运动都通过高级神经系统的控制来进行协调,因此, 受高级神经系统控制的情绪的好与坏,都直接会影响到人体各器官、感官能不能协调一致、整体发挥。
由此可见, 歌唱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情绪的。
(二)性格对歌唱的影响性格是每一个人从出生就自带的,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不同性,性格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性格的形成与人本身的血型,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谓性格, 就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
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比如说: 有人在上课时或舞台上演唱很轻松自如,心理状态很好, 在舞台上甚至超过了平时的训练水平; 而有人恰恰相反,演唱紧张拘谨, 以致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甚至和平时训练的时候判若两人,这一切都和每个人的性格有关。
另外, 从心理学的概念来看,人的气质可分为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一般来说前两种为外向型, 后两种则是内向型的。
外向型的人重视外在世界, 性情开朗、活泼,乐观自信。
具有这样个性的表演者, 歌唱心理比较稳定, 不太容易怯场, 就是有,也很容易消除。
而性格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 在和外界接触当中, 缺少自信,比较容易产生孤僻害羞。
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 他们对于受到的挫折和遭受失败的反应比别人更加敏感和看重, 在表演当中容易产生消极的歌唱心理。
这种内向性格的人心理调整起来相对要困难一些。
而绝大部分的人属于中间型, 但是一旦是初上舞台或者有重大的演出或考试、比赛,也免不了会产生怯场的心理。
(三)意识对歌唱的影响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意识可以分为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种。
在正常的歌唱表演中, 存在着大脑对动作的控制分为有意识控制和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
有意识的控制是指大脑发出指令并主动支配行为的具有目的性的活动, 例如,在演唱中, 想在什么地方处理成怎样的速度、力度、音量等。
而潜意识是通过多次的训练, 达到习惯而成自然, 使某个动作成为下意识的行为。
我们平常所说的熟能生巧, 这种表现,就是一种潜意识在控制的行为,自然而然就来了。
人的潜意识除了本能的表现, 大部分都是通过对有意识进行训练,从生疏到从熟练,再从熟练到自然, 然后而变成潜意识控制的表现,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意识的动作。
因此在演唱中, 为了加强意识反映的敏感度、准确度, 平时的歌唱训练在心理上而言也是对歌唱意识的训练。
(四)生理性因素对歌唱的影响表演者的身体生理状态的差异也是影响歌唱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身体和生理的状态以及外界的对其的评价必然会反映到歌唱者的意识和心理上。
首先, 从身体条件而言,作为表演者,每个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
一般而言, 较好的外表形象、先天漂亮的发声条件会增强一个表演者对表演的表现的欲望,使其感觉良好, 演唱时充分发挥。
相反, 较差的自然条件会使一个人缺乏自信、产生害羞等心理,便会抑制演唱水平的发挥,不利于演唱的成功。
另外, 生理上的病害, 如咽喉鼻腔部位出现炎症,会让人产生不适, 影响发声器官的变化,从而影响呼3 吸和发声。
(五)生活习惯的好坏对歌唱的影响生活习惯的好坏也对演唱心理产生影响,如些人的饮食、有抽烟喝酒的习惯等等。
演唱前吃东西过多、淀粉性的食品过多, 就会减少大脑皮层的兴奋度, 甚至会出现想要睡觉,提不起精神。
肚子饱胀不适都会影响腹腔参与声乐表演的功能。
长期嗜抽烟喝酒, 也会引起身体发声器官的变异。
此外, 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不同, 每个表演者在演唱前都具有一定的习惯性的心理行为, 有些是被迫性的, 有些是主动性的。
比如有的人演唱前比较兴奋, 不能安睡; 有的人演唱前需要喝点红酒,认为这样对演唱会有好处;有的人甚至会有一定的仪式,比如祈祷, 求得演唱的成功。
这些都是一种习惯心理行为,会起到一定的精神上面的安定和心理鼓励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演唱水平的发挥。
(六)自信心对歌唱的影响缺乏自信心的培养: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展现自我是一种不谦虚的表现,只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却不知道自信也是一种美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培养自信心, 在社交场合中表现拘谨,在展示自己的才艺的时侯放不开手脚,使自己的表演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如果表演缺少自信心,而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就会直接受高级神经系统控制的人体各器官感官就不能协调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有甚者会引起心跳加速,口干舌燥,身体僵硬,气息上浮,声音颤抖等一系列反常的生理反应,可见歌唱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自信心的存在。
还有许多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当中思想负担很重,一上台首先想到的是万一我唱不好会怎么样,担心唱不好会很丢面子,影响自己的名声。
在比赛过程中,有些人的成功欲太重,急于求成,希望可以一举成名,另外还有一些人一听到别人唱得比自己好时,就会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等等,这一些患得患失的心理,使表演者无法把心思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的作品中,由于过度紧张而自乱阵脚,严重影响自己实际水平的发挥,(七)自身的声乐技术队歌唱的影响有些表演者由于自己的声乐技术不够坚实,对某些乐句的声音或者情感控制达不到要求,心 理上产生害怕担心,还没有开口就已经在心里打鼓,导致心里紧张,使歌唱水平和平时训练相比大打折扣,还有一些歌唱者他们非常认真的去寻求歌唱的方法,对声乐的理论知识也了解一点皮毛,但只要一唱歌,便想要运用上所有的方法,结果却是什么技巧也用不上,反而使自己极度紧张,呼吸不通,浑身僵硬,造成跑掉走音。
所以我们将演唱的心理因素重点提出来关注。
(四)怎样建立声乐演唱良好的心理品质人们常说,要用良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件事情,这个良好的心态同样适用于声乐的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的内心充满信心与自信是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学习声乐是一门要求技术特别严格的一门课程,每个人在学习的中途都会遇到各种的技术难题,让学习者失去对演唱和表演的欲望,心情低落,每次一到上声乐课心理就会有很大的压力,对自己的声乐老师产生惧怕等等的负面心理状态,更不能在放松的心态下进行训练与演唱,整个人在上课的全程中都表现的特别紧张,严重的影响了声乐学习的效率,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声乐的学习者首先应该重新的树立自己的自信心,不要被声乐的技术方面所打倒,想坚信那些方法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的神秘,只要自己认真的观察,用心去体会,就一定会取得阶段性的突破,这样一来,不良的负面心理就会远离自己,然后表演者把自己的心情放轻松,只有心态好了,对声乐学习的欲望藏会更加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