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唱心理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7
1 绪论
声乐,是通过人的思想情感,利用声学上各种技巧技能的适当运用而形成的综合性表现艺术。一首歌曲表演的成功与否,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还有演唱心理的影响。学习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机能共同参与下的多功能的运动。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受人的大脑神经系统控制并将它们协调起来的。因此,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发挥和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些初登歌坛的新手,在台下唱的不错,一上台就像换了一个人,演唱大打折扣,手足都紧张的不能自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怯场”。有些歌手本来练习的滚瓜烂熟的节目,一到上场演出虽很用心的去演唱却偏偏会“卡壳”,出现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等。这些现象不仅发生在初涉舞台的表演者身上,即使是有些专业表演者,他们在重大演出时,也时常会有类似的紧张失控的心理障碍发生。实践证明:只有心理素质好,技术掌握好,才能在歌唱中发挥自己的水平。声乐表演又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只有当声音和情感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然而情感的表现也是靠心理来调控的,歌唱者只有通过良好的心理调整,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歌唱技巧并达到其艺术表现目的。
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
声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当歌唱者面对大庭广众进行演唱时,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各种来自主观和客观因素,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演唱心理产生种种积极和消极的思想与状态;而每个人的情绪、个性、气质、能力等各方面,也直接对其心理素质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我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对由于心理因素从而影响演唱结果好坏的现象感触颇多,以下就是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分别论述如下:
一、 内在因素的影响 1、缺乏自信心: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在台上演唱时,手在哆嗦,腿在打颤,这大多数是因紧张而致,而没有自信心或者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导致演唱的失败。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过去大家错误的认为展现自我是一种不虚心的表现,只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不知道自信更是美德,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多锻炼自己,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配合,努力做到老师要求的歌唱状态和声音,在课下练习时,要充满信心的多练多唱。声乐学习是表现艺术的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就是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进行的!有时候我在考试之前,就会反复地想自己能否发挥正常,自己能否收放自如的唱歌,自己是否能把高音唱的圆润悦耳,总觉得自己一点把握都没有。其实,自己的这些表现说明了当时我就没有成功的信心,到最后越紧张越唱不好,唱不好就更加紧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演唱失败。其实信心和技术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信心越小,心理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越差。因此,信心是克服紧张怯场的重要措施,经验证明:歌手树立“我一定能演唱成功!我一定能获胜!”的信心,就会大大削弱紧张情绪,就会沉着冷静的歌唱。
2、 个人得失感太重:
有时候学生演唱时杂念很多,怕丢面子,怕歌曲唱的太小被别人看不起。我有时候唱歌时心理就会出现这种杂念,在歌唱技巧和心理都不到位时就想唱难度大,音域宽的大歌,结果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了过重的负担。演唱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和目标,所以我们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要树立自己正确的学习态度。目前我国各类学校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它就要求我们不只是单纯的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心态来学习各门技术。要有不怕失败的心理准备,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有思想观念正确了,我们的学习才能更有效果。
3、 基本功不扎实:
有时候,我在考试或参加演出时,心理就会产生紧张情绪,其实这正是因为我对演唱技巧掌握不成熟所造成的。在学习训练中,有的同学基本功训练不刻苦,到了考试或演唱时发不出声来;有的同学学习方法不当,只偏重于发声练习的训练而忽视技巧和实际歌唱的结合;还有的同学仅仅注意在高音上以及某些乐句的练习,而对整个歌曲缺乏整体性的把握。作为一个歌唱演员,如果他所掌握的歌唱发声技巧还没有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上了台,对自己是否能唱好心里没底,担心会唱“砸”,那么,他越担心,压力就越大,内心也就会感到不由自主的紧张。因此,歌唱者基本功不扎实,也是影响歌唱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4、 情绪对歌唱的影响:
情绪是一种主观心理活动。表演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其发声、演唱和表演,虽然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也很难成功的演唱一首歌曲。比如:有的同学突然接到电话知道家里出了事情或者有的同学丢了钱包,那么他的情绪必然会受到影响,心情特别的低潮,歌唱表演时肯定会受到影响;而有的同学可能今天突然拿到了奖学金,那么他的情绪一定特别兴奋,特别激昂,竞技状态就会表现较好。所以,我们可以说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或者支配。
5、 性格对声乐表演的影响:
个性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所谓性格,是表现人的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比如:有的人比较内向,平时就不善于言谈和表现,歌唱时就容易产生畏难或不好意思进行表演的情绪,舞台表演时更会放不开,而有些人平时性格就很开朗,学习声乐演唱时就比较放得开,大胆且不怕难为情,这样性格的人就会在舞台上演唱时放松自如,竞技状态表现较好,甚至超出平时训练时的水平。这一切无不和个人性格有关。
6、 意识对歌唱的影响:
在正常的歌唱表演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想着什么地方该处理成怎样的速度、力度、音量等。但由于要通过思维再作用于身体器官和肌肉,所以反应比较缓慢,后者是由于习惯而成自然。我们平时在声乐训练中,不断使歌唱时有关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运动,久而久之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是第二天性的,由潜意识控制。由于声乐的学习是由无意识—有意识—潜意识的过程,因此,加强对有意识歌唱机能的训练,是每个歌唱者必须重视的学习环节,经过反复不断地、有意识地练习,歌唱机能的协调运动才能从有意识达到自然的无意识运动,我们的歌唱才能达到对各机能的运用自如。
7、单纯的技术观点
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声乐学习者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练唱高音时拼命去想方法,造成无端的紧张,本来可以轻松唱过去的乐句,一紧张,导致身体也跟着紧张,使得声音难听或者“卡壳”。还有的同学酷爱声乐,非常认真寻求歌唱的方法,对理论也能说出几点,但是只要一唱歌,他便精神紧张地想到所有“方法”,结果是什么方法也没用上。原因是他的歌唱心理已经极度紧张,故而气不通畅,浑身僵硬。因此,学习声乐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排除单纯的技术观点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与训练活动。
二、 外在因素的影响
1、课程教学方式:
声乐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如果没有被正确对待,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比如:声乐教学采取“一对一”的特殊教学方式,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对学生心理时刻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假如声乐教师经常在课堂上用粗暴、挖苦、讽刺的语言训斥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紧张心理,会把上课、考试、当众演唱看成是过关,甚至一想到演唱,心理就会出现难以抑制的习惯性紧张。
2、 不能适应环境的转移:
有时候我们唱歌只不过是在声乐教师面前或者是在课堂演唱,其中感觉与真正的演唱环境相去甚远,真正到了站在舞台上演唱时就会感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我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就遇到过这种情况,站在舞台上,突然之间不知所措,脑子一片空白,紧张、忘词等一系列问题都出现了。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在各种场合环境下参加演出,创造和培养自我良好的心理素质。
3、 演出现场和环境对演唱者的影响:
在我们参加演出的同时会有观众在台下欣赏,而观众又有多种分类,每个演唱者也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划分现场的观众。假如观众群体是歌唱者乐意演唱并取悦的对象,演唱者就具有较强的演唱欲望;反之则会产生厌唱现象。而观众群体的特征与参与、行为也同样影响和感染演唱者。例如,在一次音乐系暑期实践组织的“大学生三下乡”演出中,当地群众质朴的情感,对歌唱艺术的崇敬和对演员的仰拜所构成的心联心群众氛围,极大的渲染了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忘记了长途跋涉的疲劳和晕车带来的身体不适,在台下观众热烈的欢迎气氛中,我们个个情绪激昂,从而在舞台上声情并茂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台成功的演出!
4、 合作组合:
演唱者与伴奏的配合,与伴舞的配合,与场景的配合是否默契和谐。同样会对演唱者的心理产生影响。例如,演唱者在舞台上唱歌,钢琴伴奏突然弹快了一个小节,这时演唱者的心理可能就会产生紧张,然后出现忘词等一系列问题。又如舞台上灯光的突然转换,也可能使演唱者产生紧张心理,所以演唱者在平时的合作训练中要多加注意这些问题。
调控自我,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声乐表演中心理因素对其的影响,那么我们应如何调控自我,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呢?我觉得应该通过以下几种调控心理活动的方法,调节演唱者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正确的歌唱心理。
一、增强信心,控制紧张:
1、 演唱前做好充分准备:一个歌手对于自己演唱的曲目准备不够充分,就会害怕出现问题,或许歌词不够熟练,而害怕忘词;或许伴奏没有和好而担心在舞台上出丑等等。那么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充分准备呢?以下从八个方面来介绍。
<1>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试练时间,熟练乐谱,注意音准、节奏、速度,要一丝不苟,千锤百炼。
<2>熟背歌词,歌词要背的纯熟,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
<3>要多合伴奏。在和合伴奏时,就像亲临舞台一样。规定好每个乐句的换气点和气口,快、慢节奏和乐句处理要一一进行恰到好处的安排,并反复多合多练。
<4>解决歌曲难点。要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分别熟练解决。如对某个字,某个音,某个间奏等等都要准确无误进行处理。
<5>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以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之演唱时,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声音运用自如。如果更改调后还是力不从心,就应该当机立断,改换歌曲。
<6>公开练习。在演唱之前进行公开练习是为了多多锻炼自己,平时可请同学,同行,同事,老师听自己练习演唱,演唱好了可积累经验,演唱不好可吸取教训。这种公开练习会减少视听、考试、演出、比赛时的紧张程度。
<7>每当上场前,一定要静静地将要演出的曲目在心里或小声地过一遍,这也会减少紧张。
<8>苦练基本功。有些演唱者平时练习基本功不刻苦,到了正式演出或比赛时,就紧张的不得了,不是怕气息上浮,就是怕声音出不来;不是怕低音下不去,就是高音唱不起。俗语说“艺高人胆大”,实践证明:只有熟练掌握了技巧,才能信心百倍,稳若泰山。
2、应付心理内部精神紧张:应付心理内部紧张的方法,是指应付因演出过度紧张而出现的心跳加速,浑身出虚汗,两腿发抖,小便失禁,身心分离,忐忑不安等。以下是现象学描述法来应付心理内部紧张:
<1>自我镇静,自我克制。尽量不去考虑引起精神紧张的事件。如果涌现心头,就尽量用意志抑制下去,以求得心理平衡。
<2>自我超越,自我摆脱。设想发生的演唱失误与自己无关,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采取旁观者的态度,置身于局外;或者能理智的认识失误的性质,控制消除与演唱伴随的任何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