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科专业人才培训课件--营养相关生化指标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18.49 KB
- 文档页数:6
营养相关生化指标解读仁怀市人民医院罗朝勇营养和营养素定义是什么?营养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素的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化学过程。
为满足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工作和劳动的需要,人体每天从食物中获取的各种营养物质叫营养素。
人体所需的营养包括七类: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称“三大产热营养素”营养指标:●生化类: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脂肪及脂蛋白、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核酸、糖类、维生素等等;●非生化类:人体体重变化、体重指数、基础代谢率、呼吸商、静息能量消耗测定、食物热效应、能量代谢等●TP (总蛋白)临床意义:升高:各种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冷沉淀球蛋白血症等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和某些慢性感染造成球蛋白(多克隆)升高的一些慢性病。
降低:营养不良及消耗增加,如结核、甲亢、肿瘤等等;蛋白合成障碍,如肝细胞病变,肝功能受损体内水份过多;各种渠道的血清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蛋白丢失性肠病等。
●参考值:60~ 80g/L●ALB (白蛋白)临床意义:升高: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降低:与总蛋白原因大致相同。
急性降低见于大量出血与严重烧伤。
慢性降低见于肾病蛋白尿、肝功能受损、腹水形成、肠道肿瘤与结核的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和消耗性疾病等。
●白蛋白如低于30g/L,是补充白蛋白指征;●白蛋白如低于20g/L,临床可出现水肿。
参考值:35~55g/L●PA (前白蛋白)临床意义:升高: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肝脏代谢能力强。
降低:主要是营养不良( 诊断及检测指标),另外肾炎、病毒性肝炎、酒精肝、恶性肿瘤等。
成人前蛋白如低于160mg/L,是补充白蛋白指征;参考值:1岁左右100mg / L1-3岁168~281m g/ L;成人280~360mg / L●TRF (转铁白蛋白)临床意义:升高:缺铁性贫血、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
降低:营养不良,另外感染性疾病、肾病、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肝癌、再障等●参考值:成人2.2~4.0g / L大于60岁1.8-3.8g / L新生儿1.30-2.75g / L氮平衡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测定每时摄入氮的量和排出氮的量,并比较两者的关系,以及体内组织蛋白代谢状况的实验称氮平衡。
正氮平衡见于正常生长期、妊娠期给子生长激素、雄激素、给子生理剂量的甲状腺素等情况。
负氮平衡见于摄入不足、营养不良、长期饥饿、不能进食的消耗性疾病等等。
肌酐-身高指数肌酐-身高指数是衡量机体蛋白质水平的一项敏感指标,是营养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的一个常用指标。
肌酐身高指数=24小时尿肌酐/标准肌酐*100%。
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进食肉类、运动等等;降低:见于急性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心力衰竭、贫血、营养不良等等。
四、无机离子(电解质)钾(K+)血清钾升高主要见于: (1) 钾摄入过多: (2) 肾脏排钾减少: (3)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炎症坏死、化疗时肿瘤细胞破坏、大量输入陈旧库血、挤压综合征、灼伤、运动过度,均可使红细胞或肌肉组织内的钾大量放入细胞外液导致血钾升高。
(4) 组织缺氧:呼吸或循环功能不全、手术麻醉时间过长、休克,均可导致组织缺氧,大量细胞内钾转移至细胞外液,发生高血钾。
(5) 其他:含钾药物及潴钾利尿剂过度使用,如注射大剂量青霉素钾盐或长期应用安体舒通、甲氨蝶呤等,尤其在合并肾功能受损时可发生高钾血症。
●血清钾降低见于: (1)钾盐摄入不足:长期禁食、低钾饮食、厌食等; (2) 钾丢失过多:严重呕吐、腹泻或胃肠减压等;大量应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醛固酮增多症;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细胞分解过多,大量钾从尿中排出;代谢性碱中毒时肾脏排钾增多;烧伤,腹腔引流,血液及腹膜透析使钾丢失过多;某些药物影响:如大量注射青霉素钠盐时,肾小管会大量失钾。
(3)钾在体内的分布异常:心功能不全、肾性水肿或大量输入无钾盐的液体,使细胞外液稀释,血清钾降低;大量应用胰岛素细胞外钾大量移入细胞内以保持细胞内外相对平衡,促使血钾下降;急性碱中毒时细胞外液的钾急剧转入细胞内,引起低血m钾;家族性周期性低钾麻痹患者发作时细胞外钾可转入细胞内发生低血钾症,可低至2.5mmol/L,但间歇周期可正常。
参考值:3.5~5.5 mmol/L钠(Na+)临床意义:血清钠降低见于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失钠;肾炎、肾病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尿崩症、糖尿病等尿路失钠;烧伤、大汗时皮肤失钠。
增高见于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瘤、严重脱水,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等。
参考值:136~ 145 mmol/L氯离子(CI-)临床意义:血清氯降低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如严重呕吐丢失胃液盐酸、失盐性肾炎、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衰竭排酸困难、心力衰竭限盐利尿、阿狄森氏病等。
血清氯增高见于脱水、摄取盐过多、不适当地输盐水、肾血流减少、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
●参考值:血清96~108 mmol/L●总钙(Ca++)临床意义:血清钙浓度升高见于下列疾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因溶骨现象及球蛋白结合钙增高)、肿瘤的骨转移、结节病(肠道吸收钙过量)阿狄森氏病。
考值:成人2.03~2.54 mmol/L (8.11~10.15 mg/dl)儿童2.25~2.67 mmol/L (8.98 ~ 10.78 mg/dl)低血钙症:血清钙降低将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
而致手足搐搦症,见于下列疾病: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假性甲状旁腺减退(不缺乏甲状旁腺激素,而缺乏对甲状旁腺激素起反应的腺苷酸环化酶)、佝偻病、乳糜泻(饮食中的钙与脂肪酸生成钙皂被排出,使吸收不良)、慢性肾炎、尿毒症(因磷高而总钙低,但离子化钙反而增高,不发性手足搐搦)、大量输血后(输入大量枸橼酸盐抗凝剂,与钙结合,使血钙降低)。
镁●血清镁升高见于少尿、脱水、阿狄森氏病、糖尿病酸中毒、慢性肾衰等。
可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受阻抑的症状,如恶心、倦睡、低血压、呼吸抑制等。
高镁血症可引起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参考值: 0.67~1.04 mmol/L (1.64~ 2.52 mg/dl)●血清铁(Fe)临床意义:血清铁降低见于体内总铁不足:如营养不良,铁摄入不足或胃肠道病变,缺铁性贫血; 铁丢失增加:如泌尿道、生殖道、胃肠道的慢性长期失血;铁的需要量增加:如妊娠及婴儿生长期;感染、尿毒症、恶液质等疾病。
增高见于血色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溶血性贫血从红细胞释放铁增加、肝坏死贮存铁从肝脏放出:铅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素合成障碍,如铁粒幼红细胞贫血等铁利用和红细胞生成障碍。
注意事项:血清不得溶血,并避免混入红细胞,否则可使结果假性增高。
血清铁在4~8° C可稳定1周。
参考值:男性11~ 30 umol/L (60~ 170 ug/dl)女性9~ 27 umol/L ( 50~ 150 ug/dI)●锌临床意义●增高:不恰当过多使用锌制剂、甲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降低:如营养不良和吸收不良等病变,酒精性肝硬化;贫血、慢性感染、慢性肾病等等。
参考值:7.65~ 22.9 umol/L●铜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甲亢、急慢性感染、结核病、恶性肿瘤、白血病。
●降低:常见肝豆状核病变、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严重营养不良。
●正常值:男11 .0-22.0 umol/L、女12.6-24.3umol/L●叶酸临床意义:评价叶酸营养状况●降低:巨红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严重营养不良等等。
●正常值:大于15 nmol/L、7.5-1 5nmol/L为不足、小于7.5nmol/L为缺乏。
●维生素C临床意义:评价维生素C营养状况●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缺乏造成坏血病,还有捉进胶原合成、神经递质合成。
类固醇羟化等等作用。
负荷试验:正常值:大于10mg、小于3mg为缺乏●血清维生素C正常34-43umol/L。
●脂类及脂蛋白脂类标本采集要求:我国心血管专家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止建议”中,对血标本采集与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下:(1) 受检者的准备(2) 及取血方法(1) 空腹12小时(可少量饮水)后取前臂静脉血(2)空腹(3)取血前应有2周时间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4)近期内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意外情况。
(5)取血前24小时内不得饮酒、作剧烈运动。
(6)取血前最好停止应用影响血脂的药物(如血脂调节药、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激素等)数天或数周,(7) 否则应记录用药情况。
(8) 除卧床患者外, (9) 一律以坐位5分钟后取血。
(10)止血带使用不超过1分钟,静脉穿刺成功后即松开止血带,让血液缓缓流入针管。
(11) 由于血脂的个体内变动较大,最好测2~3次(间隔1周)取平均值。
TG (甘油三酯)临床意义: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受年龄、性别和饮食的影响。
血甘油三酯增高可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饮食大量甘油三酯和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和胰腺炎等。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参考值:0.56~1.69 mmol/LTCH (胆固醇)临床意义: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明确关系;降低血清胆固醇使冠心病的发病率降低及停止粥样斑块的进展。
血清胆固醇水平受年龄、性别等影响。
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外、血清胆固醇增高多见于继发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和胆道梗阻等。
胆固醇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参考值:2.23~5.17 mmol/LHDL-C (高密度脂蛋白)临床意义:约25% 的胆固醇在HDL中,一般认为HDL-C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DL-C或HDL-C/TC比值较TC能更好地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HDL-C降低见于急、慢性肝病、急性应激反应(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损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慢性贫血等。
参考值:男0.90~1.45 mmol/L女1.15~1 68 mmol/LLDL-C (低密度脂蛋白)临床意义:LDL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体内调控LDL 水平的诸因素中,很重要的是各种细胞表面广泛存在的LDL受体功能(或称apoB、E受体),此种受体的遗传缺陷可使LDL-C明显升高,即所谓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种病人LDL-C极高,而HDL-C往往偏低。
●血糖血糖(GLU)临床意义:1.生理性高血糖见于饭后1~2小时,2.摄入高糖食物后,3.或情绪紧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