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通识平台课程(有课号)
- 格式:doc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央民族大学网络课程”学习说明“中央民族大学网络课程”通过“中央民族大学通识课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考核,具体操作说明如下:一、操作指南第一步:登录系统“中央民族大学通识课网络学习平台”网址为:,进入页面后,首先登录学习平台。
我校学生用本人学号登录,初始密码默认为123456。
登录系统后将显示学习平台的主界面。
重要提示:学生登录后务必自行修改为个人密码,以保证个人资料和学习过程的安全,防止被他人恶意修改。
修改方法为:在学习平台主界面点击“个人管理”,在页面左侧点击“修改密码”。
第二步:查看个人信息及课程学习信息在学习平台主界面点击“个人管理”,可以进行“修改密码”、“选择头像”等个人信息管理;可以查看课程公告、最新消息以及正在学习课程的学习进度。
第三步:进行课程学习在学习平台主界面点击“课程”,即可查看正在学习的课程。
可对未学习的课程进行“立即学习”操作,也可对正在学习的课程进行“继续学习”操作。
点击“立即学习”或“继续学习”即进入课程学习界面,按照“课程目录”的指示播放教学视频进行学习。
重要提示: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必须按照顺序进行视频播放,并且在初次观看视频时,无法进行拖拽播放操作;已观看过的视频可进行重新观看,也可进行拖拽播放操作。
在课程学习页面,学生还可以在“互动交流区”、“相关下载区”、“相关作业区”、“学习资料区”、“相关课程区”,对正在观看的视频进行讨论、下载、做作业、查看相关资料及课程等操作。
第四步:进行教学互动在学习平台主界面点击“互动”,可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求助、讨论的方式由老师或同学进行互动解答。
第五步:阅读课程相关资料在学习平台主界面点击“资料”,可阅读某门课程所对应的学习资料图书。
第六步:提交作业在学习平台主界面点击“作业”,可针对正在学习课程做作业、提交作业、查看成绩等;也可针对已结束课程的作业查看成绩等。
第七步:进行考试在学习平台主界面点击“考试”,可以进行正在学习课程的考试,可以查看已结束课程的考试成绩。
通识课在线学习平台使用手册(学生)目录1系统登录 ------------------------------------------------------------------------------------------------------ 31.1个人管理--------------------------------------------------------------------------------------------- 51.2课程--------------------------------------------------------------------------------------------------- 71.2.1正在学习的课程-------------------------------------------------------------------------- 71.2.2已完成的课程 ---------------------------------------------------------------------------- 111.3互动-------------------------------------------------------------------------------------------------- 121.3.1求助/解答 --------------------------------------------------------------------------------- 121.3.2讨论----------------------------------------------------------------------------------------- 131.4资料-------------------------------------------------------------------------------------------------- 151.5作业-------------------------------------------------------------------------------------------------- 151.5.1正在进行课程的作业------------------------------------------------------------------- 161.5.2已结束课程的作业---------------------------------------------------------------------- 171.6考试-------------------------------------------------------------------------------------------------- 191.6.1正在进行课程的考试------------------------------------------------------------------- 191.6.2已结束课程的考试---------------------------------------------------------------------- 211.7学习进度-------------------------------------------------------------------------------------------- 22 2修改密码 ----------------------------------------------------------------------------------------------------- 24 3退出登录 ----------------------------------------------------------------------------------------------------- 251系统登录【功能】利用有效的用户名、密码.身份验证合格后登录本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开放课程教学平台通识教育网络课使用指南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您浏览大连理工大学开放课程教学平台通识教育网络课,本学习指南将为您简单介绍通识课试学步骤及学习路径。
一、登录平台登录网址:(备选网址:)①选择右上角“登录”进入登录界面;②大连理工大学的师生请选择“校内用户登录”,在跳转后的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③用户名:用户名为学号;④选择“职工号或学号登录”;⑤密码:同大连理工大学校园门户网站个人密码。
二、浏览平台首页:大连理工大学开放课程教学中心简介、新闻动态、课程展示、名师风采等;课程:大连理工大学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持续更新中);个人中心:个人信息,包括所选课程信息、个人资料设置等内容;管理员入口:师生用户请忽略。
三、试学步骤、登录平台,;、选择菜单栏“课程”栏目,点击进入;、页面左侧导航栏,“本科生教学”—“通识课”,点击进入;、前四门课程为本学期可选课程,具体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学物理》、《中国文化地理》、《哲学与人生》、《魅力数学》,任选一门感兴趣的课程点击进入;、在出现的课程详情页中,浏览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介绍、课程大纲、教师信息等;、选择“开始学习”,预览课程学习界面,每门课程均开放三个视频用以预览了解课程。
四、学习课程当用户成功在教务系统选择上述一门或几门课程后,请按照下列步骤进入课程学习中心完成学习内容。
、登录平台,;、选择菜单栏“个人中心”栏目,点击进入;或搜索栏搜索课程,点击进入;、单击页面左侧导航栏“认证学分课”项目;、选择已选修课程,点击进入;、在出现的课程详情页中,点击“开始学习”,进入课程学习中心;、学习内容的完成。
注意“课程公告”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左侧导航栏“开始学习”下的所有内容,包括视频浏览、测验、作业、讨论等内容,通过“学习进度”了解自己对课程的完成情况。
五、其他课程大连理工大学开放课程平台所有课程班次目前均免费开放,欢迎广大师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浏览学习。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一、通识教育课程
I.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六大模块课程,总学分要求为24分。
具体修读要求如下:
1、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
(1)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须修读12学分,其中A组为必修课程,共10学分,B组为选修课程,任选一门,计2学分;
(2)“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概论”课程课堂教学为每周3学时,计3学分;社会实践环节每周2学时,不计入总学分,另计为社会实践学分;
(3)历史学专业学生不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须在B类课程中另选一门。
2、六大模块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的总学分要求为12学分,学生须在每一模块中各修读2学分(即1门课程)。
建议每学期修读2学分(1门课程),6个学期修读完毕。
[模块I]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模块II]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模块III] 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模块IV] 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模块V] 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模块VI]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处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因此具体课程请以每学期课程表为准。
关于做好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通识选修课选课的通知武东院教务函(2019)8号各教学单位:为进一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丰富网络资源及网上课程,构建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三大类通识教育课程,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引进“智慧树”网络共享课程作为在线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并推出系列线下通识选修课程,现将选课及课程学习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选课须知1.本学期开设100门在线通识选修课,详细课程清单请见附件一.该类课程面向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
选课与学习进程安排如下:2.本学期开设3门线下通识选修课,详细课程清单请见附件二.上课周次为4—14周,具体时间安排请详见学校教务系统。
该类课程面向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3。
每位学生每学期最多选修8门通识选修课。
二、选课与学习1。
教务系统选课请学生登录学校教务系统选课,教务系统选课时间为3月9日至3月17日.2.“智慧树"网站注册与学习(1)“智慧树”网站注册与选课已选定课程的学生于3月9日至3月24日登陆“智慧树"网站,根据“智慧树"通知完成新用户注册并完成选课。
学生根据学校教务系统内选定的课程,登录“智慧树"网站以“学分学习”模式加入课程(学生需严格按学校教务系统选定课程进行学习).具体注册与选课方法请参见附件三。
注册及选课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咨询“智慧树"网站页面右侧“在线客服"。
(2)学习过程学生开始学习在线课程之后,应时常访问“智慧树”,及时了解所选课程的动态,积极参与学习,自主安排在线课程的学习。
在线课程学习一般包括课程视频观看、在线测验、学习论坛等环节。
三、考试与学分认定所有课程采取线上考试的形式,请学生密切留意所选课程的考试时间,完成线上考试。
顺利完成课程在线学习的所有环节且成绩合格,学校给予相关课程的学分认定。
对于非选定课程、所学课程与教务系统内所选课程不一致、由于个人原因导致“智慧树”注册信息有误等情况,学校均不认定课程学分。
XXXX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方案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学生为本,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知识结构优化和能力提高的,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社会中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为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在本科教育中建立“平台+模块”的通识课程体系(以下简称通识课),促进“专业教育”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转变,并与专业教育相互交融,和谐共振,共同发展,让学生广泛的识科学、识社会、识人类,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前瞻的思维和历史的眼光,能够融通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创新思辨和沟通表达,有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素质,能够和谐发展”的人才和公民,特制定以下建设方案。
一、通识课的平台根据通识课的设置目的、面向对象、课程内容等,将通识课划分为三大平台:基础通识课、学科通识课、国设通识课。
(一)基础通识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艺术修养和科学素质等。
面向对象为全体学生。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模块:人文社会科学模块—主要涵盖文学、历史、哲学、中外文化、政治、经济、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引领学生探知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融通能力和人文知识素养,使学生熟悉社会科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方法,以加强对当代人类行为的理解,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自然科学模块—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使学生通过对所涉领域的总体上的理解,认识自然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艺术体育模块—主要涵盖音乐、绘画、影视、体育等学科,通过鉴赏和分析各种艺术作品、了解各种体育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品位以及体育文化修养。
综合实践模块—主要涉及实践类课程、创业创新类课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的素养。
通识课(文化选修课)选课流程1.登录系统网址:(使用学校网络时推荐使用,访问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好)(任何网络下均可访问)2.选课步骤一:在选课菜单栏中,选择自主选课。
申请▼信息维护^ 选课▼信息有诲>教学学生课表查询府|自主选课一筛除结果查询步骤二:在自主选课页面中,点击查询,就会看到本学期所开设的通识课课程。
点击课程名称,可以看到课程简介。
2020-2021学年1学期第1轮(距选课结束还剩3天)本学期选课要求总学分(不包括)最低1最高100已获得学分0(000326)艺术与审美(选修)- /工学分教学班个数:1 状态:未选(000370)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选修)-。
学分教学班个数:1 状态:未选(000371) IS0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选修)■工。
学分教学班个数:1 状态:未选(000372)经魂文学与诗意人生(选修)-上。
学分教学班个数:1 状态:未选(000373)走进故宫(选修)-上。
学分教学班个数:1 状态:未选(000374)网络空间安全概论(选修)7,0学分教学班个数:1 状态:未选(000376)解码国家安全(选修)-工。
学分教学班个数:1 状态:未选900377)毒品与艾滋病颈防(选修)-工。
学分教学班个数:1 状态:未选点击最下端的“点此查看更多”,可以查看到更多的课程。
[点此查看更多]步骤三:点击课程右边的向下按钮,可以看到该课程所开设教学班的信息,包括上课时间、地点、任课教师、已选人数等。
点击课程右端的选课按钮。
课程信息栏呈现绿色,蓝色选课按钮变为红色退选按钮,就表示你已经选上该门课程。
已选/容量(000326)艺术与亩美(选修)-工。
学分教学班个数:1 状态:已选教学班上课教师上课时间教学地点选择退选按钮,可以退选当前课程。
已选/容量1/2000步骤四:选完课后,可以查看自己的课表,在课表最下端的其他课程里,可以看到你刚所选课的课程信息,则表示你已选课成功。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全校通识课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2018级地理/资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2017级资源环境科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2017级地理学各专业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2016 资源环境科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2016级地理学各专业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2015级资源环境科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2015级地理学各专业
专业实习与社会调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王志强[0周]河南嵩县校外实习
专业实习与社会调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朱青7月湖州实习
专业实习与社会调查-地理信息科学杜克平7月校内集中编程实习
地理多媒体教学未定教师具体上课时间待定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课程表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为其他专业开设课程。
课程平台学生使用手册
1. 介绍
1.1 平台概述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您介绍本课程平台的基本信息和功能。
1.2 登录与注册
这里详细说明如何登录和注册账号,并提供相关以便快速访问。
2. 导航栏及主页布局
2.1 导航栏菜单项解析
解释导航栏上各个菜单项的具体用途,例如:首页、我的课程等。
2.3 主页内容展示区域
描述主页面板块中所包含的不同类型内容(如推荐课程、热门话题等)。
3.浏览并选择合适的在线教育资源
此章节重点描述在该平台上可以找到哪些在线教育资源,并指引用户进行搜索筛选操作。
4.加入/退出一个班级或者小组
对于有班级或小组设置特色模式的线下活动型网络整理出相应步骤,帮助用户更好地参与其中。
5.提交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流程,包括文件格式要求和提交时间规定。
6.查看成绩
学果查询方式及查询结果的解读。
7.讨论区
介绍平台上的讨论功能,如何发起和参与课程相关话题。
8. 资源
这一部分将详细说明学生如何在该平台上进行资源,并提供相应以便快速操作。
9. 帮助与支持
提供帮助文档、常见问题及技术支持联系方式等信息。
10. 法律名词及注释:
- 用户协议:用户使用本平台所需遵守的规定和条款。
- 版权保护:对于他人创作内容享有合法权益并受到法律保护。
11.附件:
请查看附件中包含了更多关于我们在线教育平台的具体资料和相关规定,包括但不限於:使用协议、隐私条款等内容。
综合素养学部通识必修课程开设方案一、课程设置通识必修课程分为人文、社科、自然、交叉新学科四大模块。
每一模块下设不同具体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每一模块中自由选修一门课程,即可获得1个学分。
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必须修满四大模块的课程, 每一模块必修且只能选一门,多选作废,且取消下次选课资格;选定课程原则上不予退选。
二、课程安排1.本学年开设模块——人文、社科针对2016级新生,我部计划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同时开设人文、社科两大模块的课程。
人文模块目前下设4门课程:“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中国制度文化”、“国史与国情”、“阅读与赏析”;社科模块目前下设3门课程:“政治、权力与国家”、“哲学思辨与科学方法”、“中国当代社会探究”。
2.“两大模块”课程开设具体安排每一个通识必修课程模块设置1个学分、18学时,3节连上,共计上课6周。
人文、社科模块课程计划开设38个班,每班120人。
三、学生选课需知商学院、电子通信与软件工程系、护理系、音乐系、医学与健康系的学生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可选修人文模块下设课程;文学与传媒系、公共管理学系、会计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艺创系的学生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可选修社科模块下设课程。
四、两大模块下设课程简介(一)人文模块课程简介1.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现代文明启示录》——黄家瑜(台湾博士)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间冲突与合作的原因,并吸取相关经验。
本课程选用美国著名战略学者亨廷顿教授的经典之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为主要授课教材,结合最新的国际情势分析,让学生对国际事务中的冲突、战争、妥协、合作等议题有基本的认识。
随着国力不断提升,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负责任的国际行为者”之一,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举足轻重,本课程可使学生透过对世界各文明互动合作的了解,培养更全面的国际观。
《中国外交与世界》——陈腾华(教授)本课程通过讲者十几年在中国外交界的亲历与体会,试图从“大格局、大思维”的层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历史上的中国外交,分析国家强弱与外交的关系;介绍中国外交的重点布局,分析中国的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小国外交对国策的影响。
通识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
高职通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包括通识必修课、通识限选课、通识任选课在内的课程,旨在培养知识宽度、视野广度和思想深度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更是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起点。
历经30多年的探索,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
近年来,高职院校相继开拓MOOC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SPOC (小范围限制性在线课程)等“互联网+通识教育”融合发展新途径。
SPOC 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对于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正逐渐受到关注。
一、SPOC 应用于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之特点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即小范围限制性在线课程,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者Fox 于2013年提出的一个理念。
“small ”和“private ”是相对于MOOC (慕课)中的“massive ”(大规模)和“open ”(开放性)而言的。
“small ”指学生规模小,“private ”指特定人群,即对申请者设置准入条件。
相较于MOOC ,SPOC 的情境、模式、路径、受众是截然不同的,有效增加了线下的互动交流,减少了MOOC 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堆砌,既利用了MOOC 的规模效应,又分摊了精品课程资源的人均成本,是MOOC 的一种补充和发展。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对SPOC 的探索和实践,将有助于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其一,能使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突破时空界限,将传统线下教学与学生移动互联终端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各自零散自由的时间进行学习,即随时可学、随地可学。
此外,可链接高职学校、教师、课堂和学生,形成“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建构—课后知识内化”的全过程支持与指导。
其二,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大、全、细、时”的特点,有效地收集、整理和挖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线上行为偏好所留下来的大量“面包屑”似的数据资源,使原本主观的教学行为分析向科学、客观转变。
《农业生态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课程代码215030012课程类型通识基础课程通识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综合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修读方式□√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学时34 学分 2 理论学时34 实践学时0教学场所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实验室理实一体化教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他()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熟悉农业生态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必需的生态基本概念和理论相关知识(目的),结合当今农业的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历程),以实现培养学生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宏观管理农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
(预期成果)。
二、学习成果三、核心能力权重分配四、学习内容1、具有相关生态理念及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的意识掌握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概念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应用中国传统农业中累积了大量的农业生态学知识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2、掌握所必需的生态基本概念和理论相关知识个体生态学中生境、生态因子、生活型的基本概念生态型的概念及类型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境原理、生态位原理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熵的基本概念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征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的过程农业生产中的氮素平衡3、具有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宏观管理农业的能力群落的结构生物入侵与防控食物链加环的作用和类型作物理论养分需求的分析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初、次级生产力的基本途径4、具有分析生态系统问题及解决的能力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不同类型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原则及生物质资源保护开发增殖途径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生态农业的几项主要技术5、掌握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调整农田立体模式农林业系统的垂直结构畜禽养殖业立体模式保持农田养分平衡的基本途径公共资源的生物经济平衡规律五、学习成果及评价标准六、学习单元及学时分配七、学习用书《农业生态学》八、教学资源1、课程平台资源校级网络课程,校级精品课程2、网络资源公开课:九、先修课程/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无2、后续课程: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观光农业策划与管理。
初级中学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典型案例2018年以来,为深入落实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学校育人方式改革,阳光中学围绕课程教学、精准教研、评价改革等关键因素,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深入开展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校本应用的实施背景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度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下,阳光中学把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式运行的契机,结合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国家平台供给资源,省级平台打造空间,校本空间特色服务”的工作思路,融通国家、省级、校级平台,共同支撑学校数字化教育转型,形成了具有阳光特色的“6C”i智慧课堂改革理念,旨在以精准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以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助力学生成人成才,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试点应用过程中,学校注重平台资源的深度融合应用,充分发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独特的课程形式、海量的课程资源、便捷的应用环境等显著优势,改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学资源供给侧样态,目前已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掌握所需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
学校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打造立德树人阳光新课堂,并赋予“6C”i课堂新的内涵,凝练出致力于学生“格物致知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传承力”的“6C”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试点应用的过程与方法(一)以校为本,科学定位,明确平台应用工作思路学校在原有的“数字阳光”平台基础上,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省级平台,三位一体,极大丰富智慧平台的融合功能和资源供给。
试点应用中,明确了“国家平台供给资源,省级平台打造空间,校本空间特色服务”,形成具有阳光特色的“6C”i智慧课堂改革理念,实现教师智慧的教和学生智慧的学。
(二)完善机制,长远发展,保障学校教育数字化持久动力为推进试点工作,学校建立了一整套可操作性、有实效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切实推进国家资源平台的研学产用。
校级通识平台课程
课程组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
课内
学时
课外
学时
实践
学时
考核
方式
修读
学期
最低学分要求备注
思
政和军事类Ⅰ
组
5291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36 18 考查 1
14
52910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
4 36 18 考查
2/3
理2文3 529100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24 12 考查
2/3
文2理3 52910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
3 5
4 36 18 考查 4
529100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
3 5
4 36 18 考查 5
52910006形势与政策 2 36 24 12 考查 6 2
Ⅱ
组59810002
军事理论 1 36 18 18 考查 1 1
体育类54810008 体育(一) 1 30 30 1
4 54810002
体育(二) 1 38 36 2 2
课程组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
课内
学时
课外
学时
实践
学时
考核
方式
修读
学期
最低学分要求备注54810003
体育(三) 1 38 36 2 3
54810004
体育(四) 1 38 36 2 4
数理类Ⅰ
组
52110035 高等数学AⅠ(一) 5.5 100 90 10 考试 1
10
理工专业52110019 高等数学AⅠ(二) 6 108 108 考试 2
52110016 高等数学AⅡ(一) 5 90 90 考试 1
52110017 高等数学AⅡ(二) 5 90 90 考试 2
Ⅱ
组
52110036 高等数学BⅠ(一) 5.5 100 90 10 考试 1
9 52110023 高等数学BⅠ(二) 5 90 90 考试 2
52110020 高等数学BⅡ(一) 5 90 90 考试 1
52110021 高等数学BⅡ(二) 4 72 72 考试 2
Ⅲ
组
52110037 高等数学CⅠ(一) 5.5 100 90 10 考试 1
7
经贸管理
类52110027
高等数学CⅠ(二) 3 54 54 考试 2
52110024 高等数学CⅡ(一) 5 90 90 考试 1
52110025 高等数学CⅡ(二) 2 36 36 考试 2
课程组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
课内
学时
课外
学时
实践
学时
考核
方式
修读
学期
最低学分要求备注
Ⅳ组52110028 大学物理A(一) 3 54 54 考试 2/3
5 52110029 大学物理A(二) 3 54 54 考试 2/3
52110030 大学物理B(一) 3 54 54 考试 2/3
52110031 大学物理B(二) 2 36 36 考试 2/3
英语类Ⅰ
组
51910880 大学英语A(一) 3.5 60 60 考试 1
15
普通二本51910881 大学英语A(二) 4 72 60 12 考试 2
51910882 大学英语A(三) 4 72 60 12 考试 3
51910884 大学英语A(四) 3.5 60 48 12 考试 4
Ⅱ
组
51910991 大学英语B(一) 3.5 60 60 考试 1
艺术类学
生51910992 大学英语B(二) 4 72 60 12 考试 2
51910993 大学英语B(三) 4 72 60 12 考试 3
51910994 大学英语B(四) 3.5 60 48 12 考试 4
Ⅲ
组
51910701 大学英语读写(二)
2 36 36 考试 1
一本51910702 大学英语听说(二) 1.5 28 28 考试 1
51910703 大学英语读写(三) 2 36 36 考试 2
51910704 大学英语听说(三) 2 36 36 考试 2
51910705 大学英语读写(四) 2 36 36 考试 3
课程组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
课内
学时
课外
学时
实践
学时
考核
方式
修读
学期
最低学分要求备注51910706 大学英语听说(四) 2 36 36 考试 3
Ⅳ组51910707 大学英语A+(四) 2 36 36 考查 4 51910708 大学英语A(五) 2 36 36 考查 4
51910709 英语口语 1.5 28 18 10 考查 4
51910710
英语写作 1.5 28 18 10 考查 4
51910711
大学英语测试 1.5 28 18 10 考查 4
51910712 大学英语视听说 1.5 28 18 10 考查 4
计算机类Ⅰ
组
51610182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Office应用236 20 16 考试 1
理工类至少选
够5分,文科类
至少3分
全校专业51610183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网页制作236 20 16 考试 1 全校专业Ⅱ
组
51610061 C语言程序设计 3 54 34 20 考查 2 理工专业51610079 VB程序设计 3 54 34 20 考查 2 全校专业51610083
Java程序设计 3 54 34 20 考查 2 理工专业
课程组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
课内
学时
课外
学时
实践
学时
考核
方式
修读
学期
最低学分要求备注51610184
Access数据库应用 1 18 8 10 考查 2 全校专业
艺术类Ⅰ
组
52510001 音乐鉴赏 1 18 18 考查 2
2
全校专业52510805 舞蹈鉴赏 1 18 18 考查 2 全校专业52510015
音乐基础 1 18 18 考查 2 全校专业Ⅱ
组
52510002 美术鉴赏 1 18 18 考查3/4 全校专业52510907 艺术导论 1 18 18 考查3/4 全校专业52510906 书法鉴赏 1 18 18 考查3/4 全校专业
职业教育课55710005
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
(一)
1 18 9 9 考查 1
3 55710006
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
(二)
1 18 9 9 考查 4
55710007
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
(三)
1 18 9 9 考查 6
实践类52110032
物理实验A 2 54 考查 2/3 2
52110033 物理实验B 1 28 考查 2/3 1
52110034 数学实验 1 28 考查 2 选修59810003 军事训练 1 1.5考查 1 1
课程组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
课内
学时
课外
学时
实践
学时
考核
方式
修读
学期
最低学分要求备注
周
第
二课堂第二课堂选修学分包括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等
要求理工专业学生4学分,其他专业学生
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