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格式:docx
- 大小:9.46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和证明声音是由于发生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说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识别回声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知识结合声音的传播速度进行简单的回声测距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感悟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了解自然界及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能简单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一些发声现象,体会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述。
(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利用转换法和科学推理的物理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在活动中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思想研究物理的方法。
(固体传声)教学用具:音叉水槽铁架台乒乓球细线口琴录音机磁带蜡烛火柴真空铃(气泵,电池盒,泡沫)小闹钟(扣碗)土电话(长线)分层教学环节:提问分层习题分层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预习:设计实验 1.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课堂导学:●学生展示预习作业1,老师点评补充,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典型实验:1.喉咙发生2.音叉发生(触摸,乒乓球,水花四溅)3.鼓面振动(桌面振动),如何观察到它们的振动?问:如何消除手拍桌面时,风带来的影响?如果纸片效果不明显如何改进?4.乐器图片(口琴钢琴笛子)展示,让学生体会是什么物体在振动?●小结1.物理研究方法小结:转换法2.知识小结: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知识过渡:声音的传播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人耳的?空气。
2.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介绍声波概念。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想想议议:使古筝、吉他发声并观察琴弦,敲击鼓面并观察鼓面,把尺子按在桌面上拨动它并观察尺子等等,讨论一下它们发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如果停止对它们的动作,当振动停止时还能听到声音吗?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听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随堂练习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想想议议:太空中有空气吗?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直接交流吗?如果不能,如何才能实现交流?1、实验探究:真空中能传声吗?如何用实验证明?用到的科学方法是什么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声音在哪里可以传声?在固、液、气中是否可以传声?举例子说明。
(1)同学们可将耳朵放到桌子上,另一名同学敲打桌子,会听到什么?(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为什么鱼会惊?(3)同学们为什么会听到老师说话?2、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称为声波。
1.《中国好声音》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娱乐节目,李行亮一首改编版的《涛声依旧》感动了诸位评委,歌词中有一句“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那么鸟儿的啼叫是通过______进入人的耳朵的。
2.蛇经常将头贴在地面上,对外界的声音刺激非常灵敏,但蛇没有耳朵,你你猜想蛇是通过_____来感知声音的。
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三)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比较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_____随堂练习1.在空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听到的响声次数是---()A一次 B两次 C三次2.声音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 钢B水 C玻璃3.在一段很长的钢轨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的人听见___声,最后一声是___传来的。
噪声测试讲义第一章声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首先我们看几个例子:敲鼓时听到了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是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汽笛声、喷气飞机的轰鸣声,是因为排气时气体振动而产生的。
通过观察实践人们发现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因此,人们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
二、声源及噪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包括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
产生噪声的发声体叫噪声源。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物体的,传声的物体也叫介质,因此,声音靠介质传播,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在真空中我们听不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形式(以大气为例)是以疏密相间的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因此也叫声波。
当声振动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质点并不被带走,它只是在原来位置附近来回振动,所以声音的传播是指振动的传递。
四、声速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传播的快慢我们用声速来表示。
声速定义:每秒声音传播的距离,单位:M/s。
在空气中声速是340 m/s,水中声速为 1450m/s ,而在铜中则为 5000m/s。
可见,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要比在空气中快得多,另外,声速还和温度有关。
第二节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人耳的构造人耳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具有不同的作用共同来完成人的听觉。
耳朵三部分组成结构见彩图。
外耳,包括耳壳和外耳道,它只起着收集声音的作用。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等部分。
由耳壳经过外耳道可通到鼓膜,这里便进人中耳了。
鼓膜俗称耳膜,呈椭圆形,只有它才是接受声音信号的,它能随着外界空气的振动而振动,再把这振动传给后面的器官。
鼓室位于鼓膜的后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气腔。
有一个管道使鼓室和口腔相通,这个管道叫咽鼓管。
咽鼓管的作用是让空气从口腔进人中耳的鼓室,使鼓膜内外两侧的空气压力相等,这样鼓膜才能自由振动。
鼓室里最重要的器官是听小骨。
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锤骨直接与鼓膜相依附,砧骨居中,镫骨在最里面,它们的构造和分布就象一具极尽天工的杠杆,杠杆的前头连着鼓膜,后头连着内耳。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三、声速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1]、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固>v液>v气。
[2]、在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3]、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2、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2]、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1]、人听到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典型例题】类型一、声音的产生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集体备课教案
新课探究:一、声音的产生
探究学习与展示:实
验1:摸着自己的喉
咙,说一句话。
体会手
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实验2:让学生用橡皮
筋做实验。
实验3:把一把尺紧按
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
边,拨动尺,观察尺的
变化。
当尺停止振动
时,观察能否听到声
音?实验4:敲击音叉
使其发声,发声的音
叉是否在振动?将音叉
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说明了什么?思考,
讨论:
(1)以上实验中发
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
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有何
区别?
(2)这些物体在发
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
征?
(3)你能不能使正
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
声?
(4)有些发声体的
振动不能直接用肉眼观
察到,你能用什么办法
来感知它?
展示一些发声物体,
让学生说出那些物体振
动发声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实验
小组同学选派代
表展示汇报:自
己小组做了哪几
个实验,实验是
怎样进行的,观
察到什么实验现
象,得出物体发
声时的共同特征
是什么?
学生归纳总结完
成表格填写。
归
纳总结得到结
论:声音疋由物
体的振动产生
的,振动停止,
物体就停止发
声。
完成练习
二、声音的传播
三、声速
二胡是靠振动发
声,军号是靠振动
发声,
潢河在咆哮”是的振
动发出声音的
实验1:气体传声实验
(演示)把正在发声的
闹铃放在玻璃罩内,电
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
柔软的泡沫塑料。
逐渐
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
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
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
入罩内,闹铃声音又怎
样变化?实验2:固体
传声实验
实验3:液体传声实验
声音是种看不见的物
质,声音在空气中究竟
是怎样传播的呢?自
学教材P29第二段。
结论:声音在所有介
质中都以波的形式传
播。
发生雷电时,总是先
看到闪电,后听到雷
声。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
的传播需要时间。
观察教师操作并
注意聆听闹铃发
出的声音
小组交流得出结
论:声音传播需
要介质。
声音不
能在真空中传
播。
结论:声音可以
在液体中传播。
师生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1)声音传播
需要物质,声音
不能在真空中传
播,传播声音的
物质可以是固
体、液体、气
体。
(2)物理学中
把能传播声音的
物质叫介质。
学生阅读、思考
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