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出现多个强权国家并列崛起,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和互动关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实力的多极化。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正在逐渐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30年,新兴经济体
的合计经济规模将超过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中心。
其次,军事实力的多极化。
随着新兴国家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军事实力的增强,军事力量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输出国,军事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这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再次,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极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差异逐渐凸显。
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和融合,使得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化。
例如,中国的儒家文化、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等不同文化和思想交流,对整个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多边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各国之间建立了众多的多边机构和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这些多边机构的发展和壮大,使得国际事务的决策和规则制定更加公正和平衡。
总体来说,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紧密,力量平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在未来的发展中,各国需要以平等、互利、和平、合作的精神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只有通过平等互利的合作,才能实现世界多极化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重新分布,国际关系逐渐向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在这一趋势中,不再由少数几个超级大国主导全球事务,而是涌现出更多的全球重要参与者。
本文将探讨冷战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特征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一、原因分析1. 冷战结构的解体:冷战时期,世界被划分为两个阵营,即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西方阵营在全球范围内失去了严密的结构和统一的领导,多极化的格局开始浮现。
2.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推动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贸易、投资、技术转移等活动的频繁发生,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依赖,也为多极化提供了条件。
3.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世界舞台上涌现出新的重要参与者。
这些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实力不断增强,主动参与全球事务,推动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二、多极化格局的特征1. 多个中心的崛起:除传统的超级大国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如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等也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形成了多个参与全球事务的中心。
2. 实力均衡的竞争:在多极化的格局中,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力量相对均衡,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方面主导全球事务。
这种竞争的格局使各国更加注重提升自身实力和影响力。
3. 多边合作的加强:为了应对全球性挑战,多极化格局下的国家更加重视多边合作机制,如联合国、世贸组织等。
各国通过协商、合作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强权政策。
三、多极化格局的影响1. 促进和平稳定:多极化格局削弱了单一大国的控制能力,防止了霸权主义的滋生,从而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和平稳定。
2. 推动经济发展:多极化格局下,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广泛深入。
各国通过贸易合作、投资合作等形式,在相互依赖中实现共同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3. 增加全球治理的难度:多极化格局下,各国意见的多样性和力量的平衡使全球治理变得更加复杂。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影响(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1)性质: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2)影响:促进了欧盟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欧盟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
2、日本的崛起战后,日本经济开始复苏。
经济地位在世界经济中仍然举足轻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影响:(1)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与美国既有联盟也有摩擦。
(2)使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特点:①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政策;②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影响:①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②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1)过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1978年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2)影响: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一支重要力量。
(三)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东欧剧变(1)实质: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原因:①历史原因: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②现实原因: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执政党忽视民主法制建设,日益脱离群众。
③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苏联解体(1)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2)解体原因:(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的战略。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教材知识掌握1.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上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至今还没有定型。
2.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
美国利用北约组织,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但是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前,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 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的、稳定的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纠纷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科索沃战争就是一例。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它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教材知识掌握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原因: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世界贸易组织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5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以及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教材通过分析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各大国的崛起和衰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此外,教材还简要介绍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一概念,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含义,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含义,并关注其发展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资料等,直观展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当今世界格局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多极化趋势。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和看法。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多极化趋势的含义2.多极化趋势的形成3.多极化趋势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三历史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1.特点: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未定型。
2.“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集团,它们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
二、科索沃战争1.时间:1999年3-6月2.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在此期间,中国驻南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三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3.影响: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冷战中的对峙一、冷战政策1.原因:(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4.具体表现:(1)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5.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6.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7.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2.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3.过程:(1)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
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