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继电保护设计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42.11 KB
- 文档页数:1
微机继电保护设计微机继电保护系统是一种利用微机技术和数字保护装置实现电力系统故障保护的智能化设备。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和数据处理,及时发现故障、保护设备和系统。
本文将介绍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步骤。
一、设计原理: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测量仪表等设备采集电力系统的各种电气量,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等。
2.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微机,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相应的电力系统状态信息。
3.故障诊断:根据电力系统状态信息,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发生故障,并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类型和位置。
4.保护动作:根据故障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故障设备或电力系统进行保护动作。
5.通信传输:将保护动作信号传输给相应的开关设备,实现快速的故障断开和电力系统恢复。
二、设计步骤:1.需求分析:根据电力系统的类型和规模,确定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需求、功能和性能要求,包括保护范围、保护速度、可靠性等。
2.系统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3.硬件设计: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并设计电路连接方式和信号接口,保证数据的准确采集和传输。
4.软件设计:根据系统需求,编写相应的软件程序,实现数据处理、故障诊断和保护动作等功能。
5.系统测试:对设计的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6.系统改进和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和用户反馈,对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设计考虑因素:在设计微机继电保护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保护范围:根据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拓扑结构,确定保护范围和保护对象。
2.保护速度:保护系统需要具备快速的故障检测和保护动作能力,以减少故障对电力系统造成的损害。
3.抗干扰能力:保护系统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处理。
4.可靠性:保护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故障保护效果。
第一章概述一、系统简介:TQDB-III多功能微机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采用集成式、开放式的设计思路,覆盖了多个专业多门课程,适合电力系统、电气类、自动化类、电工类专业学生进行研究性、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创新设计。
本实验指导书着重介绍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课程相关的实验。
本实验台可完成:常规继电器特性实验、数字式继电器特性实验及成组微机保护综合实验三大部分。
其中包含的常规继电器有:DL-31型电流继电器、DY-36型电压继电器、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LCD-4型变压器差动继电器。
数字式继电器有:数字式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反时限电流继电器,功率方向继电器,差动继电器,阻抗继电器,零序电流、零序电压继电器,负序电流继电器、负序电压继电器,反时限零序继电器、反时限负序电流继电器。
微机保护部分包括:单双电源10kv线路微机保护综合实验,单双电源35kv线路微机保护综合实验,单双电源110kv线路微机保护综合实验,变压器微机保护综合实验,电容器微机保护综合实验。
二、系统特点:1. 实验接线非常简单明确,减小实验准备工作的强度。
2. 实验系统采用自主研制的信号发生装置提供高精度实验信号,省去了传统实验系统中的调压器、移相器、滑线电阻和测量仪表。
实验接线非常简单,不需要进行实验准备工作。
3. 各种常规继电器和微机保护继电器特性实验可以设置为自动或手动测试,并在PC机屏幕上直观的显示坐标描点和绘制继电器特性曲线全过程4. 实验台面板上具有成组微机保护实验的接线图,学生在面板上进行微机保护装置与电流、电压及出口信号的连接,在上位机界面上设置故障类型和故障点,可在接线图上或在上位机界面中执行短路操作,并观察动态的实验现象5. 系统附带详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说明,可以帮助学生在加深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熟悉实验过程,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三、系统构成:一套实验培训系统由一个实验操作台、多个常规保护继电器、一台TQDB-II型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一台TQWX-II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和一台PC机构成。
10KV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报告站名: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配电室调度号:214
保护设备:
校验日期
校验人
审核人
工作负责人
第一部分外围数据
一、CT变比75/5
第二部分装置试验数据
二、装置外观检查
设备外观整洁,无损伤。
装置的型号及各电量参数与定货一致,各插件上芯片无松动,脱落及机械损伤。
印制电路板无划痕,各插头无机械损伤,内部连线无损伤,扯断现象。
液晶模块薄膜按键接触良好。
各插件与插座之间的插入深度到位,锁紧机构良好,螺丝紧固。
装置上电无异常现象。
二、检查结果:良好
三、装置零漂检查:(电流定值单位:安电压定值单位:伏)
四、通道有效值的检查:In=5A
六、定值检查:(电流定值单位:安电压定值单位:伏时间定值单位:秒In=5A)
七、保护传动试验:
1、检查保护压板的投切关系正确。
2、模拟速断保护动作,掉开关正确,光子牌发信正确。
3、模拟过流保护动作,掉开关正确,光子牌发信正确。
4、模拟零序保护动作,掉开关正确,光子牌发信正确。
5、模拟开关防跳,关系正确。
6、模拟直流屏故障,保护装置显示正常无误动作现象。
7、以上传动装置信号指示灯显示正确。
继电保护及微机保护实验指导书1000字
实验一:继电保护实验
目的:了解单相逆功率保护原理,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操作和设置参数方法。
装备:逆功率保护继电器;模拟电源;模拟负载;三极电压表;电流表;电缆;电源线等。
步骤:
1. 将模拟电源接入逆功率保护继电器的电源线,将模拟负载接入继电保护的输出端。
2. 将电流表接在负载侧,将三极电压表接在负载开关旁。
3. 打开模拟电源,使其输出电压为50V。
4. 在继电保护面板上设置逆功率保护定值为10W。
5. 开启模拟负载开关,通过手动旋转模拟负载,观察继电保护是否响应,并记录相关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进行讨论。
实验二:微机保护实验
目的:了解微机保护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构成,了解保护性实际工作场合中的软件调试和操作。
装备:微机保护系统;台式计算机;开关柜;配电装置。
步骤:
1. 熟悉微机保护系统的软件、硬件组成,并做好系统调试和连接。
2. 在实际工作场合中,通过虚拟开关操作微机保护系统,对保护性进行调试和操作。
3. 模拟真实的工作状态,在各种情况下查看微机保护系统所显示的数据。
4. 学习和掌握基本校准方法和处理过程。
5. 完成对应试验报告。
注意事项:
1. 实验前,应对带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
2. 进行实验时,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和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3.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严禁擅自调整保护参数。
4. 实验后,应将实验环境恢复原状。
微机继电保护设计研究
运行过程中的电力系统,由于雷击、倒塌、内部过压或者错误的运行操作等都会造成故障及危害,一旦发现故障,我们就必须迅速采取并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当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时,应根据系统运行的维护要求,确定出相应的保护动作。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继电保护装置就此运应而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突破了传统的电磁型、晶体管型及集成电路型继电保护形式,出现了微型机、微控制器为核心的继电保护形式,这种保护形势称为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
微机继电保护的原理和特点
传统的模拟式继电保护是根据电力系统中的模拟量(电压U、电流I)进行工作的,也就是将采集的模拟量与给定的机械量(弹簧力矩)、电气量(门槛电压)进行对比和逻辑运算,做出判断,从而完成相应的保护。
机电保护装置满足的四项基本要求依次是灵敏性、选择性、速动性、可靠性。
继电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包括以下三部分:1.信号检测部分、2.逻辑判断部分、3.保护动作部分。
其具体工作流程如下:信号检测部分从被保护侧采集相应的模拟量和开关量,传送到逻辑判断部分,通过算法进行处理,将所得结果与给定的整定值进行对比,判断系统是否出现故障并发出相应的动作命令,最终再由保护动作部分执行相应的动作。
现代微机保护则是将电力系统的模拟量(电压U、电流I)进行采样和编码之后,转换成数字量,通过微型计算机进行分析、运算和判断,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
微机继电保护具有的特点:稳定性好、逻辑判断准确、设备维护方便、设备附加值高、适应性强。
微机继电保护的设计
微机继电保护的设计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
微机继电保护的硬件设计,从功能上讲,微机保护装置包括五个部分: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CPU),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人机接口部分和电源回路。
微机继电保护的软件设计中,系统软件是整个保护装置的灵魂,基于各个硬件设备的基础之上实现线路继电保护及监控的各种功能。
这里以微机三段式电流保护为例主要介绍微机保护的主程序设计与自检模块。
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日益发展,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取代传统继电保护装置是个必然的趋势。
通过引进微机控制技术,可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率。
总之,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微机继电保护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逐渐向智能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