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导语】⽂⾔⽂的学习好⽐是另⼀门语⾔的学习,语⾔的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注重积累基础知识,付出了时间,才可以学好⽂⾔⽂。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古代经典⽂⾔⽂⼤全。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古代经典⽂⾔⽂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不在⾼,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丁。
可以调素琴,阅⾦经。
⽆丝⽵之乱⽿,⽆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
孔⼦云:何陋之有? 译⽂ ⼭不在于⾼,有了神仙就会有名⽓。
⽔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
这是简陋的房⼦,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青葱,映⼊帘⾥。
到这⾥谈笑的都是博学之⼈,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扰乱⽿朵,没有官府的公⽂使⾝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云的亭⼦。
孔⼦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精选古代经典⽂⾔⽂ 桃花源记 陶渊明〔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缘溪⾏,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甚异之,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
初极狭,才通⼈。
复⾏数⼗步,豁然开朗。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阡陌交通,鸡⽝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
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此⼈⼀⼀为具⾔所闻,皆叹惋。
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
停数⽇,辞去。
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
”(间隔⼀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
【导语】⽂⾔⽂是以古汉语⼝语为基础的书⾯语,在远古时代⽂⾔⽂与⼝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经典名篇⽂⾔⽂⼤全【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名篇⽂⾔⽂⼤全:隆中对 魏晋: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吟》。
⾝长⼋尺,每⾃⽐于管仲、乐毅,时⼈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君与俱来。
”庶⽈:“此⼈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汉室倾颓,*⾂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欲信⼤义于天下;⽽智术浅短,遂⽤猖蹶,⾄于今⽇。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于袁绍,则名微⽽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惟天时,抑亦⼈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武之国,⽽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天府之⼟,⾼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善!”于是与亮情好⽇密。
关⽻、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也。
愿诸君勿复⾔。
”⽻、飞乃⽌。
翻译 诸葛亮亲⾃在⽥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吟》。
他⾝⾼⼋尺,常常把⾃⼰和管仲、乐毅相⽐,当时⼈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30篇文言文1. 《论语十则》: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4.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5.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6.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邹忌以自身经历劝说齐威王广纳群言,改良政治的故事。
7. 《出师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前夕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8. 《桃花源记》: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9. 《三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10. 《马说》: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11.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所作,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12.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13. 《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著名的文言文
1.《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曰:"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
2.《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儿,阿房出。
着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5.《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赤壁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古代文言文经典(通用8篇)文言文和翻译篇一一、治本在得人原文: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
对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
”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翻译:符坚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
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
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
”苻坚(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二、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翻译: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
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
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
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
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
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三、石勒不计前嫌原文: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
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因拜参军都尉。
翻译: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
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
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全短篇及翻译【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全短篇及翻译 学弈 先秦: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
让弈秋教导两个⼈下棋,其中⼀⼈专⼼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个⼈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以为有⼤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别⼈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赏析 弈秋是第⼀个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也是第⼀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
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正义》⾥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徒⽗是也。
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的⼀位围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位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今已有⼆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位棋⼿,⽽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
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
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同时代的⼈,也可能稍早⼀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约⽣活在战国初期。
出现弈秋这样的⾼⼿,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不只⼀⼈。
孟⼦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
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并成为象征性名词。
后世称某⾼⼿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平与国⼿相当。
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棋艺⾼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祖”。
由于弈秋棋术⾼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想拜他⼒师。
弈秋收下了两个学⽣。
⼀个学⽣诚⼼学艺,听先⽣讲课从不敢怠慢,⼗分专⼼。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全精选【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古代⽂⾔⽂⼤全精选 出师表 朝代:三国|作者:诸葛亮 ⾂亮⾔: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不懈于内,忠志之⼠忘⾝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之⽓,不宜妄⾃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悉以咨之,然后施⾏,必能裨补阙漏,有所⼴益。
将军向宠,性⾏淑均,晓畅军事,试⽤于昔⽇,先帝称之⽈“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远⼩⼈,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远贤⾂,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待也。
⾂本布⾐,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卑鄙,猥⾃枉屈,三顾⾂于草庐之中,咨⾂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有⼀年矣。
先帝知⾂谨慎,故临崩寄⾂以⼤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渡泸,深⼊不⽑。
今南⽅已定,兵甲已⾜,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兴德之⾔,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深追先帝遗诏。
文言文古诗词大全1.《兰亭集序》作者:晋·王羲之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陋室铭》作者: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出师表》作者:蜀·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醉翁亭记》作者:宋·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爱莲说》作者:宋·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岳阳楼记》作者:宋·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7.《滕王阁序》作者:唐·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8.《桃花源记》作者:晋·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阔,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师说》作者: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藩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4、宗悫乘风破浪原文: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原文: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十大古文名篇(文言文名篇)有哪些称得上千古名篇的古文经典古文名篇1.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3.师说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
少与兄范俱有志事功,方器之,聘郑清之、全子才为之师。
又遣从南康李燔为有用之学。
每闻警报,葵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
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
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赍。
”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
嘉定十年,金兵犯襄阳,围枣阳。
时边烽久熄,金兵猝至,人情震惧。
方帅范、葵往战,败走之。
十三年方遣葵及都统扈再兴攻金人至高头。
高头,金人必守之处也,出劲兵拒战,葵率先锋奋击,再兴继进歼之。
翼日,葵麾军进击,金兵亦大出合战,大破之,俘斩及降者几二万,获万户而下十数人,夺马八百,逐北直傅城下而还。
十四年,金人犯蕲州,金大将阿海引兵出战,葵帅精骑赴敌,再兴从之,大捷,斩首万余。
金人闭门不出。
范曰:“金人必复谋夜战以幸胜,乃预备大鼓,令军中闻叠鼓声始动,若彼未至五十步内而辄动者斩。
未几,金兵稍下山,范叠鼓麾军突斗,葵继进,金人僵尸相属。
复相持至夜分,金人虽敛,而阵如故。
范、葵急会将校,选死士数千,黎明四面奋击,唤声撼山谷。
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级,拔所掠子女万余。
十七年,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
葵至曰:“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置兵,犹足制之尔。
”国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请视两路之兵,别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
”国曰:“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之,既足示众,亦可选锐。
”葵曰:“有兵之郡,必当冲要,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置使命耶?必匿其强壮,遣老弱以备数。
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
”国不听,卒败。
绍定元年,出知滁州。
二年,葵母疾,谒告省侍不得,刲股杂药以寄之。
母卒,葵求解官,不许,不得已,卒哭复视事。
绍定六年,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寻奉祠。
咸淳元年,乞致仕。
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
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
赠太傅,谥忠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有删改)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逐北直傅城下而还逼近B.葵请视两路之兵,别其精锐挑选C.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之监督\管理D.舟次小孤山驻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葵,字南仲”。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文中“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中的“授”指授给、给予官职。
“判”指低位兼低职。
“封”指帝王把土地、封号或爵位授予亲属或臣僚。
C.文中“寻奉祠”的“奉祠”指只领官俸而无职事。
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
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
D.文中“谥忠靖”的“谥”是谥号。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葵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其机警灵敏。
有一次他父亲奖赏部属不当,引起军队骚乱时,他急中生智,一句话化解危机,稳定了军心。
B.赵葵是一位身先士卒、英勇善战的将领。
嘉定十三年、十四年,当金兵进犯时,赵葵都率先带领士兵奋勇出击,并大败金兵。
C.赵葵有军事谋略。
淮东制置使许国邀请赵奎商议对付贼寇的办法,赵葵分析军情切中肯綮,设计应敌方略,许国不用其谋,大败。
D.赵葵有孝心。
赵葵的母亲患病,他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他割下大腿的肉杂入药中寄送给母亲。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拔所掠子女万余。
(5分)⑵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
(5分)4.D(停靠)5.B(“判”指高位兼低职)6.B(“嘉定十三年金兵进犯”错误,原文嘉定十三年的战争是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战)7.⑴金兵逃跑,宋军乘胜追击逃兵,斩首数千,宋军救出被金兵所掳去的百姓万余人。
(采分点:“拔”“子女”省略句(省略主语)各1分,大意2分)⑵本来是想选择精锐之师,恰好得到愚钝之兵;本来是想显示其兵众力强,恰好给人以兵少力弱的感觉。
(采分点:“锐”“钝”“示众”各1分,大意2分)【附文言文译文】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
与哥哥赵范都有志于事业和功绩,赵方由此器重他,聘请郑清之、全子才作为他的老师。
又遣送他跟随南康军李燔修业有用的学问。
每次听到军事警报,葵与各位将领一齐出阵,遇到敌人就深入死战到底。
有一天,赵方奖赏将士,恩德不能抵偿功劳,将士们想发动变乱。
赵葵当时十二三岁,察觉到这件事,急忙喊道“:这是朝廷赏赐的,本制置使司另外还有赏赐。
”军心因这一句话而稳定,人们都佩服他的机警灵敏。
嘉定十年(1217),金兵进犯襄阳,围困枣阳。
当时,边境战事已停止很久,金兵突然来进犯,人们因此感到震慑恐惧。
赵方率二子赵范、赵葵前往迎战,大败而回。
嘉定十三年赵方派遣赵葵和都统扈再兴在高头进攻金人。
高头,金兵必守的地方,派出精悍劲旅坚拒迎战,赵葵率领先锋部队奋勇出击,扈再兴接着进击歼灭金兵。
第二天,赵葵指挥宋兵前进攻击金兵。
金兵也倾巢出动迎战宋兵,被宋兵打得大败,被杀、俘虏与投降的差不多有二万人,俘获万户以下的官吏十几人,夺得马八百匹,追逐金兵向北直到城下才返回。
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进犯蕲州,金大将阿海率兵出城迎战,赵葵率精干骑兵出击金兵,扈再兴率兵跟随他,大获全胜,斩首万余人。
金兵关闭城门不出来迎战。
赵范说:“金兵一定是又想在晚上出战以侥幸取胜。
”于是预先准备大鼓,命令军中听见击鼓声开始出击,如果敌方没有到五十步内就行动的人定斩不赦。
不一会儿,金兵逐渐下山,赵范击鼓指挥军队突然出击,赵葵相继出兵,歼灭金兵数千人,金兵一个接一个地被杀倒下。
又相持到夜半时分,金兵虽有所收敛,但其阵势依然如故。
赵范、赵葵急忙会集将帅商议,选取敢死队员数千人,到天刚亮时四面奋勇出击,冲杀之声震撼山谷。
金兵逃走,宋军乘胜追击逃兵,斩首数千,宋军救出金兵所掠夺的民众万余人。
嘉定十七年(1224),淮东制置使许国邀请赵葵议论兵事。
赵葵到后说“:您想消灭贼寇,而已落入贼寇的陷阱中,后悔已来不及,唯有在前方重点设防,还可以制服贼寇。
”许国说:“士兵不能集中,集中的兵不精练,怎么办?”赵葵答道:“我赵葵请求视察淮南两路的士兵,选拔其中的精锐,您留下三万精兵在军帐前听从调遣,贼寇就不敢贸然行动了。
”许国说:“不如集合淮兵来接受检阅,由您监督管理,这样既足以显示兵多,又可选择精锐。
”赵葵道:“有兵的州府,一定是军事要地,守将难道能够不留一兵一卒来服从制置使的命令吗?定是隐匿他们强壮的士兵,派遣年老体弱的士兵来充数。
本来是想选择精锐之师,恰好得到愚钝之兵;本来是想显示其兵众力强,恰好给人以兵少力弱的感觉。
”许国不听,最后大败。
绍定元年,出任滁州知州。
绍定二年,赵葵的母亲患病,赵葵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割股肉杂入药中寄送给母亲。
母亲死了,赵葵请求辞去官职,未被允许,不得已,办完丧事后又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绍定六年(1260),授命担任两淮宣抚使、扬州通判,进升封为鲁国公。
咸淳元年(1265),请求退休。
加少傅衔,特地授命他担任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
坐船停靠小孤山,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赠赐太傅,谥号“忠靖”。
周勃卒,文帝感其功,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亚夫条侯为续。
后元六年,匈奴大入边,亚夫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细柳,先驱至,不得入。
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上至,又不得入,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可得而犯邪?”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孝景三年,吴、楚反。
以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
因自请上日:“楚兵剩轻,难与争锋。
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
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
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绝昊、楚兵后食道。
吴兵乏粮,数欲挑战,终不出。
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卯。
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
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景帝由此疏之。
而粱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匈奴王徐卢降,景帝欲侯之。
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
”亚夫因谢病,中元三年,以病免相。
后条侯子坐买官器,事连条侯。
书既闻上,上下吏。
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
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
”召诣延尉。
延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吏侵之益急,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惜其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
悲夫!(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A.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粱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B.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清救/太尉不肯往C.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清救太尉/不肯往D.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粱日使使请教太尉/不肯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P: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尉,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
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
B.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大都是其后裔,从唐中期开始,就与中原征战不休,也是后人诗句中的“胡虏”所指。
C.官器,指皇家专用的器物,臣民百姓非特旨允许或赏赐不得使用。
比如定窑、景德镇官窑等,就是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官窑”,烧制的瓷器就是官器的一个种类:D.史公,即太史公,西汉武帝时设立的官职名。
文中史公为司马迁,他继任父职,写出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亚夫治军严格,赢得赏识。
文帝曾到细柳营慰劳军队,见到周亚夫的部队戒备森严,纪律严明,称赞他是“真将军”。
临终叮嘱太子,周亚夫可以担当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