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教案》第一章.ppt
- 格式:ppt
- 大小:4.53 MB
- 文档页数:8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第 1 讲次第一章绪论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1-2 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任务及要求授课题目1-3 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2-1 机构的结构分析的内容和目的2-2 机构的组成本课授课学时为 52 学时,此外作 2 个或者 3 个实验,最后有一周的课程设计。
参考书目不少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通过本讲课的学习,要弄清晰“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等问题,掌握组成机构的构件和运动副等概念] 机构、机器、机械、构件、零件等概念,运动副的定义、分类和约束特点构件、运动副内容[]第一章绪论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一、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就是“机械”,主要内容是关于机械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那末,什么是“机械”呢?一)机构、机器和机械机械:是机构和机器的总称。
机器: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一种用于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主要用于变换或者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等。
讲几个实例,来研究机器、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例1-1】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图1-1组成:活塞连杆曲轴气缸体凸轮进气阀排气阀小齿轮大齿轮这里,曲柄滑块机构将活塞的挪移曲柄的转动,齿轮机构改变转速和转向,凸轮机构将凸轮的转动推杆的往复挪移。
内燃机是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
图1-1【例1-2】工件自动装卸装置,图1-2图1-2由带传动机构、蜗轮蜗杆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等。
当电动机转动通过上述机构使滑杆左移时,滑杆夹持器的动爪和定爪将工件夹住;而当滑杆带着工件向右挪移到夹持器的动爪碰到上面的挡块时,将工件松开,工件落到工件载送器中,以被送到下道工序。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一部机器可能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组成。
如空气压缩机只含有一个曲柄滑块机构,而大多数机器都含有多个机构。
机构是由一系列的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组成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系统,它起着运动的传递和运动形式转换的作用。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原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1.2 教学内容机械原理的定义与作用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小组讨论,探讨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原则的应用能力第二章:机构学基础2.1 教学目标掌握机构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理解机构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分析机构的工作过程2.2 教学内容机构的概念与分类机构学的基本原理机构的工作过程分析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三维动画演示,介绍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实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机构学的基本原理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机构工作过程的能力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构基本概念的理解实际操作测试,评估学生对机构学原理的应用能力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构工作过程分析的能力第三章:力学基础3.1 教学目标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理解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学会运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3.2 教学内容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机械系统工作性能的力学分析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系统工作性能的能力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力学在机械原理中应用的能力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系统工作性能力学分析的能力第四章:机械动力学4.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理解机械动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机械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4.2 教学内容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机械动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机械系统工作性能的机械动力学分析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介绍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机械动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系统工作性能的能力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动力学在机械原理中应用的能力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系统工作性能机械动力学分析的能力第五章:机械设计方法5.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与步骤学会运用机械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2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机械设计的过程与步骤机械设计方法的实践应用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与步骤项目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过程与步骤的应用能力项目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六章:机械零件设计6.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学会运用设计原理分析机械零件的工作条件6.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机械零件工作条件的分析与计算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介绍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机械零件工作条件的能力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的理解实物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分类与功能的认知程度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工作条件分析的能力第七章:机械强度计算7.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学会运用强度计算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7.2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强度计算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介绍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强度计算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强度计算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动画演示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的认知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强度计算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能力第八章:机械振动与控制8.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了解机械振动的危害与控制原理学会运用振动分析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8.2 教学内容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机械振动的危害与控制原理振动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介绍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机械振动的危害与控制原理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振动分析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振动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的理解实验演示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振动危害与控制原理的认知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振动分析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能力第九章:机械可靠性工程9.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了解机械可靠性的度量与改进措施学会运用可靠性工程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9.2 教学内容机械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机械可靠性的度量与改进措施可靠性工程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介绍机械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可靠性的度量与改进措施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可靠性工程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可靠性工程基本概念与方法的理解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可靠性度量与改进措施的认知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可靠性工程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能力第十章:机械创新设计10.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流程与策略学会运用创新设计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10.2 教学内容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机械创新设计的流程与策略创新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流程与策略创新设计竞赛,培养学生运用创新设计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项目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流程与策略的认知程度创新设计竞赛报告,评估学生对创新设计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机械原理概述难点解析: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机械原理教案机械原理电⼦教案第⼀章绪论基本要求:1.明确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学习本课程的⽬的。
2.了解机械原理在培养机械类⾼级⼯程技术⼈才全局中的地位、任务和作⽤。
3.了解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2.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内容3.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及学习本课程的⽬的4.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法重点难点: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机器、机构和机械的概念,机器和机构的⽤途以及区别;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1.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机械是⼈类⽤以转换能量和借以减轻⼈类劳动、提⾼⽣产率的主要⼯具,也是社会⽣产⼒发展⽔平的重要标志。
机械⼯业是国民经济的⽀柱⼯业之⼀。
当今社会⾼度的物质⽂明是以近代机械⼯业的飞速发展为基础建⽴起来的,⼈类⽣活的不断改善也与机械⼯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机械原理(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是机器和机构理论的简称。
它以机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是⼀门研究机构和机器的运动设计和动⼒设计,以及机械运动⽅案设计的技术基础课。
机器的种类繁多,如内燃机、汽车、机床、缝纫机、机器⼈、包装机等,它们的组成、功⽤、性能和运动特点各不相同。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器的共性理论,必须对机器进⾏概括和抽象内燃机与机械⼿的构造、⽤途和性能虽不相同,但是从它们的组成、运动确定性及功能关系看,都具有⼀些共同特征:(1)⼈为的实物(机件)的组合体。
(2)组成它们的各部分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完成有⽤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凡同时具备上述3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就称为机器内燃机和送料机械⼿等机器结构较复杂,如何分析和设计这类复杂的机器呢?我们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思想,即⾸先将机器分成⼏个部分,对其局部进⾏分析。
机构是传递运动和动⼒的实物组合体。
最常见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开式链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