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65.92 KB
- 文档页数:2
微创介入手术室疼痛管理联合情志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摘要:目的对肝癌介入术后疼痛患者应用微创介入手术室疼痛管理联合情志护理的效果进行讨论。
方法回顾本院82例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一般资料,随机平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住院1d,VAS、SAS、S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3d、7d、10d后,VAS、SAS、SD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微创介入手术室疼痛管理联合情志护理针对肝癌介入术后疼痛患者效果显著,避免患者积累过多负性情绪,缓解患者疼痛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进一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微创介入手术;疼痛管理;情志护理;肝癌介入术;疼痛评分;负性情绪肝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会极大影响患者生存率。
当前临床可通过介入治疗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不仅疗效相对明显,而且创口面积较小。
但是由于一些患者对手术耐受度较差,而且未能明确手术过程,因此很容易对手术本身及其产生的效果过分担忧,对自身预后康复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这就需要针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开展情志护理,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基于此,本研究将以82例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为例,进行相关研究,形成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本院82例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一般资料,随机平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
对照组男女比例24:17,年龄均值(44.63±4.82)岁,child分级方面,A级26例,B级15例;研究组男女比例27:14,年龄均值(45.14±5.13)岁,child分级方面,A级28例,B级13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保证患者营养的同时,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研究组行微创介入手术室疼痛管理联合情志护理,具体如下:首先,和患者充分沟通,令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减少恐惧感和焦虑感。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将10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配合程度及疼痛程度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出现情绪躁动,疼痛难忍,不配合手术的例数比观察组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应用舒适护理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护理,让患者心理、生理感到安全和满足,并以积极配合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有利于手术后的恢复,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标签:舒适护理;介入手术;应用效果舒适是人类的基本要求,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是没有疼痛和任何不适的轻松自如感。
舒适护理的目的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给人一种最舒适的状态[1]。
要做到舒适护理,不仅要对患者本人操作上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合,对其家属也要善于和注意沟通,保护患者的隐私,减轻或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护理方案对舒适护理学都是环环相扣,从而达到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或提高[2]。
肝癌介入手术护理是围绕手术特定时期,针对肝癌患者在介入手术中遇到疼痛、呕吐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
我院介入科自2012年1月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介入科行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年龄为58~72岁,平均年龄6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血管性介入术常规护理,术前由护士进行简单的安慰患者,术中重点与手术医生的配合,术后送回病房。
1.2.2观察组的护理方法1.2.2.1术前的心理舒适护理手术前1d由主管护士到病房做术前访视,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查看各种检查结果是否到位,碘过敏试验是否阴性,手术野是否配皮;主动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采用拉家常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指导术前的注意事项,介绍介入手术室环境、麻醉方法、手术大概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如何配合。
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肝癌介入化疗患者进行研究,共计84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研究时间是2020年3月-2021年3月,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术后1天、术后3天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为P<0.05。
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首次下床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肝癌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肝癌;循证护理;疼痛;介入化疗;肝癌为肝脏性恶性肿瘤,多采用肝癌介入化疗,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1]。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案,具有整体化、人性化特点,以传统护理模式为基础不断创新与改进,放松患者身心。
本文将以近年来(2020年3月-2021年3月)84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肝癌介入化疗患者进行研究,共计84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
参照组42例患者,21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是(51.78±5.65)岁。
研究组42例患者,20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是(51.93±5.17)岁。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P>0.05。
1.2方法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口头讲述疾病知识,做好术前准备,包括肠道准备,控制血压、血糖,处于正常水平。
关注脉搏、血压等生命指标,关注体征变化,在发现不良反应先兆反应时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常规的护理再加深一下内容)研究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1)成立护理小组,调查口腔护理现状。
(2)循证支持:在知网、万方等网查询有关文献与资料。
(3)实施护理方案:加强术前护理,向患者讲解肝癌手术治疗效果与重要性,提高治疗信心。
向患者讲述肝癌有关知识,调节患者生理、心理不良;给予术前饮食指导,进食易消化、清淡等食物,避免腹胀感加重。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肝动脉栓塞及治疗(TAE)肝动脉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TAI)经门静脉化疗或化疗栓塞采用Seldinger技术局麻下穿刺股动脉,靶血管DSA造影了解肿瘤病变供血及血管解剖,将化疗药物和超液化碘油选择注入瘤体部位。
术前护理1、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2、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粗纤维食物,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提高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
3、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
术前禁食4小时,禁水2小时,防止术中及术后呕吐。
4、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5、术区备皮,术侧大腿上1/3至腹股沟部。
术后护理1、术后患者平卧位,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肢体制动12小时,穿刺部位盐袋压迫6-8小时,防止出血及血肿形成。
2、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的颜色、温度。
3、术后当日多饮水,可进流食,逐渐过渡,饮食应保持清洁、新鲜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吸收。
4、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尿量及颜色,消化道反应,有无发热、腹痛等异常情况。
6、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观察和护理:1、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术中反复穿刺或穿刺点压迫不当、肝素用量过大或患者自身凝血机制障碍引起。
要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和行加压包扎。
指导患者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应压迫穿刺点,穿刺点如有出血应重新加压包扎。
小血肿可再用盐袋压迫6-8小时,大血肿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遵医嘱适当用止血药,24小时后可行热敷,以促进吸收。
2、上消化道出血由于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前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差,化疗药物损害胃粘膜或术后恶心、呕吐致食管、贲门、胃粘膜撕裂引起出血。
密观生命体征及大便和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及量,遵医嘱禁食、卧床休息,行止血、扩容、降低门静脉压力等治疗,出血停止后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种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少量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