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2018南阳理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教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8.92 KB
- 文档页数:9
2018 年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课程代码:03709)本试卷共4 页。
总分值1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答题本卷须知: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反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局部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局部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2 分,共5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A.主观条件B.客观条件C.理论根基D.理论前提【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开展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构造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根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开展而不断开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答案】A【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简答)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
(简答)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矛盾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简答)答: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的精髓①它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它,就不能真正掌握辩证法②它是马主普遍真理同客观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③它是建设中特社主的哲学基础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简答)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化,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②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⑤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⑥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旧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提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统一。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论述)答: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前进性体现在:a、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是把事物推到新阶段。
b、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②曲折性体现在恢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③前进是曲折中的前进,曲折是前进中的曲折④意义:a.坚持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曲性的辩证法,反对直线论和循环论的两种形而上学的观点b.在革命建设事业中,坚持信心准备走曲折的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导论(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 )A.马克思和恩格斯B.马克思和列宁C.恩格斯D.马克思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 B )A. 《资本论》的发表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 《哲学的贫困》的发表D.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D )A.列宁B.爱因斯坦C.达尔文D.马克思4、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C )A . 18世纪40年代B. 18世纪70年代C. 19世纪40年代D. 19世纪70年代5、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他们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 )A.国际工人协会B.正义者联盟C.共产主义者同盟D.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19世纪30-40年代( BCD ),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巴黎公社B.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英国宪章运动D.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理论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CD )A.细胞学说B.古希腊哲学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6、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BCD )A.科学性B.发展性C.人民性D. 实践性7、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有(ABCD )A.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B.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C.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D.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A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A 】2.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C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A 】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D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A 】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C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C 】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B科学性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与时俱进.【 C 】9.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的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一论断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 A 】10.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 A 】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的发现【 B 】12.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美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 】1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B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来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B 】15.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尉·李嘉图 D威廉·佩蒂【 C 】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A 】17.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 核心【 B 】18.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D 】1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B奥地利C中国 D俄国【 C 】20.无产阶级的世界科学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A 】2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B】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A革命性和批判性B实践性阶级性C科学性和历史性D辩证性和彻底性【D】23.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24.“万物皆备于我”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25.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A】2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C 】2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B 】28.“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D】29.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 )。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abcd)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bd)A.国营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D.国家调节经济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d)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abcd)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7.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abcd)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8.垄断价格是(abd)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9.垄断利润是(abd)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abd)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D.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11.垄断形成的原因(abcd)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12.垄断竞争的特点(abcd)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D.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竞争13.垄断价格(bc)A.完全是人为定价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D.违背了价值规律1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bcd)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15.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abd)A.可能相互交往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16.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abcd)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17.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abdA.生产全面社会化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D.资本日益社会化18.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abcd)A.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B.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C.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19.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bcd)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B.为商品输出开路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abcd)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D.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acd)A.以跨国公司为主体B.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C.生产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D.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2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abcd)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实行部分国有化C.实行职工持股D.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23.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abcd)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人再分配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C.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D.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2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bd)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七十七国集团D.世界贸易组织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abcd)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C.资本输出的需要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26.经济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是(ab)A.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B.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C.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D.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地27.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bcd)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8.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bcd)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abcd)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0.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acd)A.长期的历史过程B.隐蔽的历史过程C.曲折的历史过程D.复杂的历史过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分,共5分)1.空想社会主义者(ACE)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要求埋葬资本主义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BCD)A.消灭了剥削制度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B.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E.实行改革开改的政策3.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E.生产力高度发达4.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因是它们的(ABCDE)A.领导力量是相同的B.阶级基础是相同的C.内容是相同的D.形式是相同的E.指导思想是相同的5.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ABD)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E.无产阶级革命是为所有人谋福利的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有5道小题,每题1分,共5分)1.其他思想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C)A.前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客观规律出发B.前者侧重于描述未来社会的细节,后者侧重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C.前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后者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E.前者着眼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着眼于无产阶级的利益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是(BCD)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B.城市与乡村的差别C.工业与农业的差别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E.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差别3.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理论根据是(ABCD)A.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B.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C.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D.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E.无产阶级的反抗剥削的正义要求4.人类解放含义的包括(CD)A.人们获得绝对自由B.人类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C.人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D.人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E.人们的任何设想都能实现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观点有(ADE)A.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论B.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极其渺茫的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E.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二、多项选择题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abcd)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bd)A.国营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D.国家调节经济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d)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abcd)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7.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abcd)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8.垄断价格是(abd)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9.垄断利润是(abd)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abd)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D.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11.垄断形成的原因(abcd)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12.垄断竞争的特点(abcd)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D.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竞争13.垄断价格(bc)A.完全是人为定价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D.违背了价值规律1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bcd)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15.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abd)A.可能相互交往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16.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abcd)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17.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abdA.生产全面社会化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D.资本日益社会化18.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abcd)A.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B.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C.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19.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bcd)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B.为商品输出开路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abcd)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D.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acd)A.以跨国公司为主体B.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C.生产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D.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2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abcd)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实行部分国有化C.实行职工持股D.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23.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abcd)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人再分配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C.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D.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2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bd)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七十七国集团D.世界贸易组织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abcd)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C.资本输出的需要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26.经济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是(ab)A.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B.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C.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D.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地27.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bcd)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8.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bcd)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abcd)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0.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acd)A.长期的历史过程B.隐蔽的历史过程C.曲折的历史过程D.复杂的历史过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分,共5分)1.空想社会主义者(ACE)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要求埋葬资本主义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BCD)A.消灭了剥削制度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B.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E.实行改革开改的政策3.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E.生产力高度发达4.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因是它们的(ABCDE)A.领导力量是相同的B.阶级基础是相同的C.内容是相同的D.形式是相同的E.指导思想是相同的5.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ABD)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E.无产阶级革命是为所有人谋福利的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有5道小题,每题1分,共5分)1.其他思想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C)A.前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客观规律出发B.前者侧重于描述未来社会的细节后者侧重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C.前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后者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E.前者着眼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着眼于无产阶级的利益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是(BCD)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B.城市与乡村的差别C.工业与农业的差别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E.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差别3.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理论根据是(ABCD)A.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B.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C.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D.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E.无产阶级的反抗剥削的正义要求4.人类解放含义的包括(CD)A.人们获得绝对自由B.人类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C.人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D.人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E.人们的任何设想都能实现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观点有(ADE)A.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论B.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极其渺茫的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E.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20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A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A 】2.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C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A 】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D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A 】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C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C 】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B科学性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与时俱进.【 C 】9.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的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一论断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 A 】10.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 A 】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的发现【 B 】12.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美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 】1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B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来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B 】15.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尉·李嘉图 D威廉·佩蒂【 C 】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A 】17.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 核心【 B 】18.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D 】1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B奥地利C中国 D俄国【 C 】20.无产阶级的世界科学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A 】2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B】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A革命性和批判性 B实践性阶级性C科学性和历史性D辩证性和彻底性【D】23.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24.“万物皆备于我”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25.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 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 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A】2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C 】2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 B 】28.“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D】29.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A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A 】2.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C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A 】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D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A 】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C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C 】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B科学性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与时俱进.【C 】9.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的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一论断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A 】10.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A 】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的发现【B 】12.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美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C 】1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B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来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 】15.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尉·李嘉图D威廉·佩蒂【C 】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A 】17.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 核心【B 】18.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D 】1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C 】20.无产阶级的世界科学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A 】2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B】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A革命性和批判性B实践性阶级性C科学性和历史性D辩证性和彻底性【D】23.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24.“万物皆备于我”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25.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A】2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C 】2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B 】28.“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D】29.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法理学1. ( 单选题 ) 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
( )(本题1.5分)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达到法定的年龄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A标准答案:A.52. ( 单选题 ) 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
( )(本题1.5分)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B、相互对立的关系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标准答案:D3. ( 单选题 ) 对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本题1.5分)A、上层建筑因素B、生产关系因素C、劳动力因素D、经济因素标准答案:D4. ( 单选题 ) 处理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坚持。
( )(本题1.5分)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C、正义优先D、同时优先标准答案:A5. ( 单选题 ) 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
( )(本题1.5分)A、神的意志的体现B、公共意志的体现C、民族精神的体现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标准答案:D6. ( 单选题 ) 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
(本题1.5分)A、有法可依B、干部守法C、党员守法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标准答案:D7. ( 单选题 )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 )(本题1.5分)A、人们的思想B、友情关系C、同学关系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标准答案:D8. ( 单选题 )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
( )(本题1.5分)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标准答案:C9. ( 单选题 ) 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
(本题1.5分)A、准则B、刑罚C、公平D、正义标准答案:A10. ( 单选题 ) 法的要素有哪些()。
(本题1.5分)A、法律规范B、法律精神C、法律准则D、法律精神标准答案:A11. ( 单选题 )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
(本题1.5分)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B、法与道德一致C、法与道德无关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标准答案:D12. ( 单选题 ) 法的本质是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 )。
(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政治经济学(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空想社会主义(6)科学社会主义(本题1.5分)A、(1)(3)(6)B、(2)(4)(6)C、(2)(4)(5)D、(2)(3)(6)B标准答案:B.52. ( 单选题) 哲学是( )。
(本题1.5分)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C、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B标准答案:A3. ( 单选题) 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 )。
(本题1.5分)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D、世界是静止不变的C标准答案:C.54. ( 单选题)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
(本题1.5分)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标准答案:D5. ( 单选题)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其唯一特性是( )。
(本题1.5分)A、具体性B、现实性C、多样性D、客观实在性标准答案:D6. (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本题1.5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B、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观点D、运动和规律的观点标准答案:B7. ( 单选题) 矛盾是( )。
(本题1.5分)A、对立面双方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关系B、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D、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标准答案:B8. ( 单选题) 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
(本题1.5分)A、唯理论B、先验论C、反映论D、经验论标准答案:C9. (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本题1.5分)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动力和源泉标准答案:A10. ( 单选题) 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 单选题 )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 )。
(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政治经济学(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空想社会主义(6)科学社会主义(本题1.5分)A、 (1)(3)(6)B、 (2)(4)(6)C、 (2)(4)(5)D、 (2)(3)(6)B标准答案:B.52. ( 单选题 ) 哲学是( )。
(本题1.5分)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C、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B标准答案:A3. ( 单选题 ) 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 )。
(本题1.5分)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D、世界是静止不变的C标准答案:C.54. ( 单选题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
(本题1.5分)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标准答案:D5. ( 单选题 )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其唯一特性是( )。
(本题1.5分)A、具体性B、现实性C、多样性D、客观实在性标准答案:D6. ( 单选题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本题1.5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B、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观点D、运动和规律的观点标准答案:B7. ( 单选题 ) 矛盾是( )。
(本题1.5分)A、对立面双方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关系B、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D、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标准答案:B8. ( 单选题 ) 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
(本题1.5分)A、唯理论B、先验论C、反映论D、经验论标准答案:C9. ( 单选题 )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
(本题1.5分)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动力和源泉标准答案:A10. ( 单选题 ) 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
成人高等函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班号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马克思和李嘉图 B.马克思和圣西门C.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D.马克思和恩格斯2、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 )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物质性C.世界的可知性 D.世界的多样性3、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梁,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 )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 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绝对观念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神秘天意的启示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策略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1O、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差异多样的地理环境 B.丰腴富饶的自然资源C.协调合理的人口结构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教育属于(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C.准备性因素 D.渗透性因素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C.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改变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4、人的本质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素质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文化素质15、具体劳动(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1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8、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A.检察机构 B.法院C.警察机构 D.议院或国会19、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20、年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之比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21、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利润率应大体相当于( )A.剩余价值率 B.平均利润率C.银行的贷款利率 D.银行的存款利率22、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 B.监事会C.理事会 D.股东大会23、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A.土地的经营垄断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C.土地的肥沃程度 D.土地的地理位置24、把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 B.辛迪加C.托拉斯 D.康采恩25、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一般不参与( )A.基础设施的建设 B.战略性科学研究C.普通消费品生产 D.公共产品生产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A.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C.能够防止生产过剩 D.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7、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 ) A.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B.巴黎公社原则C.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D.生产力决定论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C.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 A.贫富差距的拉大 B.革命领袖的出现C.政治腐败的蔓延 D.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它具有( )A.彻底的批判精神 B.完整的理论体系C.鲜明的政治立场 D.严密的逻辑结构32、下列范畴属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有( )A.内容和形式 B.必然性和偶然性C.本质和现象 D.可能性和现实性33、规律的特点表明.规律且有( )A.永恒性 B.有用性C.客观性 D.普遍性34、今天的实践不能完全检验今天人们提出的全部认识,这说明( ) A.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 B.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C.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 D.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3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C.是两种相互补充的历史观 D.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3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A.两大部类的平衡 B.总供需的平衡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38、生产成本的形式( )A.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B.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C.模糊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39、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包括( )A.生产国际化 B.贸易国际化C.区域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A.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B.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C.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D.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艇6分,共30分)4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大学生自考教育中心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斯密和李嘉图是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的产物B.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成果的升华D.马克思主义是先天智慧的结晶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A.总特征B.精髓C.实质D.核心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A.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斗争性B.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同一性C.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普遍性6.规律的两个特点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客观性和自发性C.盲目性和自觉性D.客观性和普遍性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先验反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A.满足猎奇心理B.改造客观世界C.实现自我价值D.创造客观规律9.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B.个人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C.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D.在实践中证实的才是真理10.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试题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B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D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5.时间是( A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6.意识的本质是( B )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关键字】试题法理学1. ( 单选题) 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
( )(本题1.5分)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达到法定的年龄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A标准答案:A.52. ( 单选题) 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
( )(本题1.5分)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B、相互对立的关系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标准答案:D3. ( 单选题) 对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本题1.5分)A、上层建筑因素B、生产关系因素C、劳动力因素D、经济因素标准答案:D4. ( 单选题) 处理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坚持。
( )(本题1.5分)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C、正义优先D、同时优先标准答案:A5. (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
( )(本题1.5分)A、神的意志的体现B、公共意志的体现C、民族精神的体现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标准答案:D6. ( 单选题) 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
(本题1.5分)A、有法可依B、干部守法C、党员守法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标准答案:D7. ( 单选题)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 )(本题1.5分)A、人们的思想B、友情关系C、同学关系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标准答案:D8. ( 单选题)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
( )(本题1.5分)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标准答案:C9. ( 单选题) 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
(本题1.5分)A、准则B、刑罚C、公平D、正义标准答案:A10. ( 单选题) 法的要素有哪些()。
(本题1.5分)A、法律规范B、法律精神C、法律准则D、法律精神标准答案:A11. ( 单选题)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
(本题1.5分)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B、法与道德一致C、法与道德无关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标准答案:D12. ( 单选题) 法的本质是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
(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政治经济学(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空想社会主义(6)科学社会主义(本题1.5分)A、(1)(3)(6)B、(2)(4)(6)C、(2)(4)(5)D、(2)(3)(6)B标准答案:B.52.(单选题)哲学是()。
(本题1.5分)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C、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B标准答案:A3.(单选题)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
(本题1.5分)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D、世界是静止不变的C标准答案:C.54.(单选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本题1.5分)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标准答案:D5.(单选题)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其唯一特性是()。
(本题1.5分)A、具体性B、现实性C、多样性D、客观实在性标准答案:D6.(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本题1.5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B、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观点D、运动和规律的观点标准答案:B7.(单选题)矛盾是()。
(本题1.5分)A、对立面双方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关系B、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D、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标准答案:B8.(单选题)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本题1.5分)A、唯理论B、先验论C、反映论D、经验论标准答案:C9.(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本题1.5分)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动力和源泉标准答案:A10.(单选题)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本题1.5分)A、普遍性、B、多样性C、稳定性D、客观性标准答案:D11.(单选题)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本题1.5分)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标准答案:C12.(单选题)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本题1.5分)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标准答案:A13.(单选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本题1.5分)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标准答案:A14.(单选题)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本题1.5分)A、进步的知识分子B、爱国的进步人士C、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D、各时代的进步阶级标准答案:C15.(单选题)商品的二因素是()。
(本题1.5分)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和价值C、价值和交换价值D、价值和价格标准答案:B16.(单选题)“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本题1.5分)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实践唯物论和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标准答案:B17.(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本题1.5分)A、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B、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现实标准答案:D18.(单选题)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本题1.5分)A、国家政党问题B、国家政权问题C、国家政府问题D、人民政权问题标准答案:B19.(单选题)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本题1.5分)A、相等B、成正比C、成反比D、无关标准答案:C20.(单选题)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本题1.5分)A、经济和政治B、政治和文化C、对内和对外D、军事和外交标准答案:C2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本题1.5分)A、﹒19世纪初期的欧洲B、﹒19世纪中期的亚洲C、﹒19世纪中期的欧洲D、﹒19世纪末期的欧洲标准答案:C22.(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本题1.5分)A、﹒唯物论和辩证法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D、﹒彻底地唯物主义一元论标准答案:B2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后,开始出现了()。
(本题1.5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标准答案:D24.(单选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本题1.5分)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更标准答案:C25.(单选题)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
(本题1.5分)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标准答案:C26.(单选题)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本题1.5分)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D、﹒稳定性标准答案:A27.(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本题1.5分)A、﹒反映的观点B、﹒客观实在的观点C、﹒主观能动性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标准答案:D28.(单选题)“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本题1.5分)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实践唯物论和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标准答案:B29.(单选题)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本题1.5分)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标准答案:A30.(单选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本题1.5分)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标准答案:A31.(单选题)从本质上讲,资本是()。
(本题1.5分)A、﹒厂房B、﹒机器C、﹒原材料D、﹒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标准答案:D32.(单选题)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
(本题1.5分)A、﹒是非对抗性的矛盾B、﹒是对抗性的矛盾C、﹒是完全相适应的D、﹒是没有矛盾的标准答案:A33.(单选题)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本题1.5分)A、﹒脑力劳动B、﹒各种形式不同的劳动C、﹒体力劳动D、﹒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标准答案:D34.(单选题)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本题1.5分)A、﹒相等B、﹒成正比C、﹒成反比D、﹒无关标准答案:C35.(单选题)资本价值构成是指()。
(本题1.5分)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C、﹒购买原料的价值与购买劳动力价值的比例D、﹒劳动力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的比例标准答案:A36.(单选题)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本题1.5分)A、﹒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B、﹒社会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C、﹒社会产品的物质补偿问题D、﹒社会资本的积累问题标准答案:A37.(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本题1.5分)A、﹒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B、﹒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现实标准答案:D38.(单选题)必然王国与自然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本题1.5分)A、﹒两个不同阶段B、﹒两种不同道路C、﹒两种不同结果D、﹒两种不同方法标准答案:A39.(单选题)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
(本题1.5分)A、﹒一种国家制度B、﹒无产阶级民主C、﹒人民群众民主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形式标准答案:A40.(单选题)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本题1.5分)A、﹒国家政党问题B、﹒国家政权问题C、﹒国家政府问题D、﹒人民政权问题标准答案:B41.(单选题)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本题1.5分)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标准答案:C42.(单选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的标准。
()(本题1.5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标准答案:A43.(单选题)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本题1.5分)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标准答案:D44.(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本题1.5分)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标准答案:C45.(单选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本题1.5分)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标准答案:D46.(单选题)“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本题1.5分)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标准答案:B47.(单选题)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本题1.5分)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标准答案:B48.(单选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本题1.5分)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标准答案:C49.(单选题)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本题1.5分)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答案:D50.(单选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本题1.5分)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标准答案:D51.(单选题)《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