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Slawomir W.Hermanowicz 教授出席2016城市可持续建设国际会议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3
平凡之路写在最前:如果选择了保研这条路,就努力去拼搏吧,没有一条路是容易而平坦的。
黎明的时候去问问这条路怎么走,清晨的时候全力去奔跑,这样才能在午后悠闲的散步,回顾你我曾走过的平凡之路。
个人情况本科院校: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985和211专业排名:夏令营时成绩3/44,推免时成绩4/44,综合3/44双学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GPA 3.49/4英语:四级613 六级544荣誉:一次国家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四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两次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三次基础课学习优秀个人三等奖、校级数学分析邀请赛二等奖、三等奖校级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美国数学建模竞赛H奖获校“励志先锋”“新星团员”“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称号学生工作:校演讲队队长,曾获2015“宗平杯”我心中的巫山红叶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个人特等奖预录取院校: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数据科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数学系最终去向: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数据科学保研准备——黎明问道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在高考结束后,班主任在组织大家交代填志愿的事情的同时,也交代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保研这个词,那么耀眼。
我在大一的时候就确定下了保研这条路,甚至连目标都确定了,北大。
既然是保研,成绩肯定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大学前两年自己都保持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大三的时候,自己对经济学很感兴趣,想在研究生转专业,另一方面自己的排名很难再有大的突破,所以我就选择了在北京大学修经济学双学位。
保研夏令营申请的时候,自己没有选择经济学,在专业和学校上权衡,我选择了学校,同时,数据科学这个新的方向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所以申请了北大清华数据科学的方向。
另外还报了人大的信息学院的数学系。
申请夏令营的时候建议大家分梯度的申请,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学校为自己可以冲刺的学校。
第二梯队为大概率录取的学校,第三梯队为一定能录取的学校。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中心三研讨会顺利召开美国时间4月11日下午,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精准医疗与公共健康中心(简称中心三)的10位首席科学家(简称PI)齐聚一堂,利用TBSI产业顾问委员会(简称IAB)2016年春季会议前夕,举行中心三研讨会,研讨会于美国时间4月12日下午结束,历时一天半。
4月11日研讨会讨论和分享了PI科研领域的最新进展。
TBSI清华方和伯克利方PI亲切会面,愉快交流。
TBSI中心三共同主任,清华大学罗永章教授作了“针对肿瘤微环境的多方面潜在治疗靶点”(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in Multiple Aspects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主题报告。
TBSI中心三共同副主任,加州伯克利大学化学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Ting XU作了“基于多肽、蛋白质和聚合物的混合生物材料的研究”(Towardhybrid biomaterial based on peptide, protein and polymer)的主题报告。
TBSI中心三共同副主任,清华大学马辉教授作了关于“偏振光显微镜:一种用于高精密诊断治疗的新型工具”(Polarization microscopy: a new tool for higher “precision”in diagnosis and therapy )的主题报告。
4月12日研讨会还确定了TBSI中心三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
TBSI中心三共同主任,加州伯克利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Gerard Marriott对中心三的运作模式做出介绍。
双方PI就中心三在教学,招生,科研合作等方面的近期部署以及愿景展开热烈讨论。
目前,TBSI中心三下设五个实验室,研究内容包括纳米药物、肿瘤标志物的筛选与研究、肿瘤的早期诊断、生物医学检测与成像、干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以及微创医学介入治疗和快速医学检测器械。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项目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项目)培养方案(2016年6月修订)一、适用学科、专业: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学科代码99J3)数据科学交叉学科作为面向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前沿交叉领域的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项目,适用学科、专业包括:计算机与数据科学类、电子信息技术类、机械工程类(含仪器仪表)和人文与社会科学类等。
二、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和研究实践,具备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相关科技领域较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在智能传感、信息器件、信息处理、网络技术、数据科学、人机交互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能力,创办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的能力和管理全球性产业的能力,培养全球科技、工程领袖和未来企业家,为解决区域和全球性重大挑战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学习年限与学位设置采用全脱产的培养方式,培养地点在深圳和加州伯克利。
学习年限2~3年,不超过清华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
按照以下两种方式的一种设置。
1、全程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学习,完成各培养环节,并满足清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要求的学生将被授予清华大学“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学术型硕士学位。
2、第一学年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学习,第二学年到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9个月),第三学年回到清华学习。
完成各培养环节,并同时满足清华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硕士学位授予要求的学生,可获得清华大学与加州伯克利大学双硕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项目采用前沿交叉研究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实行导师组负责制。
培养环节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模块、工程领导力、专题研究、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环节。
五、学位学分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全日制的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期间,总学分不少于24学分。
具体如下:1、公共必修课 5学分2、专业必修课程不少于15学分3、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学分4、必修环节 3学分攻读全日制的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项目的研究生,可以向加州伯克利大学申请攻读工程硕士项目,如获得加州伯克利大学工学院工程硕士项目录取,且修满该校学位要求学分,可向该校申请工程硕士学位。
盛世清北-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考研难度解析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是一所新兴的学院,包含三个招生专业,19年招生25个,2020年招生71个,明显的扩张迹象。
关于报考难度的话,只能说,清华的考研难度,普遍较高,想要一次考研成功,还需要掌握伯克利深圳学院全面信息,做好难度解析,知己知彼,才能取得胜利。
2019年,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成立,作为清华大学国内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深圳市与清华大学市校合作进一步升级。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委市政府携手成立,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面向全球延揽优秀教师和研究生,通过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建设国际一流研究生院,助力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为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增添创新动力。
学院初期围绕“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进行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未来将根据发展需要,拓展建立其他跨学科研究方向。
一、招生目录盛世清北老师解析:1、“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是清华大学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面向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并已按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完成备案的新型学科。
2、0812J3 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考试科目发生变化,专业课科目由943 传感与测控基础综合或 940 光电子基础综合或 937 数据科学基础综合变更为961物理-化学方向基础综合或 962 数学-数据方向基础综合。
961 初复试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大学物理等相关基础知识(重点考察理科基础),适用于能源、环境、材料及光电、传感器等研究方向。
962 初复试专业综合考试内容:数据科学等相关基础知识,适用于电网、大数据、物流、低碳金融政策分析、机器学习、工业工程等研究方向。
3、0830J2 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考试科目发生变化,专业课科目由941 材料物理基础综合或 942 材料工程基础综合或 937 数据科学基础综合或 815 化学或 816 环境微生物学变更为961物理-化学方向基础综合或 962 数学-数据方向基础综合。
【盛世清北】清华大学2018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盛世清北-专注清北保研考研考博的辅导机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是清华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建立的,秉承“学科交叉”、“国际化”和“产业伙伴关系”理念,致力于探索“大学-政府-企业”三方合作的培养模式。
创立初期,TBSI将面向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圳发展需要,围绕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等建立3大跨学科研究中心、下设18个实验室,整合两校优质科研和教育资源,构建国际化、创新型的人才教育与研究体系,积极应对和解决区域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
TBSI主体设在深圳市南山智园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深圳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两个校区开展研究与教学工作。
TBSI将汇聚全球一流的师资团队,三分之一来自清华大学,三分之一来自伯克利加州大学,另外三分之一将在全球范围选聘最优质的师资。
同时,TBSI还邀请工业界导师加入,特别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国际体系,为深圳以及中国国内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注入国际元素。
目前,TBSI产业顾问委员会(IAB)已经创立,腾讯、大疆、比亚迪、中兴通讯、思科等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加入其中。
TBSI面向全球遴选优秀生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化的氛围中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
研究生们将在两校教授和工业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收获在清华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两校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宝贵经历,在“社会-学校”多元协同、不同学科门类“大交叉平台”上培养创意创新创业能力。
未来,TBSI将面向工程技术、贯通文理工商、跨越中西文化,努力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助力解决全球性社会与技术问题发挥示范作用。
龙源期刊网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深圳创办首批招收博士50名
作者: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第22期
2014年9月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深圳签署合作协议,将依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同创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将于2014年年底前正式启动。
学院计划于2015年招收第一批博士生,共50名;硕士研究生将于2016年入学。
学院招生采用美国研究生招生模式。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将面向新科技革命,联合高校、政府和企业界开展跨学科学术研究和教育,致力于创建全球创新人才教育与研究平台,培养科技领袖和未来企业家。
学院初期拟围绕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低碳与新能源技术、大数据与未来互联网等方向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
学院面向全球招生,国际学生比例将超过30%。
目前,学院已设立总额达100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和1200万元人民币的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且所有学生都要在美国学习一年以上。
学院师资队伍由清华大学教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师以及工业界导师共同构成。
“大学应深入思考大学与政府、大学与企业、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致辞中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超越了以往高校与高校之间合作的一般模式,是高校-政府-企业三者协同创新的全新探索和实践,具有里程碑意义。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教研究所毛防华。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6月修订,适用于2018级硕士研究生)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招收的以下三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包括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1)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学科代码:99J2)2)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学科代码:99J3)3)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学科代码:99J4)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硕士项目适用学科、专业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新能源、现代物流与智能交通、低碳经济与金融、应用信息技术,等等。
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硕士项目适用学科、专业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与数据科学、电子与信息技术、自动化与控制、机械工程(含仪器仪表)和人文与社会科学,等等。
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硕士项目适用学科、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物理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等。
二、培养目标1. 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硕士项目致力于培养全球科技、工程领袖和未来企业家,为解决区域和全球性重大挑战输送高素质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在能源材料、低维材料、环境、智能电网、交通物流、低碳经济与金融风险分析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能力。
2. 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硕士项目通过课程学习和研究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具备在智能传感、信息器件、信息处理、网络技术、数据科学、人机交互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能力。
项目致力于培养全球科技、工程领袖和未来企业家,具备创办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和管理全球性产业的能力,为解决区域和全球性重大挑战输送高素质人才。
3. 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硕士项目致力于整合国际优质教育、科研和产业资源,培养生物工程与转化医学领域具备创业与工程领导力的复合型人才。
该项目提供下述领域的研究与培训:转化医学与生物制造、癌症生物标记诊断与治疗、创新药物和给药系统、生物医学检测与成像、干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集成分子诊断系统,等等。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项目培养方案(2016年6月修订)一、适用学科、专业: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学科代码99J3)数据科学交叉学科作为面向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前沿交叉领域的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项目,适用学科、专业包括:计算机与数据科学类、电子信息技术类、机械工程类(含仪器仪表)和人文与社会科学类等。
二、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和研究实践,具备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相关科技领域较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在智能传感、信息器件、信息处理、网络技术、数据科学、人机交互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能力,创办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的能力和管理全球性产业的能力,培养全球科技、工程领袖和未来企业家,为解决区域和全球性重大挑战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学习年限与学位设置采用全脱产的培养方式,培养地点在深圳和加州伯克利。
学习年限2~3年,不超过清华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
按照以下两种方式的一种设置。
1、全程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学习,完成各培养环节,并满足清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要求的学生将被授予清华大学“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学术型硕士学位。
2、第一学年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学习,第二学年到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9个月),第三学年回到清华学习。
完成各培养环节,并同时满足清华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硕士学位授予要求的学生,可获得清华大学与加州伯克利大学双硕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项目采用前沿交叉研究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实行导师组负责制。
培养环节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模块、工程领导力、专题研究、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环节。
五、学位学分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全日制的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期间,总学分不少于24学分。
具体如下:1、公共必修课 5学分2、专业必修课程不少于15学分3、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学分4、必修环节 3学分攻读全日制的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项目的研究生,可以向加州伯克利大学申请攻读工程硕士项目,如获得加州伯克利大学工学院工程硕士项目录取,且修满该校学位要求学分,可向该校申请工程硕士学位。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项目)培养方案(2016年6月修订)一、适用学科、专业: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学科代码99J3)数据科学交叉学科作为面向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前沿交叉领域的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项目,适用学科、专业包括:计算机与数据科学类、电子信息技术类、机械工程类(含仪器仪表)和人文与社会科学类等。
二、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和研究实践,具备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相关科技领域较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在智能传感、信息器件、信息处理、网络技术、数据科学、人机交互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能力,创办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的能力和管理全球性产业的能力,培养全球科技、工程领袖和未来企业家,为解决区域和全球性重大挑战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学习年限与学位设置采用全脱产的培养方式,培养地点在深圳和加州伯克利。
学习年限2~3年,不超过清华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
按照以下两种方式的一种设置。
1、全程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学习,完成各培养环节,并满足清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要求的学生将被授予清华大学“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学术型硕士学位。
2、第一学年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学习,第二学年到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9个月),第三学年回到清华学习。
完成各培养环节,并同时满足清华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硕士学位授予要求的学生,可获得清华大学与加州伯克利大学双硕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项目采用前沿交叉研究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实行导师组负责制。
培养环节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模块、工程领导力、专题研究、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环节。
五、学位学分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全日制的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期间,总学分不少于24学分。
具体如下:1、公共必修课 5学分2、专业必修课程不少于15学分3、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学分4、必修环节 3学分攻读全日制的数据科学交叉学科硕士项目的研究生,可以向加州伯克利大学申请攻读工程硕士项目,如获得加州伯克利大学工学院工程硕士项目录取,且修满该校学位要求学分,可向该校申请工程硕士学位。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2017级研究生招生首次宣讲会在香港成功举办5月23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院长助理孙春柳老师带领教学人事办的林彦老师,以及2位学生大使黄启洋、林玉萍赴香港科技大学开展第一场招生宣传,拉开了TBSI 2017年度系列招生宣讲会的帷幕。
活动在香港科技大学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的大力支持下,吸引了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约50余名学生参加。
其中不但包括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研究生,还有部分硕士毕业生到场。
此次宣讲旨在吸引顶尖人才加入TBSI的硕博项目及博士后团队。
宣讲会上,孙春柳老师介绍了TBSI的概况、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招生政策和奖助体系等,并针对性地对同学的问题进行解答。
两位在读博士生代表黄启洋、林玉萍则以TBSI第一批博士研究生的“大师兄和大师姐”的身份现身说法,分享自己为何选择TBSI的求学经历。
本科毕业于UIUC、硕士毕业于Yale的黄启洋放弃了包括Yale 和Johns Hopkins 等多个长春藤联盟高校的博士offer,选择了TBSI 进行深造,是看中了中国内地发展的广阔前景、TBSI以及深圳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并致力于培养未来企业家的长远眼光。
而林玉萍同学则着眼于TBSI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由清华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顶尖科学家组成的一流师资团队。
相信由这些“老司机”带路,在科研大道上可以少走些弯路。
学生在中国即可接受国际一流的教育,同时也能在美国的加州伯克利大学进行为期至少一年的科学研究。
在现场咨询环节,同学纷纷就感兴趣的问题与老师和学生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香港科技大学是TBSI境外宣讲的第一站,随后TBSI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宣传活动陆续展开,目前2017级双学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中,详情请关注TBSI的官方网站。
【封底人物】Backcover Characters行者科研路 青云志不移 ——记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特别研究员秦培武□ 陈 璐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特别是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不断发现未知、探索未知,才能挖掘自己的无限可能、激发自己的科研创新激情。
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特别研究员秦培武的十几年科研人生中,他从未放弃对于自身潜能的挖掘以及对自主科研创新的探索。
早年间,他为了学习科研知识,拓宽科研专业,曾前往美国东北大学、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所名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涉猎多个不同学科。
这些看似杂乱无关的研究经历,为他从不同视角和手段深入研究生命机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立足于清华伯克利学院平台,在延续前期染色体基础生物学及生物成像方法开发工作的基础上,他还将在脑膜功能、中国警犬脑谱图、医学影像处理、多模态成像、智慧手术机器人等几个新方向中开展创新探索。
在这里,他正在展开自己科研世界新的一页。
年少发奋,科研梦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一种求学、求知精神,也是一种孜孜不倦的态度。
在求学和科研的道路上,秦培武历经艰难却从未放弃。
他从一名“学渣”逆袭,通过不懈奋斗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秦培武从小学习成绩平平,更不属于他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初中时期和班里成绩第一名的同学做同桌,他的内心也曾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受到极大的心理落差。
受身边同学的影响,他开始努力学习。
“其实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同桌学,我就跟着学。
”秦培武说。
天赋与努力的加持,渐渐地,他的数学成绩逐渐崭露头角,与此同时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也迎头赶上,最终,他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顺利考入嫩江高中。
秦培武萌生出做科研的想法还要源于他在高中时期,因为在班长家里看到的一本《中外科学家故事一百则》,激发了他对于科学的深切向往。
“当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与这些科学家们相比差得太多了。
清华考研辅导班-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考研科目_启道启道考研分享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是清华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建立的,秉承“学科交叉”、“国际化”和“产业伙伴关系”理念,致力于探索“大学-政府-企业”三方合作的培养模式。
创立初期,TBSI将面向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圳发展需要,围绕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等建立3大跨学科研究中心、下设18个实验室,整合两校优质科研和教育资源,构建国际化、创新型的人才教育与研究体系,积极应对和解决区域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
TBSI主体设在深圳市南山智园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深圳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两个校区开展研究与教学工作。
TBSI将汇聚全球一流的师资团队,三分之一来自清华大学,三分之一来自伯克利加州大学,另外三分之一将在全球范围选聘最优质的师资。
同时,TBSI还邀请工业界导师加入,特别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国际体系,为深圳以及中国国内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注入国际元素。
目前,TBSI产业顾问委员会(IAB)已经创立,腾讯、大疆、比亚迪、中兴通讯、思科等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加入其中。
TBSI面向全球遴选优秀生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化的氛围中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
研究生们将在两校教授和工业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收获在清华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两校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宝贵经历,在“社会-学校”多元协同、不同学科门类“大交叉平台”上培养创意创新创业能力。
未来,TBSI将面向工程技术、贯通文理工商、跨越中西文化,努力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助力解决全球性社会与技术问题发挥示范作用。
清华的优势让其成为考研报考的热门院校,竞争压力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为了提高竞争优势,不少学生会报启道考研辅导班,考研培训,免费私人定制适合的院校专业,一对一辅导,班主任全程跟踪督学,考研备战必学,直击名校!量身定制学习规划,阶段性测试查漏补缺,精准化辅导方案,考研备战一战必胜!启道清华考研辅导班小编,根据考生需求,整理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考研科目如下:叉学科②201 英语考试内一③301 数学一④915 数据科学容:数据科学理论与应用。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2019年6月修订,适用于2019级博士研究生)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招收的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三个交叉学科领域(以下简称: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包括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
二、培养目标培养学术领袖和未来产业科学家,为解决区域和全球性重大课题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修业年限修业年限需要符合《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
四、培养方式及学位授予本项目为全英文项目,所有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
博士生由清华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和学院全时教授组成的导师(组)共同指导,论文研究工作在清华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两地完成。
博士生完成培养方案要求,并通过学术指导委员会(AAC)和清华大学的批准后,可获得清华大学博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以及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学习证明。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第一学期开始时,学生在提交个人培养计划前,须与导师(组)探讨并选择一个本专业的研究领域作为其主要的培养领域。
所选的领域将决定学生选择本领域(major)和交叉领域(cross)的课程。
每个培养领域都是交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结合。
一共有三个交叉学科专业分别对应三个中心。
每个专业分别有三个基于三个研究方向建立的领域。
三个研究方向如下:1)方向一:物理科学与技术2)方向二:数据科学与技术3)方向三:生医科学与技术三个方向在三个专业的应用层面衍生出九个培养领域。
D1T1是交叉学科专业的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培养领域,D1T2是交叉学科专业的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的数据科学与技术培养领域,D1T3是交叉学科专业的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的生医科学与技术培养领域,D2T1是交叉学科专业的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培养领域,D2T2是交叉学科专业的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数据科学与技术培养领域,D2T3是交叉学科专业的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的生医科学与技术培养领域,D3T1是交叉学科专业的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培养领域,D3T2是交叉学科专业的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的数据科学与技术培养领域,D3T3是交叉学科专业的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的生医科学与技术培养领域。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揭牌引入工业界导师培养制度
佚名
【期刊名称】《国际人才交流》
【年(卷),期】2015(0)11
【摘要】10月20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揭牌仪式在深圳市南山区智园举行。
这不仅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宣布成立后的首次正式亮相,也意味着中美在顶尖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总页数】1页(P8-8)
【关键词】深圳市南山区;学院;伯克;清华;培养制度;工业界;导师;揭牌仪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中外合作博士项目办学实践之"外四问"r——有感于杨斌教授《博士制度"四问"及改革建议》 [J], 张林;孙春柳
2.学术型研究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模式: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为例 [J], 宋岩;李敏辉
3.学术型研究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模式: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为例 [J], 宋岩
4.协同电力能源调控促进绿色生态共享——记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特别研究员郭烨 [J], 陈璐
5.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深圳创办首批招收博士50名 [J], 毛防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Slawomir W.Hermanowicz 教授出席2016城市可持续建设国际会议
10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工程院与美国工程院联合主办的2016城市可持续建设国际会议在深圳召开。
会议旨在当前中国推进城镇化的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理念,重点讨论亚洲乃至全球地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分析未来城市可持续建设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
( 清华-伯克利Hermanowicz教授在会上作主旨发言)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丹尼尔·牟德分别通过远程视频致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赵宪庚、美国国家工程院涉外秘书长露丝·戴维、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Slawomir W. Hermanowicz教授受邀代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从物理学、动力学及伦理学角度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Hermanowicz教授就科罗拉多河的修复进行了系统动态分析,重点考察水坝修建前后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影响,以及联邦政府出台水坝系列政策产生的作用。
他还提供了现阶段综合系统内部数据,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在水生环境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作出了评估。
(Hermanowicz教授与现场专家交流互动)
在最后的交流互动环节中,Hermanowicz教授对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建设背景、办学理念及培养模式进行介绍。
清华-伯克利深
圳学院秉承“学科交叉”、“国际化”和“产业伙伴关系”理念,致力于探索“大学-政府-企业”三方合作的培养模式。
Hermanowicz 教授表示,目前,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正面向全球选聘最优质的师资,同时,也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及科研工作者加入。
(现场观众热烈互动)
在此次会议上,来自中美两国的26位工程院院士聚集一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涵盖的主题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问题、能源供给与交通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智能化交通管理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