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6.30 KB
- 文档页数:4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2. 介绍丽江的民族文化:纳西族、彝族等。
3. 欣赏文学作品《一滴水经过丽江》。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展示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作品欣赏法:让学生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感受文学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展示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美丽。
2.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丽江的特色。
3. 让学生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感受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丽江风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丽江的游记,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形式。
2. 让学生收集有关丽江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景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2. 分析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展示丽江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丽江的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展示丽江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美景。
2. 分析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科学内涵。
3.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丽江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体验丽江的美丽。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自然景观的感受和看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丽江自然景观的作文,可以是赞美或描述。
2. 让学生收集有关丽江自然景观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第三章:丽江的民族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民族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课文,这是一篇别具一的游记作品,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古城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学习时,除了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外,还要通过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同时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不同的语言风格。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游记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游记,已经掌握了游记的知识,以及游记的阅读方法,已把握游记三要素:“所至(游踪)、所见(风貌)、所感(感想)”,且已经具有一定赏析句子的能力,本节课是基于以上情况的授课。
【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一滴水”的游历路线,明确游踪顺序。
2.通过描绘画面,说出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民俗民风等多方面的美。
3.学习“一滴水"的新颖构思与独特视角,谈谈作者寄寓的情思。
【教学重难点】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一滴水”的游历路线,明确游踪顺序。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布置任务邀请函“我"是阿来笔下有一滴来自玉龙雪山的水,被丽江景色深深吸引,决心到丽江一游。
诚挚邀请大家和“我”开启一场奇妙丽江之旅吧!情境任务:任务一:穿越时空觅踪迹任务二:描绘画面赏美景任务三:探究视角悟真情二、任务-:穿越时空觅游踪1.“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请问这滴水“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绘制一张游踪线路图。
2.小结游踪:这滴水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从古时玉龙雪山顶上形体的演变,一路向南,流过美丽的丽江坝,看过初建的丽江城,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最终在昏睡数百年后再次醒来,来到现代的四方街。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汇总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篇一我是一颗平凡的石头,一直睡在西湖边上。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不经意间,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传入耳鼓。
循声望去,那个泛着小舟的人品了一口小酒,继续吟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原来我一直在西湖的岸上,睁开眼看看这“西子”般的西湖,我又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发现我被风雨打磨了许多。
放眼望去,只见一只只游轮轻松快活的驰骋在湖面上,湖岸上的人们身着红的、黄的、绿的各种颜色衣服,很是美丽,他们欣赏着西湖的美景。
欣赏完这西子般的西湖。
我又睡过去了。
梦境中――西湖,便是我的家了,我会依傍在西湖的臂弯,安恬的生活。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篇二赖伊凡我是一阵风。
太阳辐射地面,让我变热膨胀上升,与高处的冷空气兄弟横向碰头,在反复的空气流动后,形成了现在的我。
相聚总是如此短暂。
我得知眼下之地名为清溪,拨开层层云雾,终于掀开了小城的真面纱。
远处迷蒙光亮惊醒了熟睡的我。
映入眼帘的是高矮错落的茶树,翠盈的茶树漫山缠绕。
我看见许许多多的采茶女,她们背着茶篓,指尖在一丛丛茂盛的翠绿中灵活轻巧地移动。
我还听见了孩童的玩闹声,闻声望去——孩子们嬉过茗园。
或许顽皮就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摘下了几片嫩绿的叶子,然后“心满意足”地抿着小嘴窃笑。
应是戏耍与玩闹的原因,他们的脸红扑扑的,像可爱的小苹果,我情不自禁地抚过他们的脸颊,随着灵动的步伐来到一座古朴的瓦房。
这里淡雅,宁静。
我细细端详了眼前之人。
他的一举一动十分严谨。
卷曲的茶叶在沸腾的水中舒展。
主人吹了吹杯盏,袅袅白烟被吹得四处逃窜,茶雾氤氲,屋内洋溢着浓郁而醇厚的香气。
我在这停留了许久,卷曲的茶叶也慢慢沉下,黄绿色的茶水变得金黄,沉淀下的是暖润,亦是香软,亦是苦涩,这也许就是平凡朴素积淀的生命厚度。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让学生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一滴水的视角来描绘丽江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之情。
2. 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一滴水的视角来描绘丽江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通过一滴水的旅行,展现丽江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拟人手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丽江的美。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准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丽江的美丽景色。
3. 设计好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展示丽江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丽江的了解,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景点或文化?【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一滴水的旅行经过。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
【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拟人手法及其作用。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品析欣赏】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丽江的美。
【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从一滴水的视角,想象自己穿越丽江的美丽风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丽江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特点。
2. 提醒学生要关爱大自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课后作业】2. 调查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特色风光和文化,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精选4篇)《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篇一教学创意:《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为游记单元中的一篇,它的教学紧扣第五单元的目标,即“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同时,还得指导学生读出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
带着孩子们品读诗一般的语言,欣赏这幅立体丽江图,从宜人的风景,古朴的建筑,质朴的民风中,共同领略清新优美的艺术风格。
文贵新,文贵特。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这个游记单元中创新意识最突出的一篇。
“阅读提示”首句是“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其中“别具一格”是个概括性极强的关键词。
以“别具一格”为抓手,着眼于整体带动对这篇游记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地牵动了对整篇文章的阅读思考。
在教学中将把握文章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作为重点,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独特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整节课,放手让学生自读,教师适当点拨,完成这篇文质兼美的游记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重难点)2.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生活之美好;3. 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欣赏丽江图片,阅读有关丽江的资料,初步感知丽江之美。
2.朗读教学法。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深入品味丽江之美。
3.鉴赏模仿法。
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感受本文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丽江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它在阿来诗一般的的文字里变得温柔,变得婉约。
或许你从未亲眼去看过,但是当你读了这篇文章,只怕它要常入你的梦中了。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此文,了解丽江。
读美文,赏美景。
让我们跟随阿来的文字,去游览丽江。
二、穿越时空觅游踪1.文章结尾说,“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今天我们就以水的形式开始吧。
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3.理解从丽江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民风等方面来展现丽江的美。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读本文诗意的、灵动的、富有画面感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化身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
作者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
今天就让我们来赏读这篇佳作。
二、自学检测1.听写词语,注意读音。
砚池(yàn) 蘸(zh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闸口(zhá)眺望(tiào) 擦拭(shì) 流淌(tǎng) 草甸(diàn) 徘徊(pái huái)轻盈(yíng) 喧哗(xuān) 硕大(shuò) 斑斓(lán)2.解释下列词语。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
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斑斓:灿烂多彩。
3.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等。
4.写作背景。
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生字词并理清文章的游踪。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本文独特的构思视角和文章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蕴。
3、由丽江之爱延展对校园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本文独特的构思视角和文章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蕴。
2、由丽江之爱延展对校园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学生小组讨论3、音频感受4、图片感知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一小段音乐)同学们,知道这段音乐唱的是哪里吗?——丽江的确,丽江是一个令众人神往的地方。
丽江,是一首诗,一首百读不厌的诗;丽江,是一首歌,一首摄人心魄的歌;丽江,是一幅画,一幅永远都走不出的画。
当阿来三次来到丽江,便情不自禁地写下这篇令人爱不释手的美文——一滴水经过丽江。
二、初见丽江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根据老师PPT提示和字典自行解决生词,并思考:阿来化为一滴水经过了丽江哪些地方?玉龙雪山——丽江坝——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作者化为一滴水经过了巍峨耸立的玉龙雪山、鲜花弥漫的丽江坝、宁静幽深的落水洞,沉睡了几百年又从黑龙潭冒了出来,最后来到了古老的四方街。
三、进入丽江在众多的景点中,一滴水最想去哪里?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的。
四方街。
(1)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哪些字词最能体现一滴水想去四方街渴望的心情?已经、也应该重读生二次读,全班再齐读)(2)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哪些字词最能体现一滴水想去四方街渴望的心情?也应该重读生二次读,全班再齐读)既然一滴水如此渴求进入四方街,我们就一起跟随一滴水来四方街看看。
请二位同学和老师合作朗读。
合作朗读13、14段13段:师读1-4句生一读5-7句生二读8-最后14段:女生读1-3句全班齐读最后一句两遍思考:一滴水在四方街看到了哪些景?哪些物?哪些人?哪些事?把这些人、事、物、景边读边画出来。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情感目标:1.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2.了解丽江的历史故事,热爱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3.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课前让学生画出丽江风景地图。
假想自己是一滴水,会经过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风景。
2.朗读教学法。
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3.品读鉴赏法。
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的字词,搜集有关丽江的民俗、故事,了解丽江的各个景点和地理位置,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写一段导游词。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跟着导游游丽江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游览,昨天去看了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今天我们去宁静别致的世外桃源丽江。
有请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作丽江介绍。
2名同学预先准备好了导游词。
学生介绍丽江。
(二)整体感知——跟着水滴游丽江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学生梳理出路线图: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江。
老师总结游记文章可以以地点变换为线安排结构。
(三)品味探究——怎样的丽江,怎样的水滴1.让学生联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最喜欢哪处的风景,为什么?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朗读写景的句子,在谈为什么喜欢的时候,老师适当引导赏析句子。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五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阿来写作的散文,本文通过描写一滴水的旅行,讲述丽江的风情。
下面就是整理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的散文,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五单元新选的一篇游记散文,这是一篇别具一格游记,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线索,展开对古城丽江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进行描绘,构思新颖,视觉独特。
表现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风光,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重点: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难点:会作者化身为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和独特视角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发挥想象,假如自己是一滴水,经过哪些地方,看到哪些风景朗读教学法,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受自然凝练的语言风格拼读鉴赏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鉴赏,跟随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去游览丽江,领略丽江古城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学生课前预习四、教学过程及方法(一)导入新课——跟着图片游丽江(PPT展示)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学生:喜欢。
老师也喜欢旅游,今天上课之前呢,老师想邀请大家跟着图片先来一段小小的旅游。
图片中的风景美吗?(美)它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地方呢? (云南丽江) 同学们有去过丽江吗?(等待学生回答,有学生去,就请学生回答去过哪些地方,用一个词描述那里的景色。
) 同学们都没去过,老师也没去过,今天,我们就跟随阿来笔下的“一滴水”去畅游丽江。
板题《一滴水经过丽江》。
过渡语: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我们的指路明灯,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一遍,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让我们扬帆起航。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对丽江的向往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关注一滴水的旅行,理解一滴水的意义。
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丽江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感受丽江的魅力。
2. 教师简要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文化和历史背景。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滴水在丽江的旅程。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丽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丽江的美丽。
2. 教师介绍丽江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滴水在丽江的旅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一滴水的起源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一滴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2. 学生理解一滴水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一滴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包括雨水、湖泊、河流等。
2. 教师强调一滴水的重要性,与人类生活、生态平衡的关联。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一滴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一滴水的来源。
2. 教师通过示例或讲解,强调一滴水的重要性,与人类生活、生态平衡的关联。
3. 学生听讲、提问,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第三章:一滴水的旅行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一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过程。
2. 学生理解一滴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一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过程,包括河流、湖泊、瀑布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滴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和影响,如清澈与污染、生态与破坏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一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一滴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滴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影响,如清澈与污染、生态与破坏等。
3. 学生听讲、提问,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第四章:一滴水的意义教学目标:1. 学生理解一滴水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一滴水的意义和价值,包括人类生活、生态平衡等方面。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文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 一滴水经过丽江》。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丽江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丽江是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去过丽江吗?你觉得丽江对人们有什么吸引力?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丽江的话题,例如:丽江的文化特色、丽江的旅游资源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入一(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丽江古城吗?丽江有许多景点令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就和一滴水去美丽的丽江旅行。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导入二(情境导入):当你漫步丽江古城,眼前呈现出一幅古朴,典雅,幽静的画面。
纳西风格的民居鳞次栉比,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一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风中摇弋。
无数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恍若迷宫,颇有一番风趣,今天我们就跟随一滴水去美丽的丽江,一睹它的风采。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1.作者简介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从1994年《尘埃落定》写出至1998年出版期间,阿来由阿坝藏族自治州一家杂志转辗到四川成都《科幻世界》,由编辑到总编辑社长,《科幻世界》在阿来手里由一本杂志变为五六种,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
数百万读者期待读到阿来新作。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6年10月21日,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阿来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和《格萨尔王》。
2.知识链接丽江景点四方街:先有四方街,后有丽江古城。
四方街是丽江大研古镇的中心,丽江古城是以四方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古镇,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代名词。
丽江古城: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古城内街道依山傍水,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玉龙雪山:纳西人心中的神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 596米,常年在云雾缠绕之中,是一座未被征服的处女峰。
玉龙雪山是离赤道最近的雪山群,也是北半球最南端的大雪山。
虎跳峡: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险峻奇绝,是“国内十大徒步线路”之一。
虎跳峡有香格里拉段和丽江段之分,包括上、中、下虎跳峡。
3.积累字词轻盈(yíng) 喧哗(xuān) 驿道(yì)矗立(chù) 闸口(zhá) 苍劲(jìng)翡翠(fěi) 眺望(tiào) 擦拭(shì)硕大(shuò) 跌落(diē) 模样(mú)草甸(diàn) 蘸水(zhàn) 流淌(tǎng)(一)整体感知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交流点拨】本文写了一滴水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丽江的地理特点以及丽江对水的重视,并能理解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能对文章进行整体归纳和总结。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重要性的意识,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1. 学习掌握《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章中理解并归纳总结信息。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重要性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丽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你们有没有去过丽江呢?对丽江是什么样的印象呢?”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我们将了解丽江的地理特点以及丽江对水的重视。
”Step 2. 阅读文章1. 分发教材,让学生阅读文章《一滴水经过丽江》。
2. 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回答一些细节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3. 选择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3. 学习重点句子1. 分析文章结构,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并找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2. 学习一些关键句子,包括“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像银子一样亮晶晶。
”等。
3. 对重点句子进行理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Step 4. 总结文章中的信息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的信息,例如“丽江有什么特点?”、“丽江对水的态度是什么?”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看法。
Step 5. 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为什么水资源如此重要?”2. 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自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知识,例如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引言《一滴水经过丽江》是八年级下册科学的一篇阅读文章,它所讲述的内容涉及到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好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如何通过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达到科学教学的效果,是我们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
下面是我所设计的一节优秀课程及反思。
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丽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及其生态环境。
2.能根据所学内容,探究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切身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了解丽江的各种自然景观及其地理特征。
2.了解丽江古城发展历程及人文特色。
教学难点:1.如何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呈现题目及导入语:“一滴水经过丽江”,相信大家都曾听说过有关于丽江的许多美丽的传说,但今天我将带你们近距离的认识丽江,了解它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学生回答提问:“你们对丽江有什么印象?”“丽江是中国某一地区的特色旅游城市,被誉为世界级文化和自然遗产。
”二、探究丽江之自然地理及生态环境(1)投影展示丽江地理地图和生态环境图,并让学生了解丽江的盆地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2)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地理所称的“三江并流”的情况,让学生探究,当三条江河融合时可能会导致哪些生态问题。
(3)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气候特点,以及丽江千年古城及周边景点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了解丽江之人文历史(1)通过图片及PPT等多媒体让学生感受丽江古城民居的建筑风格特点及历史人文特色,如木雕、石刻等。
(2)了解丽江古城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例如“丽江双节”、“马帮文化”等,点亮学生的世界历史常识和文化素养。
四、环节链接(1)在了解了丽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点后,让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文化传承之间的联系。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作品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玉龙雪山和蓝月谷、黑龙潭谷、老君山一滴水,一段路;一座城,一份情,丽江是个美丽的地方,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阿来,以一滴水的身份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明确:玉龙雪上顶驿道村庄丽江坝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玉河街道店铺出城进入金沙江3.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4.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欣赏丽江图片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照应雪山。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玉河。
低处: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
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明确:白色的玉龙雪山、蓝天、绿色的盆地、森林、庄稼、红色的花朵……色彩斑斓美丽如画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丽江了哪些建筑呢?这此建筑有什么特点?欣赏图片:四方街、木府、街道、房屋、水车明确:建筑特点,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通过讲述一滴水从雪山流经丽江古城的过程,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此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和民族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文中涉及的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和民族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
2.突破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正确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味和美感。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图片、视频等。
2.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准备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丽江的美丽和独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味和美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精品实用文档Boutique Practical Document《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五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五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阿去创作的短文,文中根据描绘一滴水的旅游,叙述云南丽江的风韵。
下边便是我梳理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期待大伙儿喜爱。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1一、教材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创作者理应地政府部门之约,为青少年写的一篇相关云南丽江的短文,基础教育教材八年级下五模块新选的一篇游记散文,它是一篇别具一格游记攻略,与一般游记攻略著作以人的游踪为案件线索不一样,创作者变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案件线索,进行对古都云南丽江自然美景,风土民情开展勾勒,文笔流畅,视觉效果与众不同。
主要表现创作者对云南丽江的钟爱和赞扬二、课程目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1.学习培训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址变换分配构造的艺术手法2.感受创作者以一滴水的角度去游玩云南丽江的新奇设计构思。
感情、心态与价值观念塑造爱国爱党风景,爱国爱党璀璨文化艺术,为把中华民族基本建设得更幸福而认真学习。
关键:学习培训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址变换分配构造的艺术手法难题:会创作者变为一滴水历经云南丽江,详细介绍云南丽江的新奇设计构思和与众不同角度掌握景物描写的特性全过程与方式:情境教学法,让学员充分发挥想像,倘若自身是一滴水,历经什么地方,见到什么景色诵读教学方式,学习培训短文离不了诵读,在不断诵读中正确引导感受大自然凝炼的语言特点拼音拼读赏析法,研读原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开展赏析,追随创作者以一滴水的真实身份去游玩云南丽江,领略到云南丽江古城的风采。
三、课堂教学提前准备多媒体系统、PPT教学课件、学员预习四、教学环节及方式(一)导进新课——跟随照片游云南丽江 (PPT展现)1.导进语学生们,大家喜爱度假旅游吗? 学员:喜爱。
教师也喜爱度假旅游,今日授课以前呢,教师想邀约大伙儿跟随照片先来一段小小度假旅游。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让学生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内容介绍。
2. 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特点。
3. 作者的写作手法及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内容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特点,作者的写作手法及特点。
2. 教学难点:作者的写作手法及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及特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内容。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丽江的魅力。
4. 学习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典型的句子和段落。
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实践。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其他关于丽江的文学作品,如《丽江的柔软时光》、《丽江的阳光》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丽江的了解。
2. 邀请有关丽江的专家或民族民间艺人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作者写作手法的运用和实践成果。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原文。
初二语文八年级(下)教学设计
20、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
明确:运用对比的手法,是丽江古城抚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3)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不仅让人想象到月色的自然之美,更联想到丽江人的生活之美。
2.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1)将自己比作水,构思新颖,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艺术魅力。
(2)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作者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3)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如童话般奇幻,充满童趣。
七、【主旨归纳】
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游过丽江的一段旅程,展现了丽江的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闲的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向往与热爱。
板书:
八、【自我总结、反思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