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5
扇三角洲一、肩三角洲概念及主要类型1.扇三角洲概念扇三角洲是成因类型名词,4;足指形状似扇形的扇状二角洲,而是二角洲的一种特殊类型01885年美国学者G.K.GiIbert根据湖滨的地貌特征提出了有名的吉尔伯持三角洲的沉积模式,被认为是第一个关于扇三角洲的描述。
A.Holmes(1965)最早明确地提出了扇二角洲,并将其定义为“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沟、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McPherson等人(1987)从地貌和沉积学特征角度区别了粗被三角洲的两种主要类型:形成于冲积扇末端的有大量块体流沉积物的扇三角洲和与主要受河川径流控制或与辫状平原铸型相当的辫状河三角洲。
Nemec等(1988)在《扇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中指出: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发育于水下的楔形沉积体.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辫)之间的沉积体。
冲积扇进人稳定的水体后形成扇三角洲,因此其展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流和被浪的改造作用。
它们可以出现在从湖泊到开阔海等多种环境中,但大型扇三角洲最常发育在大陆裂谷盆地内和大陆与岛弧聚敛的板块边缘(Wescott and Ethridge,1980)。
2.扇三角洲主要类型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基本有以下三种模式。
(1)牙买加型牙买加型扇三角洲复合体陆上面积小,而水下面积较大,牙买加东南海岸的现代Yal2加扇三角洲是这种型式的典型实例。
该扇三角洲的形态一方面受山辫地貌的控制,另一方面其前缘还受大高差、陡坡度的滨外敛斜敛破碎浪的影响,具有陆上扇三角洲平原、辫岸过渡带、水下扇三角洲环境。
根据Ethridge和Wescott(1984)的研究,可以认为该扇三角洲属斜坡型模式,也可称其为陆坡型该式。
斜坡型扇三角洲形成于裂谷或离散板块边缘、聚敛板块碰撞前缘和大洋走向滑移断层边界。
(2)阿拉斯加型阿拉斯加型扇三角洲以阿拉斯加东南海岸的主要河流——Copper河向深水推进,在构造上活动的阿拉斯加辫北部大陆架上敛造的受海洋控制的Copper河扇三角洲为典型实例。
[收稿日期]20050215 [作者简介]旷红伟(1969),女,1992年大学毕业,博士,副教授,现从事储层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地质记录中三角洲类型的识别 旷红伟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高振中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三角洲的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
以现代沉积学为指导,以露头、岩心、录井、测井及各种新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从油田实际地质工作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沉积学研究,从各种复杂的地质现象中,总结了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特别是河控型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低弯度河三角洲等古代三角洲类型的特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通常显示出以曲流河作用占优势的特征;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要的沉积特征;而河控型扇三角洲与旱地扇或扇三角洲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牵引流沉积占绝对优势,而后者重力流沉积相当发育;辫状三角洲沉积总体显示牵引流沉积特征,辫状水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最主要的沉积单元,岩层中层理构造发育,砂体侧向迁移形成的侧积交错层是主要的沉积构造;低弯度河三角洲以较粗的砂岩区别于曲流河三角洲,以较低的砂岩含量区别于辫状河三角洲,以缺少重力流沉积而区别于扇三角洲。
为今后油区沉积地质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类型;识别特征[中图分类号]TE121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5)02031704三角洲的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西部前陆盆地中的大多数油气田都与古代三角洲沉积有关。
笔者从地层记录中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低弯度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出发,结合油田沉积地质研究的实例论述如何对它们进行识别。
1 曲流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通常显示出以曲流河作用占优势的特征,三角洲发育较完全[1],这类三角洲的特征较明显。
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包括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
物探处“青年素质提升月”活动:物探专业基础知识测试题一、概念题1、什么是动校正?答:在水平界面的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x,得x/2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做动校正。
2、什么是静校正?答:为了校正低速带存在对地震波传播时间和其它特点的畸变影响,就要对低速带的厚度、波速进行测定,为进行必要的校正提供参数,这一过程叫做静校正。
3、什么是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等效速度、叠加速度、射线平均速度及与层速度之间关系?答: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一组层状介质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
均方根速度是对多层介质而言,指每层的速度传播时间(t i)加权后平均再开方的值。
等效速度叠加速度:通过计算速度谱求得的速度称为叠加速度。
射线平均速度层速度:某一速度层的波速叫这一层的层速度。
4、什么是地震资料分辨率及与地层厚度、速度之间的关系?答:分辨率分为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指在纵向上能分辨岩喜忧参半的最小厚度,横向分辨率指在横向上确定地质体位置和边界的精确程度。
影响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地层速度和地层厚度。
对相同频率的地震波而言,速度越小,分辨率越高。
另外地层厚度越大,对地层的分辨越精确,当地层厚度减薄至地震子波波长的1/4时,就难以用时差来确定地层厚度。
5、苏北盆地T30、T33、T40等地震反射层分别代表哪些地质界面?答:T30是戴南组与阜宁组之间的反射;T33是阜二段底部的反射;T40是泰州组底界反射。
6、圈闭的概念及要素?答:一种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在其中聚集的场所叫做圈闭。
要形成圈闭需要三要素:1储存油气的储集岩;2储集岩之上有防止油气散失的盖岩;3有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遮挡条件。
7、油气系统的概念及分类?答:油气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自然系统,该系统包括有效烃源岩及所有与其有关的油气聚集,还包括形成油气聚集所需要的所有地质作用和地质要素。
油气系统分为原生油气系统、再生烃油气系统及复合油气系统3大类。
岩相古地理名词解释1.沉积环境: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
即发生沉积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地理单元。
2.沉积相:看作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一个沉积环境中所有的原生沉积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古生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
3.瓦尔特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4.原生沉积构造:沉积物沉积时或者沉积后不久,即在其固结以前所形成的构造。
反映沉积时期介质性质和能量等信息。
5.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物压实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沉积构造。
反映成岩环境。
6.波痕:由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
波痕在剖面上为起伏相间的峰和谷,在平面上则是由一系列互相平行或分叉的波峰或波谷组成。
波痕指数:波长与波高之比(RI=L/H)对称指数:向流水面水平投影与背流面…之比(RSI=L1/L2)7.细流痕:由细小水流的刻蚀作用所形成的表面侵蚀痕迹。
8.剥离线理:砂岩层面上存在的水流线理称剥离线理,表现为彼此平行的线状浅沟和低脊或颗粒弱定向排列。
9.冲刷痕: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蚀出来的痕迹。
在其上覆砂岩层的底面以突起的铸型保留下来,包括槽铸型(槽痕)和纵向脊(沟铸型)。
10.压刻痕:水流携带的物体在沉积物表面运动时所刻蚀出来的痕迹。
11.爬升波痕层理:由水流波痕或波浪波痕的迁移而产生的,由向上生长的一系列叠覆的波痕层理组成。
其形成条件是:悬浮沉积物丰富,使波痕不仅向前迁移,而且向上叠覆,形成一个相互叠覆的波痕序列。
12.晶体印痕与假晶:沉积物中先前生长的石膏、石盐等晶体因溶解而消失后,留下具有晶体形态的特征印痕(晶洞)。
经沉积物充填后即形成晶体假象即假晶。
简答1.研究古地理任务及指导思想任务1)确定时代;2)判别古地理的地形和地貌单元;3)古地理的发展演化规律指导思想:对地球历史发展和演化的认识有两大思想体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升降造成-海陆变迁,槽台学说;水平运动:水平运动-海陆变迁,板块学说以及李四光早期的认识2.重力流的概念及分类 P40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转载自Barbara.Ran转载于2010年07月16日 07:43 阅读(0) 评论(0) 分类:转载举报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摘要:通过扇三角洲与三角洲概念、沉积亚相、物源的远近、相的归类、控油特征等方面的不同点及反粒序和产生的过程的相似点的阐述,认为两者不同点是:扇三角洲相其实质是冲积扇的水下部分(有时包括部分水上部分);扇三角洲离物源较近(且与高地与陡坡伴生),成熟度较低;应属于陆相沉积;具有很好的储油层系。
而三角洲相却是河入口处的沉积物;离物源较远;成熟度相对较高;属于海陆过渡相;具有很好的生、储层系。
两者相同点是:剖面都是反粒序;都是水动力和碎屑的共同产物,后者也是他们具有相似的名字的原因。
关键词:三角洲、扇三角洲前言:近年来,在扇三角洲发现的油气田越来越多,于是人们愈加的重视扇三角洲的研究。
可能是名字的相近的缘故吧,人们有时会混淆三角洲与扇三角洲的概念及沉积亚相。
其实,三角洲和扇三角洲都是存储油气的重要沉积相,并且他们的名字也很相近,可是他们却有着本质的差别。
他们在沉积动力、物源远近、沉积亚相和大相划分却是截然不同的。
扇三角洲在本质上与三角洲是不同的;是两种不同的沉积相。
1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基本概念、分类或模式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储存油气的主要沉积体,因而备受相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名称上,他们仅一字之差,因此,容易使人产生感觉,这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性;可是两者在成因、沉积相、物源来源的远近等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先看一看他们概念的区别。
1.1扇三角洲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冲积扇的概念,冲积扇是在干热的气候,地壳升降运动强烈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剧烈条件下,此时形成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
当水流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推以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
它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故又称为冲积扇[1]。
河口三角洲的类型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
三角洲根据形状可分为:尖头状三角洲、扇状三角洲、鸟足状三角洲、岛屿状三角洲等。
一、尖头状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地区,河流以单股入海,或只有小规模的交叉,在此情况下,只有主流出口处沉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使三角洲以主流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长,称为尖头状三角洲。
如意大利的台伯河三角洲(如右图)。
②扇状三角洲。
在海水浅波浪作用较强能将伸出河口的沙嘴冲刷夷平的地区,常形成扇状三角洲。
我国黄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条件下形成的扇形三角洲。
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
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
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形成扇状轮廓。
直至其上再有新河道流经时,这段岸线才又迅速向前推进。
因此,随着河口的不断变迁,三角洲海岸是交替向前推进的,并在海滨分布许多沙嘴,使三角洲岸线路略锯齿状。
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伏尔加河三角洲等;③鸟足状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弱的河口区,河流分叉为几股同时入海,各叉流的泥沙堆积量均超过波浪的侵蚀量,泥沙沿各叉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沙嘴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鸟足状。
由于这种叉道比较稳定,两侧常发育天然堤,天然堤又起着约束水流的作用,使叉流能够继续向海伸长。
天然堤一旦被洪水冲积,就会产生新的叉流。
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就是一个典型的鸟足形三角洲。
在注入湖泊的河口,也常见有鸟足形三角洲。
如我国的鄱阳湖、滇池等湖泊沿岸发育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鸟足形三角洲。
④岛屿状三角洲。
其形成一般是通过河口心滩——分汊——沙岛发展而成,星罗棋布的沙洲和沙岛和纵横交错狭长的汊河构成三角洲平原的主体。
如恒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河流微相的划分和三⾓洲微相的划分河流相:河道亚相(河道微相)、泛滥平原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洲:三⾓洲平原亚相(分⽀河道微相、沼泽微相)、三⾓洲前缘亚相(⽔下分流河道微相、⽔下天然堤微相)和前三⾓洲亚相。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进⼀步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轭湖四个亚相。
1.河床亚相河床是河⾕中经常流⽔的部分,即平⽔期⽔流所占的最低部分。
其横剖⾯呈槽形,上游较窄,下游较宽,流⽔的冲刷使河床底部显⽰明显的冲刷界⾯,构成河流沉积单元的基底。
河床亚相⼜称为河道亚相,其岩⽯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
缺少动植物化⽯,仅见破碎的植物枝、⼲等残体,岩体形态具有透镜状,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
河床亚相可进⼀步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两个微相。
(1)河床滞留沉积河床中流⽔的选择性搬运,细粒物质→悬浮和带⾛,⽽将上游搬来的或就近侧向侵蚀河岸形成的砾⽯等粗碎屑物质留在河床底部,集中堆积成不连续的透镜体,称为河床滞留沉积。
其特点是:●以砾⽯等粗碎屑物质为主,砂、粉砂极少。
●砾⽯成分复杂,源区砾⽯居多,亦有河床下伏岩层的砾⽯。
●砾⽯常具叠⽡状定向排列,倾向上游。
●砾岩很难形成厚层,⼀般呈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滩沉积。
(2)边滩沉积⼜称为“点砂坝”,是曲流河中主要的沉积单元,是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图18-1)。
因曲流河河床中⽔流对沉积物的搬运以底负载搬运(滚动和跳跃)⽅式为主,故边滩沉积:●岩性以砂岩为主,●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长⽯含量⾼。
如陕北保罗系河床亚相砂岩,长⽯含量可⾼达49%以上。
●垂向上,⾃下→上常出现由粗⾄细的粒度或岩性正韵律。
●层理类型主要为⽔流波痕成因的⼤、中型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间或出现平⾏层理(图18-5)。
2.堤岸亚相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属顶层沉积。
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别有哪些不同
三角洲是河口冲积平原。
冲击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下面是二者的主要区别整理,欢迎查阅参考。
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别有哪些不同
1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别
1、形成条件不同:
冲积扇是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三角洲是未流入湖泊的内流河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
2、形状不同: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
边”。
2冲积扇和三角洲是什么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
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
未流入湖泊的内流河称为无尾河,可以没有河口。
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当山地河流至山麓出口进入开阔平坦地区,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流速减小,水流呈放射状向外流动,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碎屑物质堆积下来时,形成上窄下宽的扇形冲积堆,外形似扇,叫冲积扇。
其顶端朝向山口,外缘呈半圆形,自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变小,堆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逐步变好,如太行山麓的冲积扇。
扇三角洲相主要特征三角洲是由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在河口积聚形成的平缓三角形地形。
它是河流与海洋相交的地区,在全球各地都能够发现。
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的流速、输沙能力、泥沙质量、海洋水动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是关于三角洲的主要特征:1.三角形地形:三角洲呈三角形的形态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这是由于河流将携带的泥沙和岩石均匀地沉积在河口附近,使河口处的沉积物堆积成扇形。
2.分支河道:三角洲上通常会有多个分支河道,这是因为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形成的沉积物堆积物阻断了一条主通道的水流,而另一部分水流则通过其他通道继续流向海洋。
3.沉积平原:三角洲上通常形成广阔的沉积平原,由于大量的泥沙沉积在这里,形成了肥沃的土壤,适合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发展。
这些沉积物还能够吸收水分并保持地下水的补给。
4.湿地生态系统:由于河流泥沙的沉积,三角洲地区通常具有广泛的湿地,包括沼泽、湿地和水生生物栖息地。
这些湿地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珍稀物种和提供生物多样性。
5.河口和河道口:三角洲的尖端通常形成一个河口或者河道口,它是河流与海洋相连的地方。
这个区域通常很重要,因为它是海洋和内陆水域交换物质的关键区域,也是渔业和航运的重要场所。
6.高地和低地:三角洲通常有从高地到低地逐渐变化的地貌特征。
靠近河口的地区通常是低洼的沉积平原,而远离河口的地区则会逐渐升高。
7.多样的土地类型:三角洲地区的土地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河岸地、滨海湖泊、滩涂、沙丘、盐沼等。
这些土地类型对于不同的生物群落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8.水资源和能源:三角洲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能源。
河流流经的地区能够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供应,同时河口和河道口附近还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9.易受灾害:三角洲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容易受到洪水和风暴潮的侵袭。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的加剧,使得三角洲地区更加容易受到洪水和风暴的影响。
总之,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交汇的地方,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相似的地貌特征。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特征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是两个地貌术语,用于描述河流在其入海口或湖泊的沉积物形成的地形特征。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形状和沉积物的特征。
扇三角洲是河流在其入海口或湖泊的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地形特征。
它的名称源于其形状,看起来像一个扇子或三角形的形状。
扇三角洲通常形成在河流流域斜坡陡峭或由于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坡的地区。
当河流到达海洋或湖泊时,它会减速并开始沉积悬浮的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包括河流中携带的沙粒、泥沙和碎屑。
在扇三角洲的中心,通常是在河流入水体的位置,沉积物最多。
由于河流的水量和速度在入海口或湖泊处减小,沉积物开始沉积,并随着时间逐渐形成陆地。
扇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包括宽阔的沉积平原、分支河道和泥沙丘等。
与之相比,三角洲是由河流在其入海口或湖泊时形成的沉积平原。
它的名称源于其形状,看起来像一个三角形。
三角洲通常形成在河流速度减慢和沉积物开始沉积的地方。
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包括细粒的泥沙和粉状的沉积物。
由于这些沉积物的沉积,河流在入海口或湖泊处形成一个扩大的三角洲。
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包括三角形的形状、河道的通道和多条支流。
虽然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之间有一些共同点,但它们在形状和沉积物的特点上有一些不同。
扇三角洲通常是在高坡度的河流流域中形成的,而三角洲则通常在低坡度的地区形成。
扇三角洲的形状更广阔而不规则,而三角洲则更狭长且形状较规则。
此外,扇三角洲的沉积物通常包括更大的颗粒,如沙粒和碎屑,而三角洲的沉积物主要是细粒的泥沙和粉状沉积物。
总的来说,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是河流在其入海口或湖泊处形成的地貌特征,区别在于形状和沉积物特征。
学习这些地貌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水文循环和地形变化。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不同的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四种主要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即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浅水三角洲。
并分别从以上四种三角洲类型的定义、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差异进行比较。
进而得出各类三角洲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关键字: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浅水三角洲三角洲的现代定义是河流在稳定的水体中或靠近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类沉积物。
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三角洲沉积物来源于一个或几个可以确定的点物源;其主要以进积结构为特征;其均发育于盆地边缘,最终充填盆地;最大沉积面积受物源供给的限制。
三角洲类型划分: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的差异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三角洲。
建设性三角洲以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区的堆积速度大于波浪作用的改造速度,主要以河控三角洲为例。
破坏性三角洲以海洋作用为主,波浪、潮汐、海流的能量大于或等于河流堆积泥砂的能量,故泥砂堆积被改造至破坏,浪控和潮控三角洲均属此类。
由三角洲沉积区与物源区的关系、三角洲平原河流类型及三角洲沉积物的粒度差异可将三角洲划分为正常三角洲(经典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三角洲和扇三角洲。
苏联学者以三角洲形成的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地台区的三角洲沉积、褶皱带周缘的三角洲沉积、山间拗陷内的三角洲沉积。
还有基于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物的粒度的依据可将三角洲划分为细粒和粗粒三角洲。
本文将主要从流域盆地特征、沉积物供给、水体深度、沉积粒度等方面总结三角洲的控制因素探讨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浅水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一、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砾的三角洲,其辫状分流平原由单条或多条底负载河流提供物质。
与扇三角洲不同, 一旦静止的水体移开, 辫状三角洲必然重新变为单条河流。
(一)发育条件辫状三角洲是由单条或多条辫状河入湖( 海) 形成的沉积体系, 一般远离断裂带的古隆起、古构造高地的斜坡带发育, 在沉积盆地的长轴和短轴方向均可发育, 沉积地形和坡度较扇三角洲更缓, 比正常三角洲更陡。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
摘要:通过扇三角洲与三角洲概念、沉积亚相、物源的远近、相的归类、控油特征等方面的不同点及反粒序和产生的过程的相似点的阐述,认为两者不同点是:扇三角洲相其实质是冲积扇的水下部分(有时包括部分水上部分);扇三角洲离物源较近(且与高地与陡坡伴生),成熟度较低;应属于陆相沉积;具有很好的储油层系。
而三角洲相却是河入口处的沉积物;离物源较远;成熟度相对较高;属于海陆过渡相;具有很好的生、储层系。
两者相同点是:剖面都是反粒序;都是水动力和碎屑的共同产物,后者也是他们具有相似的名字的原因。
关键词:三角洲、扇三角洲
前言:近年来,在扇三角洲发现的油气田越来越多,于是人们愈加的重视扇三角洲的研究。
可能是名字的相近的缘故吧,人们有时会混淆三角洲与扇三角洲的概念及沉积亚相。
其实,三角洲和扇三角洲都是存储油气的重要沉积相,并且他们的名字也很相近,可是他们却有着本质的差别。
他们在沉积动力、物源远近、沉积亚相和大相划分却是截然不同的。
扇三角洲在本质上与三角洲是不同的;是两种不同的沉积相。
1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基本概念、分类或模式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储存油气的主要沉积体,因而备受相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名称上,他们仅一字之差,因此,容易使人产生感觉,这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性;可是两者在成因、沉积相、物源来源的远近等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先看一看他们概念的区别。
1.1扇三角洲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冲积扇的概念,冲积扇是在干热的气候,地壳升降运动强烈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剧烈条件下,此时形成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
当水流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推以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
它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故又称为冲积扇[1]。
而扇三角洲的概念是由冲积扇提供物质并沉积在活动扇与静止水体分界面外的、全部或部分位于水下的沉积体。
显然,扇三角洲与冲积扇有着直接的联系,扇三角洲是建立在冲积扇的基础上,冲积扇是形成扇三角洲的基础。
扇三角洲包括“干扇”和“湿扇”。
它强调能动的与湖或海接触;指出高地与陡坡伴生是扇三角洲常见的标志,但不是决定性的。
国内外已报道的扇三角洲基本模式有三种类型:一是牙买加型扇三角洲,为陡坡型、大高差,发育于岛弧碰撞海岸岸区;二是阿拉斯加型扇三角洲,高差小、为缓坡型,发育于大陆碰撞海岸区;三是断陷湖盆型扇三角洲,大多在陡岸带发育。
上述三种类型都是冲积扇前积于水下,有水上、水下部分,并都具有近源、多砾、辫状河发育的共同特点。
1. 2三角洲
在河流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逐将携带的泥、
砂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它是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大型沉积体,面积可达数十至数万平方公里.长达数十至数百公里。
沉积厚度达数十至数千
米。
三角洲相位于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海陆过渡相组的重要组成部分[1]。
按河流作用和海洋作用加强弱程度,可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件的两种类型。
前者主要包括河控三角洲;后者主要包括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
2两者的联系
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有许多不同,但也存在一些相似点,下面就这此特征分别给予以描述。
2. 1区别
2. 1.1沉积亚相的区别
从表1可以看出,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的沉积体是有很大差异的。
虽然亚相名称的定义方式有一点类似,可是他们的岩性特征却有很大的差别(表1)。
表1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沉积体的差异
2.2.2物源、成熟度的区别
从扇三角洲的定义上可知,扇三角洲的物源很近,往往就在高地或陡坡且临水之地,这一点和冲扇积很相近;因而碎屑物质被搬运的距离也就不会很长。
因此,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很差;在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上也有表现,如泥石流相时,常常是巨大的石块与泥岩或砂岩伴生,当然这是它的极限情况;也有剖面表现为砾岩直接与泥岩相邻,如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车排子油田车65井的砾岩与泥岩直接相邻,它在物源上表现为近源。
而三角洲却有着与扇三角洲相反的情况,它是被流水带来的碎屑物质,经过了长途的搬运和冲洗,经过了一定的改造。
总的来讲,结构成熟度和成份成熟度比扇三角洲要好。
在物源上表现远源。
而三角洲的沉积相也很少见象扇三角洲砾岩与泥岩直接接触,而缺少过渡相。
2.2.3其它的不同
众所周知,三角洲是被划分到海陆过渡相。
扇三角洲又该划分到什么大相呢(陆相、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从扇三角洲的定义可知,扇三角洲的实质是冲积扇的的一部分,因此它必然具有冲积扇的特征,而冲积扇是属于陆相沉积物,也就是其代表陆相沉积体;因此,笔者认为扇三角洲隶属陆相沉积,这一点仅是笔者的观点。
除此外,它们还在平面组合上,岩性上、规模上、位置和形态上有一定的区别,具体如下(表2
):
表2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的区别
2.2.4控油特征的不同
在三角洲沉积相中,前三角洲亚相具有良好生油条件的相带。
因为前三角洲以粘土岩沉积为主,厚度大,分布广,堆积速度快,富含河流带来的原地堆积的有机物质.加之水体较安静,埋藏速度快,极利于有机质的富存。
而三角洲前缘的微相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河口砂坝及三角洲平原的微相分支河道也可以储油。
而且,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在面上正好构成了生储的特征。
扇三角洲中,前扇三角洲主要是由粒度较细的粉砂岩和泥岩组成,且是薄互层;而扇三角洲前缘是储油的好位置,例如准噶尔盆地的车排子油田就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坝、辫状河道砾质坝及河床砂坝。
扇三角洲平原也是很有很好的储集体,如分流河道砂微相、辫状河道砂。
从上两点分析可以看出,三角洲可以构成一个很完整的生、储组合,如果上面有良好的盖层,它就可以生成一个油气藏;而扇三角洲的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具有很好的储集层,而它的亚相前扇三角洲并没有很好的生油层,但是下覆层生成的油气在运移经过时易被该亚相吸收,所以扇三角洲极易聚集油气藏。
2. 2共同点
两者在剖面都呈现反粒序的特征。
虽然各个亚相的具体岩性是不同的,但是完整的两种相在剖面上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反粒序。
扇三角洲是一成因名词,它同正常三角洲一样,是冲积沉积物和水体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陆上、过渡带及水下三部分。
陆上部分主要是冲积扇,由片流、碎屑流、辫状河道沉积物互层组成,岩相以砂砾为主,砾岩层具有不明显的洪积层理,交错层理少见;过渡带是辨认扇三角洲沉积的重要部分,由河流沉积为主的陆上扇递变为海(湖)相沉积为主,形成的泥、砂、砾石透镜层呈指状交互;扇三角洲的水下部分变化较大,一般形成较陡的前缘。
这一段道出扇三角洲的名字的来源;也道出了它们共同点,这就是都是沉积和水体的共同的结果。
都是水动力的带动的条件下,进行碎屑物的搬运;但是扇三角洲是暂时性水流搬运;而三角洲却是长久性河流水动力的搬运。
4结论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具有以下的相似与区别。
不同点是:扇三角洲相其实质是冲积扇的水下部分(有时包括部分水上部分);扇三角洲离物源较近(且与高地与陡坡伴生),成熟度较低;应属于陆相
沉积;具有很好的储油层系。
而三角相却是离物源较远;成熟度相对较高;属于海陆过渡相;具有很好的生、储层系。
相同点是:都是反粒序;都是水动力和碎屑的共同产物;都是水动力的带动的条件下,进行碎屑物的搬运;但是扇三角洲是暂时性水流搬运;而三角洲却是时间连续河流水动力的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