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辨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82 KB
- 文档页数:2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1. 泥石流沉积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量泥砂被携带流动。
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
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
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2. 漫流沉积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1. 泥石流沉积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量泥砂被携带流动。
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
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
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2. 漫流沉积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
关于冲积扇冲积扇沉积模式完整的三角洲网状河-------------------------地层对比——冲积扇冲积扇的微旋回以向上变细的正韵律为主,界面一般为砾岩的最粗位置,正确处理好相带与井厚度关系,内扇,颗粒比较粗,分选差,表现为SP不明显,GR锯齿状,中扇表现为颗粒分选相对变好,粒度为中粗砂岩,含砾,曲线为典型钟形,顶部泥岩比较明显,可由多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组成,厚度最厚;外扇位置一般为细沙或者粉砂和泥岩组成,砂岩单层厚度相对较薄,曲线为锯齿状。
可以通过对野外露头、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提出地层内部多级旋回性、底部超覆和填平补齐及沉积厚度等比例发育模式,并分析形成这些发育模式的成因机制。
在探讨地层发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标志层对比、旋回对比和等比例对比原则。
应用桥式和三角网对比方法,对全区地层进行三维闭合,建立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对下一步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筛状沉积当源区供给冲积扇主要为砾石而无或极少有其它粒级的物质时,在冲积扇的表层便堆积了舌状砾石层。
由于粒度粗,砂质之类细碎屑的充填物较少,故渗透性极好,在洪水尚未流到扇缘(冲积扇与平原的结合处)之前,就沿着像滤水筛子一样的砾石层渗透到扇体中去。
因此不能形成地表水流,从而阻止了粗粒物质的搬运。
扇体表层的砾石层就称为筛状沉积。
它虽较为少见,但它是冲积扇上最富有特色的沉积。
筛状沉积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其间充填物较少,而且主要是分选较好的砂级碎屑,无明显的成层界限,常形成块状沉积层。
筛状沉积的形成条件要求独特的源区条件,即母岩区应是节理发育的石英岩之类的岩石。
筛状沉积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主要为砂级碎屑,无明显的成层界线,常形成块状沉积层筛装沉积的形成条件:母岩区得是节理发育的石英岩之类的岩石。
-------------------------辫状河冲积扇一般是只季节性河流流出山口形成的冲积扇,一般来说分选相对比洪水形成的泥石流冲积扇好;并且两种类型的冲积扇扇根部位都会有砾石沉积;从平面展布上看由于辫状河冲积扇是稳定的水流形成的,所以展布面积大,而泥石流冲积扇应该算是一种事件性沉积,所以分布面积相对小;再从流体机制上看,泥石流冲积扇的形成与重力流有关,所以偶尔会观察到一些反序结构,而辫状河冲积扇以牵引流为主,所以说应该是一种正常的正粒序。
扇三角洲详解地质矿业信息交流平台1周前地矿正版书城往期好书精选最全地质软件使用技巧:MAPGIS、CAD、Grapher ... 全在这里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重磅推出:地球表层模拟研究专著!八旬院士深潜1400米!为你讲述他的“老人与海”...1、什么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是指由冲积扇(包括旱地扇和湿地扇)作为物源,在活动的扇体与稳定水体交界地带沉积的沿岸沉积体系。
这个沉积体系可以部分或全部沉没于水下,它们代表含有大量沉积载荷的冲积扇与海或湖相互作用的产物。
成因学上指由冲积扇入湖(海)形成的三角洲沉积。
2、形成原因(1)古构造造山运动强烈地区,大型冲积扇受山前大断裂控制,有多个山口地带可形成冲积扇群。
山前大断裂带对其形成有控制作用。
区域性挤压或拉张都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断陷盆地,而且边界大断层对湖盆发展演化有很强烈的控制作用,另外,地震,火山作用对湖底扇的形成也有很强烈的控制作用。
(2)古水流阵发性洪水:陆上牵引流与重力流双重水流机制。
靠近山区坡降大,水流急,能量大,陆上和水下牵引流和重力流双重水流机制。
洪水型:滑塌型或火山喷发型重力流水流机制。
3、扇三角洲形成特征扇三角洲就是高山与水盆地近邻,是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水中、水下冲积扇),有明显的陆上、过渡区和水下沉积部分。
(1)扇三角洲平原陆上部分为近源的砾质辫状河,以水流和重力流的粗粒(砂和砾互层)沉积物为特征,砂砾层具不明显的平行层理或交错层理,分选差,具砂质基质,砂砾比率向下增加。
(2)扇三角洲前缘(过渡带)以较陡的前积相为特征,牵引流为主,常见大、中型交错层理。
(3)前扇三角洲沉积(水下扇三角洲)以不规则分布的泥、砂和砾石的透镜状层理为特点。
自下而上为:前扇三角洲泥岩—扇三角洲前缘末端粉、细砂岩—扇三角洲前缘河道砂岩、含砾砂岩—扇三角洲平原砂砾岩和砾岩。
扇三角洲平原在洪水期和风暴期侵蚀海底后,回流过程中迅速向海推进。
在扇三角洲平原产生从细粒的陆棚砂至粗砾石层的不规则的向上变粗的序列。
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秦为胜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
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和尖形三角洲。
①尖头状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②扇状三角洲,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③鸟足状三角洲,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
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地区。
如我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
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活,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
当然,也有一些河流的入海口没有形成三角洲。
如刚果河与我国的钱塘江口就没有三角洲。
这是因为钱塘江水里的泥沙含量稀少,而且河口是非常宽阔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积下来,即使有些泥沙侥幸留下来。
堆积在钱塘江口,也难以加高,只能般在水面下形成一道水下沙坎,形不成露出水面的三角洲。
刚果河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是由于 、刚果河河口西部为刚果盆地,东部为平原,两者落差大, 刚果河的流速很快,泥沙不易沉积。
、刚果河位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 植被破坏小、水土流失少,使得河水含沙量小,泥沙不易沉积●、中部为刚果盆地,泥沙沉积其中,到河口处的极少.此外,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
论述题1.论述冲积扇的形态及鉴定标志。
答:冲积扇在空间上是一个沿山口向外伸展的巨大锥(扇)形沉积体。
其锥顶端指向山口,锥底向着平原,平面上是沿山口向外辐射的扇状。
扇体的纵向呈上凹底部不平整的楔形,横向上呈上凸的透镜状。
冲积扇有如下识别标志:①岩性:岩性差别大,多以砾岩为主,砾石间充填砂、粉砂和泥。
②结构: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选差。
③沉积构造及颜色:冲积扇沉积属间歇性急流成因,故层理发育程度较差或中等,扇根显示块状层理或不规则层理,细粒泥质为薄的水平层理,粗粒沉积中有时见不明显和不规则的交错层理,底部常见充填冲刷构造,泥质表面有泥裂、雨痕、流痕等。
④生物化石:几乎不含动植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机质。
⑤C-M图:河床及漫流沉积,C-M图上呈向上弯曲的图形,只有P-Q-R缺RS段,说明悬浮沉积特征,泥石流呈近于与C=M线平行的长条状图形,但分选差得多。
⑥沉积相组合:横向上向源区与残积-坡积相邻接,向沉积区多与冲积平原相接。
2.论述河流沉积的多阶性及其成因。
答:在一个地区的河流沉积剖面上,河床亚相的底部滞流沉积和点砂坝沉积构成其下部层序,称为底层沉积,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构成其上部层序,称为顶层沉积,二者的垂向叠置,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构成了河流沉积的所谓的“二元结构”,通常称为河流沉积的一个阶,若二元结构重复出现,就形成了河流沉积的多阶性。
河流沉积的多阶性有两种成因:一种是由区域性地壳振荡运动所造成,称为构造多阶,其特征是:分布广,具区域性,韵律和旋回性明显,最低部具明显的冲刷侵蚀界面,韵律间自下而上无粒度由粗变细的总趋势;另一种由于河床在河谷中侧向迁移的结果,称为迁移多阶,其特点是分布范围相对较小,横向较易变化,韵律间自下而上,粒度具由粗变细的总趋势。
3.论述辫状河流(粗粒)的沉积特征。
答:辫状河流的沉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岩石类型及其组合:辫状河流沉积以砾石和砂为主,局部夹粉砂和粘土,形成所谓“砂包泥”的宏观沉积特征。
三角洲:河流中上游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坡度平缓,流速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会堆积形成三角形地貌,叫三角洲。
地貌特征:三角洲上地形平坦,河汊纵横,面积较大,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易有洪涝,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
冲积扇:山坡上的风化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沿山间河谷搬运而下,在山麓出山口处,坡度变缓,水流分散,流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物质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叫冲积扇。
地貌特征:外形上窄下宽的扇形,其顶端朝向山口,外缘呈半圆形,自扇顶到扇缘,地势降低,坡度变小,堆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逐步变好,如太行山麓的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一般是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河漫滩连接成片形成河漫滩平原。
形态特征:迂回扇,心滩沙堤,滨河床沙坝。
河流三角洲与冲积扇的形成差异学习目标:流水作用下的冲积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差异河流入海时,由于地形和缓,加上海水的顶托,河水流速变慢,那些悬浮在水中的泥沙沉淀下来,泥沙越积越多,最后露出水面,其外形大多为三角形,人们就给它们命名为“三角洲”。
冲积扇是河流出谷口时,由于流速突然减慢,其携带物质铺散沉积下来而形成的扇形堆积物,扇顶伸向谷口,立体形态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地势表现为由扇顶向扇沿逐渐下降。
三角洲和冲积扇都属于河流堆积地貌,两者水网特征相似。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是各支流汇入主流,但在三角洲和冲积扇地区则为主河流补给自由分岔的支流。
随着水流速度的逐渐降低,沉积物都具有明显的分选特征,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尽管三角洲和冲积扇具有许多相同点多,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多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河流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三角洲位于河流汇入湖泊或注入海洋的地方(河口),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冲积扇则位于山区和平原或高原的交界处。
例如,黄河在流经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太行山脉处,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冲积扇;而在汇入渤海的入海口处,形成了黄河三角洲。
前者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后者则位于入海口。
2.地势和形态不同: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多为良好的农耕地区。
但也因地势太低,排水不畅因而成为涝洼地。
冲积扇呈半锥体状,与三角洲相比整体地势较高,有一定的坡度。
3.沉积物的颗粒粗细不同:一般来说,三角洲位于河流的末端,河水携带泥沙的能力弱,搬运物质颗粒细小。
冲积扇堆积物粒径变化很大,在一些冲积扇顶部可能有比小卡车还大的巨石,1公尺左右的砾石可被冲到扇缘,大砾石与黏土也可在同一处堆积中出现。
总体上看,三角洲沉积物颗粒要小于冲积扇。
湖盆砂体类型及鉴别特征湖泊砂体主要有:浊积砂体、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水下冲积扇砂体和滩坝砂体五种类型。
浊积砂体:浊积砂体是指浊流携带的碎屑沉积物进入浪基面以下的深水区堆积下来的砂砾体。
其周围是深水沉积物;岩石类型很多,砾岩到粉砂均有;发育典型的粗尾正递变层理;沉积层序可反旋回也可正旋回,但单砂层总是正韵律。
扇三角洲砂体:发育于断陷盆地中,在层位上多位于湖盆深陷后回返初期。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的区别在于其向陆方向相邻的相、平原相带的岩性以及在纵剖面的相态不同,且发育在湖盆的位置也有所区别,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湖盆陡岸。
水下冲积扇:山地河流出山口后就直接进入湖盆滨浅水区堆积,形成全部没于水下的扇形砂砾岩体。
属于滨浅湖相境,无或很少岸上暴露标志。
扇根部分以混杂块状砾岩为主;中扇区以叠合砂岩的辫状河道沉积最为典型,是主要的沉积部分;扇端为泥岩夹薄层砂岩。
砂层均显示正粒序或块状。
滩坝砂体:滩坝砂体分布于湖盆边缘或湖中水下局部隆起的缓坡滨和顶部的浅水带,远离大河入口处。
砂质物质主要来源于其附近其他大砂体,岩性是成熟度高的砂岩和泥岩互层。
砂岩多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往往含鲕粒、生物化石碎屑和自生矿物和重矿物,常见波状和波状交错层理。
滩坝砂体进一步分为滩砂、坝砂(沙嘴和沙坝)、滩坝砂。
三角洲:水体较浅、地形较平缓的沉积区形成的以分流河道砂体及分流砂坝为砂体为主的三角洲类型。
是一种纵向高建设性三角洲。
水动力机制为牵引流。
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湖泊)三个亚相。
三角洲平原:为高水位以上的陆上三角洲部分,由分流河道、漫滩一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洼地及废弃河道一牛扼湖等亚相组成。
三角洲前缘:为常年洪水位与平均低水位之间的三角洲部分。
发育了一套与陆上三角洲沉积相对应的,成因上互为联系的各沉积亚相,即水下河道亚相、水下天然堤亚相、水下决口扇亚相与湖湾亚相等单元。
前三角洲(湖泊):等同于正常深水三角洲的前三角洲部位,主要沉积为泥质沉积,洪汛期前缘河道能推进湖区;但与正常深水三角洲区别的是,此处不发育浊积岩。
最全的流水沉积地貌总结河流洪积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如同坡积裙的“裙”字点睛一样,洪(冲)积扇的“扇”字也是一绝,恰到好处的形容了这种地貌。
直接上图,看看各地的洪(冲)积扇。
冲积扇河流从山地流出,由于坡度骤降,流速减慢,对碎石和泥沙的携带作用减弱,使碎石和部分泥沙分带堆积形成的一种扇形地貌。
扇形区域往往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耕区。
冲积扇示意图中国青海湖美国密西西比河中国玉龙雪山三角洲、冲积扇与洪积扇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地形),是学生做题过程中常见的概念,也是高考重点知识,近些年多次考查到!但学生往往很难准确区别判断三角洲、冲积扇与洪积扇这几个概念,以至于失分。
下面就这几个概念加以分析。
冲积扇冲积扇景观图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
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
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冲积扇的规模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
在温带或湿润地区,降雨和洪流频率高,侵蚀作用阻碍了冲积扇的增长,湿润区统贯冲积扇的水流把沉积物多半都搬运到冲积扇范围以外去,也阻碍了大冲积扇的发育。
未受构造变形或邻近冲积扇增长所限制的冲积扇,其形状近似部分锥体,横剖面呈凸形,纵剖面略呈凹形。
扇的坡度受冲积扇大小、物质来源、物质来源区主要岩性、堆积历史和构造运动史的影响。
上升区,扇面可以很陡。
粗大砾石多形成陡扇,页岩、泥岩区的细粒物质多形成平缓扇。
与泥石流堆积有关的小冲积扇很陡,物质来源丰富的大冲积扇也很陡。
冲积扇沿着半径方向,可分为顶坡段、前缘段和两者之间的过渡段。
概念辨析之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扇山区洪流或河流携带大量的碎石、泥沙,在流出山口时,因坡度急剧变缓,流速骤减,水流四散,携带的碎石、泥沙大量沉积,形成锥形或扇形堆积体,也称洪积锥或洪积扇,由多个洪积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如下图河漫滩平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势较缓,河流下切作用较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堆积体逐渐扩大,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如下图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在入海口处,因地势平缓,流速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形成河口三角洲。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如下图总结:三者成因相似,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但因形成位置不同,水动力和形成方式不同,所以形态不同、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也不同。
在下图中,你能区分出这三种地貌吗?练一练1.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A. abcd B. badc C. cdab D. dacb(2)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堆积作用强烈 B.侵蚀作用强烈C. 山洪暴发频繁D.河流改道频繁2.读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图,回答问题。
(1)描述图中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
(2)概括图中地貌沉积物分布特点。
(3)说明河流出山口前和出山口后所经地区等高线的分布特点。
知识迁移:1.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
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
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B.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C.耕地分布南多北少 D.扇体边缘有大量地下水溢出(2)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生Fl至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A.风力搬运、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C.冰川搬运、沉积作用 D.地壳运动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冲积扇冲积扇沉积模式完整的三角洲网状河-------------------------地层对比——冲积扇冲积扇的微旋回以向上变细的正韵律为主,界面一般为砾岩的最粗位置,正确处理好相带与井厚度关系,内扇,颗粒比较粗,分选差,表现为SP不明显,GR锯齿状,中扇表现为颗粒分选相对变好,粒度为中粗砂岩,含砾,曲线为典型钟形,顶部泥岩比较明显,可由多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组成,厚度最厚;外扇位置一般为细沙或者粉砂和泥岩组成,砂岩单层厚度相对较薄,曲线为锯齿状。
可以通过对野外露头、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提出地层内部多级旋回性、底部超覆和填平补齐及沉积厚度等比例发育模式,并分析形成这些发育模式的成因机制。
在探讨地层发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标志层对比、旋回对比和等比例对比原则。
应用桥式和三角网对比方法,对全区地层进行三维闭合,建立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对下一步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筛状沉积当源区供给冲积扇主要为砾石而无或极少有其它粒级的物质时,在冲积扇的表层便堆积了舌状砾石层。
由于粒度粗,砂质之类细碎屑的充填物较少,故渗透性极好,在洪水尚未流到扇缘(冲积扇与平原的结合处)之前,就沿着像滤水筛子一样的砾石层渗透到扇体中去。
因此不能形成地表水流,从而阻止了粗粒物质的搬运。
扇体表层的砾石层就称为筛状沉积。
它虽较为少见,但它是冲积扇上最富有特色的沉积。
筛状沉积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其间充填物较少,而且主要是分选较好的砂级碎屑,无明显的成层界限,常形成块状沉积层。
筛状沉积的形成条件要求独特的源区条件,即母岩区应是节理发育的石英岩之类的岩石。
筛状沉积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主要为砂级碎屑,无明显的成层界线,常形成块状沉积层筛装沉积的形成条件:母岩区得是节理发育的石英岩之类的岩石。
-------------------------辫状河冲积扇一般是只季节性河流流出山口形成的冲积扇,一般来说分选相对比洪水形成的泥石流冲积扇好;并且两种类型的冲积扇扇根部位都会有砾石沉积;从平面展布上看由于辫状河冲积扇是稳定的水流形成的,所以展布面积大,而泥石流冲积扇应该算是一种事件性沉积,所以分布面积相对小;再从流体机制上看,泥石流冲积扇的形成与重力流有关,所以偶尔会观察到一些反序结构,而辫状河冲积扇以牵引流为主,所以说应该是一种正常的正粒序。
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别有哪些不同
三角洲是河口冲积平原。
冲击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下面是二者的主要区别整理,欢迎查阅参考。
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别有哪些不同
1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别
1、形成条件不同:
冲积扇是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三角洲是未流入湖泊的内流河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
2、形状不同: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
边”。
2冲积扇和三角洲是什么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
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
未流入湖泊的内流河称为无尾河,可以没有河口。
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当山地河流至山麓出口进入开阔平坦地区,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流速减小,水流呈放射状向外流动,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碎屑物质堆积下来时,形成上窄下宽的扇形冲积堆,外形似扇,叫冲积扇。
其顶端朝向山口,外缘呈半圆形,自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变小,堆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逐步变好,如太行山麓的冲积扇。
一.冲积扇冲积扇是由山前或断崖边向邻近低地延伸的,是一种主要由粗粒碎屑物质组成的圆锥形、舌形或弓形的堆积体。
它代表陆上沉积体系中最粗粒的、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单元,通常在下倾方向上变成细粒、坡度较小的河流体系。
然而也有某些扇,它的前缘直接进入湖泊或海洋,则称为扇三角洲。
关于扇三角洲将放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论述。
冲积扇的形成和作用过程(一)、冲积扇的形成冲积扇的形成主要是在山区或上游发生暴洪时,大量的水体夹带丰富的泥砂沿山沟顺流直下,当流出山口时,空间突然开阔、坡度锐减、水流能量突然骤减,巨量的砂、砾、泥快速堆积而形成。
在形成冲积扇的过程中常伴随有重力的不稳定性而出现重力流。
因些冲积扇大量地出现于构造的活动区,如裂谷盆地、与走滑有关有拉张盆地、前陆盆地和快速抬升的山体前缘。
在我国天山山前和昆仑山山前可见大量现代的冲积扇。
同时冲积扇的发育与气候有关,虽然一般认为冲积扇发育于干旱地区,实际上冲积扇既可发育于干旱气候地区,也可发育于潮湿气候地区。
然而气候对冲积扇的发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即干旱地区冲积扇坡度比较陡、扇体较小且沉积物粒径大小悬殊;而潮湿气候地区的冲积扇坡度小、扇体较大且沉积物粒径相对细而均一。
(二)、冲积扇的作用过程McGowen和Groat (1971)把冲积扇划分为近端扇、中扇和远端扇三个亚相。
也有学者把冲积扇分为上扇、中扇和下扇三个亚相(图1)。
图1理想冲积扇沉积类型及剖面形态(据R.D 斯皮林,1974)冲积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沉积物所反映的特征来决定的,它们在剖面上主要是由多个正旋回的沉积层序组成,绝大部分的扇体反映辫状河流和泥石流和漫流沉积的叠加,其次还有筛滤作用的沉积(图2)。
图2 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冲积扇层序二、冲积扇储层的特征1、储集体的形态冲积扇的动力成因和沉积特征,决定了砂砾岩储集体的形态特征在扇体走向的平面上呈长条形分布,而且向下游方向发散,主要是有辫状河道不断改道的砂砾岩体在侧向上的组合。
冲积扇的形态特征描述冲积扇是一种由河流或溪流运输和沉积的沉积物形成的地形特征,通常呈三角状。
它由于巨大的沉积物质量而广泛存在于平原地区以及河谷和冲沟中。
形态特征:1.三角形状:冲积扇通常呈三角形状,一个尖端指向上游河流源头,另两个边沿平行于水流方向延伸。
这种三角形的形状是由于河流在下游平原地区减速和分流,导致沉积物质在此处堆积。
2.地势平坦:冲积扇通常地势平坦,坡度较小。
这是由于沉积物质的沉积过程会逐渐平整地形,积累出较为平坦的地表。
3.表面堆积物:冲积扇表面被沉积的颗粒物质所覆盖,这些颗粒物质可来自岩石碎片、泥沙和粘土等。
这些堆积物的大小和类型取决于河流水流速度的大小和携带能力。
4.沉积土壤:冲积扇的土壤多为深厚的沉积土壤,土壤质地主要是由沉积物质和有机物质组成。
由于水流经常淹没这些地区,土壤的含水量较高,这使得这些地区成为农业发展的理想场所。
5.弯曲河道:冲积扇的形成往往伴随着河流的波动和改变,使河流呈现出弯曲的形状。
这是由于沉积造成的通道的改变,使河流沿不规则的路径流动。
6.河道河口的改变:沉积物质在冲积扇形成的过程中,会改变河流的道路和河口地形。
这导致河口不断移动和改变,可能造成洪水和泥石流的风险。
7.多河道:冲积扇通常会形成多条河道,这是由于在泥沙和沉积物质中形成的分支河道。
这些分支河道是河流流出冲积扇的结果,增加了水流的分散和冲刷效应。
总结:冲积扇是由河流或溪流通过运输和沉积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态特征的地形。
它们通常呈三角形状,地势平坦,由沉积物质覆盖,形成深厚的沉积土壤。
同时,冲积扇的形成也会导致河道和河口的改变,形成多条河道。
了解冲积扇的形态特征有助于理解地质和水文过程,并为农业发展和自然灾害防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