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颅底骨质
- 格式:ppt
- 大小:32.21 MB
- 文档页数:11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CT与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热带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鼻咽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头颈部肿瘤之一。
鼻咽癌与其他头颈部肿瘤相比,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早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因此其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
而鼻咽癌中颅底骨质侵犯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特异性的征象,CT与MRI技术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CT征象CT扫描可通过对比剂增强扫描的方式,清晰地显示鼻咽癌的颅底骨质侵犯情况。
在CT图像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与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相关的征象。
1. 骨质溶骚与破坏:鼻咽癌侵犯颅底骨质时,常导致局部骨质溶骚、破坏甚至是完全的断裂。
CT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骨质的变化,表现为局部鼻咽部骨质的模糊、消失或者是骨质的不规则破坏。
2. 骨质增生:除了溶骚和破坏外,有时也会观察到骨质增生的征象。
这是由于肿瘤侵犯颅底骨质后,局部机体反应引起的骨膜增生。
CT图像上可以清楚地显示出与鼻咽癌相关的骨质增生。
3. 颅底软组织浸润: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时,癌组织可通过骨孔或孔隙发展入颅静脉窦、颅底脑池和颅底软组织,形成软组织浸润灶。
CT图像上可表现为颅底软组织密度增高,沿软组织间隙展开的癌肿形成的楔形或条状影。
二、MRI征象与CT相比,MRI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敏感性,因此是不可替代的影像学方法。
1. T1加权影像:在T1加权影像上,鼻咽癌呈等或略高信号。
如果鼻咽癌侵犯颅底骨质,可显示出骨质破坏区。
2. T2加权影像:在T2加权影像上,鼻咽癌呈高信号。
颅底软组织和脑池被侵犯的区域可显示为信号高于脑脊液的灶性改变。
3. 弥散加权影像(DWI):DWI技术可显示鼻咽癌侵犯颅底骨质的病灶。
鼻咽癌侵犯的软组织区域呈高信号,与健康组织相对应的灰质和白质区域呈低信号。
这种信号差异有助于确定鼻咽癌的颅底骨质侵犯情况。
三、诊断价值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CT与MRI征象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对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CT、MRI、SPECT检查的比较
奚丹;黄瑾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7(9)9
【摘要】目的研究CT、MRI和SPE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方法对56例鼻咽癌初治患者进行CT、MRI和SPECT检查.结果 CT、MRI和SPECT颅底骨侵犯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14/56)、44.6%(26/56)和28.6%(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3,P=0.037);破坏的部位以斜坡最多见.结论 MRI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优于CT和SPECT.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奚丹;黄瑾
【作者单位】213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213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SPECT-CT与MRI在鼻咽癌早期颅底侵犯方面的比较研究 [J], 赵波沣;陈树平;吕涵青;胡元明;陈健湘
2.SPECT/CT与MRI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诊断价值的比较 [J], 钟锦绣;付德顺;陶绪长;李海峰;田安;陈志军;
3.MRI与CT诊断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临床价值比较 [J], 李少朋;程传东;邓克学
4.SPECT/CT联合MRI诊断鼻咽癌早期颅底骨侵犯的价值探析 [J], 李立峰;薛艳丽;王乃武
5.SPECT/CT与MRI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诊断价值的比较 [J], 钟锦绣;付德顺;陶绪长;李海峰;田安;陈志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的CT影像分析目的:分析鼻咽癌的CT影像征象及向周围侵犯的影像表现。
方法:回顾分析53例鼻咽癌患者的CT影像表现。
结果:咽隐窝变浅、消失52例,咽旁间隙变窄42例,副鼻窦受累8例,翼腭窝受累2例,颅底骨质破坏6例,颈淋巴结转移12例,颈动脉鞘受累13例。
结论: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咽隐窝变窄,咽旁间隙外移、变窄是其主要征象,肿瘤向上可侵犯颅底,向前可侵及翼腭窝,向后侵及颈动脉鞘。
标签:鼻咽癌;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0-0033-01鼻咽癌是鼻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我国南方发病率最高,CT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是其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现将笔者所在医院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的CT影像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鼻咽癌患者中,男38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2.5∶1,年龄18~67岁,平均43岁。
53例鼻咽癌患者中,鳞癌52例,腺癌1例。
1.2 临床表现鼻腔流血或涕中带血26例,鼻塞2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1例,颌面部疼痛、麻木5例,视力障碍1例,耳鸣1例。
1.3 方法本组53例患者均作CT平扫,其中CT增强扫描8例,CT扫描机器为菲利浦Brilliance,6排螺旋CT,层厚3 mm、层距为3 mm,CT增强为用60%碘海醇,速率为2.8~3.3 ml/s。
2 结果53例患者均可见鼻咽壁软组织增厚;咽隐窝变浅、消失52例,其中双侧咽隐窝变浅21例,左侧咽隐窝变浅17例,右侧14例;咽旁间隙变窄42例,表现为咽旁间隙受压外移,咽旁间隙密度增高,呈软组织密度影;口咽部软组织增厚5例;副鼻窦受累8例,表现为副鼻窦内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其中蝶窦4例,上颌窦2例,筛窦1例,蝶窦及筛窦联合受侵1例;翼腭窝受累2例,表现为翼腭窝内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其中1例伴骨质破坏;中耳乳突炎5例,表现为乳突内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其中左侧3例,右侧2例;颅底骨质破坏6例,其中溶骨型骨质破坏3例,表现为骨质密度降低,呈溶冰改变,成骨型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其骨质密度增高,其外形无改变,混合型骨质破坏2例,表现为溶骨型骨质破坏,并出现骨质密度增高影;颈部淋巴结转移12例;颈动脉鞘压受累13例,其中单侧受累8例,双侧受累5例,表现为颈动脉鞘间隙变窄,结构不清,出现软组织影。
鼻咽癌颅底骨质受累的临床分析
高健全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05(016)008
【摘要】目的研究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临床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0月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病人共1423例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356例CT显示有颅底骨质破坏.听眦线为扫描基线,横断面和(或)冠状面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5nm.结果鼻咽癌颅底骨质受累的特征性症状是头痛或接近中线部位的疼痛和(或)颅神经症状,颅底骨质最常见的破坏部位是斜坡.结论头痛和颅神经症状是鼻咽癌颅底骨质受累的主要症状,可能是颅底骨质破坏的重要指征.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高健全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科,广西,梧州,5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63
【相关文献】
1.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颅底补量的临床研究 [J], 黄国森;胡学锋
2.鼻咽癌颅底骨质受累的临床与CT特征 [J], 黄国森;王桂华;涂青松
3.MRI与CT诊断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临床价值比较 [J], 李少朋;程传东;邓克学
4.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鼻咽癌放疗后颅底骨质复发与颅底骨质放疗后改变鉴
别中的应用 [J], 谢艺才;卢绍路;叶丹枫;郭子霞;李耀志;李怡;蒙海明;全梦艳
5.鼻咽癌颅底骨受累与相关症状的关系 [J], 吴慧;邱荣良;张秀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