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6
万绿之宗彩云之南——昆明世博会理念策划案例王志纲::培训工场2004-1-19万绿之宗彩云之南——昆明世博会理念策划案例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佚名来自:中国经营报阅读:147 时间:2003-7-19 推荐:海浪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前的计划、指令性经济、区域政策倾斜、允许部分地区优先发展,到现在,已进入了一个群雄逐鹿,各展其长的时代。
谁能在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抢占先机,谁就将掌握21世纪竞争的主动权。
这是大大小小的区域首脑们共同面对的世纪命题。
如何发挥本地区优势,利用某个时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是地方政府最关心的事情。
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决策的时代已经过去,许多地方的政府逐渐认识到:借助外脑往往可以改换思路,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由著名策划人王志纲参与策划的昆明世博会策划案例就是政府利用外脑进行理念策划的成功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策划许多思路不仅对许多地方政府有所帮助,对企业经营也很有启发,如“把云南送出去、把世界请进来”等思路,其实可以延伸到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去。
请看本期“昆明世博会理念策划案例”。
一项目背景★1996年底,云南省负责人亲赴巴黎扛回了举办世博会的大旗。
最初云南省政府只是把这次大会作为提高云南省知名度的活动来看待。
等到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后不久,世博局发现此事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会期长(共184天),投资巨大,资金短缺,时间紧迫,经验匮乏,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绝无退路。
如此庞大的项目,指望用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传统方式运作,运作将会非常困难。
对于如何把主办一个会议当作一个项目来经营心中没底,担心单靠云南省烟草的财力很难支撑,搞不好此会将成为一个填钱的“无底洞”,成为全省人民的沉重包袱。
★1997年7月,为了以超常思路办好世博会,云南省政府邀请王志纲工作室作为世博局聘请的经营及形象策划顾问介入世博会。
1997年8月,工作室项目组成员和旅游、金融专家抵达昆明,开始实地考察工作。
2207.99世博会后昆明世博园后续利用状况反思罗兵保【摘要】19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昆明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展会的闭幕,昆明世博园作为一个主题公园被永久的保留下来,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世博园面临着一系列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本文通过对世博园现状调差研究,在分析世博园现实、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
初步提出世博园后续利用的状况反思。
【关键词】昆明世博园现状使用面临问题后续利用反思1.引言昆明世博园是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的简称,位于昆明东北效金殿风景名胜区旁,为第十四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场。
1999年5月1日至1999年10月31目,第十四届’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世博会对昆明发展的影响有如下几方面:①促进北市区的开发, 减轻老城区的负担;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十年;③滇池治理速度加快;④促进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⑤昆明中心城市地位的提高,它对周边地区和对全省的带动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⑥改善城市生态绿化环境。
昆明世博园园区由于’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后而处于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政府及企业努力实施保护策略,但世博园的管理与后续开发措施未能跟上和没有大量资金注入,结果导致园区内的部分场馆及园区内建筑处于荒废状态;另一方面,来自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对世博园的开放与否及其能否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大型综合性公园的争议。
在这种内外双向的阻力面前,世博园内使用状态是怎样的呢?世博园不仅使得昆明变得更加美丽、文明和开放,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及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
作为一个时代、历史的见证物,昆明世博园的后续发展问题无疑令人关注。
然而.随着会展的结束,世博园的游客数量却大大下降,加上每天高额的运营成本,使世博园的发展举步维艰。
目前世博园园区内的使用状况如何?园区内的商业设施分布状况如何?游客的活动区域及情况发生了什么改变?这些现实的问题对于世博园园区内研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花卉展览研究报告花卉展览是指以一定数量的优质花卉,采用各种艺术形式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集中进行的露天布臵或室内陈列,花卉展览一般以观赏为主,兼有科学普及、展示品评比等作用。
花卉展览不仅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而且还可以极大的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对旅游业、现代都市农业、餐饮娱乐业、招商引资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
一、花卉展览国内外现状(一) 外著名花卉展览1、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最高级别的专业性国际博览会,也叫世界园艺节。
它是世界各国园林园艺精品、奇花异草的大联展,是以增进各国的相互交流,集文化成就与科技成果于一体的规模最大的A1级世界园艺博览会。
会期通常为6个月,自晚春起,经盛夏至中秋。
自首届世界园艺博览会1960年在荷兰鹿特丹举办以来,至2010年,共举办过28次世界园艺博览会。
中国曾先后举办过三次:1999年昆明,2006年沈阳,2010年中国台北,且2011年在西安举行。
图1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图2 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规模不断扩大,由占地面积几万平方米,参展国家十几个,逐渐发展到占地近500万平方米,参展国家近百个,观众人数达6000多万人次,经济收益最高达4亿多美元。
世界园艺博览会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两大类。
综合性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由参展国政府出资,在东道国无偿提供的场地上建造自己独立的展览馆,展示本国的产品或技术;专业性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参展国在东道国为其准备的场地中,自己负责室内外装饰及展品设臵,展出某类专业性产品。
按照国际组织的规则评定,综合性世界园艺博览会分为一般世界园艺博览会和特殊博览会两种;专业性博览会分为A1、A2、B1、B2四个级别:A1类———大型国际园艺展览会。
这类展览会举办每年不超过1个。
A1类展览会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6个月。
在展览会开幕日期前6-12年提出申请,至少有10个不同国家的参展者参加。
品牌公关中,有哪些经典的会展活动案例?展会是一种展示技术和成果、拓展渠道、促进销售、传播品牌的宣传活动,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
这种宣传方式有很多种形式,博览会、展销会、展示会等都在其范畴之内,而论规模,大到国际性的博览会,小到企业自办的展示活动,都能够诠释出会展的主要特点和传播作用。
不管是大是小,一个成功的展会一般都会具有鲜明的主题,并通过会展的规格、色彩和诸多特征体现出独特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魅力;同时,在此期间,公关人员与大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需要保持真诚,并有条不紊地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事情;在宣传上,会展需要通过媒体的宣传,或者其他借势、造势的手段来进行大规模的对外宣传,达到扩大社会影响的作用。
自古至今,成功的展会案例数不胜数,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在实际的策划执行中借鉴良多。
案例一: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昆明位于拥有“彩云之南”之称的云南,这个四季如春的城市被人们称为“春城”“花城”,再加上其拥有丰富的元明清三代历史文化,是我国西南的名城重镇,故而成为了非常有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景点。
而世博会是由世界展览组织组织、国家具体承办的专业性博览会,这种国际性的展览会足以受到世界的瞩目,所以对于举办城市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形象展示和宣传的机会,要利好这一机会,就要充分展示出城市的特点和风采。
昆明世界园博会的会址设于东北部的尽调名胜风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契合展会的主题,展区包括了五大室内展馆:中国馆、国际馆、人文馆、人与自然馆、大温室和科技馆;并设有三大室外展区:国际展区、中国展区和企业展区。
同时,在昆明的世博园中,还有2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110中珍惜濒危植物,并育有花卉150多万盆,由于昆明本土就遍地奇花异卉,所以世博园内的花草植物种类繁多,色彩纷呈。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展会,昆明的园艺世博会有六十多个国家或者地区,还有26个相关的国际组织,可以说非常盛大了。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案例【案例】旅游、环保协调发展保护资源刻不容缓云南昆明是我国著名的“春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
位于昆明市区西南的滇池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被誉为云贵高原上的明珠,是旅游的好去处。
但在一个时期内,滇池污染严重,水质下降,难以吸引游人。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前,云南省昆明市决心下大力气治理滇池。
当地政府拿出3亿元人民币治理污染,认为让滇池“脱胎换骨”应绰绰有余了。
但大把的钞票“扔”进去后,滇池的水质并没达到预期的净化。
经有关专家预计,治理滇池所需的静态投入至少要85亿元人民币。
思考题1.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我国对保护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法律法规?案例解析1.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的共识。
但在旅游业一派繁荣的背后,却潜伏着严重的旅游资源保护危机。
自然旅游资源,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亿万年的自然和人类演变过程而得以保留下来的弥足珍贵的财富,但目前这些资源的衰败及其所赋存的环境的恶化,使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直接威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给予高度重视。
本案例中,由于在一个时期内,当地人们意识淡薄,致使云南滇池遭受严重污染,为让滇池水质还原,当地政府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因此,为使旅游资源的保护落到实处,每个地方、单位和每个公民都应树立起保护旅游资源的法制观念并认真贯彻于实际行动中。
2.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城市绿化园林保护条例》、《城市规划法》、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以及我国参与或者缔结的许多国际环境资源保护的公约和条款。
浅析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摘要:由于我国会展业的不断发展,各类会展场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会展场馆后续利用等诸多问题。
历届世博会的举办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场馆,世博会结束后的会场遗址及建筑物的合理安排和使用是决定世博会后续效益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以大型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常用的几种后续利用的类型,同时根据不同城市遵循不同的发展要求这一观点,对比昆明世博园与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所采取措施的异同。
关键词:世博会场馆后续利用资源的合理配置城市发展要求(一)大型会展以及各类场馆在我国的发展从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始,我国的会展业就好像是愈渐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各项国内展览会或是国际性质的大型博览会接踵而至,各类特定时期性质的、永久性质的会展场馆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在城市用地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
尤其是国际性质的大型节会,一般举行的时候都会有前期准备、中期控制以及后期调整,举办展会时所使用的场馆更成为重中之重。
就如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大面积占地,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场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个国家及地方馆,以及不久前西安园艺博览会。
场馆的规划,建设,各类设施摆放,区域划分,每一次都被纳入详细策划中。
也使这些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场馆,成为了城市新的标志。
可以说,在会展场馆的建设与规划使用中,我们做足了功夫。
(二)会展场馆的后续利用成为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世博盛会,加速了我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或地区,会展业做得更是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这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市场,也有很多的城市将会展业作为了本市经济发展的重点。
各类组织会展的管理服务企业也纷纷建立起来,为了与会展活动配套,各类的会展设施、场馆在数量上也大幅度增长。
但实际上,我国目前会展发展的情况只是出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远远低于会展场馆量得增长速度,使得大部分场馆资源闲置甚至浪费。
历届园艺博览会标志和吉祥物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会徽:自然界的星、云、气、风的运动;托起生命之花,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吉祥物:灵灵,云南特有的动物——滇金丝猴形象,憨态可掬,手持鲜花,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1999年昆明园艺博览会吉祥物是一只拟人化的滇金丝猴,取名“灵灵”。
“灵灵”喻指集天下万物之灵气,也指云南风光秀美,人杰地灵。
“灵灵”形象憨态可掬,手持着鲜花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主题,同时表达了云南人民好客的风情。
以玫瑰花、地球、机床飞溅出的铁花为基本元素,整个造型似盛开的玫瑰。
玫瑰是沈阳的市花;红色向绿色的过渡象征着沈阳已由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城市发展成为绿色环保的生态城市;地球代表着世界。
会标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也寓意着沈阳通过世界园艺博览会走向世界。
吉祥物简介:吉祥物为世博园内栖息最多的鸟类灰喜鹊,名字叫“阳阳”,充分体现了它的真实性、自然性和本地性。
喜鹊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喜运之鸟。
展开双翅的“阳阳”象征着沈阳的活力和热诚,也象征着沈阳愿把吉祥如意带给全世界的美好愿望。
会徽会徽由五个人形花瓣组合而成,结合传统水袖舞蹈与台湾的骄傲兰花,以人体的韵律勾勒花心、花蕊和花瓣,线条则展现出流水的律动感,符合此次台北国际花博主题。
而红、橙、蓝、绿、紫五种国际用色代表的是五大洲。
主题“彩花、流水、新视界”吉祥物花卉精灵与春、夏、秋、冬的季节精灵,以乐团组合象征四季的调和与共组大地乐章的概念。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2007年9月,世界园艺生产者协会第59届大会一致通过,由中国西安——这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在中国内陆崛起的现代化生态化新城,来举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B1类). 2011,华夏源脉、千年帝都、丝路起点、秦俑故乡——中国西安将聚焦世界的目光,这是继1999年昆明、2006年沈阳之后,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来到中国,将在西安浐灞生态区盛大开幕!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属A2+B1级别的国际性园艺博览会,园区占地41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88公顷。
旅游经济学案例汇总旅游经济学案例总汇PART 1案例1:美国“9.11”事件打击了全球旅游经济增长2001年,是世界旅游业在近20年发展中遭受最严重挫折的一年。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和世界旅游理事合的报告分析,由于美国“9(11”事件的影响,使2001年全球国际旅游入境人数仅为6.89亿人次(与上年6.98亿人次相比下降了1.3%,是近20年来国际旅游发展的最低潮,比1982年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降0.4%和1991年海湾战争影响仅增长1.2%的水平还要分别低0.9个和2.5个百分点,严重打击了全球旅游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9.11”事件发生后,使后四个月全球国际旅游人数急剧下降,增长率与上年同期相比迅速跌落到-10.9%。
同时,世界每一个旅游区域的国际旅游入境人数都出现了急剧下降,其中非洲地区下降了3.5%,美洲地区下降了24.0%,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下降10. 3%,欧洲地区下降了6.2%,中东地区下降了30.2%,南亚地区下降了24.0%。
二是“9.11”事件严重影响全球旅游经济增长,使2001年全球旅游总需求比上年下降了4.4%,旅游总需求减少了1878亿美元;预计200 2年还将下降3.0%,减少1240亿美元;两年合计共减少旅游总需求3118亿美元。
同时,使2001年全球旅游出口比上年下降9.6%,2002年还将持续下降5.7%。
三是“9.11事件使2001年全球旅游经济就业下降了2.9%,减少就业人员595.5万个;2002年将持续下降2.2%,减少就业人员449.7万个;两年合计受“9.11”事件影响减少旅游就业人员高达1045.2万个。
1案例2:云南精心打造“八大旅游产品”多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特色和优势,不断丰富、完善各类旅游产品的内容,大力开发和发展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精心打造“八大旅游产品”,使云南旅游逐步成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名牌产品,成为中国推向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前的计划、指令性经济、区域政策倾斜、允许部分地区优先发展,到现在,已进入了一个群雄逐鹿,各展其长的时代。
谁能在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抢占先机,谁就将掌握21世纪竞争的主动权。
是大大小小的区域首脑们共同面对的世纪命题。
如何发挥本地区优势,利用某个时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是地方政府最关心的事情。
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决策的时代已经过去,许多地方的政府逐渐认识到:借助外脑往往可以改换思路,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由著名策划人王志纲参与策划的昆明世博会策划案例就是政府利用外脑进行理念策划的成功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策划许多思路不仅对许多地方政府有所帮助,对企业经营也很有发,如“把云南送出去、把世界请进来”等思路,其实可以延伸到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去。
请看本期“昆明世博会理念策划案例”。
一项目背景★1996年底,云南省负责人亲赴巴黎扛回了举办世博会的大旗。
最初云南省政府只是把这次大会作为提高云南省知名度的活动来看待。
等到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后不久,世博局发现此事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会期长(共184天),投资巨大,资金短缺,时间紧迫,经验匮乏,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绝无退路。
如此庞大的项目,指望用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传统方式运作,运作将会非常困难。
对于如何把主办一个会议当作一个项目来经营心中没底,担心单靠云南省烟草的财力很难支撑,搞不好此会将成为一个填钱的“无底洞”,成为全省人民的沉重包袱。
★1997年7月,为了以超常思路办好世博会,云南省政府邀请王志纲工作室作为世博局聘请的经营及形象策划顾问介入世博会。
1997年8月,工作室项目组成员和旅游、金融专家抵达昆明,开始实地考察工作。
二项目分析★在世博会的历史上,主办地大多是发达国家中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而我国第一次主办世博会,主会场就放在偏远的内陆城市昆明。
如果仅仅是为办世博会而办世博会,这对于经济落后、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的云南省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1999昆明世博会策划书3篇篇一1999 昆明世博会策划书一、背景1999 年,中国将在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专业性的世界博览会,也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机会。
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 21 世纪”,旨在通过展示各国的园艺文化和科技成果,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1. 展示中国园艺文化和科技成果,提升中国在国际园艺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2. 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3. 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三、时间和地点1. 时间:1999 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2. 地点:云南省昆明市世博园四、主题和内容1. 主题:“人与自然——迈向 21 世纪”2. 内容:本次世博会将展示各国的园艺文化和科技成果,包括花卉、植物、园林景观、园艺技术等方面。
同时,还将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如文艺表演、民俗展览、美食节等,以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
五、活动安排1. 开幕式:1999 年 5 月 1 日,在世博园举行盛大的开幕式,邀请各国政要和嘉宾出席。
2. 展览展示:在世博园的各个展馆内,展示各国的园艺文化和科技成果。
3. 文化活动:在世博园的各个广场和舞台上,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表演、民俗展览、美食节等。
4. 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的园艺专家和学者,举办学术研讨会和讲座,探讨园艺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
六、宣传推广1. 媒体宣传: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对本次世博会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
2. 广告宣传:在世博园周边和昆明市的主要街道、商业区等地,设置广告牌和宣传栏,宣传本次世博会的主题和内容。
3. 公关活动:邀请国内外的媒体和记者,参加本次世博会的新闻发布会和采访活动,提高本次世博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网络宣传:建立本次世博会的官方网站,发布世博会的相关信息和图片,提供在线预订和咨询服务。
小学三年级地方上册教案1、旅游资源大省教学目标和要求:1、认识云南省的地理环境与资源。
2、培养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云南地理特点介绍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的云南旅游风景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
云南简称“滇”。
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古语云“一日长一丈,云南在天上”,她确实离天很近。
300万年前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地处海洋深处的谷地突兀而起,造出了一片峰谷纵横、川流回旋的奇异高原。
“岭峦涌作千倾海,峰簇栽成万仞葱”。
从海拔仅76米的镇南河口溯向高达6,740米的德钦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云贵高原以平均每公里6米的节律抬升着,恰是一座绿葱葱的九百里天梯。
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
二、云南的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一省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实为世间罕见。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云南动、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有高等植物15,000多种,动物250多种类,鸟类总数达766种,“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名成了云南的代称。
三、云南的文化在这块神奇、美丽的红土地的怀抱中,聚居着26个民族,各族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能歌善舞、朴实热情。
各民族因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创造出无数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以其独特、奇异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流下了形态各异、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云南的旅游资源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后世博”时代昆明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策略作者:杜长征高璇盖鹏来源:《商业时代》2009年第16期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1999年昆明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给昆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昆明世博会的联动影响力却逐渐减退,呈现出明显的“后世博”时代后劲乏力的现象。
本文基于昆明会展经济发展的情况,对昆明“后世博”时代会展经济发展后劲乏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昆明自身的优势,提出发展昆明会展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展经济“后世博”时代后劲乏力昆明昆明会展经济后劲乏力的主要表现昆明会展经济的发展始于1993年,其标志是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的建立和首届昆交会的举办。
1999年,昆明又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使昆明的会展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不仅使昆明城市建设大为提前,而且也使其会展经济延续了3年以上的快速发展态势。
但伴随着昆明世博会的闭幕,昆明会展经济发展后劲乏力的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一)会展经济对昆明GDP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国际经验显示,“后世博”时代通常会有一个世博会发挥其“乘数效应”以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期。
就昆明的情况来看,这一时期昆博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却显得差强人意,其对GDP增长的贡献明显不足,世博会后昆明会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昆明GDP的比重从大的趋势看呈明显下滑之势,甚至不及世博会举办之前昆明会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所发挥的作用那样明显与突出。
表1和图1即反应了昆明世博会前后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这一变化情况。
表1表明,会展经济对昆明经济的整体影响并不太大,从图1更能直观看出,1998年到2000年,昆交会占昆明GDP的比重尚比较稳定,表明昆明世博会举办前后三年左右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明显,其间很多客商在昆明办展,大大推动了昆明会展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会展经济对GDP的贡献,世博会的联动效应一直持续到2003年。
但同样很明显的是,世博会举办三年之后,到2003年后就出现较快下降的趋势,表明随着世博会的远去,会展经济对GDP增长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表现出明显地后劲乏力态势。
案例来源:方世南编著《公共关系案例分析》,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年版举世瞩目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于199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昆明成功举办。
从国际展览局通过在云南昆明举办世博会到世博会开幕用了不到3年时间,而1990年日本大阪承办的世界园林园艺博览会从筹备到开展用了整整八年时间。
那么昆明是如何在这么短时间里完成这一战略管理过程的呢?下面我们就从战略管理的三个基本环节对这一战略管理过程加以介绍。
一、战略规划中国政府第一次向国际展览局提交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申请时,也同时选定具体举办地点为北京。
此次盛会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共同迈向二十一世纪”。
按照计划,会址需要数百公顷的土地,会期长达六个月,要跨春夏秋三个季节,需要在室外栽种许多种类的植物。
中国政府的举办申请获得国际展览局批准后,就着手在北京进行筹备。
到1995年,负责进行筹备工作的有关人员陷入了一种进退维谷的困境,碰到了三大难题:一是一时难找到一块适合举办这次盛会所需的几百公顷土地;二是会期长达六个月,需要跨越春夏秋三个季节,难于办好;三是北京气候条件也不适宜在室外栽种多种植物。
可见,就北京的自然环境而论,要举办这次盛会显然是困难重重。
由此看来,恐怕只有另辟蹊径。
云南省在申办之前就有了强烈的公关意识,在世博会的举办地点还悬而未决,几个申办城市沿处于犹豫观望之际,省政府就敏锐地意识到:举办本世纪末最后一次园艺博览会,将是一次展示和提升云南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绝佳机会。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是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有汉、彝、白、哈尼、傣、壮、苗等20多个民族。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省会。
它是我国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元、明、清三代,是云南首府和我国西南的名城重镇。
昆明又是一座四季如春的“春城”和整年开花的“花城”,为避暑游览名城。
它历来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案例分析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案例分析姓名: 崔莹学院:农学院班级:园林(2)班学号: 2010512422指导教师:冶建明——2013-04-08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地点:昆明城市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距市中心7公里。
规划(设计)时间:1997年5月27-1999年5月规模:218公顷(其中有120公顷灌木丛茂密的缓坡,水面占10%~ 15%。
)园博会耗资:16.4亿风景园林设计师:石秀明等人设计师简介:我国著名园林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36年8月出生, 1961年,毕业于北林园林专业。
曾任科员、副科长、科长、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主要作品有海南“天涯海角”风景区规划;美国纽约博物馆“明轩”的设计;苏州“寒山寺”修复工程,曾获“国家城乡建设保护部颁发优秀设计三等奖”、“国家建设部颁发城建系统优秀设计三等奖”。
完成规划设计的项目:完成了五个展馆(中国馆、人与自然馆、大温室、科技馆、国际馆)的规划设计;七个专题园(竹园、蔬菜瓜果园、盆景园、药草园、树木园、茶园、名花艺石园)的规划设计;以及34个国内展园、33个国外展园的规划,以及花园大道的规划设计等。
甲方:云南省政府管理公司:云南省园艺博览局。
二、项目内容1、总述: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由中国政府主办,云南省人民政府承办。
会址呈带状展布,区内多山,地形复杂,垂直高差125米,现有植被覆盖率达70.4%。
规划目标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展览场馆,成功举办世纪园艺博览会为目标,并以此为依托,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成为云南省、昆明市以旅游产业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一个现代化开发区域。
2、场地分析:根据园博会用地选址要求,结合昆明规划区内的现状及规划情况,经多方比较和反复论证,并经云南省政府讨论决定,确定了昆明城市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为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会址。
会址呈带状展布,区内多山,地形复杂,垂直高差125米,现有植被覆盖率达70.4%。
2.1基址分析会址选定在云南省昆明市,距昆明市中心约7公里的东北部山地地区。
结合了城市的发展方向,丰富了世博会的景观层次。
会场总用地为218 hm2。
.区内地形复杂,地貌大部分为山坡谷地.其中包括三山两谷(鸣凤山麓、朱家山、野猫山),地势南低北高,入口海拨1930 m,最高海拨2055 m,高差125 m.山坡坡度有15%~25%的陡坡地, 5%~10%的缓坡地, 5%以下的平地。
规划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殿紫禁城,建筑结构完全仿木的重檐式铜殿——金殿。
(图1)2.2现状分析园博会选址的这块土地沟壑纵横、山峦起伏。
后段金殿风景区,风景优美,森林密布,具有良好的生态自然背景,山上有许多开山采石留下的断崖,场地内还有十多年的垃圾填埋等过去人为破坏的“创伤”。
场地内有有景观湖。
(图2)2.3景观资源分析选址周围有丰富的景观资源,包括云南野生动物园、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白龙潭、滇池报恩寺等,下面就重要景点进行分析。
(图3)云南野生动物园:云南野生动物园距昆明市中心七公里,地处金殿国家森林公园之中,毗邻金殿水库,和世博园隔水相望。
建设面积约3000亩,是云南第一个以野生动物养殖、观赏、展示为主体的新型旅游景区。
它既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是全国一个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科研基地,为国家的生态平衡作出巨大的贡献。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在昆明市东北郊。
总面积1883.8顷,分为双乳山、圆宝山、平顶山、长虫山、三尖山、摩天岭和石关七个景区及中心本部。
公园紧靠金殿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内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常见野生植物共923种,分属163科;现有野生动物和收容拯救的动物68种,其中大型兽类19种、鸟类近27种、爬行类12种、淡水鱼类近10种。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在完成森林保护、护林防火、建造森林植物群落等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开发拓展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和森林旅游开发项目。
滇池: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
游览内容丰富,既可环湖探访石器时代的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踪迹,探索云南文化摇篮的奥秘;又可在岸上游览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刚塔等十数处名胜古迹;还可以深入环湖海口、昆阳、晋宁、呈贡、官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
五百里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
3、项目背景和历史变迁:这个地方地势一直很复杂,沟壑密布,层峦叠嶂。
这个地方因为靠近滇池,云南野生动物园,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
金殿也在此处,金殿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云南巡抚陈用宾仿照湖北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样式建造,供奉北极真武大帝,周围建砖墙保护,有城楼、宫门等建筑,称太和宫。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昆明市东北郊,区域总面积1883.8公顷。
1992年11月经林业部批复建立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目前与省森林自然中心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
1995年12月12日,正式批准由云南省承办’99世界园艺博览会,从此便开始在这里建造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4、项目成因:本着为民建园的宗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旅游、健身场所。
同时此项目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项目。
中国要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本地特色,展示中国文化和园林园艺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张,促进文化的交流。
也让国人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分流派,建造各园。
5、设计、发展和决策过程:1972年12月5日,在巴黎总部召开的国际展览局第114届代表大会上,中国被增选为国际展览局信息委员会成员国——我国具备了申办世界博览会的必要条件;1993年5月3日,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国际展览局提交了我国决定加入国际展览局组织及遵守《国际展览公约》;1994年10月-12月,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第46届会员大会在以色列举行,大会通过决议,同意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会员国。
国际展览局(BIE)第116次大会批准了中国于1999年在北京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申请,并列入该局的展览计划;1995年12月12日,正式批准由云南省承办’99世界园艺博览会,同时,报请国际展览局(BIE)和国际园艺生产协会(AIPH)予以认可;1996年6月5日,BIE在法国巴黎召开119届大会,审定了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办展程序,同意1999年由中国政府主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移址昆明举行,并注册为“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1996年9月16日,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第48届年会,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在中国云南昆明市举办’99世界园艺博览会。
6、方案内容:6.1总体分析世博园包括五大场馆:中国馆、人与自然馆、科技馆、国际馆、大温室。
六大专题园:竹园、蔬菜瓜果园、盆景园、药草园、树木园、茶园。
三大室外展区:中国展区、国际展区、企业展区。
(图4)6.2规划结构以“三区、三轴、一环”为基本的规划结构.三区:中国馆区、国际馆区、云南馆区.三轴(连接几个制高点及要景观之间的主要轴线.入口至凤鸣山山峰之间的轴线;凤鸣山峰之间至钟楼的轴线;钟楼至金殿名胜的轴线.一环:环形贯通全区的机动车主要道路.布局上依据两个主要出入口展开.从白云路主要入口进入主会场区.由中国馆及国际馆所组成的主会场区地势平坦,具有园景意图意味的道路穿插其间,在轴线上依次展开公共活动绿地、观赏地块、喷泉、雕塑、水池、小品具有人文特点,远山若黛,近峰绿。
(图5)6.3功能分区区内作主要四个区划分:展览区、游览服务区、配套开发区及管理区.四大功能以集中及分散方式客观布置.(图5)6.4交通分析1999昆明世博会会场处于总体规划中的东三环路西南.会址西起白云路云山村,东至金殿水库7024公路,南接采石场、六合石碾村,北连七星山、穿金路,主要由金殿风景区和规划新区组成.会址距市中心7 km.至昆明机场14 km,至昆明火车站10 km,距市内主要汽车站9 km.会址西北部有昆曲高速公路通过.(图6)6.5园博会展园分析——自建区6.5.1中国展区包括北京“万春园”、上海“明春苑”、天津“天津园”、重庆“巴渝园”、江苏“东吴小筑”、广东“粤晖园”、山西“槐香园”、湖北“楚园”、江西“瓷园”、安徽“徽园”、湖北“潇湘园”、云南“彩云园”、西藏“宝贝林卡”、吉林“白山天池园”辽宁“辽园”、内蒙古“草原之家”、宁夏“宁春园”、贵州“黔山秀水园”、广西“山水园”、甘肃“敦煌园”、河北“燕赵紫翠园”、青海“江河源”。
下面以介绍几例北京“万春园”( 1454平方米 ) 造园设计力图体现皇家园林雍容华贵、庄重精细的特点。
入口为仿制北京天坛公园。
皇穹宇前的牌坊门楼, 主体建筑“万春亭”, 是颇具皇家园林风范的精美建筑。
亭后造一土山, 仿北海琼华岛上的“仙人承露”名景, 上立高 3. 9m 的盘龙石柱, 柱顶安放一个头顶托盘接露的铜制仙人。
园内用自然山石叠山瀑水, 辅以甬道、树木花草构成美景,并配植有北京市花(菊花、月季) 和市树( 侧柏、国槐) 以烘托地方特色。
上海“明春苑”(1552平方米)以大都市的街心花园为命题,用不同层次的圆形图案构图布局,寓意“东方明珠”。
园中一高一低设有大小两个圆形水池,池边叠水,小池中央为主景雕塑。
南门和东门由拱形花架做成,呈弧形横切大水池和五彩花坛,中部设置环形绿道,并均匀配置石柱灯,石灯笼,表现上海民居的特点。
园内周边主要配置为龙柏、广玉兰、雪松等。
四川蜀风园《蜀风园》的设计立意,围绕“人与自然——自迈向21世纪”的主题,突出表现四川自然风景和园林的特色。
其设计构思,借鉴四川优秀传统园林特点,兼采杜甫草堂园林的经典园景,浓缩重组再创作,力求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意境,再现四川园林幽秀清旷,朴实自然,文风浓郁,融史、诗、书、画、景于一园的特色。
《蜀风园》以石书、楹联、字画等多种形式体现了这一特色。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有“诗圣”之誉,由于“诗圣”的崇高地位,杜诗深受后人的高度重视,杜诗书法、诗意画亦是历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品的题材,可谓名作荟萃。
《蜀风园》是借鉴杜甫草堂的经典园景而设计,园内的碑刻、楹联、书画自然是以杜诗为题材而制作,诗史堂陈列的板刻和字画是选用杜诗“堂成”等杰作,选宋、明、清及近现代大家苏东坡、祝允明、郑板桥、章炳麟、于右任、李济深、郭沫若等人的佳作,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陈毅、叶剑英、董必武等人的墨宝,杜甫诗意画则选张大千“杜陵烷溪行吟图”。
置于烷花溪畔以假山叠石为基座的石书景壁,内容是杜甫诗的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书法是著名书法家谢无量的,刻于四川特有的大型黑色页岩上,形如石书,别有一番意蕴和独具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