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敷料的种类及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931.50 KB
- 文档页数:2
传统敷料、水凝胶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泡沫类辅料、银离子敷料、硅胶泡沫敷料等临床敷料主要成分、作用机制、适用范围、优点缺点及选择传统敷料主要成分:棉质或合成纤维制作合成,如纱布、棉垫、绷带等。
分为粗网状纱布、细网状纱布。
作用机制:此类敷料对创面的愈合无明显作用,又称惰性敷料。
适用范围、优点及缺点:案例分享:无菌纱布用于腹部巨大疤痕术后的切口。
水凝胶类敷料主要成分:为纯水(70%~90%)、羧甲基纤维素及其他一些附加成分。
作用机制:在湿润环境中依靠伤口自身渗出液中的胶原蛋白降解酶来分解坏死物质,以达到自溶清创的效果。
案例分享:乳腺癌术后 5 月,切口延迟愈合,放疗前。
局部使用水凝胶敷料自溶清创,外层用泡沫敷料固定。
一天后,切口结痂已溶解,局部使用银离子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固定。
藻酸盐类敷料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藻酸钙,是一类从天然海藻植物中提炼出来的天然纤维敷料。
作用机制:1、伤口渗液中的钠离子和水分与敷料中的钙离子进行接触性的离子交换,使藻酸钙变成凝胶,提供湿润愈合环境,促进伤口细胞增生、加速伤口愈合;2、巨噬细胞受凝胶和藻酸钙的纤维激发而活化,去除感染组织和痂皮;3、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促使成纤维细胞/角质层细胞的增生,加快愈合;4、与渗出液接触后发生钠离子与钙离子交换,释放出钙离子,起到止血和稳定生物膜作用;刺激血小板的黏着/凝集及活化内在凝血因子,达到止血的效果。
适用范围、优点及缺点:案例分享:乳腺癌术后放疗后,切口局部红肿,皮下积液外渗,重新缝合。
内层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外层用泡沫敷料固定。
4 天后的伤口,见红肿消退,渗液减少。
水胶体类敷料主要成分:是由弹性的聚合水凝胶与合成橡胶和黏性物混合加工而成的敷料。
敷料中最常见的凝胶为羟甲纤维素,该凝胶可牢固地粘贴于创口边缘皮肤,当吸收渗液后可肿胀 12 倍。
作用机制:水胶体含内源性的酶,能促进纤维蛋白和坏死组织的溶解;可活化多形核白细胞及巨噬细胞,有效地发挥清创作用。
功能性敷料类别及特点1.渗透性敷料渗透性敷料透明,具有贴合性和透明性,能有效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促进创面表皮细胞的再生,有助于伤口愈合。
这类敷料能够形成一个气体和水分透过的屏障,避免湿润环境流失,并且能促进创面上的微管生长,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2.吸附性敷料吸附性敷料主要用于吸收伤口渗出液。
它具有强大的吸取能力,能够快速吸附伤口分泌物,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促进伤口的愈合。
这类敷料通常由纱布、海绵等材料制成,能够吸附伤口分泌物,并防止感染和细菌繁殖。
3.抗菌敷料抗菌敷料是为了预防或减少伤口感染而设计的。
它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能力,可以预防细菌繁殖,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这类敷料通常含有抗菌成分,如银离子和碘等。
抗菌敷料可以治疗各种类型的伤口,包括刀伤、烧伤、割伤等。
4.温热敷料温热敷料是一种能够提供持续温热作用的敷料。
它能够促进伤口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并加速伤口的愈合。
温热敷料通常使用约40至45℃的温热介质,如热敷贴或温热湿敷布等。
温热敷料还可以用于治疗肌肉疼痛、关节炎等疾病。
5.吸收性敷料吸收性敷料是一种能够吸收或排出伤口分泌物和污染物的敷料。
这类敷料通常由纱布、海绵或含有吸水保持剂的材料制成。
吸收性敷料可以减少伤口分泌物的滞留,防止细菌滋生。
它还可以帮助伤口愈合,提供湿润环境和营养物质。
总之,功能性敷料可以根据其特定功能和材料特点分为渗透性敷料、吸附性敷料、抗菌敷料、温热敷料和吸收性敷料。
不同的敷料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伤口,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敷料非常重要。
在使用功能性敷料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敷料选择和操作,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敷料的无菌和清洁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敷料的分类与选择1. 介绍敷料是指用于覆盖或包裹伤口的材料,既可以保护伤口,防止感染,也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敷料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敷料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伤口,并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
本文将介绍敷料的分类和选择。
2. 分类敷料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成分、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
2.1 使用目的据使用目的可分为:1. 吸收性敷料:适用于需要吸收伤口渗出液体的情况,如创面出血、排泄物和渗出液等;2. 非粘贴性敷料:适用于粘性伤口的情况,如肿瘤切除伤口和烧伤后颗粒状伤口;3. 粘性敷料:适用于容易被污染的创口,如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4. 保护性敷料:适用于保护不容易受伤的皮肤,如面部和手部。
2.2 成分据成分可分为:1. 消毒性敷料:含有抗菌成分,可杀死伤口中的病菌,预防感染;2. 粘力敷料:由胶类和纤维类材料制成,与皮肤接触后能够有效粘附,不易脱落;3. 非粘力敷料:由纤维类材料制成,与皮肤接触后不会粘附,易于更换;4. 吸收性敷料:由纤维类或泡沫类材料制成,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液体。
2.3 结构据结构可分为:1. 薄膜敷料:由聚乙烯或聚氨酯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形状可依照伤口的形状任意裁剪;2. 泡沫敷料:可以吸收伤口分泌物,透气性好,但需要频繁更换;3. 毛绒伞敷料:由玻璃纤维纱织成,用于包裹四肢伤口;4. 填充性敷料:用于填充大面积伤口,促进创口愈合。
3. 选择敷料的选择需要根据伤口类型、伤口的位置和大小、患者病情、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见伤口的敷料选择:3.1 静脉溶血性溃疡适用敷料:吸收性敷料、抗菌敷料。
3.2 糖尿病足部溃疡适用敷料:保护性敷料、吸收性敷料。
3.3 常规创口适用敷料:吸收性敷料、非粘性敷料、保护性敷料。
3.4 烧伤或撕裂伤口适用敷料:填充性敷料、毛绒伞敷料。
3.5 包扎手和脚的伤口适用敷料:填充性敷料、吸收性敷料。
总之,敷料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伤口类型而确定。
盘点:临床六大类新型医用敷料和功能特点新型医用敷料的兴起新型医用敷料是根据“湿润愈合理论”研制的,能保持创面湿润,而推动这类产品发展有两个因素,即医疗界对伤口复愈合治理过程的理解和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
1962年伦敦大学的Winter博士首先用动物(猪)实验证实,湿性环境的伤口愈合速度比干性愈合快1倍。
1963年Hinman进行人体研究,证实湿性愈合的科学性。
20世纪70年代“湿性伤口愈合”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
下面为您盘点了6大类新型医用敷料和功能特点:薄膜类敷料薄膜类敷料主要由聚氨酯类材料和脱敏医用粘胶组成,分内外两层,内层为未水性材料,可吸收创面渗液,外层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弹性。
此类敷料的特点是透明,便于观察伤口,能密切黏附于创面表面,有效保持创面渗出液,从而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湿润环境,促使坏死组织脱落;缺点为该类敷料吸水性能欠佳,吸收饱和后易致膜下渗液积聚,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故只适用于相对清洁创面,不适于渗液多的创面。
临床研究表明,在气管切开护理及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中应用该类敷料的疗效较好,不但能有效防止感染,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舒适,提高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水胶体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是由亲水胶微粒的明胶、果胶和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形成。
主要适应于Ⅰ、Ⅱ期压疮的预防与治疗,烧伤、整形供皮区的治疗,各类浅表外伤口和整形美容伤口的治疗,慢性伤口上皮形成期及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等。
水凝胶类敷料水凝胶类敷料是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或其单体经特殊加工形成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且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纯水70%-90%、羧甲基纤维索及其他一些附加成分。
临床报道指出:水凝胶敷料能与不平整的创面紧密黏合,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防止创面感染,加速新生血管生成,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水凝胶的主要作用为自体清创,机制是在湿润环境中依靠创面自身渗出液中的胶原蛋白降解酶分解坏死物质。
泡沫类敷料新型的泡沫类敷料外层为疏水材料,内层为亲水材料。
新型敷料种类、特点及适应症新型敷料是指在传统敷料的基础上,经过技术创新和材料改良,具有更好的功能和适应性的敷料产品。
新型敷料种类繁多,各具特点,在不同的适应症下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超吸水敷料:超吸水敷料是一种具有高吸水性能的敷料,可以迅速吸收和固定大量的分泌物,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
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可以减少伤口周围的渗液,促进伤口愈合。
适应症包括各种慢性创伤、手术创伤、溃疡等。
2. 抗菌敷料:抗菌敷料是在传统敷料的基础上添加了抗菌剂,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其特点是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促进伤口的愈合。
适应症包括各种感染风险较高的伤口、烧伤、术后创伤等。
3. 渗透敷料:渗透敷料是一种可以调节伤口水分蒸发和气体渗透的敷料,可以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促进伤口的愈合。
其特点是可以防止伤口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提供适宜的愈合环境。
适应症包括干燥性创伤、糖尿病足溃疡、接受放疗的伤口等。
4. 渗出液管理敷料:渗出液管理敷料是一种可以有效管理伤口渗出液的敷料,可以吸收和锁定渗出液,并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
其特点是可以减少渗出液的外溢,降低伤口周围的潮湿程度,促进伤口的愈合。
适应症包括各种大面积创伤、烧伤、慢性溃疡等。
5. 透明敷料:透明敷料是一种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敷料,可以使医务人员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便于定期更换敷料。
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粘附性,可以有效保护伤口,并方便观察。
适应症包括浅表创伤、手术创面、各种皮肤损伤等。
6. 凝胶敷料:凝胶敷料是一种含有凝胶成分的敷料,可以在伤口表面形成保护膜,促进伤口的愈合。
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柔软性,可以有效减轻疼痛,促进伤口的修复。
适应症包括各种浅表创伤、烧伤、割伤等。
7. 防水敷料:防水敷料是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敷料,可以在伤口上形成防水隔离层,保持伤口的干燥。
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透气性,可以避免伤口受到水的浸泡和感染。
适应症包括需要经常接触水的伤口、手术创面等。
常见敷料种类及应用敷料是指用于覆盖创面或皮肤损伤的一种材料,可以对伤口进行保护、促进愈合和减少感染。
根据不同的伤口类型和治疗需求,有多种不同的敷料种类可供选择。
以下是常见的敷料种类及其应用。
1.敷料的分类:(1)传统敷料:如纱布、绷带等,主要用于固定与压迫,透气透湿性差。
(2)先进敷料:如透明薄膜敷料、硅胶敷料、透气敷料等,具有较好的渗透气性、吸湿性和保湿性,能够促进伤口愈合。
2.透明薄膜敷料:透明薄膜敷料是一种透明、弹性良好的敷料,通常由聚乙烯薄膜、胶粘剂等组成。
透明薄膜敷料具有较好的渗透气性和防水性能,可以覆盖在浅表损伤表面,保持创面的湿润,促进创面愈合。
此外,透明薄膜敷料还可以评估伤口的愈合情况和观察有无感染。
3.硅胶敷料:硅胶敷料是一种柔软、粘性好的敷料,内部由交联的硅胶组成。
硅胶敷料贴合性好,可以调节伤口湿度,保持细胞渗透形态,有助于伤口界面愈合。
此外,硅胶敷料还具有长时间使用、不与伤口黏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
4.透气敷料:透气敷料是一种多孔敷料,能够允许创面与环境气体交换,有利于更好的愈合。
透气敷料一般采用防水性好的材料制成,聚合物膜、三层膜和微孔膜等。
透气敷料具有吸湿透气、透明可见、加速创面愈合等特点,适用于多种伤口类型。
5.抗菌敷料:抗菌敷料是一种添加了抗菌剂的敷料,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抗菌敷料可以用于感染风险较高的伤口,如烧伤、压疮和创口。
6.凝胶敷料:凝胶敷料主要由水、膨胀性胶原蛋白、纤维素等物质组成。
凝胶敷料具有吸湿保湿、保持创面湿润、透明可见等特点,适用于烧伤、慢性溃疡等湿润愈合伤口。
7.水凝胶敷料:水凝胶敷料是一种由水、胶体和稳定剂组成的凝胶状敷料。
水凝胶敷料具有保湿、润滑、防止感染、吸附坏死组织等作用,适用于烧伤、慢性伤口等。
8.氢凝胶敷料:氢凝胶敷料是一种含有氢化胶原的凝胶敷料。
氢凝胶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形成凝胶状态,保持伤口湿润,促进细胞的再生和愈合。
医用敷料是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覆盖伤口、吸收分泌物、保护受损组织以及促进伤口愈合。
根据其材质、功能和用途,医用敷料可分为多种类型。
首先,天然纱布是最早且广泛使用的敷料之一。
它由天然纤维制成,如棉、麻等,具有较强的吸液能力,经济实用,且加工过程简单。
然而,天然纱布的通透性较高,可能导致伤口脱水,且在更换时可能粘连伤口,造成二次损伤。
随着科技的发展,合成纤维类敷料应运而生。
这类敷料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具有与天然纱布相似的优点,但同样存在通透性高和对外界环境颗粒性污染物无阻隔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多聚膜类敷料被开发出来。
这类敷料具有氧气和水蒸气可以自由通透,而环境中的颗粒性异物如灰尘和微生物等不能通过的特点。
它们为伤口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且湿润的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
此外,发泡多聚体类敷料也是一种常见的医用敷料。
这类敷料由高分子材料发泡而成,表面常覆盖一层多聚半透膜,具有自粘性。
它们能够吸收大量伤口渗出液,保持伤口湿润,同时防止细菌侵入。
除了上述传统敷料外,还有一些新型医用敷料,如藻酸盐类敷料、动物类敷料和矿产类敷料等。
这些敷料具有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如止血、抗炎、抑菌和促进创面修复等,为伤口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总之,医用敷料的种类繁多,每种敷料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在选择敷料时,应根据伤口的类型、位置、大小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