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轮复习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938.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民族精神(1)含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
(2)地位: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作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一、判断题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
2.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提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提示: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二、选择题4.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是( )①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②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的体现③时代精神的核心④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D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塞罕坝精神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①不选;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③不选;②④正确,入选。
5.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时代呼唤奋斗精神是因为( )①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④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正是因为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时代呼唤奋斗精神,故①④正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但不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故②错误;③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
课题:必修三《文化常识》复习提纲一(6—10课)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 (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
A.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国文学艺术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各具特色。
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包容性。
2.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义、意义)(1)含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住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 (了解)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个 性 笔记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内涵:(1)重要作用、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和基石。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知识梳理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的总和。
⑵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先进性、继承性⑶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
⑷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具体内涵,但有共同要求。
2、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人民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共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之魂⑴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⑵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教材p76)●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⑴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团结互助、同舟共济、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大爱无疆;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为勤,天道酬勤、不畏强御、勇者不惧;自强不息: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⑵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特征和主题地位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特征: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一致的。
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2.中国古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有“八荣八耻”。
这表明()①“八荣八耻”强调的是遵循古训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④践行“八荣八耻”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爱国的具体表现③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情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内涵,无明确的具体标准④爱国主义通过实际的言行具体体现出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上述精神的共同内涵是()①爱国主义②团结统一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的诗句或典故有()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唯勤”③“天道酬勤”④“不畏强御”⑤“礼仪之邦”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6.“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我们的民族精神32、我们的民族精神321、32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懂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①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23、懂得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
以后各个历史时期,不断的充实发展和创新。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民族精神的主体,具体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突出表现: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我们的民族精神题型17 关系类主观题(2015·全国卷Ⅱ·T39(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答案组织】【解析】本题是分析说明型试题,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丰富和发展。
答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题眼剖析】(1)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抗战精神(2)抗战精神→传承弘扬→丰富发展→民族精神1.题型特点:关系类主观题的设问一般表述为:“根据……分析……与……的关系”“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与什么现象的什么关系?”“简述……与……之间的关系”等。
2.解题技法:(1)关系是指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因此,解答关系类主观题要注意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即关系都是相互的;说关系要关注区别,但重在联系。
(2)解答关系类主观题的基本套路:明确关系项→分析关系→关系发散→确定关系→行文作答第一步,明确关系项—A与B。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xx兰州模拟)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故事都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范。
这说明()A.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B.只要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C.自强不息精神已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解析:C本题考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A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说法错误;B说法太绝对,排除;D与题意无关;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C正确。
2.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C对联强调“只知有国”,体现了①;强调“益坚其志”等,体现了④;②③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故答案为C。
3.“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这句源自童话《马兰花》的经典童谣,曾经伴随着许多中国孩子的童年,成为他们那一代人儿时最经典的美好回忆。
下列成语或名句中与此在精神上一致的有()①俭以养德②任人唯贤③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④实干兴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D材料体现的是勤劳勇敢的精神。
①②与题意无关;③体现了勇敢,④强调了勤劳。
4.《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 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5.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小结与测评
[热点材料]
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❶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四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❷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在抗战中凝聚起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动摇过,她成为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鲜艳旗帜。
❸直到今天,她也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而奋进、前行、拼搏。
设问: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抗战精神对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作用。
[答题规范]
第一步:获取信息,对接所学知识
信息源对接知识
❶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
❷中华民族精神是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❸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为基本内涵。
(3)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政治中华⽂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总结中华⽂化与民族精神是⾼⼆政治课本的⼀个重要知识点,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政治中华⽂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总结,希望⼤家喜欢!第三单元中华⽂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化1、中华⽂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精深。
2、源远流长的中华⽂化:(●中华⽂化具有强⼤⽣命⼒,表现在同化⼒、融合⼒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对较封闭较隔绝,受外敌侵略的影响⼩。
●古代中华⽂化的发展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古代中华⽂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促进了统⼀的民族⽂化,在中华⽂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了⾄尊地位→隋唐时期中华⽂化⾼度发展,⼴泛吸收外域⽂化,进⼊了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化在史学、⽂学艺术和科技等⽅⾯有巨⼤成就,产⽣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近代思想⽂化传⼊,中国传统⽂化开始⾯临冲击。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化的基本特征之⼀。
②作为中华⽂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最具说服⼒。
⽂字是⽂化的基本载体,⽂字的发明使⼈类⽂明得以传承。
汉字这种独具特⾊的“⽅块字”为书写中华⽂化,传承中华⽂明,发挥了巨⼤的作⽤。
汉字⽂化今天为中华各族⼈民所通⽤,是中华⽂明的重要标志。
(⽂字是⼈类进⼊⽂明时代的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化⼀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夏商时期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中国史书规模之⼤,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怎么样创造中华⽂化的新辉煌?①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密切相关。
②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
③今天,在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页。
我们要全⾯认识祖国传统⽂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故⿍新,使中华⽂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