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9.20---文本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72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女性生殖系统既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又与其他系统的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一、月经的临床表现月经(menstruation是性功能成熟的一项标志。
在内分泌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膜发生了从增生到分泌的反应。
如不发生受精和孕卵着床,内膜则衰萎脱落并伴有出血,如此周而复始发生的子宫内膜剥脱性出血,称为月经。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menarche。
初潮年龄约为11~18岁,多数为13—15岁。
月经初潮的迟早受遗传、营养、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
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
一般为28—30天,提前或延后3日左右仍属正常。
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但每位妇女的月经周期有自己的规律性。
月经持续的天数称为月经期,一般为3—7日。
月经量约为30—50ml ,目前认为每月失血量多于80 ml即为病理状态。
〃月经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等。
月经血呈暗红色,其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亦有些小凝块。
目前认为月经血在刚离开血液循环后是凝固的,但开始剥落的子宫内膜中含有一定量的激活因子,能激活血中的纤溶酶原,以致月经血呈液体状态。
通常,月经期无特殊不适,不影响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由于盆腔充血,可以引起腰骶部酸胀等不适。
个别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忧郁、易于激动、胃肠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以及鼻粘膜出血,皮肤痤疮等,但一般并不严重,不影响妇女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二、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它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则是这个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标志。
月经周期的建立不仅是青春期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作为内生殖器已经发育成熟的指标。
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激素作用,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此轴又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与月经周期调节相关的主要激素如下:(一下丘脑性调节激素及其功能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 为下丘脑调节月经的主要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概述1.1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2 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性和保健1.3 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与成熟第二章:女性生殖器官2.1 卵巢:卵子的产生和激素分泌2.2 输卵管:卵子的运输和受精2.3 子宫:胚胎的发育和月经周期2.4 阴道:精子进入和分娩通道第三章:月经周期3.1 月经周期的概念和意义3.2 月经周期的分期和特点3.3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第四章:女性生殖健康4.1 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和预防4.2 性传播疾病和防护措施4.3 女性生殖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第五章:性与生育5.1 性行为与性健康5.2 生育与避孕5.3 孕期保健和分娩知识第六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6.1 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介绍6.2 疾病的原因、症状、诊断与治疗6.3 预防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生活习惯第七章:性传播疾病(STDs)7.1 性传播疾病的基本知识7.2 常见性传播疾病的介绍与预防7.3 性健康教育与自我保护第八章:女性避孕方法8.1 避孕方法的选择与使用8.2 各种避孕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人群8.3 紧急避孕与计划生育咨询第九章:孕期健康与胎儿发育9.1 孕期营养与生活方式的调整9.2 孕期常见问题与疾病处理9.3 胎儿发育过程与胎教知识第十章:分娩与产后恢复10.1 分娩过程与产程护理10.2 常见分娩方式与选择10.3 产后恢复与护理要点10.4 新生儿护理与母乳喂养重点解析一、重点解析: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月经周期的分期和特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性。
二、重点解析:卵巢的功能、输卵管的作用、子宫的发育和月经周期、阴道的结构与功能。
三、重点解析:月经周期的概念和意义、月经周期的分期和特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四、重点解析: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原因、症状、诊断与治疗,预防措施。
五、重点解析:性传播疾病的概念、常见性传播疾病的介绍与预防、性健康教育与自我保护。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月经的临床表现】月经:不发生受精和孕卵着床,内膜则衰落而脱落伴有出血,如此周而复始发生的子宫内膜剥落性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月经周期:平均28天月经周期调节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一)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1. 促卵泡素的变化(FSH)排卵前24h ↑;持续24h;月经前↓2. 促黄体生成素的变化(LH)排卵前24h ↑;月经前↓3. 雌激素的变化(E)排卵前↑排卵后7~8d ↑月经前↓排卵后7~8d ↑月经前↓增殖期:第5~14日,内膜修复快,逐渐生长变厚(卵泡期)。
分泌期:第15~28日,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黄体期)。
月经期:第1~4日(卵泡期)。
第四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开始于卵子受精,终止于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
全过程约40周。
胎盘的构成:羊膜、叶状绒毛膜、底蜕膜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脐带: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长约30~70cm,平均约55cm羊水的来源:早期母体血清,晚期胎儿尿液;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1000~1500ml;羊水呈中性或弱碱性羊水的功能:(1)保护胎儿;(2)保护母体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16周末部分孕妇自觉胎动;28周末生活能力弱,加强护理可以存活;第二节妊娠期母体变化子宫体小到大,12周超出盆腔,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及,宫腔容积由5ml增加到5000ml;子宫血液增加;子宫颈黏液栓,紫蓝色,变软;子宫峡部从1cm到7~10cm2. 卵巢不排卵,黄体功能于妊娠10周后由胎盘取代3. 输卵管无明显肥厚,上皮变扁平4. 阴道着色增厚皱襞增多5. 外阴局部充血增厚色素沉着6. 乳房增大,充血;胀痛或刺痛;乳晕扩大,蒙氏结节7. 心脏心搏出量和血容量增加,心搏出量从10周开始增加,32-34周达到高峰生理性贫血:血浆增加量多于红细胞增加量,使血液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孕妇长期仰卧位,可一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第二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第一节 女性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1.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
女性胎儿在母体内受到母体性腺及胎盘所产生的女性激素影响,子宫、卵巢及乳房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出生后与母体分离,血液中女性激素量迅速下降直到消失。
所以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乳房肿大或分泌少量乳汁,个别新生儿出生数日后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这些都是生理现象,短期内可自然消失。
2.幼年期从出生4周到12岁称幼年期。
在10岁以前,儿童身体持续发育,但生殖器仍为幼稚型,约10岁起,卵巢中开始有少量卵泡发育,但仍不到成熟阶段。
卵巢形态逐步变为扁卵圆形。
女性特征开始呈现,皮下脂肪在胸、髋、肩部及耻骨前面积储;子宫、输卵管及卵巢逐渐向骨盆腔内下降;乳房开始发育。
3.青春期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
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
(1)全身发育:(2)生殖器官的发育:下丘脑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及作用的加强,使卵巢发育与性激素分泌逐渐增加,内、外生殖器亦有明显变化,称第一性征。
外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卵巢增大,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致使卵巢表面稍呈凹凸不平。
(3)第二性征(4)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经周期也多无一定规律,须经逐步调整才能接近正常。
4.性成熟期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时期称性成熟期。
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逐渐成熟,持续约30年。
在性成熟期,生殖器各部和乳房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改变。
此期妇女生育活动最旺盛,故称生育期。
5.更年期(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向衰退过渡的时期称女性更年期。
此期最突出的表现为经量渐少,最后绝经。
一般发生在45~52岁,但这个时期长短不一。
又分别有绝经前期、绝经期及绝经后期之称。
在更年期内,多数妇女的卵巢分泌功能减退比较缓慢,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和代偿,故不致发生特殊症状,仅有10%~30%的妇女不能适应而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目的要求:熟练掌握: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2、骨盆的组成及分界3、卵巢功能掌握:1、外生殖器的范围、组成2、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3、骨盆的平面及径线4、卵巢周期性变化5、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6、月经的临床表现了解:1、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2、卵巢激素的生理功能3、月经的周期性调节★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及其相关组织和邻近器官。
【骨盆】为生殖器的所在,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又称骨产道。
其大小、形态对分娩有直接影响。
(一)骨盆的组成★骨盆由左右髋骨和一块骶骨及一块尾骨组成。
★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
★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尾关节(分娩时尾骨后翘,有利于胎儿的娩出)★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二)盆骨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为假骨盆(骨产道)和真骨盆。
★真骨盆的标记:1、骶岬2、坐骨棘(骨盆中最狭小的部分):1)可经肛门或阴道检查触到2)衡量胎先露部分娩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3、耻骨弓★(三)骨盆的平面1、入口平面2、中骨盆平面:前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为骶骨下端★3、出口平面:由两个三角形组成,前三角形顶端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耻骨联合降支,后三角的顶端为骶尾关节,两侧为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间径为两个三角形的共同底边。
(四)骨盆的类型1、女性型:宽、圆、长,坐骨棘径≥10cm2、男性型3、类人猿型4、扁平型【骨盆底】由肌肉和筋膜组成,封闭骨盆出口,有尿道、阴道及直肠穿过。
其主要作用是支持盆腔脏器并使之保持正常的位置。
(一)外层(二)中层(三)内层:会阴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
分娩时要保护此区,以免造成会阴裂伤★【外生殖器】外生殖器是女性生殖器器官的外露部分(一)阴阜(二)大阴唇(三)小阴唇(四)阴蒂★(五)阴道前庭: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1、前庭球2、前庭大腺:1)大小如黄豆,腺管狭窄易堵塞,不易触及2)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3)分泌粘液,润滑阴道4)潜伏细菌→易感染、脓肿5)反复发作→摘除、切开、引流3、尿道口4、阴道口及处女膜:会阴切开缝合术对合标记【内生殖器】★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子宫附件:输卵管、卵巢(一)阴道1、性交、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