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9.88 KB
- 文档页数:2
超声诊断胎儿颈部血管瘤1例发表时间:2013-11-12T13:39:00.2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田妍郑沾兵[导读] 该疾病要与其它胎儿颈部肿块相鉴别,最常见的是胎儿颈部水囊瘤田妍郑沾兵(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四川自贡 643000) 【关键词】胎儿颈部包块血管瘤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43-01 胎儿颈部血管瘤相对少见,许多血管瘤不能为产前超声发现,近期我院超声诊断并手术证实1例报道如下。
1、病史介绍孕妇23岁。
妊娠23周“在外院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头颈部囊实性占位”,到我院进行彩超检查。
彩超检查所见:双顶径6.5cm,股骨长径4.2cm,羊水最大深度6.1cm,胎盘:宫体后壁,厚约3.1cm,I级。
胎儿后颈部皮下见大小约7.2x7.8cm的增强欠均匀回声(图1),其内见网格状无回声,CDFI:其内可见少许点、条状血流信号(图2)。
胎儿其余各部位形态和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提示:(1)宫内单活胎(2)胎儿后颈部异常回声(血管瘤)。
孕妇要求住院引产,术后临床诊断:胎儿颈部血管瘤。
2、讨论胎儿包块性病变,首先要判定这是正常组织(胎儿正常皮下组织、附属物),还是异常组织;其次定位,该异常回声来自胎儿的什么部位,还是来自胎儿附属物,或者是子宫的病变,然后就是对包块进行定性。
本文中的胎儿颈部包块经手术证实为血管瘤,胎儿血管瘤相对少见,许多血管瘤不能为产前超声发现,大多数检查出的血管瘤为海绵状血管瘤。
多数血管瘤为均质性实质肿块,回声特征与胎盘实质回声较相似,部分肿瘤内有囊性暗区,即为扩张的静脉瘘,彩色多普勒可以探及其内的血流信号[1]。
该疾病要与其它胎儿颈部肿块相鉴别,最常见的是胎儿颈部水囊瘤。
水囊瘤典型超声表现为颈后或颈周围多房囊性肿块,肿块内一般无实质性回声区,内见纤细的分隔,常同时合并严重的胎儿水肿及胸腹腔积液[2]。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1卷第4期·述评· 胎儿肿瘤的产前诊断及处理陈佩文 陈欣林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湖北武汉 430070)【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陈佩文,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研究生导师,从事妇产科超声近15年,专注产前早孕及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及结构畸形的诊断,妇科疑难病症。
曾在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德国柏林Charity医学院及美国Jefferson医学院访学。
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防控委员会青年委员。
已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entificcitationindex,SCI)文章1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编专业论著3部。
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19.04.001 通信作者:陈欣林,E mail:928339431@qq.com 随着产前超声发展,胎儿肿瘤变得更为常见并更受临床医生的关注。
产前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帮助理解胎儿肿瘤的自然史和病理生理学过程,是最常用的产前检查方法。
1 胎儿肿瘤发生原因和机制胎儿肿瘤发生机制并不清楚。
Durante[1]和Cohnheim[2]的“细胞休息”理论解释胚胎肿瘤的形成。
即在组织器官形成过程中,细胞数目超过了组织器官所需要数量,多余的异常发育胚胎细胞可能形成胚胎肿瘤。
婴儿期及儿童期的胚胎肿瘤由静息细胞或胚胎发育时的遗迹持续性发育所致[3]。
胚胎细胞发育异常,即错构瘤和致病性性腺,是较大的儿童和成人赘生物的来源。
这种发育异常组织在出生时即存在,由此推断在宫内时细胞就不能正常成熟,迁移或分化。
在组织培养或活体癌发生中,肿瘤细胞的转化是动态的,多步骤和复杂的过程,肿瘤细胞的转化大致可分为初始期、增殖期和进展期[4]。
胚胎性肿瘤被认为是细胞分化或增殖的调控失常所致。
也有学者提出胚胎性肿瘤发生的基因学说,认为胚胎性肿瘤的遗传物质是经过两次突变的结果。
胎儿脐静脉血栓形成的产前超声表现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胎儿颈静脉血栓形成的产前超声表现和预后。
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产前超声发现颈静脉血栓形成的胎儿,共10例,纳入时间2021年7月-2022年1月。
对10例胎儿的超声表现、妊娠结局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10例胎儿,有8例进行胎心监护,其中6例出现异常,异常率为75.00%,包括:3例加速反应不明显,2例胎心减速,1例胎心中度变异;8例均经产后病理检查证实,包括:3例脐带扭转,3例急性绒毛膜羊膜炎,2例慢性蜕膜炎。
结论:产前超声对脐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具有重要作用,当胎儿出现宫内感染、脐带扭转等现象时,应对脐带游离段进行序贯扫查,以便尽早发现脐静脉血栓,尽早处理。
关键词:胎儿;颈静脉血栓;超声检查;预后Hou WenDachu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635000Keywords: ultrasonic diagnosis; Fetal congenital spina bifida; Prognos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natal ultrasound findings and prognosis of fetal jugular vein thrombosis. Methods: 10 fetuses with jugular vein thrombosis found by prenatal ultrasound in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from July 2021 to January 2022. Theultrasonic manifestation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of 10 fetus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of the 10 fetuses in this group, 8 underwent fetal heart monitoring, of which 6 were abnormal, with an abnormal rate of 75.00%, including: 3 cases with no obviousacceleration response, 2 cases with fetal heart deceleration and 1case with fetal heart degree variation; All 8 cases were confirmed by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ncluding 3 cases of umbilical cord torsion, 3 cases of acute chorioamnionitis and 2 cases of chronic decidualitis.Conclusion:prenatal ultrasou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tection of umbilical vein thrombosis. When the fetus has intrauterine infection and umbilical cord torsion, the free segment of umbilical cord should be scanned sequentially in order to find and deal with umbilical vein thrombosis as soon as possible.Keywords: Fetus; Jugular vein thrombosis; Ultrasonic examination; prognosis在胎儿期,脐带血管血栓形成比较罕见,目前尚未明确病因,认为和孕期高凝状态、脐带和胎盘异常等方面有关。
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征象及病理特征探讨血管淋巴管瘤是一种由血管和淋巴管构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新生儿。
本文将探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征象以及病理特征。
影像征象: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表现多样,可以呈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
常见的影像表现包括:1. 胎儿期:胎儿期血管淋巴管瘤通常表现为囊性肿块,显示为单个或多个囊性间隙,在超声检查中呈现为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
2. 新生儿期:新生儿期的血管淋巴管瘤可以呈现为肿块、肿块伴有囊性区域,或仅为囊性病变。
超声检查显示为不均匀回声。
MRI检查显示为低信号或高信号。
3. 婴儿期和儿童期:血管淋巴管瘤在婴儿期和儿童期通常呈现为软组织肿块,可有不规则的囊性或实质性区域。
超声检查显示呈不均匀回声或无回声。
MRI检查显示为低信号或高信号。
病理特征:血管淋巴管瘤的病理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 组织学特征:血管淋巴管瘤由血管和淋巴管组成。
血管通常呈片状或团状排列,淋巴管则较稀疏。
2. 血管特征:血管淋巴管瘤的血管由扩张的血管腔和增生的内皮细胞构成,血管壁较薄。
扩张的血管腔常常包含红细胞。
3. 淋巴管特征:淋巴管在血管淋巴管瘤中较少见,常常呈薄壁囊腔状结构,内含淋巴液。
淋巴管增生程度与临床表现及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总结: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特征和病理特征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要完整地了解和诊断血管淋巴管瘤,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额头部血管瘤1例1临床资料孕妇,25岁,初孕39w,未做过产前检查,此次来我院常规检查。
无遗传病史,无孕期感染及用药史。
查体:宫高30cm,腹围90cm,胎位LOA,胎心140次/min。
彩超所见(图1,2):宫内可见一胎儿,头位,双顶径9.5cm,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脑室无增宽,颜面显示清,口唇未见缺损,于前额部探及一大小约5.1×4.0cm等回声包块,境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可见多个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其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该包块可随胎头同步运动,胎心145次/min,胎儿脊柱排列整齐有序,胎盘位于前壁,成熟度II级,S/D:2.0,股骨长7.0cm。
超声提示:①宫内单活胎晚孕,头位,胎盘功能II级;②胎儿前额部异常回声包块:考虑血管瘤,畸胎瘤不除外。
1w后孕妇正常分娩,体重3.5kg。
于胎儿额头部可见一大小约5.5cm×4.8cm的包块,表面肤色正常,与头部软组织接触较广泛。
未见其他异常。
后手术切除,送病理诊断证实为血管瘤。
2讨论胎儿软组织肿块可见于:血管纤维瘤、囊性淋巴管瘤、硬纤维瘤、颈部纤维瘤病、纤维肉瘤、血管瘤、淋巴管瘤、横纹肌瘤、软组织肉瘤、畸胎瘤等。
在一组190例出生至12月婴儿软组织肿瘤回顾性研究中[1],75%为良性,大多数为血管上皮瘤(64%,其中32%为毛细血管瘤),淋巴管瘤(29%)和纤维瘤病-肌纤维瘤病。
胎儿纤维肉瘤是交界性病变,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是最多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
和成人软组织肿瘤不同,婴幼儿软组织肿瘤有以下特点:①尽管肿瘤细胞分裂活跃,但大多为良性。
②1岁以内成纤维细胞-成肌纤维细胞肿瘤多见,1岁以后,神经源性,肌肉源性肿瘤相对多见。
③躯干,头部,颈部多见,1岁以后多见于四肢。
血管瘤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多为良性,可发生于身体的许多部位,面部及颈部血管瘤可发生于皮肤、颊部、颅骨表面的软组织及颈部组织,也可发生于舌部,许多血管瘤不能为产前超声所发现。
2353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 第26卷 第16期 IMHGN,August 2020,Vol. 26 No. 16 胎盘具有物质交换、代谢、防御等功能,是维持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的重要器官,胎盘异常势必影响胎儿发育或妊娠结局。
胎盘血管瘤是胎盘内最常见的非滋养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其起源于早期的绒毛间充质,主要由血管和结缔组织构成。
文献报道,胎盘血管瘤瘤体直径>1 cm 时,15.0%~30.0%合并羊水过多;瘤体直径>5 cm 时,可导致胎儿贫血、心力衰竭、水肿等并发症[1],导致的死胎、围生期死亡和新生儿胎盘血管瘤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妊娠结局冯鑫 刘向娇 欧阳春艳 马秋萍 马小燕 彭文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广州 510442通信作者:彭文斌,Email:****************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在胎盘血管瘤产前监测、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5例胎盘血管瘤超声影像特征、病理结果、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和妊娠结局。
结果 本研究15例,活产13例,引产2例,产前超声和产后病理均诊断瘤体直径>5 cm 的胎盘血管瘤13例,出现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8例61.54%(8/13);瘤体直径<5 cm 的2例,未出现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
瘤体紧邻脐带胎盘入口处9例,出现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7例77.78%(7/9),其中出现胎儿贫血5例,胎儿心力衰竭4例(予宫内治疗3例),羊水过多3例,胎儿生长发育迟缓2例,胎儿全身水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各1例。
结论 利用超声监测妊娠期胎盘血管瘤瘤体变化、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情况,可以为产前临床干预及预后判断提供有力证据。
【关键词】 血管瘤;胎盘;超声检查;产前治疗;预后 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1111130002)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0.16.007Prenatal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placental chorioangioma Feng Xin, Liu Xiangjiao, Ouyang Chunyan, Ma Qiuping, Ma Xiaoyan, Peng Wenbin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Guangdong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Guangzhou 510442,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PengWenbin,Email:****************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in prenatal monitoring,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lacental chorioangioma. Methods 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pathological results, fetal complication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of 15 cases of placental chorioangi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15 cases, 13 had live birth and 2 got induction; 13 were confirmed with >5 cm chorioangiomas by prenatal ultrasound and postpartum pathology, and 8 cases (61.54%) developed complications; 2 cases had <5 cm chorioangiomas, with no complications. 9 cases had chorioangiomas on the umbilical cord near placenta, 7 cases had complications in the fetuses and appendants; 5 fetuses had anemia, 4 heart failure, 2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1 hydrops, and 1 intrauterine distress; 3 got polyhydramnios and 1 oligohydramnios. Conclusion The variations of placental chorioangioma, fetal complications, and amniotic fluid should be monitored by ultrasound. Monitoring results can provide evidences for prenatal clinical intervention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Key words 】 Chorioangioma; Placenta; Ultrasonography; Prenatal treatment; Pregnancy outcomes Fund program: Projec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in Major Fields in Guangdong (2020B1111130002)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0.16.007病死率总计达到23.0%~25.0%[2-3]。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9卷第2期·综述·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颈面部肿瘤及相应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李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科,上海 201900)【摘要】 胎儿面颈部的肿块一般在妊娠早期或中前期就伴有胎儿器官组织形态学的异常改变,所以产前超声是早期诊断胎儿面颈部肿块的有效手段。
目前报道的产前超声诊断的颈面部肿瘤种类较多,包括水囊瘤、畸胎瘤、龈瘤、血管瘤和甲状腺瘤等。
产前超声能够准确诊断颈面部肿瘤的类型、位置、大小和血流情况,因而能够为孕期治疗、分娩方式以及对围产期和新生儿的治疗方面提供巨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胎儿颈面部肿瘤;超声;分娩方式;子宫外产时处理【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17.02.011 产前超声检查能够从孕早期或中前期开始对胎儿面部和颈部进行评估。
然而,二维超声图像和三维重构超声在胎儿颈面部病变中的诊断报道较少。
由于胎儿颈面部肿瘤发生率较低,目前仅有少数研究机构有报道,因而最新的报道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胎儿颈面部肿瘤有重要价值。
孕期胎儿面部发生病变与面部脂肪沉积有关,尤其是上腭和面颊部。
孕晚期,胎儿方位或胎盘位于子宫前部对超声检查面部和颈部带来困难,因而超声评价的最佳时间是在妊娠23~24周,经验丰富的超声诊断师通过二维超声得到的诊断结果对评价胎儿颈面部畸形有较大帮助[1]。
三维超声的最大价值在于能显示胎儿额头、眼睛、鼻子、嘴唇和下巴及颈部,并将其以图像形式呈现给新生儿或婴儿的父母或其他医师[2],由于胎儿颈面部肿瘤常常会阻塞胎儿上呼吸道,故而三维超声图像对于子宫内或围产期的胎儿处理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其他影像学诊断如磁共振成像和胎儿镜则能够对胎儿肿瘤进行病理诊断并对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有帮助[3,4]。
超声评价能对胎儿肿瘤的类别、位置和血管化程度做出准确的诊断。
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的研究目的:分析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
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11 492例孕妇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孕期检查,产前诊断14例怀疑为血管瘤,其中8例怀疑为胎儿头颈部血管瘤,其中1例在出生后确诊为淋巴管囊肿。
将其余7例怀疑为胎儿头颈部血管瘤的孕妇纳入观察组,分析本组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与临床结局。
结果:7例患儿超声声像图中,3例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型血管瘤,其余3例为实性回声型血管瘤。
囊实性混合回声型血管瘤超声声像图特征为:头颈部有实性回声肿块,肿块为混合型,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肿块位置有条状血流信号。
实性回声型血管瘤超声声像图特征为:头颈部出现回声肿块或者实性回声,肿块位置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肿块实性位置有彩色血流信号。
本组7例孕妇中,1例引产,进行临床病理检查,病灶检查结果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瘤,其余6例顺利分娩,1例在妊娠后期阶段肿块消退,2例在8个月时肿块消退,2例实施核素放射治疗,1例进行手术,无患儿发生心力衰竭与死亡的情况。
结论:对于胎儿头颈部血管瘤患儿应该进行密切的监测,防止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囊实性混合回声型血管瘤与实性回声型血管瘤有着一定的不同,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与鉴别。
标签: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临床结局婴幼儿群体中最为常见的颈部肿瘤就是血管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头颈部畸形,这就会对患儿的外貌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虽然血管瘤多发生于婴幼儿阶段,但是在孕期的检出率却并不理想。
近年来,在医疗水平的进步之下,超声诊断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血管瘤孕期检出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就现阶段来看,国内外此类报道多集中在胎儿血管瘤的诊断上,对于胎儿头颈部血管瘤的孕期检查并不多[1-2]。
本文针对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怀疑为胎儿头颈部血管瘤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声像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为孕期诊断提供相关的依据。
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的研究丁磊【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声像表现以及胎儿的临床结局。
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疑似头颈部血管瘤胎儿60例,将所有胎儿的超声声像特征进行分析,并追踪观察其临床结局。
结果6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瘤胎儿中,均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瘤,其中有6例进行引产,54例正常分娩,54例正常分娩患儿中,妊娠后期消肿10例、出生后消肿18例、采取核素放射治疗18例、手术治疗8例,无心力衰竭及死亡现象发生。
结论在临床中对于头颈部血管瘤胎儿需采用超声声像对其进行严密监测,定期对胎儿进行超声监测防止患儿出现不良状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enatal ultrasonic findings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head and neck hemangioma of fe-tuses. Methods 60 cases of fetuses suspected with head and neck hemangiom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August 2014 were selected, and the ultrasonic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all fetus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s were traced and observed. Results All of the 60 cases of fetuses suspected with head and neck heman-gioma were diagnosed with head and neck hemangioma, including 6 cases with induced labour and 54 cases with normal la-bor; in the 54 cases with normal labour, apocatastasis in later pregnancy occurred to 10 cases, apocatastasis after birth oc-curred to 18 cases, 1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nuclide radiation, 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operation, and heart failure and death did not occur. Conclusion In clinic, we should adopt the ultrasonic imaging to closely monitor the fetuses with head and neckhemangioma and regularly give the ultrasonic monitoring to fetuse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conditions of children.【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6(035)012【总页数】2页(P91-92)【关键词】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临床结局;胎儿【作者】丁磊【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超声科,黑龙江双鸭山 1558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714.5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表现为胎儿头颈部畸形,对胎儿外貌造成严重影响,虽然在婴幼儿时期,血管瘤比较常见,但是在胎儿时期不易检出,通常在出生后血管瘤才被发现。
胎儿产瘤的超声诊断发表时间:2017-11-03T13:42:35.8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作者:易小洪晏和国罗建桂[导读] 产瘤,又叫先锋头是胎儿分娩时,胎头下降过程中为了适应产道进行适当变形、颅骨重叠。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超声科四川攀枝花 617067)【摘要】目的:探讨胎儿产瘤的超声表现与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我院2009-2015年在我院产科及新生儿科发现产瘤的40例胎儿的产程中超声表现。
结果:该40例病例,其中1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颈部水囊瘤,1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脑膜膨出,1例产前超声诊断为头部皮肤血管瘤,27例确诊为胎儿产瘤,10例为阴性结果。
其确诊率67.5%,漏诊率25%,误诊率7.5%。
结论:超声诊断对产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超声对胎儿产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胎儿;产瘤;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057-02 产瘤,又叫先锋头是胎儿分娩时,胎头下降过程中为了适应产道进行适当变形、颅骨重叠,头皮循环受压,血管通透性改变及淋巴循环受阻的皮下水肿。
多发生在头先露的部位,在产程中即可由超声发现。
在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手术者用力过猛,产瘤更易发生。
出生时表现为头皮红肿,手触之柔软压之凹陷,无波动感。
产瘤的位置:枕前位在枕骨,枕横位在矢状缝,枕后位在额骨,前不均倾位在顶骨(左枕横位时在右顶骨,右枕横位时,在左顶骨)。
1.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我院2009-2015年在产科及新生儿科发现产瘤的40例胎儿的母亲。
回顾她们产程中胎儿的声像图表现。
1.2 诊断仪器及方法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HITACHI PREIRUS、VOLUSON E8、HITACHI EUB-7500、My lab 30,线阵探头,探头频率3.5MHz,7MHz。
孕妇取仰卧位探查,截石位(部分床旁超声),产程开始后进行的急诊产科1级检查或急诊床旁产科1级检查,经腹对胎儿进行限时检查,必要时(当胎头进入软产道时)可经会阴部扫查。
超声诊断胎儿颈部巨大淋巴管瘤一例温美艳【摘要】@@ 患者女,28岁.孕1产0,孕18周.夫妇身体健康,否认孕期服药史,否认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于我院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B超发现胎儿颈部1囊性包块,范围约10.8cm×7.6cm×4.5cm,内见多个分隔呈网状,无包膜,透声好(图1).胎心、胎动消失,胎儿头面部、脊柱、胸腹腔、四肢未发现明显异常.B超提示:1.中孕单胎(孕约18周,胎死宫内).2.胎儿颈部巨大淋巴管瘤可能.引产后病理证实.切开胎儿颈部囊状物,流出清亮淡黄色液体.(图2)为胎儿标本.【期刊名称】《云南医药》【年(卷),期】2011(032)003【总页数】1页(P387)【作者】温美艳【作者单位】昆明钢铁公司职工医院功能科B超室,云南安宁650302【正文语种】中文患者女,28岁。
孕1产0,孕18周。
夫妇身体健康,否认孕期服药史,否认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
于我院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B超发现胎儿颈部1囊性包块,范围约10.8cm×7.6cm×4.5cm,内见多个分隔呈网状,无包膜,透声好(图1)。
胎心、胎动消失,胎儿头面部、脊柱、胸腹腔、四肢未发现明显异常。
B超提示:1.中孕单胎(孕约18周,胎死宫内)。
2.胎儿颈部巨大淋巴管瘤可能。
引产后病理证实。
切开胎儿颈部囊状物,流出清亮淡黄色液体。
(图2)为胎儿标本。
讨论胎儿淋巴管瘤又称淋巴水囊肿,是胎儿淋巴系统发育畸形与缺陷[1],淋巴回流受阻积聚于颈项部、躯体及四肢等部所致,但发生于胎儿颈部的占80%[1]。
水囊状淋巴管瘤的大小、结构均有很大差异,其囊壁可厚可薄,内有分隔和无分隔2种[2]。
无分隔水囊肿多位于颈前壁两侧,体积多较小,不伴其他异常且染色体核型正常者,预后较好。
有分隔状水囊瘤为多房囊性包块,形态多不规则,不对称,囊液透声好,囊内见分隔,隔薄而光滑,多位于胎儿颈部,病因约75%与染色体异常有关[3]。
超声对胎儿颈部包块的诊断价值许荣;游涛;赵红佳;欧阳秋芳;林晴;郭鹊晖【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胎儿颈部包块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5例超声诊断为颈部包块胎儿的声像图,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9例,呈囊性包块,壁厚;脑膜脑膨出4例,其囊实混合性包块通过缺损的颅骨与颅内结构相连;颈部畸胎瘤2例,呈囊实混合性包块,其中1例误诊为脑膨出.结论包块的囊实性、有无分隔及颅骨有无缺损是胎儿颈部包块鉴别诊断的要点,对临床判断和预后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und examination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etal neck masses. Methods Ultrasonogram characteristics of fifteen fetuses which were diagnosed as fetal neck masses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Results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9 lymphocyst, 4 meningoencephalocele and 2 teratoma in 15 fetal neck masses, and one teratoma case was misdiagnosed as meningoencephalocele. Conclusi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ss,the separation and the skull defent are the main points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uosis of fetal neck mass,which provid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linical judgment and prognosis.【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14)008【总页数】2页(P565-566)【关键词】超声检查;包块,颈部;胎儿【作者】许荣;游涛;赵红佳;欧阳秋芳;林晴;郭鹊晖【作者单位】350003 福州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350003福州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350003 福州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350003 福州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350003 福州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350003 福州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53;R445.1近年来,超声对胎儿发育异常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声诊断胎儿颈部淋巴管瘤3例报告
倪晓霞;岳丹;王玉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04(034)004
【摘要】3例孕妇,年龄26~33岁,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行常规产前检查,B超所见:宫内妊娠,均为单胎,其中一例为死胎。
超声表现:胎儿发育与妊娠月份相符,均可见在胎儿颈部皮下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回声,壁光滑,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透声好,超声诊断:胎儿颈部淋巴管瘤。
3例引产后送病检,大体见颈部皮下可见极度扩张的淋巴管,呈圆形或椭圆形,内有少量透声液体。
病理诊断:胎儿颈部淋巴管瘤。
【总页数】1页(P118)
【作者】倪晓霞;岳丹;王玉
【作者单位】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超声科,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超声科,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超声科,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超声诊断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并胎儿水肿1例 [J], 居媛媛
2.超声诊断孕早期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 [J], 谢亦农;李志华;梁伟翔;于滨;周星星;赵金武
3.超声诊断胎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1例 [J], 王静儿;金晓霞
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价值 [J], 杜慧婷;
5.超声诊断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并胎儿水肿1例 [J], 居媛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研究
发表时间:2016-07-14T10:13:22.680Z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5月作者:路会景[导读] 头颈部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婴幼儿头颈部肿瘤疾病,该病可对胎儿的外貌造成不良影响。
路会景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者1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特征。
结果:10例患者中,除了1例诊断为淋巴管囊肿外,其余9例均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瘤。
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为6例、实性回声肿块3例。
彩超诊断特征为肿块实性部分探及条状彩色血流信号。
9例胎儿家属均
选择继续妊娠,在胎儿出生后未出现死亡或心力衰竭等情况,预后良好。
结论: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主要特征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型或实性回声型,该病通常可自行消退,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但对于诊断过程中发现血管瘤较大者,应每间隔2周对胎儿进行一次心功能检查,预防引发心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关键词】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超声表现;临床结局头颈部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婴幼儿头颈部肿瘤疾病,该病可对胎儿的外貌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胎儿出生后的身心健康。
目前,临床上对于头颈部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用于诊断胎儿头颈部血管瘤的影像学手段明显提升,临床上对于头颈血管瘤的了解也进一步的深入。
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对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次纳入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者10例,其中1例在胎儿出生后证实为淋巴囊肿,剩余9例胎儿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疑似胎儿母亲检查孕周为20~38周。
1.2方法本次诊断仪器为Voluson 730 EXPERT三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Accuvix三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与α10。
其探头频率分别设置为4-8 MHz、4-7MHz与3-5 MHz。
以常规方法对胎儿行全身及附属结构诊断,对胎儿生长发育指标等进行测量。
对于疑似患者,需对肿瘤声像特征进行诊断,主要观察特征为病灶大小、边界、回声、血流信号及其频谱波形。
并观察是否存在其他异常。
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确定是否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
对于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则需进行追踪手术与影像学检查。
对于终止妊娠的孕妇,则需追踪引产而的病理结果。
2、结果2.1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超声声像特征10例疑似胎儿中,除了1例诊断为淋巴管囊肿外,其余9例均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瘤。
该9例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超声声像表现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型6例与实性回声肿块3例。
在彩超诊断中,囊实性混合回声型患者中,可探及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并可记录到动脉频谱。
在实性回声型患者中,可见头颈部边界清晰的实性回声或稍低回声肿块,彩照诊断中可探及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并可记录到动脉频谱。
2.2合并异常情况本次9例确诊患者中,均未发现胎儿及附属结构异常。
出生后面患者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其中1例为46,XY,1例为46,x,Yqh+。
其余7例患者出生后未发现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情况。
2.3头颈部血管瘤胎儿的临床结局9例胎儿母亲均要求继续妊娠,后期肿块自行消退者2例、1岁内肿块自行消退者2例、。
其余5例患者分别通过核素放射治疗、随访监测、手术治疗等病症消除。
本次无病死病例或其他并发症。
3、讨论目前,临床上对于血管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主要支持两种理论,其一为休眠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复发引起血管瘤,其二为血管增生形成血管瘤[1]。
但目前尚无定论。
血管瘤可为单发或多发,其可发生在皮肤、黏膜、深层结缔组织或内脏。
其中头颈部血管瘤特征较为明显,可对胎儿外貌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胎儿的身心健康。
以往,大部分血管瘤只有在出生后才被发现。
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妊娠期胎儿头颈部血管瘤检出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Bronshtein等提出,胎儿头颈部血管瘤最早可于14孕周时被检出,但在临床实际中,中位检出孕周为28+2周左右,通常于中晚期可检出。
因此,孕妇可在20周后进行相应的临床诊断。
超声诊断是临床上用于胎儿头颈部血管瘤的主要诊断手段,在超声诊断特征中,本次9例确诊胎儿超声表现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型与实性回声型。
彩超诊断中,提示病灶实性部分的血流信号。
其中,对于囊实性混合回声型特征的胎儿,通常需行进一步临床诊断,与分隔性囊性淋巴管瘤声像诊断特征进行鉴别。
在关于胎儿临床结局方面,相关资料指出对于合并染色体异常的患者,易合并心血管畸形等症状。
而对于部分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患者,通常出生后病变可自行消退。
因此,在胎儿出生后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十分重要的,为胎儿后期的治疗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2]。
在本次调查中,无胎儿合并其他异常。
此外,在诊断过程中应该注意血管瘤较大的胎儿,对于此类胎儿需预防发生高输出心力衰竭、血小板聚集等并发症。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每间隔2周即对胎儿进行一次超声诊断,对胎儿的心功能进行评估。
因部分血管瘤可自然消退,Bowers 等研究了影响血管瘤消退的相关因素,并排除了病灶部位、病灶大小与胎儿性别与自然消退之间的联系[3]。
由于时间限制等原因,本次调查未能对胎儿头颈部血管瘤声像特征与消退现象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进行一定的研究。
因此,笔者将继续致力于相关的临床研究,对不同声像特征胎儿血管瘤与血管瘤消退现象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主要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型或实性回声型,通常情况下该病可自行消退,且不易发生不良并发症,预后较好。
但在诊断过程中,对于疑似胎儿,需每间隔2周即对其进行一定临床诊断,以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影响患者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 冯洁玲,何花,谢红宁等.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的研究[J].新医学,2012,43(10):718-721.
[2] 李锐锋.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6):66-67.
[3] 赵立国.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5,(18):19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