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6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生字词注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邓稼先》生字词注音如下:元勋yuánxūn: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的事业中的。
奠基diànjī: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选聘xuǎnpìn:挑选聘用。
谣言yáo yán: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背诵bèi sòng: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昼夜zhòu yè:白天和黑夜。
昆仑kūnlún:山名。
挚友zhì yǒu:极亲密的朋友。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泣,不出声地流泪。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xiǎnwéi rén zhī:很少有人知道。
至死不懈zhì sǐ bú xiè: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当之无愧dāngzhī wú kuì:无愧,毫无愧色。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jiāyùhù xiǎo: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锋芒毕露fēngmáng bì lù:毕露,完全显露。
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孺,小孩。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读读写写拼音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1.元勋yuán xūn2.奠基diàn jī3.选聘xuǎn pìn4.谣言yáo yán5.背诵bèi sònɡ6.昼夜zhòu yè7.昆仑kūn lún8.挚友zhì yǒu9.可歌可泣【kě ɡē kě qì】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10.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鲜:很少;为:被。
很少被人知道,11.至死不懈【zhì sǐ bù xiè】至:到;渝:改变。
到死都不改变。
(含褒义)12.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鞠躬:弯着身子;尽瘁:竭尽心力。
指贡献出全部精力。
13.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14.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
15.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露出来。
16.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萦带yínɡdài 曛xūn 铤tǐnɡ 燕然yānrán第2课:《说和做》1.梳头shū tóu2.抱歉bào qiàn3.秩序zhìxù4.深宵shēn xiāo5.伴侣bàn lǚ6.小楷xiǎo kǎi7.硕果shuò ɡuǒ8.卓越zhuó yuè9.迭起dié qǐ10.澎湃pénɡ pài11.大无畏dà wú wèi12.弥高míɡāo13.补jiàobǔ14.群蚁排衙qúnyǐpáiyá15.迥乎不同jiǒnɡhūbùtónɡ16.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锲:镂刻;舍:停止。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笔记以下是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一、生字注音1.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2.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3.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4. 寥寥无几(liáo liáo wú jǐ)5. 铤而走险(tǐng ér zǒu xiǎn)6.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二、重点词语解释1.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2. 鞠躬尽瘁:竭尽全力,至死方休。
3. 死而后已:死后才罢休,形容奋斗到底。
4.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5.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愧疚。
6. 截然不同:形容两个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7.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8.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别人欺压、剥削。
三、课文内容理解1. 本文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重点突出了他的卓越才能和崇高品质。
2. 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3. 邓稼先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终身。
4. 本文通过邓稼先的事迹,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四、问题思考1. 邓稼先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答:邓稼先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因为他具备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才能和崇高品质。
他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始终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终身。
同时,他也具有极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和突破。
这些优秀的品质使得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事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本文通过哪些事迹来表现邓稼先的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六部分内容概括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写作者为中国人自已制造出原子弹而激动、自豪、骄傲,从另一个角度写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着重写邓稼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
这些话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同时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
这一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生字一、元勋(yuán xūn)1. 字音。
- “元”:声母是y,韵母是uan,二声。
“勋”:声母是x,韵母是un,一声。
2. 字义。
- 元勋:首功;大功。
亦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某朝代立大功的人。
在文中指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功劳。
二、奠基(diàn jī)1. 字音。
- “奠”:声母是d,韵母是ian,四声。
“基”:声母是j,韵母是i,一声。
2. 字义。
- 奠基:给建筑物奠定基础;比喻创建某种事业。
文中指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研究事业奠定了基础。
三、选聘(xuǎn pìn)1. 字音。
- “选”:声母是x,韵母是uan,三声。
“聘”:声母是p,韵母是in,四声。
2. 字义。
- 选聘:挑选聘用。
表明邓稼先被挑选出来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
四、谣言(yáo yán)1. 字音。
- “谣”:声母是y,韵母是ao,二声。
“言”:声母是y,韵母是an,二声。
2. 字义。
- 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
在邓稼先从事核武器研究过程中,有许多不实的传闻。
五、背诵(bèi sòng)1. 字音。
- “背”:在这里是“bèi”,表示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它还有另一个读音“bēi”,如“背包”。
“诵”:声母是s,韵母是ong,四声。
2. 字义。
- 背诵: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等。
文中指邓稼先他们要背诵许多资料等内容。
六、昼夜(zhòu yè)1. 字音。
- “昼”:声母是zh,韵母是ou,四声。
“夜”:声母是y,韵母是e,四声。
2. 字义。
- 昼夜:白天和黑夜。
说明邓稼先他们日夜不停地工作。
七、昆仑(kūn lún)1. 字音。
- “昆”:声母是k,韵母是un,一声。
“仑”:声母是l,韵母是un,二声。
2. 字义。
- 昆仑: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之间。
文中“昆仑”指代邓稼先工作的艰苦环境等相关意义。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是《圆明园的青铜马头》。
这节课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发生的一件惨案: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掠夺了圆明园,其中包括一匹青铜马头。
马头是乾隆帝在圆明园建造时打造的,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课通过马头的寻找与追寻,展现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怀念。
本课的知识点包括:文化遗产、抢劫、焚烧、财富、中外文化交流等。
下面逐一进行介绍:1.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及宗教价值的实物或非物质的传统文化现象。
本课中的青铜马头作为乾隆帝所打造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2.抢劫:抢劫是指使用暴力手段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时候,焚烧圆明园、掠夺文物,属于抢劫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文化遗产,丧失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3.焚烧:焚烧是将物体置于火中烧毁的行为。
英法联军在焚烧圆明园的时候,许多宝贵的文物被毁坏。
这些文物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洗礼,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4.财富:财富是指所拥有的物质财产,如金钱、贵重物品等。
青铜马头作为一件具有丰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被视为国家的财富。
在所处的历史背景下,英法联军将其抢走,损失了中国的一份重要财富。
5.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和沟通。
本课提到了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事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但这种交流方式采取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没有尊重和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
这也引发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怀念的思考。
除了以上的知识点外,本课还可以引申出一些拓展内容,如历史事件的影响、文化保护意识的培养、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考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了解,培养对文化保护的重视和责任感,提高历史事件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导语】《邓稼先》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第⼀课。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他从不骄⼈,没有⼩⼼眼,⼀⽣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
他热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始终在执着地追求,⽆私地奉献。
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他鞠躬尽瘁,死⽽后已。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第⼀课邓稼先教案篇⼀ 教学⽬标: (1)知识⽬标:引导学⽣整体把握课⽂,感知、了解本⽂运⽤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物形象的特点。
(2)能⼒⽬标:引导学⽣体会,⽂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的语⾔动作进⾏细致⽣动的描写,从⽽表现⼈物的内⼼世界,并向课⽂学习⼈物语⾔动作的描写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体会邓稼先献⾝祖国的崇⾼精神,培养学⽣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阅读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读懂故事中表现的⼈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的语⾔动作进⾏细致⽣动的描写,从⽽表现⼈物的内⼼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
观看⼀段我国第⼀颗*和氢弹爆炸成功的视频录像。
导语:刚才给⼤家展⽰的是我国在1964年⾄1975年在国防科技事业上取得的重⼤成就。
其中最令⼈瞩⽬,也最令⼈奋的是*与氢弹的爆炸成功。
*与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遏制,意味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迈上了⼀个新台阶,更意味着中国⼈任⼈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转变作出了巨⼤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鲜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简介邓稼先、作者以及⽂体知识。
1、介绍邓稼先、介绍作者 2、介绍⽂体知识 本⽂是⼀篇⼈物通讯。
通讯,是运⽤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法,具体、⽣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物的⼀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的⼀种,是报纸、⼴播电台、通讯社常⽤的⽂体。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多媒体投影) 2.根据意思写成语(多媒体投影) 四、初步感知全⽂ 1.概括⽂章内容 ⽂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氢弹的⼀段经历。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作业前置
1、单项选择题: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繁盛一时
B、长治久安
C、民生凋敝
D、节俭盛行
(2)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王莽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3)隋朝政权的基础是:()
A、北齐
B、东魏
C、西魏
D、北周
(4)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B.隋朝的开国皇帝是杨坚
C.开凿了大运河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
(5)隋朝的统治跟下列哪个朝代相似:()
A、东汉
B、秦朝
C、东晋
D、西汉
(6)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A.灌溉B.防洪C.运输D.旅游
(7)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8)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南的愿望
B、实现了南水北调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有利于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9)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A、巴拿马运河
B、京杭运河
C、隋朝大运河
D、苏伊士运河
2、综合题:
(1)《繁盛一时的隋朝》,请同学们思考:隋朝的“繁盛”源于谁的功劳?为什么隋朝能
够繁荣?为什么又说隋朝是“一时”?是谁造成的?和哪件事有紧密关系?
(2)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名称:
二、课前自读(略)
三、课前默写
1.年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他就是帝。
589年隋军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统一南北。
2.隋文帝是一位的皇帝。
他在位时,,,,国家出现了的局面。
3. 为了,巩固,从年起,开凿了一条
贯通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到,是古代世界,它的开通。
4.隋朝于灭亡,原因是。
五、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涉及七年级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一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也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
它既总起了本学期的历史内容,又呼应了上学期最后的知识。
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讲述隋朝的历史,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因此,让我们首先进入“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六、双基梳理
1.教材导读
2.作业研讨
①分析选择题,对错误较多的分析原因。
②分析综合题,巩固课文知识,记忆大运河知识。
一点:以洛阳为中心
两端: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合作探究
(1)温故知新,承上启下
隋朝统一前中国处于时期,特征是。
南方经济的发展:。
(2)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3)出示两组数据:
《1》隋初隋盛时结论
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人口激增
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垦田扩大
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粮仓丰实
《2》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
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从两段材料看,请同学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4)“传说中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4.热点链接
(1)材料一《汴水》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
材料二《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请思考:①你能将这两首诗翻译成现代文吗?
②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大运河作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③隋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汴河直进船》
材料三: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此河”是指哪一条河?
2)隋朝是在什么时候灭亡的?
3)你认为隋炀帝修运河这一历史事件是好事还是坏事?请说明理由。
4)我们一起讨论下,隋朝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3)结合学到的知识,比较下秦朝和隋朝有哪些相似点?
七、总结存疑 繁盛一时的隋朝
总结: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答案: 一、
1.A 2.B 3.D 4.D 5.B 6. C 7. B 8. C 9. B 六、
1.魏晋南北朝时期 分裂与战乱 江南经济的发展 2.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得出结论: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4.得出结论:隋文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地有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5.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
繁盛一时的隋朝
“ 繁盛”
“一时”
“一时”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隋文帝
大运河开通 隋炀帝
二世而亡,共38年(581---618)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激起农民起义
畜力运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得出结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6.②答:同意皮日休的观点:胡曾诗认识到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人民负担,成为隋亡的重要原因,皮日休对大运河开凿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③答:有联系,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成为隋亡的重要原因。
7.(1)大运河。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3)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是隋朝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它的开通是件值得称道的好事。
但是隋炀帝为了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民工,使无数人家破人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的开通对隋朝百姓来说是个噩梦。
(4)开凿大运河,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成为隋亡的重要原因。
但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的灭亡。
8.A.秦、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
B.秦、隋朝的各项制度,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秦、隋朝不惜民力,连年大兴土木,劳师远征。
D.秦、隋朝历二世而亡。
二世都是暴君,实行暴政,导致了灭亡。